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叫愛的修行。佛教講的愛與一般世俗的愛全然不同,世間的情愛、親情,子女,男女之間的是雜染的愛,不是愛的修行。我們所謂愛的修行,好比爲衆生授八關齋戒或施食,今天到宣信國小來受八關齋戒,你不能說爲自己喔!我今天受八關齋戒,願這個功德利益回向宣信國小的每一個老師、學生,包括我們的校長。學生也要把這個功德帶回家裏,那我們今天受八關齋戒的這個大禮堂,將得到諸佛菩薩及各位慈悲力量的加持,接下來這一年當中,只要進到這個大禮堂裏面,來打球、上課的一切人、學生都得到八關齋戒力量不斷的加持。所以有時候我會跟很多居士拜托,每一所學校都去商借看看,雖然現在沒有辦法把佛教變成學校的正式教育,但如果有機會,要把佛教的力量加持進入學校,讓同學們都能激發善根。因爲這樣,所以我必須要去,明天到嘉義高中,南興國中,宣信國小,世賢國小,把佛法傳遍到每一個角落,所以當你去替別人想,這叫愛的修行,心裏好快樂。一切快樂的根源來自于爲別人,一切痛苦的根源來自于只想自己。所以愛的修行除了自我平靜,更可以幫助別人。
第二,生活當中有時我們會生氣與執著,有時向著滿足與出離,以及愛與慈悲。所以各位,我們總是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祖師大德最老實了,撿來石頭,黑色的、白色的,小小顆的,當生起善心,就拿一個白石頭;若生起壞念,就拿一個黑石頭。那你每天要檢點自己,看是黑的多?還是白的多?有時候我們的生命屬于自私的、瞋恨的;有時候是屬于滿足的,快樂的奉獻。各位最好老實,白石頭、黑石頭拿過來,還有一個居士說,他也買了黃石頭,我說那個要幹嘛?他說我看到女人會起心動念,就拿一顆,特別提醒一下,欲望啊!如果,你這個人最喜歡打瞌睡,那要多買個綠石頭,打瞌睡就拿一顆,因爲要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就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有的人個子矮小,每當看到別人比我高,就很自卑,那你有這個自卑心也不行,這也是一個我執在作祟,要特別拿一個什麼東西來提醒。喔,今天身材比較好,我就隱隱約約想要表現一下,自己唱歌比別人好聽,寫字比別人漂亮,很多都喜歡表現自己,這也是我執。在這個時候,你要特別拿一個不一樣的東西提醒自己,我怎麼可以凸顯自己的優點呢?所以有人問我說,怎麼看這個人有修行?看外表就知道了,不會去表現自己的身材,不會去凸顯自己,愈來愈不會抱怨,愈來愈替別人想,一看便知道。所以各位,佛法不離開日常的生活,我們要在日常生活裏要保持一個覺性,覺性呢?有些人很固執,希望大家都聽從于我,有些人很軟弱,只管自己,這樣都不行的。我們要有全方位的觀察能力。
第叁,修行愛與慈悲是最重要的,最珍貴的,最有效用與最神聖的心態。所以修行愛與慈悲不但對宗教生活,對世俗的生活也是非常有用的,對我們的心理與生理的健康也很有幫助。各位要記得,我們自己就是汽油,我們都曾造過惡業,汽油千萬別碰觸到火苗,你不能放逸自己,說沒關系。就像很多人有時候說,海濤法師 您兒子現在幾歲了?總是問我這些,我說你阿嬷關心孫子就好了,擔心我出家人 煩惱我兒子!每天問我這一些,還送禮物給我,要我轉送給我兒子,我都將它送到孤兒院,那些才是我兒子啊。還有人拿禮物給我,叫我送給我過去的太太,這些是世俗心。各位要記得,今天要發心修行,不管在家、出家,你的冤親債主、魔王波旬,二十四小時,分分秒秒跟著你,想找個空隙鑽進你生命,讓你痛苦,要防護好,戒就是防護,不能有漏洞進來,絕對不行。世間的親情,男女的執著,不能讓它有漏跑進來,我們每天所想的都是這些--愛、奉獻、慈悲,那你的意志力愈來愈強,身體愈來愈健康,就算現在已經快死了,剩下叁年就要死了,但是真正的生命是愛、慈悲、奉獻,要提醒自己在肉體死亡之前,把握現在。所以我很喜歡,有人問我說,師父 您老是要出國,東奔西跑的,這樣有用嗎?我說:我若出國對他們講課,這一輩子跟他們講一次,夠了,因爲世界這麼大,現在才跟他碰一次面。所以我很愛惜對方,我會很盡量的以佛法告訴對方,因爲我知道,這一別,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又碰面。所以要盡最大的力量,不執著又能有奉獻,也不保留,所以各位要讓自己這樣。
第四句話,愛與慈悲是支持我們生活與快樂的基本元素。要讓愛與慈悲的修行變成生活中的動力。所以希望各位不管作任何事,助念也好,放生也罷,幫助貧窮人也好,到醫院照顧病人也好,乃至你今天念《藥師經》念得很有心得,都要以愛與慈悲作動力。你這樣一整天下來,會感到生命好有意義啊。所以各位,太多事情可以作,你到海邊、水邊、河邊看,眼睛看到水,「唵 嚩悉波羅 摩尼莎诃」,凡是水中的一切魚兒、細菌都得到快樂,你今天休息,住在樓上五樓,你眼睛見到五樓下的人,于是口中念佛、持咒 心觀想,希望他們離苦放光,這也是修行。所以各位,隨時培養這種心境,種種的善巧方便一直不斷的加強,這個叫精進波羅蜜,分分秒秒都不浪費。
第五,溫暖且利他的態度就像一種臉,是什麼樣的臉呢?對別人仁慈。這種的利他不但是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不但現在幫助自己,未來也在幫助自己,簡單的說,不要翻臉啊,就是如此。永遠維持一種臉,溫暖而利他的態度。當然,各位爲人父母,爲人師長者,有時候要嚴肅的提醒子女或學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你不得不展現金剛忿怒相,但那是很痛苦的,也是慈悲的,只是爲了利他,提醒對方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所以慈悲是我們的心永遠都在溫暖的利他。那個動力很重要,不但是幫助自己,同時也幫助自己的未來。
第六,在西藏有一個大修行者,他說,如果我們想成爲衆生的朋友,就應該具備愛與慈悲。如果我們想成爲衆生的精神導師,就是要當別人的老師,也應該具有愛與慈悲。如果我們想要幫助每一個人,更加要有愛與慈悲。所以每天施食,每天念佛給衆生,每天歡喜看到衆生。講到這些,各位看這張講義,喔,寫得不錯哦,我們要如何來印製更多,同時讓它更加美觀,上面繪製一些圖案,哪一句話對沒有學佛的人有幫助的?到處努力散布。像我這張講義至少講二十遍,在不一樣的場合,不一樣的時間,用不一樣的方式,目的只有一個,表達愛跟慈悲。爲了今天要發,昨天晚上他們加工印,早上急急的拿過來,爲了讓各位參加八關齋戒,除了法會儀式,更有機會聽聞佛法。不厭其煩的希望大家能領受佛法,有時候我都會帶在身上,跟人講話時,我們能夠送他最好的禮物是什麼?佛法的禮物,有時送一本給他,他還懶得看,只好送一張給他了,還要提醒他這二句話:不錯哦,你要拿起來看一看啊,這很重要的。我這一趟到五臺山,西安,又到北京,一百多人去參訪回來,我收獲很多啊,內心很感動,但是同時也聽到一些他們回來之後的牢騷。哪個導遊不好,哪個地方太熱了,奇怪了,花錢去參訪,回來卻說一些不好的,那我們回來都想快樂的,人的差別就在這兒了。我跟他講,娑婆世界不圓滿,你總要記別人的不好,那以後不要參加都沒事了;你要去記對方的好,聖地的不可思議,不要帶一大堆垃圾回來,要不然連外國鬼帶回到家了,那你這樣那裏有快樂?花錢還不愉快。所以各位,快樂與否?清淨與否?決定在你的內心,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圓滿,你有對待的心態,就有不圓滿的結果。所遇到的都是壞人,嫁到不好的丈夫,生下不肖的孩子。各位,如果你要成爲衆生的導師,只有一樣,就是愛跟慈悲。慈悲就是因爲對方有缺點,才要給予愛跟慈悲。如果對方有優點,自己又有學習的智能,生命的品質才不會爲境界所轉,而且可以不斷的提升。
第七,既使你已經找到永遠喜樂的最好方法,你最後也會發現,唯一的方法就是愛與慈悲。所以佛陀所講的緣起性空,「空」就是沒有自我,「緣起」就是離開衆生,離開外界的條件,沒有我的存在。只要有緣起性空的想法,自然産生我愛衆生,我愛世界,願生生世世爲度盡衆生而活的地藏菩薩的願力。所以我想,今天學佛的人,不論有沒有讀《金剛經》、《華嚴經》?就是要展現出對別人的愛跟慈悲。有時候我跟一些居士說:壞話不要說,你不說,別人也會說,無需等到你說。我們盡管講好話,看好的就好,不要火上加火,造成這世界的混亂。你今天來宣信國小,守八關齋戒,你太太、先生問說好嗎?嗯,不錯,不要回去之後盡說冷氣不夠涼,蒲團也不軟,午餐不好吃,都是這一些,那你來此受一整天的齋戒,就只受到這一些嗎?因爲有這種悲觀的個性,無論走到任何地方都一樣。去極樂世界好嗎?不好啊,也沒有女人,地板都是黃金,這要怎麼走啊?所以各位要記得,永遠都是好的,愛跟慈悲,不忍心傷害對方,不忍心毀謗對方。即使你壞,但我要好;如果你壞,我比你更壞,那世界就黑暗了。
第八,我們要真正知覺到別人。什麼叫知覺到別人?想到衆生都是我的母親、父親,這叫知恩、知母。知覺到一切衆生都想離苦得樂, 都有佛性,而且尊敬他人,這樣我們自己才會快樂。所以看到別人的缺點,心裏要起覺察,這就是我們要修的了。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他愈黑暗,我要愈光明,他愈這樣痛苦,我要更給他彌補過來。所以唯有知覺到他人,尊敬他人,自己才會快樂,更滿足。各位不妨想想看,一個女人若認爲她丈夫非常疼愛她,丈夫絕對能讓她放心,那她連睡覺都會偷笑呢!這就是慈悲,今天你作人家太太,作人家先生,你要讓對方有這樣的感受。就像人家問我,海濤法師 您出家那麼久,那您的太太呢?我只能說,她依然愛我的,她永遠關心我的,就像我關心她一樣。在外表上我們是離開了,但是內心裏面,我要作得讓她永遠尊敬,但是毫無世間的痛苦。雖然她可能將來再嫁,十個先生也好,…
《愛的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