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姓颜,号惠芳,是广东潮阳林之琦的妻子。
林之琦家里贫穷,自己刻苦学习,却又不得志,终于郁郁得病而死。
林节母那时正怀孕,一个月后生子,名叫道逊。
林节母本性贤淑,娘家富有,给予她的资财也很多,所以能够安顿生活。她孝顺公婆,妯娌之间也能和好相处,她立誓守节以抚养遗孤。
林节母家里世世代代供奉观世音菩萨,她自己礼拜更加虔诚。有一天因为手不小心碰到芒刺,痛得无法忍耐,看了许多医生都没有用。
有一天晚上,她忽然梦到菩萨为她抚摩,送给她一颗豆子,她吃吃,觉得味道甘美。
待她醒来以后,她的病立刻好了,从此以后她就开始吃素念佛,每天都规定功课,常行定课达十五年。
在她临终前,还嘱咐她的子媳,要世代虔诚奉佛。
在往生前一个月,她吩咐她的媳妇遵照佛门的规矩,裁制衣裙。
往生时刻到时,她念佛坐逝,享年六十五岁。
她过逝后,她的儿子梦见随着青衣人航海到了一个地方,那里的殿宇金碧辉煌,有人跟她说:“你母亲优婆夷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那里是在清仁宗嘉庆、清宣宗道光年间。(近代往生传)
第四十七章 念佛度恶
不良少年 改过生西
民国时代的张荣深,是广东省澄海县人。
他年少时喜欢充当侠客,时常结党寻仇,强迫乡里,百姓深以为苦。
后来,他听到净土法门,就专心念佛,彻底改过前愆,成为行善的人。他拿出自己从前所藏的刀剑,并把它捣毁,他说:“不能给别人用它去杀人!”
他感化他的家人,使他们全部吃素念佛,而且遇到人,就一定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
民国九年,他生了一场病,自己知道没有起色了。他想到七十几岁的老母、瘦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而且还有寡居的兄嫂,一向都是依赖他生活,现在自己一病倒,他们的生活当然会出问题,所以心里相当忧愁和畏惧。
不久,他诀别了年纪老迈的母亲,自己说是心里要专心归向西方,于是放下俗念。
民国十年正月初八,他的疾病变得非常危险,在垂将死亡时候,他忽然坐起,卖力唱“金色相好”的弥陀赞,求了净水,喝了半杯,说:“佛来迎接我!”就逝世了。临终时交待家人要把他的遗体火化。(近代往生传)
净土的见证 陈柏达居士 著
第五部分:普同接引
第四十八章 物类念佛
鼠会合掌 四十八拜
江苏海门关岳庙,自住持莲开法师设立念佛堂,宏法度生,迄今十余年,海境茹素念佛者因之与日俱增。近年为祝愿世界和平,改为常期念佛。韫才亦忝做一分子,今将最近目睹一事,奉告诸上善人。
农历四月初九日上午十一时,大殿上正在念佛,忽然来了一只老鼠,在佛台上走来走去,回旋许久,两眼炯炯看人。大众见了十分诧异。后来由当家师对它说:“老鼠!你走吧!不要被猫看见了,免得性命难保!”鼠闻此语,即去。少顷又来,蹲于蒲团上,前脚举起,作拜佛状。先向北拜,后向西拜,尤为奇异。当家师用手捧之,置诸佛台上,对它说:“你今天是来听经的,还中要往生的?若要往生,大家送你去西方!”老鼠好象听懂人话,即时前脚举起,作合掌状。其嘴开闭不已,宛然念佛状态。于是大众知它要往生,立即持名助念。当时鼠仍蹲在佛台上,两眼炯炯看人。不久,竟然向阿弥陀佛圣像礼拜,真神奇!当家师见它拜三拜后仍未停下来,于是就默默地计算它拜佛的次数,居然拜了四十八拜。刚拜完毕,鼠头就下垂,倒于前脚上,它已圆寂了。此时满堂斋声助念,当家师为其取名尘觉,书写疏文,即打“往生普佛”一堂。晚上为其荼毗(火化),其身虽化,而灰不散,现将灰置于玻璃匣内作为念佛人的警策。
按佛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皆是未来佛。现在亲眼看见老鼠尚且也能往生净土,何况是人类呢?可知念佛人皆不应畜猫捕鼠也。韫才写此文后,请当家师对正。当家师说:“他过去曾见过老鼠往生好多次,其中两只在焦山寺内,其中一只在海门,都是六七年前的事,跟这次情形相似。(译自杨刘韫才女士的老鼠往生记)
第四十九章 物类生西
鹦鹉立化 十颗舍利
唐朝的韦皋养了一只鹦鹉,每次听到念佛的声音,就很高兴而且专心倾听。有人叫他念佛,它便大声地诵念“南无阿弥陀佛!”
有一天,它端正地站着逝世,身子没有倒下来。火化后,得到十颗舍利子。韦皋建了一座小塔来埋葬。
(感应篇编第三卷第三十一页)
第五十章 亲子同修
常与家人 一齐念佛
本乎至庆 感化乡里
张锡祺居士,法名昌缘,是江苏无锡人。
他早年在黑龙江金矿局和烟酒税局服务,中年经营水果业,晚年体悟人生无常,发心学佛。
民国三十年,他皈依锡山紫竹禅院的觉纯法师,从此以后,他就一心修持净土法门。每天五更起床,早课诵念楞严咒、大悲咒、普门品、地藏经等,晚课诵念阿弥陀经和心经,从未间断。空暇时,佛号不离口,坐卧必定向西方,时常与家人集体念佛。每逢慈云庵的法会,他一定参加念佛。由于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而且待人和学佛非常诚恳,所以许多乡人被感化而皈依佛法。
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他到苏州西园戒幢寺,受满分优婆塞戒。一到了冬天,他就对妻子和儿女说:“我今年内要往生西方!”
十二月十八日,他又说:“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你们要在我床前念佛,千万不可以哭,一哭我就去不成了!”
说完,他焚香沐浴,上床盘腿端坐,在家人围绕念佛声中,念佛坐化。(周编西方公据第六十三页)
评语:早晚诵读地藏经及心经等,能志心回向西方,毕竟不如专念阿弥陀佛经、往生咒及佛号,易得专修的益处。(净土圣贤录第四篇中卷)
第五十一章 知交同游
吾今往生 童子偕行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惟岸大师,是并州人。平时修持大乘经典的忏仪,回向净土。即使遇有小病,也是坐禅修观没有间断。
有一天,他看见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在空中示现,久久都不消失。
大师感动地流泪顶礼说:“我何其有幸能以肉眼,瞻仰圣容。只遗憾的是别人看不见,也无法传给后世。”
于是大师请画工来画,却没有一个人能画。忽然有两人,自称是从洛阳来的,想要前往五台山,愿意画菩萨的像。画完后,他们忽然都不见了。
大师知道自己往生西方的机缘已经成熟了,就告诉他的弟子说:“我现在就要往生西方了,有谁愿意和我一同去?”
这时候有位小童子顶礼后便说:“我愿意跟随师父您去。”
大师就命令他先回去跟父母告别,小童子的父母以为他在开玩笑,并不相信他。
过了一段时间,小童子沐浴后换上净衣,进入道场打坐,念佛而化去了。
大师抚摸小童子的背部说道:“这小孩子倒是比我早走一步。”
因此大师拿笔作了偈子,赞叹所画的两位菩萨的像。告别所有的弟子,进入道场,命令徒众助念佛号,端坐而逝,享年八十岁。那时是唐武后垂拱元年(西元六八五年)正月七日。(宋高僧传)
第五十二章 夫妻同归
我今西去 尔日无多
清朝时,有一位钟九思,是杭州人,家里住在西溪。
他为人敦厚,信奉三宝非常虔诚。他家附近有数十间僧舍和茅蓬,他都一一加以护持和供养,从不厌怠。有时因为某种缘故而损失了许多钱财,也没有怨恨的表情;跟人交易,没有丝毫的欺诈。
他太太沈氏,与他一同修持净土法门。钟居士做各种功德时,他都很乐意帮助他。他们有一个儿子和女儿,也都朴素、勤劳和谨慎。
清宣宗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初夏,钟居士示现微疾。到了二十四日清晨,他告诉妻子说:“我平时忠厚老实,不欺骗别人,往生净土的愿望诚恳真切,承蒙佛菩萨来接引,今天中午,我要去西方了。你们要量自己的力,时常行善助人,小心发挥我的志业!”
到了中午,钟居士告诉家人:“请你为我点燃檀香和蜡烛!”又对他的妻子沈氏说:“你在世的日子也不多了,念佛要紧!”说完就逝世了,享年五十二岁。
翌年七月,他的妻子也生病了,邀请他的哥哥来,将家事交待清楚后,就一直静坐念佛。
到了二十一日那一天,她对子女说:“要做好人!”就这样恬静地逝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染香续集)
第五十三章 童子往生
六岁童女 欢喜西归
民国时代有位张鹤仙童女是湖南醴陵人,五岁就皈依善成法师,跟随母亲念佛,吃素打坐。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初,忽然问她母亲:“听说有人念佛念了三四年才往生西方,我念佛还不到一年,也能往生西方吗?”
她母亲反问她:“你很想到西方吗?”
童女回答:“很想!”
五月初八是居士林念佛的会期,童女礼佛回家后,忽然头痛,很快就晕过去了,她母亲向佛前求净水让她喝。过了些时候,她立刻呕出一些东西后就能说话了。
子时(夜半十一点到一点钟)童女自己诵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后,就说:“我要回去了!”
她母亲就与她的嫂子一起为她助念,过了一段时间,她在安详中往生,脸上露出笑容,年仅六岁。
(佛学半月刊第六十期)
第五十四章 净土神童
生有祥光 异香满室
夫不受垢 学习神速
清朝的宝玉永法师,字珍辉,俗姓陈,是凤阳府堆霍邱县人。
他诞生时,祥光照射邻居,奇异的香气充满整个房间。他小时候身上就有不平凡的现象,皮肤不会沾上尘垢。他性情非常慈祥厚道,喜欢听出家人诵经。
他上私塾时,学习的速度非常快,过目不忘。老师很喜欢他,告诉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确实不是尘俗之流,他乃是佛门的法器,请你不要误了他!”
父母答应把他送到本县的大悲庵,随心开和尚剃度出家。不久,他受了具足戒,研究华严和涅槃…
《净土的见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