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的见证▪P11

  ..续本文上一页等大部经论,宛如前世学过一般。后来他移到龙潭的下院居住,一心修持净土法门,经过了三十年如一日。

  康熙六十一年春天,他生了一场小疾,知道自己的缘快要尽了,把寺院里的事情交待徒众后,专心念佛。

  到了三月四日早晨,他命令弟子准备香汤沐浴,集合大众念佛数百声,宁静地逝世。享年四十八岁,僧腊三十一年。

  火化时,火光宛如五彩云霞,散布四周的山林。(南山宗统)

  

  

  第五十五章 老学有成

  七十念佛 见莲盈空

  预知时至 合掌坐逝

  清朝的华汉槎,字以傅,是苏州人。

  他七十多岁时,才遇到善知识蒋文勋居士,告诉他念佛法门,他听了以后,信心笃实,并且皈依了三宝。

  有一天,他拜佛时,看见莲华遍满虚空,从此以后,念佛更虔诚。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十九日夜晚,他念佛念到半夜,仍然声不绝口。有人问他,他回答:“我快要去西方了!”

  翌日早晨,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想要去蒋文勋居士家里,向他告辞,因为下雨而没有出去。

  旁人以为他没什么病,不介意他。不久,走进一看,发现他盘腿端坐,合掌逝世了。

  (净土圣贤录下册续篇第八十三页)

  

  

  第五十六章 作务念佛

  风尘女郎 念佛生西

  民国时代有一位青楼女子(古时候把有文才的妓女叫做“校书”),她的真实姓名不详。

  刚一过了十五岁,她忽然觉悟要洁身自爱,皈依佛法,专心净土法门。所以,她就摒弃铅华,在上海虹口,租了一间房子,奉养母亲。自己则诚心念佛,朝夕无间。

  她平时喜欢请佛像,礼拜供养。所以把屋里布置得非常庄严,宛如清净的精舍。

  她先前做妓女时,有一些积蓄,曾经托广东东部一位姓梁的先生为她保存。

  民国十三年二月初,她交代帮佣的老妇人请梁先生来。梁先生来了以后,她就告诉梁先生说:“我修行不久,幸运得到解脱,某某日我就要往生西方了!那笔存款做为我母亲的养老费用,以及自己的丧葬费、打斋、拜忏、帮助各种善举……每一项费用多少钱,请你帮我分别办理!”

  梁先生回答:“你这么年轻,怎么突然提到这些事呢?”

  那位妓女默然不语,于是梁先生就回去了。

  等到预约的那一天,那位帮佣的妇人果然来了,看见她已经往生,就把消息告诉梁先生。

  梁先生听了感慨万分,急忙赶来办理丧事,并且依照她的遗言分配存款。(近代往生传)

  评语:生为女人,业障已经很重了。堕落风尘,业障更重。但是业海茫茫,回头是岸。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例如那位妓女,在青春时便能有所省悟,放弃淫秽的生活,努力修行净土。没有几年,便能如愿以偿,预知逝世的时间,直接往生极乐净土。可见净土法门,人人都能够修行,有愿者毕竟能够成就。

  佛性本来清净,染而不黑,所以龙舒净土文也劝风尘女郎念佛。像这位妓女就是肯舍秽求净。妓女尚且能够念佛往生,其他的人更应当奋发精进。但愿世人,能对净土法门产生正确的信心,千万不要怀疑或毁谤!

  (净土圣贤录下册第一百四十三页)

  “从古娼人到处家,不惟恋酒更迷花。劝君念佛除贪妨,从此回心息怨嗟。水满金渠清似镜,莲开玉沼大如车。终当脱体为男子,万劫无令一念差。”(西斋净土诗卷二)

  

  

  

  净土的见证 陈柏达居士 著

  第六部分:万法归净

  第五十七章 潜修专念

  身心放下 百事不管

  清朝有一位百不管老太婆,不知道她姓什么,只晓得她是杭州人。

  她曾经请教“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么法门,一生决定脱离苦海?”

  道源和尚回答:“没有比得上念佛了!然而,念佛不难,而难在持久;持久不难,而难在一心。你如果能够不管一切俗事,专心持名念佛,以至诚心发愿往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就查以脱离苦海了!”

  老婆婆欣然拜谢。她回家后,马上将家事委托媳妇,开辟了一间净室供奉佛像,并在里面修持。

  过了一年多,她以来问道源和尚:“自从接受您的开示后,我舍弃家务,专心念佛。弟子认为已可以持久而不懈怠,但是却苦于无法一心,我想要一心太难了,请您再教导我!”

  道源和尚说:“你虽然抛却家务,可是对于儿孙和眷属,却仍然还有挂念。这个爱根不拔,怎么成就一心呢?你现在先拔去爱根,放下一切,然后才能得到一心!”

  老婆婆感叹地说:“师父所说的话很有道理!我虽然不管身,却不能不管心。从此以后,我当真要做一个百不管的人了!”

  于是,她更加精进,爱心一动,她就立即默念“百不管”这三个字,爱念自然消除。有人问她家事,她也是以“百不管”这三个字来拒绝他们。因此“百不管”的大名就传播在亲友和乡里间。

  这样又经过了一年之久,有一天,她来到“孝慈庵”,拜谢道源和尚说:“师父没有欺骗我,弟子过不了几天就要去西方了!”

  数日后,她无疾而终。这时候正是清仁宗嘉庆初年。(染香集)

  

  

  第五十八章 逆境好修

  丈夫早逝 妯娌欺凌

  子大不肖 媳妇凶悍

  顿觉痴梦 出家念佛

  焰发青莲 异香四散

  印心尼师,是刘仲华居士的胞姊。

  十七岁时,她嫁给费观察的次子,过了三年,生了女儿慧修,而丈夫病逝,于是他就嗣养幼侄为子,守节抚孤。公婆以为她克夫不吉祥,所以非常厌恶她,加上妯娌小姑,又时常欺侮凌辱她,她含辛茹苦,忍受而没有怨言。

  没想到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居然不肖。媳妇更凶悍,只要她稍加教训或责备,媳妇就怒目反辱。

  她很感叹地说:“有这种儿子,不如没有。我本来没有儿子,而一定要以别人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岂不是自寻烦恼?”

  在心灰意冷,希望破灭时,她愚痴地梦突然醒了。于是她毅然携带女儿慧修,和婢女福修,一齐到圆觉庵,剃发出家,哀求忏悔,了脱生死,当时她正好三十五岁。

  翌年春天,她受具足戒后,即发愿闭关,研究法华、楞严和圆觉经。不久,她又率慧修和福修师,朝四大名山,到杭州礼拜莲池大师塔。回来后,即开始诵读净土经典,昼夜念佛,专心归向净土。

  清宣统二年,她的师父圆寂,命令她继任住持。她即劝庵中五位带发修行的在家人全部剃度出家。规定除了早晚课诵以外,每天一定集合大众念佛三次。每次两炷香。每年另打佛七十四次。每天念佛长达十四炷香。

  由于她性情仁慈公正,以恩惠对待人,以道德感化人,所以随缘度化了许多人出家。而她自己修行,每天念诵七卷阿弥陀佛经,两百二十遍往生咒,一万声佛号。数十年来,虽然生病,功课也丝毫没有减少活白天有事,她就在深夜把功课补足。

  她五十岁以后,每年一定要楚足三次,每次七天,每天只吃一餐饭,整晚不倒单,不放参,每天日夜礼拜作观,精进用功,求生净土,而且把所有功德回向众生,同登极乐世界。

  民国二十四年正月初,她忽然写信给皈依弟子薛智修和汪培修,说:“老衲即将去西方,你们从前的话,如果出于至诚,可以速来庵中剃发出家,以了结这段因缘,再迟就来不及了!”即在元宵节前为她们剃发为尼,并亲笔写了两封信通知他们家眷。

  十六日,她静坐念佛,不说一句话。十七日沐浴完毕,命令弟子为她剃发。乐修师说:“您前日才剃,好象可以稍晚几天再剃!”

  她回答:“我将要见佛,怎可不剃呢?再迟几天,我已经在西方了!”

  剃完头发,她就披袈裟,登大殿礼佛。回到静室后,她就集合徒众,对她们说:“你们得到人身、听闻佛法已经非常幸运,能够剃度出家做佛子,更是幸运,这实在是很难遇到的因缘,西方就在目前,希望你们一定要时时警策,严守戒规,力求精进,西方就在目前,希望你们大家勤于修行,不要懈怠!”

  说完,她大声念佛,尼众们也随她念。到了翌日早晨,弟子端稀饭请她吃早餐,她摇摇头,仍默念佛号。到了晚上十点半,她含笑逝世,享年七十六岁,僧腊四十一年。

  火化时,火焰现出青色的莲华,奇异的香气四处散溢。(佛学半用刊第一○二期)

  

  

  第五十九章 正助合修

  随喜布施 回向西方

  民国时代有一位张伯祥先生,在青岛市开设祥瑞行印刷厂、青济橡胶厂,由于设备完善,生意蒸蒸日上,家财万贯。

  晚年,因为时局影响而受刺激,潜心学佛。有一次,他跟湛山寺的住持倓虚法师,因为谈论佛法非常契机,信心更加坚强,立即捐了三万元来建天王殿,并且捐资雕塑大殿的佛像。在东院建女居士念佛堂,交给妻妾张能静居士清修念佛。自己住在男居士念佛堂,念佛静养。时常穿僧衣,倓虚和尚为他解说沙弥戒。

  他捐了一万八千元买印刷机,又捐了许多纸,在藏经楼下面,成立印经处,专印佛经。

  他又捐出一栋市区内的房屋,橡胶厂股票一份,补助佛教学校经费。

  后来,他常在病中,民国三十二年病危时,他自知命终的时间,订制了一个坐龛,请许多出家师父助念,他也在助念声中,念佛坐化。

  他逝世后,家人按照僧制把他的遗骨葬在普通塔院,并且念佛四十九天,回向往生西方。

  (影尘回忆录下册第一三六页)

  

  

  第六十章 显密兼修

  净密双修 安详笑逝

  丁母姚女士是丁桂樵和丁桂岑两位居士的母亲。

  她心地慈祥,生活勤俭,每天念佛,兼持六字大明咒,从未间断。

  民国二十三年,她预先吩咐两位儿子说:“现在国家动荡不安,我的后事,不宜过分铺张,学佛的家庭特别要避免浮华铺张,不用分讣开奠了。”

  次年二月初,她生了一点小毛病。七日夜晚,中西医都说她的脉相很好,丝毫没有衰败的徵兆。

  八日上午八点钟,她仍然索饮粥汤,交待在校就读的孙子,请假不要去学校。不久,她立即诵念佛号,态度非常安详,神志清爽,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微笑逝世,享年八十一岁。逝世后,全身冰冷,只有头顶特…

《净土的见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念佛感应见闻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