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的見證▪P12

  ..續本文上一頁別熱。

  次日沐浴更衣時,大家發現她的身體非常柔軟。第六日封棺時,她的臉色仍然很有光澤,宛如在生時一般。

  (佛學半月刊第一○一期)

  

  

  第六十一章 殊勝的往生咒

  異香終日 子夢佛光

  預知時至 微笑往生

  宋朝的閻邦榮,是池州青陽人。

  他中年時,曾經遇到一位僧人勸他修持淨土法門,念往生咒。他因此不再吃葷,每天早晨,面向西方,念了一千遍的往生咒,又率領全家大小一齊誦念,一共有二十年之久。

  紹熙元年(西元一一九○)正月初,他讀了“大般涅槃經”,感歎地說:“人生就像夢幻一般,我有什麼好貪戀的呢?”

  叁月初,他聞到奇特的芳香,終日不散。他的兒子夢到阿彌陀佛,大放光明,遍照整座堂宇,都變成金色。

  又過了五天。他清晨起來,課誦完畢後,告訴家人說:“我今天就要走了!千萬不要相擾!”說完,面向西方,閉著眼睛,端身正坐。直到太陽過了正午,他忽然振作起來說:“我要走了!”站起來,走了幾步,舒手結印,微笑地往生了。(樂邦文類)

  

  

  第六十二章 擇取淨土

  “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佛所說的每一種法,都是爲了對治衆生的煩惱和執著,以及順應對方的根器和性向所施設的。所以,無論禅宗、淨土宗、密宗、律宗、天臺宗、唯識宗、華嚴宗、叁論宗、成實宗、俱舍宗等,都有其特殊的長處、功能及對象。

  如果我們只贊歎自己的宗派,而诋毀其他法門,那就無異在“謗佛”。因爲每一個法門都是佛說的,如果這個法門不靈光,那佛是圓滿覺悟一切真理的智者,爲什麼會說呢?

  雖然不同的教法,其境界和修行方式可能有權實、高低、大小、頓漸等差別。可是最重要還是要適合自己的根器與性向。如果不契機,再高、再圓頓的教法,也都得不到真實的利益,因爲根本鑽不進去修不成就,只是白費工夫。所以道綽大師說:“選擇法門,如果配合時節因緣和自己根性,就容易修行,也容易證入。否則,便難修難悟。”

  因此當我們選擇修行法門,我們應先認清自己的根器、性向,然後再看看周遭的環境:有沒有良師益友或善知識指導?修行的條件如何?現在的時機如何?在五濁惡世,修這個法門成功率如何?是否能解脫生死和煩惱,或者, 只是得到一, 點人天福報及世間不究竟的禅定、智慧?所修行的法門是難行道或易行道?

  誰不向往華嚴的圓融無礙和禅宗的活潑灑脫?誰不希望“明心見性”和“即身成佛”?問題是我們自己的根器怎麼樣,能否遇到開悟禅師的棒喝或長期親近真正成就的金剛上師?目前,有很多修行人學錯了法門,修了幾十年,卻沒有結果。也有很多人入了禅定,看見或聽見某種境界後,便吹噓說他所證悟的層次最高超、所修的方法最圓頓,而不知道這是貢高我慢和“見取見”(尚未完全解脫煩惱生死,便認爲自己已經達到最高境界)在作祟。

  殊不知:初地菩薩經過叁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證到十地,十地菩薩尚須百劫修福,具足了叁十二相以後,才能成佛。寫《大智度論》的龍樹菩薩證得了月光叁昧,他才登初地。普賢菩薩可以從一個毛孔示現叁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壞、空,他證到等覺菩薩,尚且念佛,歸向極樂淨土。

  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的聖賢通通想往生淨土,我們只是信外(初信位以外)的輕毛,經常隨著業風而飄蕩升沈,怎麼能不歸依佛和發願往生淨土呢?連藏教佛(阿羅漢)、通教與別教的佛也都要念佛,往生淨土,我們是業障沈重的薄地凡夫怎麼不想去呢?

  縱使我們行善或修成了四禅八定,沒有念佛往生淨土,還是可能會退轉或墮落的。所以,我們修行要腳踏實地,不可驕矜自滿,以免害了自己,又誤了別人。沒有認清楚自己的地位,隨便說大話,是很危險的。

  我覺得:淨土法門精深博大、直捷圓頓、穩當簡易,它不但是佛陀一代教法的精華,也是絕對幸福的津梁。只要我們肯虛心學習,了解和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大家都可以往生淨土,成就佛道。

  所以,我寫這本書的主旨就是要與諸君分享淨土的喜悅,提供您修持佛法的參考。如果您還沒有解脫煩惱與生死,而且又尚未證得不退轉,務必念佛和信受淨土法門。先找個安心立命的處所和進修深造的學府,才能放下心來生活、修行、弘法或助人,以免臨命終時,手忙腳亂、六神無主,被宿業牽去受苦。所以,當您修行其他法門而沒證悟,不妨試試這簡易、直捷、穩當而且“並應衆根”的念佛法門!

  雖然我們舉了修持道家、華嚴、密宗及禅宗沒有解脫,而改修淨土法門得到往生的例子,但這只是表示淨土法門比較契合他們幾個人的根機,而絕對不是說禅宗、華嚴和密宗不好,請諸君不要誤會才好。我的意思不是否定其他法門的價值。如果您覺得修其他法門很契機,而有成就的話,那就不用改學了。當然,如果您想再信靠佛力,那豈不是更加保險和容易成功嗎?

  

  

  第六十叁章 舍天界入淨土

  天迎拒去 願歸安養

  慧光大師是南朝時齊國人,住在洛陽。他曾經撰述華嚴、涅槃、十地等經的注解,诠釋的非常好。

  有一次,他生了病,看見天界的大衆來迎接他,慧光說:“我的本願是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天衆便隱去了。過了一會兒,就看見淨土的化佛遍滿虛空,慧光說:“惟願我佛慈悲攝受,能讓我得償宿願!”才一彈指的功夫,慧光大師便坐化了。

  古時聖哲曾說過:“天多欲樂,兼有女人,非解脫處。”又說:“假饒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歸去來。”這便是贊歎淨土的殊勝,正是所謂的“上品即登彼岸,下生猶勝天宮”,天界再好,最後總免不了還要輪回,萬一福報享盡,流落叁途,不知那年那月才能再得人身,再遇善法,再修持得證,後果簡直不堪設想;而西方的下品下生卻能永不退轉,次第成就,畢竟成佛。慧光大師于臨命終時,正念分明,信願堅固,可謂明智而勇敢。(佛祖統紀、淨土聖賢錄上冊第四十叁頁)

  

  

  第六十四章 從神道入淨土

  拜關帝君 回修淨土

  吳辰泗先生,法名德暢,是福建省南安縣人。

  他家境貧窮,小時父親就過世了,因此隨他哥哥到南洋去經商。他事奉母親非常孝順,每兩年一定要回國探望老人家。後來他接母親去南洋,由于母親不習慣僑居,所以只好又她回福建。他隨侍在母親身旁,母親生了病,他親自幫他梳洗。

  起初他不認識佛,每天誦念關聖帝君的明聖經。但他心地很善良,凡是矜孤養老、恤寡憐貧、施醫濟藥、修橋造路、施棺放生,以及興建農田水利、義冢等事,他無有盡力幫忙。有時他獨力捐資,有時與人一齊做。

  民國十六年,他五十歲,他發解脫的心,結束國內外的商行,開始吃長素奉佛。歸依了印光大師,專修淨業,每天念佛數萬聲,十幾年來未嘗間斷。他也景仰虛雲和弘一大師等,竭盡自己的能力,承事供養,而自己卻過著布衣蔬食的儉樸生活。

  民國二十九的七月二十九日,他稍感不適。九月十九日,忽然把雜務和後事交待家眷。因此身心世界沒有任何挂礙,只有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而已。

  二十五日,他堅決拒絕食物和湯藥,並且說:“往生西方的日期近了,飲食反而增加不淨!”

  二十七日夜晚,他忽然大聲說:“剛才我親見阿彌陀佛,一定能往西方!”

  家人問他什麼時候,他只回答:“明天!”並伸出叁根手指。他的妻妾和兒媳都夢見莊嚴偉大的西方叁聖。

  二十八日,他吩咐家人幫他沐浴披衣。下午叁點,他在數百位蓮友的助念聲中,盤腿坐化,相貌十分莊嚴,享年六十二歲。

  次日清晨五點,他的頭頂仍然微微溫熱。蓮友們分班助念七晝夜,到十月四日才舉行火化,他的牙齒全部完整,宛如玉石那麼皎潔。(弘化月刊第四十四期)

  

  

  第六十五章 從儒學歸淨土

  感念無常 棄儒歸佛

  氣絕複名標蓮臺

  施彥士先生是江蘇省崇明縣人。

  他幼年飽讀詩書,長大後以教書爲業。他二十七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差一點死去,斷氣了一日一夜,忽然又醒了。他告訴家人說:“剛才我到了一個地方,非常黑暗,有兩個人命令我進入,聽到裏面發出聲音說:“施彥士尚未到數,可以趕快回去!”于是我就再度醒了。”

  這件事情過後,他感到人命無常,因此放棄儒學歸依佛教,努力勸化大衆,印贈佛書,積極弘法,信的人也逐漸增多。

  他不但勤于弘法,而且更勤于念佛。每天早晚功課,寒暑無間。由于他的原配夫人很早過世,家道小康,一切瑣事都親自做,尤其喜歡放生,每年救活的物命數以萬計。

  他有一位同鄉——董國良居士,非常勤于修持淨土法門,持戒精嚴,在民國叁十二月臘月往生的前一天,斷氣以後又活醒過來,說:“我已經到極樂世界,看到自己的蓮位,施彥士也有蓮位,但比我的品位高!”這件事當時曾經傳爲美談。

  民國叁十叁年叁月二十八日,施居士神氣清爽,談笑自若,時常請人念佛,自己也隨著大家念佛。他吩咐死後要穿僧衣,示現僧相。說完就吉祥臥而逝世,享年七十多歲。

  後來他全身冷透,只有頭頂溫暖。他端坐缸內,骨節柔軟,膚色栩栩如生。(弘化月刊第叁十九期)

  

  

  第六十六章 從仙道入淨土

  盡棄玄功 回歸念佛

  清朝有一位居士,名範元禮,字用和,是錢塘地方的人。他從小就學習儒家的經典,而且身體力行。他事奉父母非常孝順,當他父母生病的時候,都曾經割取臂肉和著藥物來治好他父母的病。

  當他正年壯時,雙親先後過世,妻子也死了,元禮居士感慨萬千,毅然了卻俗務,練習仙道十多年,頗有成績。後來閱讀蓮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的著作,心有所領會。反悔學仙,便受叁皈五戒,正式成爲一…

《淨土的見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感應見聞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