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的見證▪P9

  ..續本文上一頁佛念了一個多小時,老婦人忽然表露出溫和喜悅的神情,出聲念佛,大家看了都非常歡喜,又再助念十多分鍾,老婦人就在安詳中往生了。接著又連續念了八個小時,佛號聲不斷。(改寫自念佛感應見聞記第一叁六頁)

  評論:觀無量壽經曾提到:如果有衆生,應該墮落惡道的,在臨終時,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而他又能真心信樂,念滿十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即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看看老婦人往生事迹,更可相信經上所言不虛。”

  

  

  第四十章 病中念佛

  藥石不愈 必有業障

  心能造業 也能轉業

  楊美玫女士是浙江省吳興縣人。

  她隨父母住在上海,聰明好學,長大以後,嫁給許先生。

  民國二十六年春天,她生了病,醫治不好,入秋後,病情轉重,潮熱不退,而且喉嚨也非常痛。杭州大願法師寫信勸她默持觀音菩薩的聖號。

  冬月二十日,大願法師到上海去探望她的疾病。師父問她:“你現在心情如何?”

  她回答:“很好!只是父母年紀太大,放不下心,每次遇到病重時,我不勝悲傷,我母親也悲泣!”

  大願法師顧慮她因情感的牽絆無法解脫,于是努力勸導她說:“一般人都說良醫能治愈疾病,藥石不靈的情況,一定是有業障存在。然而我的心既然能夠造業,也能轉業。如果能專心念佛,盡此報身,托生蓮胎,永脫輪回的痛苦,現在正是念佛的大好時機。何況阿彌陀佛有大願力,凡是至心念佛的人,臨命終時,佛一定會來接引他。這是千真萬確,不必懷疑的。”

  她聽了這段話,肅然起敬,覺得頗有道理,往生淨土的意願也越來越懇切。縱使父母的情、丈夫和兒女的愛,也不能搖動她的心志。

  民國二十七年正月十五日,她病危,急忙請師父環繞著床榻助念,她也隨著助念的聲音念佛。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氣氛逐漸緩和,她笑著說:“剛才我看見七寶蓮池和琉璃地,快樂得難以描述,恨不得現在就去見阿彌陀佛,請他接我往生淨土,離苦得樂!”

  從此以後,她毅然擺脫一切,憶念西方,心不離佛。她自己說:“持這一句佛號,好像堅固地握住寶珠,不肯稍微放手!”

  每次遇到親戚和朋友來探望她,她總是把所見的境界告訴他們,而且喜悅的表情流露在言談之間。她父母看見這個樣子,轉悲爲喜,可是心裏仍然半信半疑。因此就私下問她:“你說往生西方,是真的嗎?”

  她回答:“真的啊!”

  她父母又問:“你能夠做得了主嗎?”

  她回答:“能!”

  她父母知道她平時不打妄語,于是對她所說的話也就深信不疑了。凡是她所勸慰和吩咐的後事,她父母都答應了。

  當她痰哽住喉嚨而氣喘時,一定請法師們助念,不斷地開示,以堅定她往生的心願。她發誓:願往生極樂淨土後,回入婆娑世界,度父母眷屬及一切病苦的衆生。她又拿出七百兩銀子,請父母爲她布施修福德。

  到了二十四日中午,她在大衆助念聲中,不斷地念佛。過了一會兒,她忽然展顔笑了一聲,笑聲停止時,她也逝世了。經過了一天,她的臉色栩栩如生,頭頂的溫度經久不散。(佛學半月刊第一八期)

  

  

  第四十一章 帶業往生

  改業修淨 結印而化

  宋朝有一位先生名叫金奭,籍貫不詳。他靠著打漁維持生計,後來改業,斷絕葷食,持念佛號,每天不念一萬聲不停止。

  有一天他忽然告訴家人說:“我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我就要回西方淨土了!”

  隔天又說:“有金色蓮華來迎接我!”于是焚香安坐,雙手結印而往生。天樂及異香充滿,整天不散,這件事發生在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一一一六年)。(龍舒淨土文·往生集)

  

  

  第四十二章 惡死往生

  身罹絕症 痛苦呻吟

  聽隨身聽 安詳逝世

  臺中縣沙鹿有一位先生得了癌症,垂危時,被送到私人的綜合醫院急救。他住院以後,經常發出痛苦的呻吟和慘叫聲。

  有人請心觀法師到加護病房去助念,心觀法師對他扼要地開示淨土的莊嚴和彌陀的悲願以後,就給他一臺自動倒帶的隨身聽,裝好電池,放上念佛的錄音帶。病患戴上耳機聆聽念佛的聲音,不久,師父也就離開醫院。(因爲加護病房是不能停留太久)

  他反複地聽念佛的聲音之後不再發出痛苦的呻吟,表情變得十分安詳。

  他戴耳機聽念佛,整整聽了一日一夜,而後面帶微笑地往生了。

  

  

  第四十叁章 念佛舍身

  忘身濟物 念佛生西

  唐朝的常愍法師,是並州人。

  他落發出家後,精勤不懈,誦經念佛沒有間斷。他曾經發了廣大誓願,要往生極樂淨土,所以專門修持淨業,稱念佛名。

  後來,他到洛陽來遊化,專心崇尚淨土法門,冥冥中有了感應,于是他就發願書寫了一萬卷般若經。

  有一天,他想要去印度去禮拜佛教的聖地和遺迹,把這種殊勝的福德,回向淨土。因此,他就走到海邊,搭上商船,想要從诃陵國到末羅瑜國,而後去中印度。

  由于商船負載很重,解開纜繩,航行不遠,遇到強風,眼看船就快要翻複了。許多商人爲了爭上另一艘小船,而互相排擠,船主大聲請常愍法師上船。

  常愍法師回答:“您載其他人,我不去了!爲什麼呢?如果爲衆生而看輕自己的生命,就是順應佛心;忘掉自己而去救濟別人,才是菩薩的行誼!”

  于是,他就合掌,誦念“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到他的身體隨著船支沈沒水中,念佛的聲音才告終止。 常愍法師舍身時,只享年五十余歲。有一位跟隨他朝聖的弟子,也念佛與他一起沈沒海中。這件事情是那些得到救濟的人所描述的。(西域求法高僧傳)

  

  

  第四十四章 橫死超生 有經爲證

  被牛觸死 證入涅槃

  有一天早晨,釋迦牟尼佛著衣持缽,從耆阇崛山走到王舍城乞食。當時有一位阿支羅迦葉,爲辦小事,出離王舍城,走向耆阇崛山,遠遠看見世尊,就來到佛前禀告佛陀:“我有一些問題請教您!不知道您有沒有空回答我?”

  佛陀告訴阿支羅迦葉:“現在不是討論的時候,等我從王舍城乞食回來,我再爲你說法好嗎?”

  阿支羅迦葉不知道佛叫他等待,可能避過一場劫難,因此再叁懇求,並且禀告佛:“世尊!您爲什麼爲難我呢?一般人問您問題,您都馬上回答,爲什麼對我卻與衆不同呢

  我現在就想問問題,請您立即爲我解說吧!”

  佛告訴阿支羅迦葉:“既然你等不及,那就隨意問吧!”

  阿支羅迦葉問:“苦是怎麼來的呢?是自作、他作或是……?”

  佛回答:“苦不是自作、他作、自他共作或無因生的!但是苦的産生也離不開這些因緣。我不執著兩邊,而說中道。如來所說的是因緣法,因爲有這些條件才有那種現象,因爲這些因緣聚在一起,才會産生那種果報。所謂:因爲無明和造業而受苦。如果沒有無明,就不會造業,苦自然也消失了!”

  阿支羅迦葉聽了佛講的這些道理,馬上遠離塵垢,得到清淨的法眼。

  阿支羅迦葉悟得“緣起無我”的真理以後,心中沒有畏懼,合掌禀告佛陀:“世尊!我現在已經得度了!從今天開始,我要歸依佛、法、僧叁寶,盡形壽做一位在家居士!”

  阿支羅迦葉禮拜佛陀,歡喜而去,不久卻被保護小牛的母牛所觸死。他命終時,諸根清淨,顔色鮮白。

  當世尊入城乞食時,有許多比丘也進入王舍城乞食。他們聽說:阿支羅迦葉辭別世尊不久,便被牛觸死。等比丘們乞食完畢,從王舍城回來,舉持衣缽,來到佛前,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禀告佛陀說:“世尊,今天早晨,許多比丘入城乞食,聽說阿支羅迦葉聞法後,不久被母牛觸死,到底他往生那一道,到何處去受生呢?證到什麼境界呢?”

  佛告訴比丘們:“他已經看見和明白真理,他已經證入涅槃了,你們應當去供養他的身體。”當時佛爲阿支羅迦葉做了這麼殊勝的授記。(《佛爲阿支羅迦葉說自他作苦經》)

  

  

  第四十五章 生西回報

  歸來附身 切勸念佛

  商賈念佛 預知時至

  清朝的陳鍠,法名廣聲,字西堂,是嘉興石門人。他的職業是從商,就在蘇州一帶做買賣,他吃長素,信奉佛法,爲人正直,歸依杯渡海公,後來又跟著靈鹫義公受五戒。

  有一天,他與朱麟書在定慧寺結社念佛,雖然很忙碌也不停念佛。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十月,陳鍠生病下瀉。

  到了十月初六那天,他有一位朋友談雲屏去看他,陳鍠就跟他說:“您來得剛好,我明天一大早就要走了,請您爲我到小普陀邀請朱寅堂來,我好當面向他告別。”

  那時候朱寅堂因爲路途遙遠,加上時候已晚,而沒有來。

  陳鍠又看他弟弟並且說:“你是學醫的,你試著爲人診脈!以後凡是遇到類似這種脈象,就不必再開藥方了!”

  過了些時候,他從容念佛,一直到到半夜,他念佛聲慢慢大聲起來。

  有人問他有沒有看到佛,他回答:“看到大和尚,只是離我遠了些。”

  一直到天亮以後,他恬靜地往生了。享年五十五歲。

  經過四年以後,蘇州地方有位叫薛紹基的人,陳鍠在世的時候,常主動到他家,勸他念佛,後來他也能夠信心修持。

  當薛紹基六十歲時,有一次他生病非常嚴重,神識昏亂,忽然從他口裏發出陳鍠的口音說道:“這時候最要緊,爲什麼不好好念佛呢?而且必須臥向西方。”

  薛紹基這時才向西臥,他家裏的人去看他時,聽他說話,完全像是陳鍠的口吻。

  過了些時,薛紹基念佛而逝。這是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叁月的事情(西元一八四八年)錢安軒,朱寅堂述)

  評論:藉著助緣而往生的,屢屢聽聞,至于像那些沒有經過幾年的念佛工夫,而能夠由于念故舊的深情,感動故舊顯靈來接引的,這實在是千古少有的奇事。(淨土聖賢錄)

  

  

  第四十六章 示已往生

  母已往生 夢示其子

  清朝時林節母,…

《淨土的見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感應見聞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