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的见证
陈柏达居士 著
侯 序
好友陈教授柏达兄最近即将出版皇皇钜著:《净土的见证》一书,共分六册。笔者以为这是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尤其是净土宗的一大喜事,值得大大庆贺宣扬一番。阅读本书,可以使不信佛的人归信于佛,使信佛而不想往生净土的人也跃然心动,使想往生净土却信心不够的人信心大增,使确信已可往生净土的人掌握丰富的证据,以劝勉别人往生。此书对全台湾、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学佛风气,势必兴起很大的带动鼓舞作用。希望佛教界人士大力赞助本书出版,使它能普及世间各角落,以发挥佛教普渡众生的宏效。
此书从搜集资料到写作完成,历时四年半!耗费不少心血。其资料来自于古代佛教典藉、当今杂志报刊以及作者个人之见闻。举凡有关念佛之精彩感应故事,靡不包罗。故事之多,恐怕自古以来,无出其右者。更难得的是:这些念佛的故事已经过详细分类。从分类中,吾人对于念佛之功能妙用,自然有条理分明的清楚认识,这一点也是前人所不及的。再者,古书皆以文言文记叙,为了顺应潮流,作者皆一一改写成白话,且翻译时皆字斟句酌,务求精当明白,因此对于不习惯看文言文的人,的确是莫大的方便。
佛教法门号称八万四千,各宗各派之理论与方法,可谓琳琅满目,各显奇特。虽说条条道路皆可通达涅盤城,但以实际的表现观之,各宗各派的成就者,仍以净土门为最多。自古以来,中国即有"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的感叹,可见修行本非易事。当今社会风气大坏,人心浮动,物欲横流,修行成道,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没有一特殊有效、简便易行的法门,那众生就非常可怜了。幸好我们有这样一个念佛法门,易修易得,人人有份,岂不妙哉?奈何净土法门却是一门易行难信之法。信心障碍非同小可,为了培养对净土的信心,面对证据是个最有力的办法。有许多证据摆在眼前,就由不得人不信了。本书提供了如山的铁证,这就是它最宝贵的地方。
佛门内外,颇有人批评求生西方净土,是一种逃避现实或心性怯弱的做法。在此,笔者不能不有所说明。佛弟子在有生之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慈悲济世,行善救人乃为本份内事;这与发愿于死后往生西方净土,不但不冲突,反而可以相辅相成。众生之根机性向不同,故佛陀乃设立各种法门以接引之。想生生世世留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这种伟大悲愿无疑是可敬可佩的。五浊恶世未尝不可视为一所社会大学,释迦牟尼佛就是生生世世在此修行成佛;所以只要自信得过,志愿留在五浊恶世修行并无不对。但若有人自感业障太重,担心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或纵得人身,面对滚滚红尘,心难自持,怕迷失自己,同流合污,欲改造恶劣环境,反被恶劣环境所改造,因此他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我们对他何必口诛笔伐?个人认为,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那一个法门,都是值得鼓励赞叹的,只要他自觉那个法门很适合自己,能认真修行,有了成就,我们都该向他五体投地,行最敬礼。法门与法门之间,宗派与宗派之间,最好不要互相分别高下,互相攻击排斥,伤害和气。西方净土乃是阿弥陀佛凭其兆载永劫之愿力、智力、神力所缔造成就的一个国土,它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修行场所,好比一座面积广大、环境清雅、师资优秀、设施精良的学府一般。它非常欢迎我们进去就读,不必附带什么条件。我们命终后往生去那里,修行有成后,随时可以回来娑婆世界广渡有缘。因此往生只是暂时脱离这娑婆世界,并非永远舍弃它。正如同一个人出国留学一样,一段时间后,仍可回国服务。所以说求生净土并非是逃避社会责任,反而是为了将来能善尽社会责任。再者,一个人进大学读书,是明智的做法,谈不上是怯弱或不怯弱,所以批评往生净土的人心性怯弱,值得商榷。
另有一事特别在此提出。本书搜罗了许多念佛感应的例证,但作者陈兄自己最近发生的感应事迹,却未见列入书中。为了增进莲友念佛的信心,本人在此略加叙述。事情发生于1988年底,陈兄之高堂(以下称陈伯母),因急性大肠肿瘤阻塞,大便不通,进高雄长庚医院开刀切除,手术后半个多月,伤口仍发炎流脓不止;因此医师不敢加以缝合,每天用夹子夹棉花、纱布探入腹腔吸拭脓汁。因发炎的关系,陈伯母每天发高烧,烧退了又烧,反复不已,人越来越虚弱,饮食不思,几乎只靠打点滴度日。住院二十多天已经花去三十多万元,医院方面束手无策,只好嘱咐等待料理后事,陈兄眼看不行,另请高雄某中医师去长庚医院为陈伯母看诊。吃了中药粉以后,陈伯母的烧居然暂时退了,又过了两天便办理出院手续,回到屏东住进一家小规模的医院打点滴。我曾去医院看了一次,觉得陈伯母本已憔悴瘦弱的脸,笼罩着一层乌黑之气,额头尚有微黄,好象生机殆尽的样子。那时距离农历新年已没有几天,我心想陈伯母可能拖不到过年。回家后,我便打电话给陈兄,告诉他陈伯母的气色很差,最好要有心理准备,到时若须助念佛号,务必通知一声,当往助念。但事情出乎意料之外,陈伯母的发烧一天比一天轻微,以至于完全不发烧,伤口的脓也越来越少,且慢慢愈合,过年前居然出院回家。后来陈伯母又患咳嗽,请我去看了两趟,眼看她气色已经好转不少。好多天前,听陈兄说陈伯母的咳嗽已完全好了,且能自己洗头发。近两天又听说已能煮饭,我内心一直觉得这是一件奇迹。农历过年前,陈伯母病重时,陈兄曾说:"我妈妈以前对往生净土缺乏信心,最近好不容易给她听了一些录音带,建立了少许信心,却又遇到这一场大病。"言下颇为担心。其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我也颇为他惋惜。如今我百分之百确信,这一定是阿弥陀佛的神力护佑,使陈家安度这一场危难。陈兄最近很高兴地告诉我说:"我妈妈最近听净土法门的演说录音带,听得津津有味,法喜充满。"我回答说:"令堂这次得以转危为安,愈病延年,安心修行,这完全是您弘扬净土法门的大功德所招感,可谓果报不虚"。
净土法门,其法易修,其果易得,惟其妙难信,其理难解,有缘遇此书者,对于书中故事,幸勿等闲视之,是所至祷。
侯秋东序于上善书斋。
第一部分:念佛得益
第一章 引言
一、 历史上最大的奇迹
念佛的感应,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次数最多而且最普遍的奇迹。唐朝时善导大师在长安宏扬念佛法门(注一),少康大师在新定劝小孩子念佛(注二),结果大街小巷到处充满着念佛的声音,当时得到念佛好处和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多得难以计数。印光大师在“净土圣贤录”的序文说:“当时往生的的众生(包括其他动物),应当不止百千万亿!”由于缺乏记录和古书的散佚,所以迄今所保存的感应事迹实在微乎其微。但我们千万不可小看这些历史文献,因为单单这些数以千计的人物和事例,经过翻译、整理和归类后,便足以使人终生受用无穷,堪称中国或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奇迹了。因为古今中外,几乎很难找到另一种可以跟他比美的感应事迹了。
诸君不要以为这些感应事迹都是子虚乌有的。我想信这些感应的真实性,因为现代台湾和周遭的生活里,我们仍然时常不断地听到这许多类似的感应。诸如:治愈痼疾、免除灾难、延长寿命、超度亡魂、化解冤业、增长福慧、临终瑞相等真实故事。如果您不相信,可以询问台中佛教莲社和员林的吴其鉴居士,他们都可以告诉您数十则当地发生的实例。
二、弥陀圣号妙用无穷
今年元旦,高雄有人打电话给一位佛教徒,那位佛教徒拿起听话筒,就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对方感到大惑不解,他不太高兴地说:“你真不够意思!今天是正月初一,凡是见面都应该讲一些吉祥和祝福的话,你怎么一接电话,就说“阿弥陀佛”,这一句话不是等人死了以后,才帮他念的吗?”
由于我们的教育和社会取向,偏重物质文明,以致产生了许多“宗教文盲”。很多人忙忙碌碌地过了一生,汲汲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他们急功好利,没有宗教的情操和远见,对于宇宙与人生缺乏认识,忽略了心灵和智慧的探讨。更遗憾的是——有的人不了解宗教,却又随便武断地抨击宗教都是迷信,无形中走上了唯物论的邪见,而却不自知。
有些人不知道“南无”应念为“那摩”,它是“归依”的意思,而“阿弥陀”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佛”就是究竟觉悟宇宙和人生的圣者。“阿弥陀佛”就是寿命和光芒都没有限量,而且证得圆满智慧的觉者。诵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不但表示我们的崇敬和认同,同时祈求对方寿命、光芒和智慧无量,也是一种很高尚的宗教祝福;远比市俗那些“恭喜发财”、“富贵长寿”要高雅得多。更何况诵念一声佛号,可以消减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同时还具有消灾、延寿、治病、免难、解冤等多项功能,所以无论祈福、祝贺、问安、见面、分手、道歉等场合,都可以念“阿弥陀佛”。难怪佛典中把这一句佛号称为“阿伽陀”梵语阿伽陀就是“万灵丹”的意思。
也有人说这一句佛号是斩群邪的宝剑、破地狱的猛将、照黑暗的明灯、渡苦海的慈航、出轮回的捷径、脱生死的良方、成佛仙的秘诀、换骨髓的神丹。这二十年来,我不断地听到许多念佛感应的真实故事,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更确信:弥陀圣号妙用无穷,纵使我再研究一辈子,仍然无法彻底了解这句佛号的妙用有多大。
三、撰写本书的缘起
数年前,当我写完了近四十万字的《圆满生命的实现》第一集《布施波罗蜜》)交给东大图书公司出版后,我本来想休息一阵子,慧净法师却交给我很多有关念佛感应的古文资料,并且吩附我着手整理和撰写。
本来我是计划陆续写完六度以后,再来写《念佛波罗密》,如今只好提前动手了。念佛波罗密大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是《净地的见证》——即是这本念佛…
《净土的见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