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的见证▪P12

  ..续本文上一页别热。

  次日沐浴更衣时,大家发现她的身体非常柔软。第六日封棺时,她的脸色仍然很有光泽,宛如在生时一般。

  (佛学半月刊第一○一期)

  

  

  第六十一章 殊胜的往生咒

  异香终日 子梦佛光

  预知时至 微笑往生

  宋朝的阎邦荣,是池州青阳人。

  他中年时,曾经遇到一位僧人劝他修持净土法门,念往生咒。他因此不再吃荤,每天早晨,面向西方,念了一千遍的往生咒,又率领全家大小一齐诵念,一共有二十年之久。

  绍熙元年(西元一一九○)正月初,他读了“大般涅槃经”,感叹地说:“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我有什么好贪恋的呢?”

  三月初,他闻到奇特的芳香,终日不散。他的儿子梦到阿弥陀佛,大放光明,遍照整座堂宇,都变成金色。

  又过了五天。他清晨起来,课诵完毕后,告诉家人说:“我今天就要走了!千万不要相扰!”说完,面向西方,闭着眼睛,端身正坐。直到太阳过了正午,他忽然振作起来说:“我要走了!”站起来,走了几步,舒手结印,微笑地往生了。(乐邦文类)

  

  

  第六十二章 择取净土

  “药无贵贱,对症者良,法无高下,应机者妙”、“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佛所说的每一种法,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烦恼和执着,以及顺应对方的根器和性向所施设的。所以,无论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三论宗、成实宗、俱舍宗等,都有其特殊的长处、功能及对象。

  如果我们只赞叹自己的宗派,而诋毁其他法门,那就无异在“谤佛”。因为每一个法门都是佛说的,如果这个法门不灵光,那佛是圆满觉悟一切真理的智者,为什么会说呢?

  虽然不同的教法,其境界和修行方式可能有权实、高低、大小、顿渐等差别。可是最重要还是要适合自己的根器与性向。如果不契机,再高、再圆顿的教法,也都得不到真实的利益,因为根本钻不进去修不成就,只是白费工夫。所以道绰大师说:“选择法门,如果配合时节因缘和自己根性,就容易修行,也容易证入。否则,便难修难悟。”

  因此当我们选择修行法门,我们应先认清自己的根器、性向,然后再看看周遭的环境:有没有良师益友或善知识指导?修行的条件如何?现在的时机如何?在五浊恶世,修这个法门成功率如何?是否能解脱生死和烦恼,或者, 只是得到一, 点人天福报及世间不究竟的禅定、智慧?所修行的法门是难行道或易行道?

  谁不向往华严的圆融无碍和禅宗的活泼洒脱?谁不希望“明心见性”和“即身成佛”?问题是我们自己的根器怎么样,能否遇到开悟禅师的棒喝或长期亲近真正成就的金刚上师?目前,有很多修行人学错了法门,修了几十年,却没有结果。也有很多人入了禅定,看见或听见某种境界后,便吹嘘说他所证悟的层次最高超、所修的方法最圆顿,而不知道这是贡高我慢和“见取见”(尚未完全解脱烦恼生死,便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在作祟。

  殊不知:初地菩萨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证到十地,十地菩萨尚须百劫修福,具足了三十二相以后,才能成佛。写《大智度论》的龙树菩萨证得了月光三昧,他才登初地。普贤菩萨可以从一个毛孔示现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他证到等觉菩萨,尚且念佛,归向极乐净土。

  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的圣贤通通想往生净土,我们只是信外(初信位以外)的轻毛,经常随着业风而飘荡升沉,怎么能不归依佛和发愿往生净土呢?连藏教佛(阿罗汉)、通教与别教的佛也都要念佛,往生净土,我们是业障沉重的薄地凡夫怎么不想去呢?

  纵使我们行善或修成了四禅八定,没有念佛往生净土,还是可能会退转或堕落的。所以,我们修行要脚踏实地,不可骄矜自满,以免害了自己,又误了别人。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地位,随便说大话,是很危险的。

  我觉得:净土法门精深博大、直捷圆顿、稳当简易,它不但是佛陀一代教法的精华,也是绝对幸福的津梁。只要我们肯虚心学习,了解和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大家都可以往生净土,成就佛道。

  所以,我写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要与诸君分享净土的喜悦,提供您修持佛法的参考。如果您还没有解脱烦恼与生死,而且又尚未证得不退转,务必念佛和信受净土法门。先找个安心立命的处所和进修深造的学府,才能放下心来生活、修行、弘法或助人,以免临命终时,手忙脚乱、六神无主,被宿业牵去受苦。所以,当您修行其他法门而没证悟,不妨试试这简易、直捷、稳当而且“并应众根”的念佛法门!

  虽然我们举了修持道家、华严、密宗及禅宗没有解脱,而改修净土法门得到往生的例子,但这只是表示净土法门比较契合他们几个人的根机,而绝对不是说禅宗、华严和密宗不好,请诸君不要误会才好。我的意思不是否定其他法门的价值。如果您觉得修其他法门很契机,而有成就的话,那就不用改学了。当然,如果您想再信靠佛力,那岂不是更加保险和容易成功吗?

  

  

  第六十三章 舍天界入净土

  天迎拒去 愿归安养

  慧光大师是南朝时齐国人,住在洛阳。他曾经撰述华严、涅槃、十地等经的注解,诠释的非常好。

  有一次,他生了病,看见天界的大众来迎接他,慧光说:“我的本愿是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天众便隐去了。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净土的化佛遍满虚空,慧光说:“惟愿我佛慈悲摄受,能让我得偿宿愿!”才一弹指的功夫,慧光大师便坐化了。

  古时圣哲曾说过:“天多欲乐,兼有女人,非解脱处。”又说:“假饶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归去来。”这便是赞叹净土的殊胜,正是所谓的“上品即登彼岸,下生犹胜天宫”,天界再好,最后总免不了还要轮回,万一福报享尽,流落三途,不知那年那月才能再得人身,再遇善法,再修持得证,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而西方的下品下生却能永不退转,次第成就,毕竟成佛。慧光大师于临命终时,正念分明,信愿坚固,可谓明智而勇敢。(佛祖统纪、净土圣贤录上册第四十三页)

  

  

  第六十四章 从神道入净土

  拜关帝君 回修净土

  吴辰泗先生,法名德畅,是福建省南安县人。

  他家境贫穷,小时父亲就过世了,因此随他哥哥到南洋去经商。他事奉母亲非常孝顺,每两年一定要回国探望老人家。后来他接母亲去南洋,由于母亲不习惯侨居,所以只好又她回福建。他随侍在母亲身旁,母亲生了病,他亲自帮他梳洗。

  起初他不认识佛,每天诵念关圣帝君的明圣经。但他心地很善良,凡是矜孤养老、恤寡怜贫、施医济药、修桥造路、施棺放生,以及兴建农田水利、义冢等事,他无有尽力帮忙。有时他独力捐资,有时与人一齐做。

  民国十六年,他五十岁,他发解脱的心,结束国内外的商行,开始吃长素奉佛。归依了印光大师,专修净业,每天念佛数万声,十几年来未尝间断。他也景仰虚云和弘一大师等,竭尽自己的能力,承事供养,而自己却过着布衣蔬食的俭朴生活。

  民国二十九的七月二十九日,他稍感不适。九月十九日,忽然把杂务和后事交待家眷。因此身心世界没有任何挂碍,只有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而已。

  二十五日,他坚决拒绝食物和汤药,并且说:“往生西方的日期近了,饮食反而增加不净!”

  二十七日夜晚,他忽然大声说:“刚才我亲见阿弥陀佛,一定能往西方!”

  家人问他什么时候,他只回答:“明天!”并伸出三根手指。他的妻妾和儿媳都梦见庄严伟大的西方三圣。

  二十八日,他吩咐家人帮他沐浴披衣。下午三点,他在数百位莲友的助念声中,盘腿坐化,相貌十分庄严,享年六十二岁。

  次日清晨五点,他的头顶仍然微微温热。莲友们分班助念七昼夜,到十月四日才举行火化,他的牙齿全部完整,宛如玉石那么皎洁。(弘化月刊第四十四期)

  

  

  第六十五章 从儒学归净土

  感念无常 弃儒归佛

  气绝复名标莲台

  施彦士先生是江苏省崇明县人。

  他幼年饱读诗书,长大后以教书为业。他二十七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差一点死去,断气了一日一夜,忽然又醒了。他告诉家人说:“刚才我到了一个地方,非常黑暗,有两个人命令我进入,听到里面发出声音说:“施彦士尚未到数,可以赶快回去!”于是我就再度醒了。”

  这件事情过后,他感到人命无常,因此放弃儒学归依佛教,努力劝化大众,印赠佛书,积极弘法,信的人也逐渐增多。

  他不但勤于弘法,而且更勤于念佛。每天早晚功课,寒暑无间。由于他的原配夫人很早过世,家道小康,一切琐事都亲自做,尤其喜欢放生,每年救活的物命数以万计。

  他有一位同乡——董国良居士,非常勤于修持净土法门,持戒精严,在民国三十二月腊月往生的前一天,断气以后又活醒过来,说:“我已经到极乐世界,看到自己的莲位,施彦士也有莲位,但比我的品位高!”这件事当时曾经传为美谈。

  民国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施居士神气清爽,谈笑自若,时常请人念佛,自己也随着大家念佛。他吩咐死后要穿僧衣,示现僧相。说完就吉祥卧而逝世,享年七十多岁。

  后来他全身冷透,只有头顶温暖。他端坐缸内,骨节柔软,肤色栩栩如生。(弘化月刊第三十九期)

  

  

  第六十六章 从仙道入净土

  尽弃玄功 回归念佛

  清朝有一位居士,名范元礼,字用和,是钱塘地方的人。他从小就学习儒家的经典,而且身体力行。他事奉父母非常孝顺,当他父母生病的时候,都曾经割取臂肉和著药物来治好他父母的病。

  当他正年壮时,双亲先后过世,妻子也死了,元礼居士感慨万千,毅然了却俗务,练习仙道十多年,颇有成绩。后来阅读莲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的著作,心有所领会。反悔学仙,便受三皈五戒,正式成为一…

《净土的见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念佛感应见闻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