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江公望身居言責,志慕苦空;躬事焚修,心無愛染。動靜不違佛法,語默時契宗風。名預脫乎幽關,身必歸乎淨土。” 後無疾而終。(宋史、樂邦文類、淨土聖賢錄)
按:發出離心,即冥府除名;
發願生心,豈不淨土挂號乎!
此是自力,何況他力。
8 冥示念佛 必出苦海
清,高士桢,字廷叁,錢塘人。其先世居山陰梅裏,故自號梅溪道人。年五十一,病入冥中,遊視地獄。有冥官囑雲:“爾今回去,要一心念佛,一心行善,定能出苦。”
士桢識之,叁日蘇,病良已。發心念佛,行諸善法,回向西方,並轉以教人。
如是二十五年,至年七十五,臨終叁日前,自知時至,曰:“今離苦惱矣,奉勸世人,及早修持,無诒後悔。”泊然而逝,時乾隆叁十五年十二月。(種蓮集、淨土聖賢錄)
按:以己功德,回向西方,此自力也;彌陀功德,
回施衆生,此他力也。自力尚得往生,何況他力。
9 水中勸言 念佛不死
中書令岑文本,江陵人。少信佛,常念誦《普門品》。嘗乘船于吳江,中流船壞,人盡死。文本沒在水中,聞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也。”如是叁言之。既而隨波湧出,已著北岸,遂免死。文本自向臨說雲爾。〈唐臨《冥報記》卷中〉
10 念佛延生 鬼吏不近
京兆殷安仁,家富于財,素事慈門寺僧。以義甯初,有客寄其家停止,客盜他驢皮饋安仁。至貞觀叁年,安仁遂見一人于路,謂安仁曰:“官追汝,使人明日至,汝當死也。”安仁懼,徑至慈門寺佛堂中,經宿不出。明食時,有叁騎,並步卒數十人,皆兵杖入寺。遙見安仁,呼出。安仁不應,而念佛誦經愈精。鬼謂曰:“昨日不即取之,今其修福如此,何由可得?”因相與去。留一人守者,謂安仁曰:“若往日殺驢,驢今訴君,故我等來攝君耳。終需共他對,不去何益?”安仁遙答日:“往者盜自殺驢,但以皮饋我耳。非我殺,何爲見追。請君還爲我語驢,我本故不殺汝,然今爲汝追福,于汝有利,當舍我也。”此人許諾:“驢若不許,我明日更來;如其許者,不複來矣。”言畢而去。明日遂不來。安仁于是爲驢追福,而舉家持戒菜食雲。
(盧文勵說雲。安仁今見在)〈唐臨《冥報記》卷下〉
11 念佛悔過 可度八難
宋,沙門僧規,不勤修業,好遊白衣家。永和元年十二月五日,忽無病暴死,經二日而蘇愈。自說雲:被鬼卒縛至冥處,主事者以秤稱其罪福,而謂規曰:“此稱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應先受罰。”
俄有一人衣冠長者,謂規曰:“汝沙門也,何不念佛?我聞悔過,可度八難。”
規于是一心稱佛。衣冠人謂吏曰:“可更爲此人稱之,既是佛子,幸可度脫。”
吏乃複上匮稱之,秤乃正平。既而將規至監官前辯之,監官執筆觀簿,遲疑久之。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執玉版,來曰:“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監官愕然,遂命左右放還。(節錄自《冥報記輯書》卷一)
12 冥刑停止 念佛往生
徐雷,字電驅,浙江樂清人。出身行伍,喜飲酒,好冶遊,烹割飲宴無虛日。民國庚申元夕,夢見一人,手足縛四短柱,二鬼卒以椿舂其背,慘酷可怖。雷近視之,即己身也。驚懼間,恍惚四肢被縛,背受痛擊,痛而大號。微聞空中念佛聲,隨口和之,頓醒,背猶作痛,因大懼,追念平日邪行,愧悔交集。既而猛然曰:“吾聞學佛可了生死,得離地獄之苦。”由是痛改前非,日誦《普賢行願品》,持彌陀聖號不辍。既而病笃,猶力疾誦經,空中常有白光,狀如圓鏡。一夕謂其妻曰:“明日佛菩薩來接引我,當清淨室內,焚香預備。”次日,沐浴衣冠,端坐念佛而逝。〈近代往生傳、淨土聖賢錄〉
13 念佛金錢 救主危難
甯波一小民張斌,住崔尚書廊房,業織蒲鞋。性好修行,長齋念佛,夜以蒲鞋剪下草須,念佛一數珠,即記一莖,裝竹簏中。每歲除夕焚地藏殿寶庫內,已幾十年矣。適崔尚書患發背,死至冥府,冥君怒目,數其平日過惡。崔公曰:“能縱我回陽,一修福業,以贖罪乎?”冥君曰:“汝所蓄皆作業錢,此間用不著。汝租屋民張斌反有金錢,幾倉在此,能易一萬來,罪可解矣。”崔曰:“但釋我回,此事即易,張斌赤貧,何以致此?”冥君曰:“凡人齋戒,至心念佛一聲,此間即注一金錢;或又散心念佛一聲,亦注一銀錢。張斌至心念佛,以蒲鞋須記數,積有幾倉耳。”遂放崔回陽,立呼張斌告曰:“汝陰府積有金錢,可兌一萬與我。”張斌力言無,崔公曰:“汝以蒲須記數,燒地藏紙爐者是也。”張斌曰:“此誠有之,若果有用,但隨尊駕意。”乃令書券,以實銀一萬易之,請僧焚券回向,崔疾漸愈。張斌曰:“吾年已邁,無用此物矣。”乃以其銀造一大橋,費幾千金;複建一庵,接衆至今,號張斌焉。〈戒顯法師《現果隨錄》卷一〉
14 宰割念佛 解苦脫苦
蘇州,劉錫玄,字玉受,號心城,庚戍進士。初爲盧陵教授,應滇聘,道過黔中,回泊舟郵亭,夢一長面偉人,告曰:“某朱將曹翰也,予在唐朝爲商,過一寺,見一法師登高座,講佛門《四十二章經》,余發心,設齋一堂,隨聽經一座;以此善因爲小吏,從不脫官,至宋初,升爲偏將軍,名曹翰。征江州,久不下,怒屠其城。自此以來,世世爲豬,受人屠戮。今公泊舟處,乃吾死所,少頃第一受宰者,即我也。有緣相遇,願垂哀救。”劉公蹶起,呼仆視船頭,果屠門也。少頃門啓,擡一豬出,號聲動地。劉倡買載回,放之闾門西園內,呼曹翰即應,公刊因緣遍布,兼載《黔枝偶存集》中。
罷翁曰:“豬業性蠢,何能現夢?其能現夢者,仍是聽經余惠也。余辛未時,同公聽講臺教于即中堂。公口述其事,余至西園猶及見。此豬身好潔,呼曹翰即應,與人無異也。然曹翰與曹彬,從兄弟也。武惠行軍,不妄殺一人,勳榮冠世;曹翰乃恣意屠城,致墮畜類,累生酬債,慈忍分途,苦樂異報如此。嗚呼!能撥無因果也哉!
又,王丹麓居士《遂生集》載,劉公夢中問曹翰:“平日見汝等殺時,何法可救?”曰:“每當屠割時,苦不堪忍,惟聞念佛音聲,遂解其苦。望公凡見屠殺割裂,經湯镬熟食時,乞念阿彌陀佛,或准提咒,不獨解苦,且有脫苦之益。”言訖,悲涕謝去。〈戒顯法師《現果隨錄》卷叁〉
15 教夢中鬼 念佛升天
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叁年)底,當我就讀高叁時,某個晚上,我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中我看見一位年紀約二、叁十歲的小姐,在離我家不遠的忠孝東路四段華南銀行對面的斑馬線上淋雨,面容憂戚,似有心事困擾。由于不忍看她淋雨,我便邀她一起順道撐傘。
當我們一起撐傘時,她便告訴我她的悲慘遭遇。其實,她早已在某日的下午四點多時,騎機車被車子撞成重傷,而肇事者在目睹騎機車的她被撞傷後,趕緊開車逃逸,完全不理會受害者,讓他延誤就醫,而喪失生命。
此刻她的神情充滿忿恨、不平,很想找肇事者報仇,卻又無能爲力,而顯出孤立無援,無可奈何之情。
聽完她悲苦的敘述,內心爲之憐憫不已。于是,我勸她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爲只有慈悲的阿彌陀佛能解救她的痛苦,將她帶往極樂淨土,在淨土中的人們,每個人都會心中充滿希望與喜樂,不再彷徨無助。
在聽完我的勸告後,孤立無援的她,念起了“南無阿彌陀佛”,稱念數聲之後,頓見滿面愁容的她,轉爲安詳和樂,並且藍黑色的衣服也立刻變成白色,全身似乎煥發著白光,緩緩升上天空,漸漸地離我越來越遠,而我也衷心地祝福她。
隔天,爲了證實此夢是“實夢”還是“虛夢”,便特地到忠孝東路四段明曜百貨隔壁的華南銀行打聽,證實在不久前的下午四、五點左右,的確有位騎機車的女生,在此處發生車禍,而肇事者逃逸。(臺北 林紀妤 筆)
八. 佛像感應
1 爲親造像 入獄度亡
並州張元壽爲亡親造阿彌陀像感應出並州記
張元壽,並州人,雖有善心,其家以殺生爲業。雙親亡沒後,斷殺生業,修念阿彌陀佛。發心爲救雙親,造阿彌陀佛叁尺像,安置舊室,香花燈明,供養禮拜。
其夢室中有光,光中乘蓮臺者二十余人;于中二人,近于庭上呼元壽,壽即問:“誰?”
答:“吾是汝父母,雖解念佛叁昧,好酒肉食,殺生魚鳥等多故,墮叫喚地獄;雖墮地獄,以念佛力,熱鐵融銅如涼水。昨日沙門身長叁尺,來說法;同業者二十余人,聞沙門說,皆離地獄,方生淨土。時熟以是因緣來告,在空中人者,即地獄中同業者也。
說此事已,指西方而去。以所夢語僧,皆謂所造像,往地獄中救苦矣。(叁寶感應要略錄、淨土聖賢錄)
按:南無阿彌陀佛者,如《莊嚴經》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
此即爲救度六道衆生,故垂名現形,以度有緣。下面幾則,亦複如是。
2 爲救叁塗 造像感應
釋道如爲救叁途衆生造阿彌陀像感應出並州記
釋道如是並州晉陽人也,乃是道綽禅師懸孫弟子。心含慈仁,悲四生苦,雖修淨業,先欲度他。
發願爲救叁途衆生受苦,造阿彌陀丈六金像。貧道之力,叁年方成。精勤供養,在于像前夢:一人冥官,將金紙牒書曰:“此是閻魔法王,隨喜師願牒書也。”如即開見雲:“阿師爲救叁途受苦衆生,造阿彌陀像,入地獄教化衆生,宛如生佛,放光說法,利益不思議。地獄衆生,業微輕者,皆離苦得樂。”
夢覺彌專其志,齋日像胸放光,但十人五六得見。
或人夢:道如現金色身,入地獄中說法,或爲餓鬼說法。
以如此感應蓋多,定知所願不虛矣。(叁寶感應要略錄、淨土聖賢錄大五一、八叁一中)
3 憶佛念佛 佛代其…
《念佛感應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