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有關神會的兩篇銘文《神會塔銘》和《慧堅碑銘》的注釋▪P5

  ..續本文上一頁洛陽城東南,此借指洛陽。憑陵,意爲侵擾。唐朝叛將史思明在至德二載(757 年)投降,但在第二年又反,于乾元二年( 759 年)九月再度攻陷洛陽。

  [27.] 由于史思明父子叛軍的焚掠和兩軍反複激戰,洛陽城和聖善寺等寺院、高閣、長廊等受到極大破壞。《通鑒》卷二二二記載,〞洛陽四面數百裏州縣皆爲丘墟〞,待唐軍再次收複洛陽(762 年),民衆死傷慘重,〞比屋蕩盡,士民皆衣紙〞。

  [28.] 虜寇,史思明叛軍。東郊不開,唐東都洛陽的郊祀不能舉行,已不能發揮國都職能。

  [29.] 菩薩有違難之戒,是指大乘戒律《梵網經》所載第叁十七戒〞冒難遊行戒〞,謂僧人修行應避開發生災難的地方、〞惡國界〞、〞惡國土〞。京師,即長安。化度寺、慧日寺,分別在長安的義甯坊、懷德坊(《唐兩京城坊考》卷四),原是隋代叁階教僧人信行在 京都所置五寺中的二寺。(參《續高僧傳》卷一六)

  [30.] 大曆,是唐代宗年號(766-779 年)。睿文孝武皇帝,唐代宗的谥號。大道、至化,大致同義,是指至高的政治倫理原則。群元,是指百姓。

  [31.] 僧臘,或作僧夏,從受具足戒以後的年歲,以每年的夏安居結束爲新歲開始。招聖,即招聖寺。宗師,有學德的法師或禅師。宋贊甯《宋高僧傳》卷十叁之<論>稱禅宗從達摩至慧能的六代祖師爲〞六代宗師〞。

  [32.] 內府,內府局,爲內侍省諸局之一,掌皇帝內庫錢糧出納、帳設和澡沐等事。尚方,尚方監,原名少府監,下設諸署和諸監,掌管百工技巧手工業等事。說明建造觀音堂,繪製七祖像等都由朝廷主持進行。

  [33.] 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4 年)。據《貞元釋教錄》卷十七,貞元四年(788 年)德宗敕命 賓僧人般若翻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鑒義,或許即是證義。唐代譯經有譯主、筆受、證義、潤文等分工。查在般若翻譯六部七十卷經時擔任筆受、證義和潤文的人當中,沒有慧堅的名字,也許他參加的不是般若的譯場。

  [34.] 玄聖沖妙之旨,即道教。唐朝廷奉道教教主老子爲玄元皇帝,玄宗上尊號:〞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沖妙,即沖和妙氣,爲陰陽二氣交會,互相作用的狀態。《老子》四二章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唐玄宗《道德真經疏》謂:〞道動出沖和妙氣…陰陽含孕,沖氣調和,然後萬物阜成。〞素王,原指不在帝王之位而有其德的人,後來儒者多稱孔子爲素王。東漢王充《論衡‧定賢》曰:〞孔子不王,素王之業在于《春秋》。〞中和之教,指儒家倫理學說,《禮記‧中庸》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以中和作爲道德修養的至高境界。內典,指佛經。

  [35.] 誕聖之日,德宗皇帝生日,農曆四月十九日。禁中,皇宮內。人天,指群臣和皇帝(天子)。龍象,高僧大德。

  [36.] 大君,皇帝,此即唐德宗。儲後,太子,此爲後來即位的順宗。 雷,原語出自《周易‧震卦》,意爲連續不斷的雷聲,因《周易‧說卦傳》謂〞震爲雷,爲龍…爲長子〞,後人用此詞比喻太子。如北周庚信《哀江南賦》有〞遊 雷之講肆〞之句,指出席太子主持的講席。

  [37.] 謂〞性〞(本心、佛性)是諸法的本體,〞見〞(認識、體認)是心體的作用。體有不變、空寂的特性,故謂之不生,無見。

  [38.] 意爲奉诏與諸高僧辯論北宗、南宗禅法(所謂頓教、漸教)的是非,確定何者正確,何者爲正統。關鍵是神秀,還是慧能是繼承弘忍之後的六祖。此在慧堅去世(貞元八年,公元 792 年)之前。《圓覺經大疏鈔》卷叁之下謂:〞貞元十二年,敕皇太子集諸禅師,楷定禅門宗旨,遂立神會爲第七祖,內神龍寺,敕置碑記見在。〞所載當是事情結局。

  [39.] 意爲接受禅師開示心性之理,是頓悟;而修行卻是漸修。神會說過:〞學道者須頓見佛性,漸修因緣。〞(《南宗定是非論》)宗通,原出自《楞伽經》,意爲通過心性轉變達到與真如法性相應的境界。神會則解釋爲:〞但了自性空寂,更不複起觀,即是宗通。〞(《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

  [40.] 無性,相當于唯識學說〞叁無性〞中的〞勝義無性〞,即〞圓成識性〞,與真如、法界相通。無性與真識(無垢識)、法身也沒有根本差別。慧堅是說他死後將回歸真如法界。

  [41.] 據此,慧堅生于唐玄宗開元七年(719 年),于天寶九載(750 年)受戒。

  [42.] 有漏,指人的情欲煩惱。識洞有漏,心識已經洞徹一切煩惱(促成心識轉變)。

  [43.] 元和元年,唐憲宗年號,806 年。景戌,即丙戌,因避唐高祖父名之諱改丙爲景字。

  [44.] 強瓊,王亞榮《<慧堅禅師碑>與慧堅禅師》說西安碑林中的《 國公功德銘》也是他刻,並據《關中金石記》卷四指出他是位太監(中人)。

  

《有關神會的兩篇銘文《神會塔銘》和《慧堅碑銘》的注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