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满了奇异的香气。二十六日将龛棺抬到野外时,突然自己出火焚烧。(莲藏)
第二十二章 舍利传奇
日课千拜 迸出舍利
宋朝时有一位姓陈的妇人,是钱塘人。
她从灵芝律师受菩萨戒,专心诵念佛名,每天定课礼拜一千拜。在她放经典的桌子上,迸出许多舍利子。
临终时,她看见佛来迎接;回头跟其他人说,话还没说完,就安详地逝世了。(佛祖统记)
第二十三章 肉身不坏(全身舍利)
念佛坐缸 香气远闻
肉身不坏 容光焕发
清朝末年,江苏省镇江县(清朝时属于镇江府)有一座甘露寺,寺里住了一位仆役。他虽不认识字,可是服务勤快而且认真,并且很虔诚地诵念阿弥陀佛。
宣统三年(民国前一年),有一天,他自己穿了海青拜佛,并依照次序向和尚与诸位师父礼拜。拜完后,他说:“我要与和尚、诸位法师永远诀别了!”
随后他坐在缸中,马上就断气了。寺里的大众把缸封好,抬到后山。
过了两天,大家闻到一股非常奇特的香气,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而且香气竟一天比一天浓郁。
有一位僧人,循着香气飘来的方向走去,寻找到后山的缸边,才知道香气是从缸里散发出来。于是,他就邀了寺中大众,一同启开坐缸的盖子。盖子一开,香气更浓。大家看见他的尸体栩栩如生,容光焕发,证明他是念佛往生西方净土。很多人看到这个奇迹,深受感动。(俞慧郁钞集)
第二十四章 圣像显灵
发心铸像 三圣摩顶
唐朝的自觉大师,是博陵地方的人,小时候就出家了。他研究经律论三藏佛典,非常精勤用功,就是生病了,也从不懈怠。这样经过了九年,终于了达圣典精深微妙的理论。
后来住在平山重林山院,摘些野菜野果裹裹腹,每天只吃一餐。
同时又发愿要铸造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并且建立佛寺,刚好碰到大旱灾。恒阳的节度使张公请求大师为百姓祈雨。于是大师虔诚施法,敬告龙神,乞请下雨,甘霖立降。
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布施的人都来聚集,铸造高达四十九尺的圣像,而且寺院也完成了。
大师于是在佛前发愿,希望承佛威力,早日往生净土,这时候忽然看到两道金色的光芒,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从光中下来,以金色臂摩大师头顶而说:“你要记住自己发下的誓愿,好好修持,不要改变心意,以利人利物为最紧要的事,将来莲池宝地,任凭你来,一定满你的愿!”
后来,空中云里出现半身的神人低着头说:“大师往生西方的日子到了!”大师便于观音像前打坐往生。(高僧传第三集)
第二十五章 感应瑞梦
梦吞舍利 辩才无碍
右胁而逝 香气郁然
唐朝的端甫法师,俗姓赵,是天水人。
他母亲梦见梵僧给她舍利,并且命令她吞下,而诞生端甫法师。
他十岁时,礼拜道悟禅师,在崇福寺出家。十七岁在安国寺剃发。遍参各种讲座,兼通经律。他曾经梦见梵僧拿着盛满舍利子的琉璃器,叫他吞下所有的舍利,并且说:“三藏大教,全部贮藏在你的肚子里了!”
从此以后,他辩才无碍。在太原讲经,盛况空前。唐德宗召他入京,赐他紫争方袍。经过顺宗和宪宗两个王朝,一直被皇上尊敬礼待。
他讲涅槃和唯识的思想,总共一百六十座。每天诵持诸部经,而以净土为指归。
他所得的供养数十百万,全部拿出来庄严殿宇,而自己睡在方丈室的小床,淡然自得其乐。
唐文宗开成元年(西元八三六年)六月一日,他右胁而逝,奇异的香气非常浓郁。火化后,得到三百多粒舍利。(宋高僧传)
第二十六章 在生异行
念佛经行 地砖成槽
明朝的义秀大师,是温里地方的人,他住在蒲草盖成的赞叹庵里。每天的功课就是念阿弥陀佛圣号十万多声,早晚从不间断,经过五十多年。
大师经行念佛的地方本来是用砖头砌成的,后来由于大师常经行的关系,砖头砌成的道路被走得凹下。遇到下雨,居然成了一条水道。有的地方甚至凹陷得穿到底下,有人试着去把这些凹下去的部分填平补好,过不了多久仍然还跟以前一样凹下。
刚开始有一位没办法自己养活自己的贫民来投靠大师,住久了,义秀大师开始察觉到他居心不良,就喝斥他说:“你真是一名小偷!”
不久,那位投靠大师的贫民果然约来同党,乘着黑夜偷袭大师。刚打大师时,大师还大念佛;再打时,大师依然念佛不止。真到断气,才停止念佛。(紫柏老人集)
净土的见证 陈柏达居士 著
第三部分:念佛传奇
第二十七章 念佛传奇
幽默大师 爱开玩笑
明朝的雪梅法师,是苏州人。
他的行踪奇特,不拘戒律,爱好吟诗。
嘉靖年间,他到南京游览,居住在报恩寺。每次看见法师讲经,就笑着说:“乱盖!乱盖!”
他专门修行净土法门,动静都念佛不断。
从苏州回来后,他住在竹堂寺。
他八十多岁时,忽然向大众告辞,并且选定了往生的日期。其他师父们便凑钱买棺木。
到了往生那一天,送别的人云集。雪梅法师笑着说:“你们几个人才布施几文钱,就要逼取老僧的性命,还早!还早!”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失望而归。
过了数日,他端坐在棺木中,安详地逝世。(雪梅纪略、净土圣贤录中册卷五)
第二十八章 在生祥瑞
师父未到 先有异梦
面西说法 普闻异香
南朝僧柔大师,俗姓陶,是丹阳地方的人。他从小就有出家的念头,后来果然顶礼宏称大师出家。
僧柔大师出家以后,精进持戒修行,并广泛研究各种经典。
后来到剡白山灵鹫寺,当他还没到达以前,有一天晚上,一位僧绪大师,梦见神人穿白甲衣,跟着满山的彩旗出来。僧绪大师于是预言僧柔大师明天将到。
翌天一早,僧柔大师果然到了。
南朝齐时,应各位王公的请求到京师定林寺居住,亲自上堂说法,四方无论远近都赞叹不已。
僧柔大师发愿要往生极乐国,每次说法都向西,往往带着悲天悯人的表情合掌念佛。
到了往生那天,身体没有什么病痛,还向弟子说:“我该走了!”于是把草席铺在地上,向西虔诚礼拜而后就往生了。这时,无论室内、室外都能闻到奇异的香气,那年大师正好六十四岁。(高僧传)
第二十九章 往生灵瑞
身旁涌莲 佛盈虚空
吴毓祥是江苏省泰兴人。他继承祖先世业,以行医为业。由于他为人忠厚、慈悲,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的祖先曾经独自出资修建寺院,所以历代子孙都笃信佛法。
他五十六岁时,患了严重的疾病,群医束手无策,他却不断地虔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他梦到观音大士以杨枝净水洒在他身上,身上长出白疮,病才痊愈。
晚年,他来到台湾。七十三岁时,忽然行动不便,好像中风一样。他的儿子海峰非常孝顺,全家代他诵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他虽然不能礼拜,也默默在持诵。
民国四十五年除夕那一天,他忽然告诉家里的人说:“我要回去,不需麻烦你们服侍了!”
翌年农历正月初五,他又说:“我还有十天,决定回家!”
正月十五日清晨,他的喉咙忽然涌现痰块,而且呼吸也颇为急促。海峰长跪大声诵念佛号,他在没有痛苦的情形下,安详往生了。他逝世时,房间留有香气。
当他的遗体被移到台北市南京东路极乐殡仪馆等待入殓时,海峰随台北莲友念佛团的莲友,大声念佛,助念往生。突然间,大家看见他的身体两侧布满莲花,并且看见金光的化佛,伸手做出接引的样子,佛像遍满虚空。这时候正是民国四十六年农历正月十七日下午三点钟。
吴老居士享年七十九岁,他从前归依镇江金山江天寺的住持太沧和尚,法名宽祥,晚年才加入莲友念佛团。(当代往生应验录第五十九页)
第三十章 西游记胜
长睡数日 神游极乐
屡次含笑 口吐清香
王东园先生,法名观莲,是浙江鄞县人。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到私塾读书半年,便充当印书馆的学徒,奋志苦学,自修数年,即学成教书。
辛亥年间,他为革命奔走。后来历任浙江省议员和天厨味精厂经理。他喜欢买书,收集了新旧书籍达数万卷。
有一天,他到津门去旅游时,受陈正有居士的薰陶,才开始归依三宝,吃长素、不杀生,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五十岁以后,他博究佛典,刻经印送,广结善缘。在上海的寓舍,开辟经堂,白衣学道,不遗余力。
六十三岁时,他辞去职务,在家中精进念佛。虽然经济拮据,但对于救济贫病、施粮助学等善举,仍勉力而行。
民国三十八年冬天,他身体失调。到了次年三月四日他竟然病倒在床上。许多法师赶来,率领家属轮流助念,并在床头悬挂了西方三圣像。他也随着大众念佛,有时出声,有时默念,丝毫没有痛苦的感觉。
初六那一天,他忽然长睡两次,每次数十小时,面对佛像,寂然不动。虽然在他耳边鸣打引磬,他也没有更醒,但呼吸没有停止,体温也颇正常,偶尔含笑数次。
他醒来以后,大家问他去那里,他指着佛像说:“去西方!”他告诉子女“尽性学佛,尽伦尊儒”,并且以这八字为最后遗训,而不讲世俗的话语。
十四日凌晨四点,他口吐清香,有些家属看见观音菩萨的影像,或者看见室中光明。
到了中午,他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逝世,享年七十七岁。当天晚上八点,他从脚到额部全都冷了,只有头顶还有余温。(觉讯月刊第四卷第七期)
第三十一章 念佛见佛
光芒万道 佛立光中
在《印光大师文钞》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在六月中旬时,开始打佛七是独自一人的佛七,身体礼佛,嘴巴念佛,…
《净土的见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