..續本文上一頁音》以來,其並行之有價值者,前有《內學》年刊,亦才五期而止。後起者爲《現代佛教》與《威音》月刊。《現代佛教》雖只十期,然實承《現代僧伽》而來,故亦有四五年之曆史;而今之《人海燈》尚步其後塵。《威音》之繼續今亦五六年矣。《居士林》季刊,《佛學半月刊》,《正信周刊》等,則爲一團體之宣傳物;其它日刊、叁日刊、周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及南洋之《慈航》等,十五年來殆不下百余種,尚鮮有繼續至叁年以上者。本刊取材之精審或有不逮于《佛學叢報》、《內學》者,而博大悠久,流行遍全國各省以及南洋各埠東西洋各國,所闡揚者關于各時代、各方域整個佛教之各方面者,實無有逾于本刊,不惟求之國內無其比,即衡以東鄰日文佛教月刊之最偉大者,亦無多讓。且專主精審每陷于狹隘,惟博大故乃悠久。固須有叁四分深造獨得之微言奧義爲骨幹!尤須有六七分應變適宜之大權活用爲精神,乃能由十五年而五十年百千萬年以無窮盡!蓋宮室不起虛空,蓮華實生淤泥,知佛法藏之因應衆生心而施設,握佛法之綱而隨機化導一代一代之人心,庶可無愧于《海潮音》之名恉耳!本刊雖有或失之濫,或失之雜,然其暇未嘗掩瑜,其疵不足累純,變不離宗,引趨正覺,而可免于雜家使人漫羨無歸之譏者矣!”。[23]《海潮音》在初創之際,曾經有一個宏大的構想,要“每季的第一月,更附出增刊一種。第一季增刊的是《佛教年鑑》;第二季增刊的是《法海文瀾》,第叁季增刊的是《禪苑詩藻》,第四季增刊的是《覺社星訊》。”[24]但是這個構想最終也沒有實現。又在創辦十年之際,曾出版了《海潮音文庫》,但是文庫編印未精,故當時太虛“希望至二十卷時,有精讀二十年海潮音其人,慎選嚴勘,在十分中擇取二叁分之可垂久遠者,另編印成海潮音文庫,並附以檢讀二十年海潮因之總目索引,則爲余檢閱後末雨綢缪之思也。”[25]
在《海潮音》的曆史上,太虛不僅是創辦人,而且還是最主要的編輯與靈魂。從該刊初創開始,太虛就編輯了第一卷,之後雖然不斷變換編輯,但是太虛仍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參與編輯該刊的所有人員,或是得到了太虛的允許,或是在太虛的指導下完成的,其中不僅有居士,還有出家的僧人。太虛本人也對這份刊物給予了充分的關心,他不僅爲該刊的出版籌措經費,而且還點評該刊的出版質量與重要論文,專門撰寫了具有史料性與總結性的回顧文章。他自敘該刊在十卷之前,“蓋前此余猶每爲編印前之審訂,至茲余以事繁不能負其責,乃爲事後之評閱。然十卷之後,一、因余益無暇顧及,二、因編者之能力已強,余于本刊僅負籌款及撰文之責,而審稿評文均不複有之。”[26]一直到第十二卷,改由滿智、法舫、芝峰、大醒相繼編輯後,“余于此刊之擔子,漸可交卸與佛學院學員。”[27]編輯人物不固定,對一個刊物來說,質量就難以保證,雖然太虛本人一直在參與編輯工作,但是由于他的事情太多,所以也只能起到一個指導作用。在太虛圓寂之後,《海潮音》就開始走下坡路,既使印順當社長,也無回天之力,印順辭職後,該刊的影響日減,在臺灣佛教界已經無法與一些新出現的刊物進行競爭。由是說明,一個刊物除了要有領軍人物之外,有一個健全的編輯部和固定人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在製度上有了保證,有固定的編輯人員安心從事這些工作,才能使一個雜志擁有永久的生命力,才能確保該刊的內容與質量。此外,沒有充足的財力保證,也是編輯刊物的一個重要致命傷,《海潮音》幾十年的曲曲折折曆程,就說明了這一點。它是當時中國佛教界的一個縮影,其所走過的道路,對當今佛教界辦刊和辦佛教文化事業,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範例,值得我們去深思與研究。
[1] 太虛雲:“十月初、亦即如期出版。時奘老已將歸源庵代爲交卸,而大慈等赴金山受戒出堂,大覺、大勇暫留金山禅堂參學,大慈其時已宣布通過家族,妻兒等皆返宜昌家中去住,大慈仍由家中供給資用,以玉皇介紹接杭州西湖南山石屋洞相近之淨梵院,籌備閉關,由玉皇管理院務。其第二子恭佐──即恒演──隨侍護關,議定我亦去淨梵院住,結束上海覺社,每季的叢刊,自庚申年改《海潮音》月刊。我于杭州編輯,每期編成,郵上海仍托中華書局印刷發行。十一月間,我遂收拾所有書物等,皆運杭州定住下來,在阿彌陀佛誕辰爲大慈封了關。”《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閱》見《海》刊十六卷一期。
[2] 《太虛大師年譜》第111頁。
[3] 《海刊》二卷一期。
[4] 《太虛大師年譜》第111頁。
[5] 《海刊》一卷一期。
[6] 《海刊》一卷一期。
[7] 《海刊》一卷一期。
[8] 《海刊》一卷二期。
[9] 《太虛大師年譜》第127頁。
[10] 印順《太虛大師年譜》(第219頁)雲:“(太虛)自傳二次言及去年臘底上廬山。但會覺謂在此年初夏;彼編《潮音》至四卷而止。自傳謂上山,“將《海潮音》遷上海編發”,是知大師誤憶。”
[11] 印順《平凡的一生(增訂本)》第48頁。
[12] 印順《平凡的一生(增訂本)》第48頁。
[13]《海》刊八卷一期
[14]《海》刊八卷一期
[15]《海》刊九卷一期。
[16] 《海》刊九卷一期。
[17] 《太虛大師年譜》第365頁。
[18] 《華雨集》第五冊第239至240頁。
[19] 《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閱》見《海》刊十六卷一期。
[20] 《海》刊九卷一期。
[21] 《海》刊十九卷十期。
[22] 《海》刊九卷一期。
[23] 《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閱》見《海》刊十六卷一期。
[24] 《海》刊一卷一期。
[25] 《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閱》見《海》刊十六卷一期
[26] 《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閱》見《海》刊十六卷一期。
[27] 《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閱》見《海》刊十六卷一期。
《中國佛教界出版時間最長的《海潮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