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的見證
陳柏達居士 著
侯 序
好友陳教授柏達兄最近即將出版皇皇钜著:《淨土的見證》一書,共分六冊。筆者以爲這是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尤其是淨土宗的一大喜事,值得大大慶賀宣揚一番。閱讀本書,可以使不信佛的人歸信于佛,使信佛而不想往生淨土的人也躍然心動,使想往生淨土卻信心不夠的人信心大增,使確信已可往生淨土的人掌握豐富的證據,以勸勉別人往生。此書對全臺灣、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學佛風氣,勢必興起很大的帶動鼓舞作用。希望佛教界人士大力贊助本書出版,使它能普及世間各角落,以發揮佛教普渡衆生的宏效。
此書從搜集資料到寫作完成,曆時四年半!耗費不少心血。其資料來自于古代佛教典藉、當今雜志報刊以及作者個人之見聞。舉凡有關念佛之精彩感應故事,靡不包羅。故事之多,恐怕自古以來,無出其右者。更難得的是:這些念佛的故事已經過詳細分類。從分類中,吾人對于念佛之功能妙用,自然有條理分明的清楚認識,這一點也是前人所不及的。再者,古書皆以文言文記敘,爲了順應潮流,作者皆一一改寫成白話,且翻譯時皆字斟句酌,務求精當明白,因此對于不習慣看文言文的人,的確是莫大的方便。
佛教法門號稱八萬四千,各宗各派之理論與方法,可謂琳琅滿目,各顯奇特。雖說條條道路皆可通達涅盤城,但以實際的表現觀之,各宗各派的成就者,仍以淨土門爲最多。自古以來,中國即有"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的感歎,可見修行本非易事。當今社會風氣大壞,人心浮動,物欲橫流,修行成道,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沒有一特殊有效、簡便易行的法門,那衆生就非常可憐了。幸好我們有這樣一個念佛法門,易修易得,人人有份,豈不妙哉?奈何淨土法門卻是一門易行難信之法。信心障礙非同小可,爲了培養對淨土的信心,面對證據是個最有力的辦法。有許多證據擺在眼前,就由不得人不信了。本書提供了如山的鐵證,這就是它最寶貴的地方。
佛門內外,頗有人批評求生西方淨土,是一種逃避現實或心性怯弱的做法。在此,筆者不能不有所說明。佛弟子在有生之日,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慈悲濟世,行善救人乃爲本份內事;這與發願于死後往生西方淨土,不但不沖突,反而可以相輔相成。衆生之根機性向不同,故佛陀乃設立各種法門以接引之。想生生世世留在五濁惡世,度化衆生,這種偉大悲願無疑是可敬可佩的。五濁惡世未嘗不可視爲一所社會大學,釋迦牟尼佛就是生生世世在此修行成佛;所以只要自信得過,志願留在五濁惡世修行並無不對。但若有人自感業障太重,擔心一失人身,萬劫難複,或縱得人身,面對滾滾紅塵,心難自持,怕迷失自己,同流合汙,欲改造惡劣環境,反被惡劣環境所改造,因此他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我們對他何必口誅筆伐?個人認爲,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修那一個法門,都是值得鼓勵贊歎的,只要他自覺那個法門很適合自己,能認真修行,有了成就,我們都該向他五體投地,行最敬禮。法門與法門之間,宗派與宗派之間,最好不要互相分別高下,互相攻擊排斥,傷害和氣。西方淨土乃是阿彌陀佛憑其兆載永劫之願力、智力、神力所締造成就的一個國土,它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修行場所,好比一座面積廣大、環境清雅、師資優秀、設施精良的學府一般。它非常歡迎我們進去就讀,不必附帶什麼條件。我們命終後往生去那裏,修行有成後,隨時可以回來娑婆世界廣渡有緣。因此往生只是暫時脫離這娑婆世界,並非永遠舍棄它。正如同一個人出國留學一樣,一段時間後,仍可回國服務。所以說求生淨土並非是逃避社會責任,反而是爲了將來能善盡社會責任。再者,一個人進大學讀書,是明智的做法,談不上是怯弱或不怯弱,所以批評往生淨土的人心性怯弱,值得商榷。
另有一事特別在此提出。本書搜羅了許多念佛感應的例證,但作者陳兄自己最近發生的感應事迹,卻未見列入書中。爲了增進蓮友念佛的信心,本人在此略加敘述。事情發生于1988年底,陳兄之高堂(以下稱陳伯母),因急性大腸腫瘤阻塞,大便不通,進高雄長庚醫院開刀切除,手術後半個多月,傷口仍發炎流膿不止;因此醫師不敢加以縫合,每天用夾子夾棉花、紗布探入腹腔吸拭膿汁。因發炎的關系,陳伯母每天發高燒,燒退了又燒,反複不已,人越來越虛弱,飲食不思,幾乎只靠打點滴度日。住院二十多天已經花去叁十多萬元,醫院方面束手無策,只好囑咐等待料理後事,陳兄眼看不行,另請高雄某中醫師去長庚醫院爲陳伯母看診。吃了中藥粉以後,陳伯母的燒居然暫時退了,又過了兩天便辦理出院手續,回到屏東住進一家小規模的醫院打點滴。我曾去醫院看了一次,覺得陳伯母本已憔悴瘦弱的臉,籠罩著一層烏黑之氣,額頭尚有微黃,好象生機殆盡的樣子。那時距離農曆新年已沒有幾天,我心想陳伯母可能拖不到過年。回家後,我便打電話給陳兄,告訴他陳伯母的氣色很差,最好要有心理准備,到時若須助念佛號,務必通知一聲,當往助念。但事情出乎意料之外,陳伯母的發燒一天比一天輕微,以至于完全不發燒,傷口的膿也越來越少,且慢慢愈合,過年前居然出院回家。後來陳伯母又患咳嗽,請我去看了兩趟,眼看她氣色已經好轉不少。好多天前,聽陳兄說陳伯母的咳嗽已完全好了,且能自己洗頭發。近兩天又聽說已能煮飯,我內心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奇迹。農曆過年前,陳伯母病重時,陳兄曾說:"我媽媽以前對往生淨土缺乏信心,最近好不容易給她聽了一些錄音帶,建立了少許信心,卻又遇到這一場大病。"言下頗爲擔心。其無奈之情溢于言表,我也頗爲他惋惜。如今我百分之百確信,這一定是阿彌陀佛的神力護佑,使陳家安度這一場危難。陳兄最近很高興地告訴我說:"我媽媽最近聽淨土法門的演說錄音帶,聽得津津有味,法喜充滿。"我回答說:"令堂這次得以轉危爲安,愈病延年,安心修行,這完全是您弘揚淨土法門的大功德所招感,可謂果報不虛"。
淨土法門,其法易修,其果易得,惟其妙難信,其理難解,有緣遇此書者,對于書中故事,幸勿等閑視之,是所至禱。
侯秋東序于上善書齋。
第一部分:念佛得益
第一章 引言
一、 曆史上最大的奇迹
念佛的感應,是中國曆史上發生次數最多而且最普遍的奇迹。唐朝時善導大師在長安宏揚念佛法門(注一),少康大師在新定勸小孩子念佛(注二),結果大街小巷到處充滿著念佛的聲音,當時得到念佛好處和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多得難以計數。印光大師在“淨土聖賢錄”的序文說:“當時往生的的衆生(包括其他動物),應當不止百千萬億!”由于缺乏記錄和古書的散佚,所以迄今所保存的感應事迹實在微乎其微。但我們千萬不可小看這些曆史文獻,因爲單單這些數以千計的人物和事例,經過翻譯、整理和歸類後,便足以使人終生受用無窮,堪稱中國或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奇迹了。因爲古今中外,幾乎很難找到另一種可以跟他比美的感應事迹了。
諸君不要以爲這些感應事迹都是子虛烏有的。我想信這些感應的真實性,因爲現代臺灣和周遭的生活裏,我們仍然時常不斷地聽到這許多類似的感應。諸如:治愈痼疾、免除災難、延長壽命、超度亡魂、化解冤業、增長福慧、臨終瑞相等真實故事。如果您不相信,可以詢問臺中佛教蓮社和員林的吳其鑒居士,他們都可以告訴您數十則當地發生的實例。
二、彌陀聖號妙用無窮
今年元旦,高雄有人打電話給一位佛教徒,那位佛教徒拿起聽話筒,就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對方感到大惑不解,他不太高興地說:“你真不夠意思!今天是正月初一,凡是見面都應該講一些吉祥和祝福的話,你怎麼一接電話,就說“阿彌陀佛”,這一句話不是等人死了以後,才幫他念的嗎?”
由于我們的教育和社會取向,偏重物質文明,以致産生了許多“宗教文盲”。很多人忙忙碌碌地過了一生,汲汲于物質生活的追求和享受;他們急功好利,沒有宗教的情操和遠見,對于宇宙與人生缺乏認識,忽略了心靈和智慧的探討。更遺憾的是——有的人不了解宗教,卻又隨便武斷地抨擊宗教都是迷信,無形中走上了唯物論的邪見,而卻不自知。
有些人不知道“南無”應念爲“那摩”,它是“歸依”的意思,而“阿彌陀”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佛”就是究竟覺悟宇宙和人生的聖者。“阿彌陀佛”就是壽命和光芒都沒有限量,而且證得圓滿智慧的覺者。誦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不但表示我們的崇敬和認同,同時祈求對方壽命、光芒和智慧無量,也是一種很高尚的宗教祝福;遠比市俗那些“恭喜發財”、“富貴長壽”要高雅得多。更何況誦念一聲佛號,可以消減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同時還具有消災、延壽、治病、免難、解冤等多項功能,所以無論祈福、祝賀、問安、見面、分手、道歉等場合,都可以念“阿彌陀佛”。難怪佛典中把這一句佛號稱爲“阿伽陀”梵語阿伽陀就是“萬靈丹”的意思。
也有人說這一句佛號是斬群邪的寶劍、破地獄的猛將、照黑暗的明燈、渡苦海的慈航、出輪回的捷徑、脫生死的良方、成佛仙的秘訣、換骨髓的神丹。這二十年來,我不斷地聽到許多念佛感應的真實故事,隨著年齡和閱曆的增加,我更確信:彌陀聖號妙用無窮,縱使我再研究一輩子,仍然無法徹底了解這句佛號的妙用有多大。
叁、撰寫本書的緣起
數年前,當我寫完了近四十萬字的《圓滿生命的實現》第一集《布施波羅蜜》)交給東大圖書公司出版後,我本來想休息一陣子,慧淨法師卻交給我很多有關念佛感應的古文資料,並且吩附我著手整理和撰寫。
本來我是計劃陸續寫完六度以後,再來寫《念佛波羅密》,如今只好提前動手了。念佛波羅密大概分爲叁個部分:
第一部是《淨地的見證》——即是這本念佛…
《淨土的見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