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星雲大師講演集》-說夢的神奇▪P2

  ..續本文上一頁馳名,大家都知道,有個江郎文采好。但是後來他又做夢了,那個人重回夢中要回這枝彩筆。從此,他就不再動筆了,這就是“江郎才盡”成語的由來。

  如果你夢到棺材,解夢的人就會恭喜你快要發財了;如果你夢到刀槍臨身,就表示你要高升了。唐元稹寄給薛濤的詩中說:“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可見夢境對人的影響了。夢到失火,表示家運即將昌隆;夢到熊罴,表示你快生麟兒了;夢到看戲,表示就將要和人發生爭鬥的事情,或者即將有戰爭發生;夢到水果,解夢的人會告訴你,即將生瘡得病了;夢到落雪紛紛,就代表家中即將發生不幸,或者就要有喪亡的事。

  各位認爲這些釋夢的例子,值得相信嗎?其實這不過是癡人說夢話罷了!因爲夢中的各種情況,只是心理的幻象、生理的反應而已。若與事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的。夢畢竟是夢,夢中的吉凶,如果真的能影響現世人生,那麼,一個人一生中的吉凶實在是太複雜繁多,難以排解了。因此,我們對于夢境不要太執著,相反的,我們應該當知道如何將夢境給予適當的藝術化,對于一切的吉凶,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那麼夢將會豐富你的生活。

  

  二.夢的時候與夢的速度 

  在南傳大藏經的《彌蘭陀王問經》裏,曾經記載彌蘭陀王和那先比丘有關睡眠與夢境的精彩對答。彌蘭陀王問道:

  “我們人類的睡眠分爲哪裏些部分?”

  “國王!我們的睡眠分成叁個時段,第一時叫初時,這個時段身體極端的疲倦,各種活動狀況遲鈍不靈活,所以很難入夢。第二時叫中時,這時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完全停止活動,只有第六意識的心還在活動,似睡非睡,通常做夢就是這個時候。第叁時叫終時,心深入意識狀態,也就是熟睡的狀態。”那先比丘回答。

  根據那先比丘的說法,欲睡的初時和熟睡的終時都不易有夢,只有半睡半醒,獨頭意識活動的時候,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半意識狀態之下,最容易做夢。

  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入夢,什麼情況下不易有夢?在下面幾個時候容易進入夢鄉:(1)初入睡眠時,(2)久寐將醒時,(3)精神恍忽時,(4)身心疲倦時,(5)仰面而臥時,(6)身有疾病時,(7)思慮過多,帶有神經質時。因此身體康泰,事事如意的人,當然就不容易做夢。

  在什麼情況下不易有夢?在以下的狀況下好夢難圓: (1)清醒的時刻,(2)熟睡的時候,(3)滅盡定的境界。所謂滅盡定就是滅盡一切表象和感受作用的禅定境界,這時心能進入統一甯靜的狀態,所以此時不容易做夢。但是羅拔麥卡尼及阿倫克遜的原理卻認爲人在酣睡時,每隔九十分鍾,腦部的原始地帶便會發出訊息,刺激中央神經系統,腦部綜合儲存的這些記憶資料及幻象,一並在夢中出現。不管有夢無夢,希望我們所做的夢都是好夢。

  縱然是做夢,獨頭意識的心理活動卻很辛苦。大家也許有這個經驗,做了一場費時長久的夢,醒來已經是身心俱疲了,雖然曆經一段很長的睡眠時間,卻一點也無濟于事,根本沒有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每個人一天的睡眠時間,假定是八小時,大概有一至二小時在做夢。二十歲到二十五歲的青年時期,夢比較多。

  有人或許會說:“我天生福氣,根本沒有做夢的習慣。”其實人人都會做夢,只是你沒有感覺而已。有時候,我們做了夢醒來,正要告訴別人的時候,卻一下子記不清情節了,怎麼想也想不起來。那麼,如果你做夢做到一半,突然醒來,這時你就靜靜不要翻身,也不要妄動,把這個夢的情形,仔仔細細再重溫一遍,然後到第二天再告訴別人,就不會忘記了。這是什麼原理呢?

  因爲剛剛睡醒一動也不動,這個夢境還在你的記憶裏,你以清晰的意識再次輸入記憶,等到隔日,就能告訴別人始末了。

  以上我們說明了做夢的時候,現在再來談一談夢的速度。

  夢的速度究竟快還是慢呢?曆史上有名的黃梁夢,黃梁一夢到底需要多少時間?

  唐朝有一位姓盧的書生,由于家貧,四處流浪,遇到一個高士呂翁,呂翁給盧生一個枕頭,盧生就枕著那個奇異的枕頭,在邯鄲的一個旅社中睡著了。盧生睡著以後,做了一個夢,這時床邊不遠處有人正在煮黃梁。他夢見一個美麗的姑娘,姓崔氏。這姑娘十分愛他,于是就下嫁給他了。結婚之後,盧生中了進士,後來平步青雲,當了節度使。他生養有五個兒子,都有相當的官階。後來皇帝又派他率兵攻打西域,打了勝仗回來,由于功勞匪淺,就升爲宰相了。子孫滿堂,姻親難計,五福臨門,人間稱羨。自從他遇見崔氏結婚到年老,一生榮華富貴,受用不盡。終于活到八十歲,年老力衰行將就木了,他這一驚懼,突然就蘇醒過來了。這時,床邊不遠處的黃梁還未煮熟,而他自己卻經曆了人生的榮枯盛衰,一段漫長的生人旅途,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黃梁一夢,又叫邯鄲夢。所以說夢可以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寬慰,雖然自盧生娶崔氏,一直到年老將死,總共五十年,只不過是夢境虛幻,卻也曆嘗人生的富貴榮華,生死榮衰了。

  這種夢境的人生經驗,對于人的現世生活,究竟有什麼特殊意義呢?而夢境的五十載,與現世人生的遲速,又到底有多少差別呢?夢所給人生的最大意義,無非是心靈的安慰和精神的惕勵。夢如果與現世人生的快慢相比,就有千差夢別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照理說當時必定沒有今日科技文明的産物,有所謂的電器化製品,諸如電鍋、瓦斯爐等等,當時一定是用柴火來燒,這個黃梁在竈上燒煮,頂多只消一個時辰就行了,而盧生的夢,居然過了五十載。所以夢中的一切,盡管是一生的事,在人間來說,只不過是一個燭光或一炷香的光景而已,何其的迅速,並且短暫。唐朝有一位叫淳于棼的人,熱衷名利,可是仕途不順,有一天到酒館買醉,終于醉倒在廊下,呼呼大睡入了夢鄉。夢中看到一批禦林軍穿戴盔甲,前來迎接他。到了郊外一棵古老的槐樹下,有一個幽深山的山洞,他走進去一看,別有洞天,裏面是一座莊嚴富麗的宮殿,殿內早有國王率領文武百官歡迎他,並且把公主許配給他,後來還受封爲南柯太守。二十年中夫妻恩愛,育有五男二女,政好民,歡享盡人間的榮華富。後來因爲兵敗失官,妻子也死了,晚境淒涼,就驚醒了過來。就這樣二十年的歲月生旅,在現世人間算起來,也不過是幾分鍾而已。唐朝詩人岑參有一句詩描寫夢的飄忽短暫說:“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有時候人生的離患哀樂,不也如春夢一場嗎?

  現在有許多心理學家用各種的科學方法來研究夢的速度,推算出最短的夢只有五秒鍾,長一點的大約九十秒。如果連續運作,反覆進行,也能維持二十分鍾之久,但是一般正常的夢是二十五秒左右。有人說他做夢,做到一半起來和人講講話,上個廁所,回來再蒙被大睡,又可以回到原來的夢境,好像連續劇一樣。不管是不是連續劇,每一場夢和每一場夢的連接時間都是極其短促的。曆史上婦孺皆曉的唐太宗李世民遊地府的故事,寫的正是李世民夢中遊地獄的事迹。假定他十八層地獄,每一層都去巡視,等到全部都遊遍了,必定要經過很的時間,他在夢境中遊曆了這麼長的時間,怎麼趕得上隔日的早朝呢?另外,唐明皇李隆基遊月宮,假如他遊月宮,所花的時間太長,太陽升上來了,同樣也無法趕回去上早朝了。因此,不管是唐太宗遊地府,還是唐明皇遊月宮,都來得及回朝上殿,可見夢境看似漫長,其實卻很短暫迅速,夢中可能曆經叁世,但在人世不過是刹那瞬間而已。

  叁.夢的內容與夢的真假 

  人人都可能做夢,每一個做夢的內容又是如何呢?一般來講,夢的內容大約可以分成四類:

  (一)由于恐懼而做的夢

  大部分的夢,都是因爲恐懼才有的,生性膽小、害怕、焦急、疑慮心重的人,夢的內容多半是神奇鬼怪、駭人聽聞。譬如夢見鬼魅魍魉,或是被猛獸追逐,惡人加害的情形。

  (二)由于憤怒而做的夢

  喜愛發脾氣的人,入夢以後,就會産生沮喪、嫉妒、激動等種種不平的現象,在夢中甚至還與人相罵,大打出手。

  (叁)由于憂郁而做的夢

  先天帶有憂郁氣質的人,落落寡歡,做的夢常常是失望、氣餒、苦悶、憤懑等等無可奈何的奇情異狀,這就是把煩惱帶到床上的人。

  (四)由于快樂而做的夢

  樂天派的人,睡著好不容易做了一場夢,做的夢大抵也是得意的事,充滿興奮驚奇,因此睡前應保持好心情,才能做個好夢。

  白天我們所背負的煩惱已經夠多了。有的人不能放下,還要繼續把它帶入夢中去溫故而知新,實在是太辛苦了。不管是快樂的夢、憂郁的夢、憤怒的夢、恐懼的夢,都不能達到絕對的安眠,“心中無事一床寬”,經常保持一顆無事的心,必能享受沒有夢魇的輕甯!

  關于夢的內容,佛教歸納爲以下五類:

  (1)化自他夢

  在現實生沽中,你我是絕對不同的個體,但是在夢中可以不分自他、男女、老少,甚至種族、國籍的種種差別,你可以是我,他也可以是你。譬如有人今天聽了講演,回去可能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站在講臺上,對著睽睽衆目,高談闊論了起來。夢見自己能歌善舞,一下子爲男,一下子爲女,忽而老弱,忽而年幼,各種千變萬化,這就是化自爲他的夢境。

  (2)不覺自身

  有人做夢,甚至會夢見自己,指著自己罵道:“你是什麼東西?”或是罵自己真懶惰,日上叁竿了還賴在床上不肯起身。這種夢就是忘了自己是誰,角色錯亂,完全無我了。

  (3)不合事實

  譬如鳥才有翅膀可以飛行,可是做夢的時候,有的人可能夢到自己身著飛翼,翺翔天際。只有公雞才會報時,有的人卻夢到自己變成一只雄赳赳的公雞,爲人司晨報曉。大致來說幻想型的人,比較容易在夢中把自己超人化、神奇化,滿足現實生活裏無法實現的一些奇異事情。

  (4)不合時空

  …

《《星雲大師講演集》-說夢的神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談心的秘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