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感应录▪P12

  ..续本文上一页江公望身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焚修,心无爱染。动静不违佛法,语默时契宗风。名预脱乎幽关,身必归乎净土。” 后无疾而终。(宋史、乐邦文类、净土圣贤录)

  按:发出离心,即冥府除名;

  发愿生心,岂不净土挂号乎!

  此是自力,何况他力。

  8 冥示念佛 必出苦海

  清,高士桢,字廷三,钱塘人。其先世居山阴梅里,故自号梅溪道人。年五十一,病入冥中,游视地狱。有冥官嘱云:“尔今回去,要一心念佛,一心行善,定能出苦。”

  士桢识之,三日苏,病良已。发心念佛,行诸善法,回向西方,并转以教人。

  如是二十五年,至年七十五,临终三日前,自知时至,曰:“今离苦恼矣,奉劝世人,及早修持,无诒后悔。”泊然而逝,时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种莲集、净土圣贤录)  

  按:以己功德,回向西方,此自力也;弥陀功德,

  回施众生,此他力也。自力尚得往生,何况他力。

  9 水中劝言 念佛不死

  中书令岑文本,江陵人。少信佛,常念诵《普门品》。尝乘船于吴江,中流船坏,人尽死。文本没在水中,闻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也。”如是三言之。既而随波涌出,已着北岸,遂免死。文本自向临说云尔。〈唐临《冥报记》卷中〉

  10 念佛延生 鬼吏不近

  京兆殷安仁,家富于财,素事慈门寺僧。以义宁初,有客寄其家停止,客盗他驴皮馈安仁。至贞观三年,安仁遂见一人于路,谓安仁曰:“官追汝,使人明日至,汝当死也。”安仁惧,径至慈门寺佛堂中,经宿不出。明食时,有三骑,并步卒数十人,皆兵杖入寺。遥见安仁,呼出。安仁不应,而念佛诵经愈精。鬼谓曰:“昨日不即取之,今其修福如此,何由可得?”因相与去。留一人守者,谓安仁曰:“若往日杀驴,驴今诉君,故我等来摄君耳。终需共他对,不去何益?”安仁遥答日:“往者盗自杀驴,但以皮馈我耳。非我杀,何为见追。请君还为我语驴,我本故不杀汝,然今为汝追福,于汝有利,当舍我也。”此人许诺:“驴若不许,我明日更来;如其许者,不复来矣。”言毕而去。明日遂不来。安仁于是为驴追福,而举家持戒菜食云。

  (卢文励说云。安仁今见在)〈唐临《冥报记》卷下〉

  11 念佛悔过 可度八难

  宋,沙门僧规,不勤修业,好游白衣家。永和元年十二月五日,忽无病暴死,经二日而苏愈。自说云:被鬼卒缚至冥处,主事者以秤称其罪福,而谓规曰:“此称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应先受罚。”

  俄有一人衣冠长者,谓规曰:“汝沙门也,何不念佛?我闻悔过,可度八难。”

  规于是一心称佛。衣冠人谓吏曰:“可更为此人称之,既是佛子,幸可度脱。”

  吏乃复上匮称之,秤乃正平。既而将规至监官前辩之,监官执笔观簿,迟疑久之。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执玉版,来曰:“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监官愕然,遂命左右放还。(节录自《冥报记辑书》卷一)

  12 冥刑停止 念佛往生

  徐雷,字电驱,浙江乐清人。出身行伍,喜饮酒,好冶游,烹割饮宴无虚日。民国庚申元夕,梦见一人,手足缚四短柱,二鬼卒以椿舂其背,惨酷可怖。雷近视之,即己身也。惊惧间,恍惚四肢被缚,背受痛击,痛而大号。微闻空中念佛声,随口和之,顿醒,背犹作痛,因大惧,追念平日邪行,愧悔交集。既而猛然曰:“吾闻学佛可了生死,得离地狱之苦。”由是痛改前非,日诵《普贤行愿品》,持弥陀圣号不辍。既而病笃,犹力疾诵经,空中常有白光,状如圆镜。一夕谓其妻曰:“明日佛菩萨来接引我,当清净室内,焚香预备。”次日,沐浴衣冠,端坐念佛而逝。〈近代往生传、净土圣贤录〉

  13 念佛金钱 救主危难

  宁波一小民张斌,住崔尚书廊房,业织蒲鞋。性好修行,长斋念佛,夜以蒲鞋剪下草须,念佛一数珠,即记一茎,装竹簏中。每岁除夕焚地藏殿宝库内,已几十年矣。适崔尚书患发背,死至冥府,冥君怒目,数其平日过恶。崔公曰:“能纵我回阳,一修福业,以赎罪乎?”冥君曰:“汝所蓄皆作业钱,此间用不着。汝租屋民张斌反有金钱,几仓在此,能易一万来,罪可解矣。”崔曰:“但释我回,此事即易,张斌赤贫,何以致此?”冥君曰:“凡人斋戒,至心念佛一声,此间即注一金钱;或又散心念佛一声,亦注一银钱。张斌至心念佛,以蒲鞋须记数,积有几仓耳。”遂放崔回阳,立呼张斌告曰:“汝阴府积有金钱,可兑一万与我。”张斌力言无,崔公曰:“汝以蒲须记数,烧地藏纸炉者是也。”张斌曰:“此诚有之,若果有用,但随尊驾意。”乃令书券,以实银一万易之,请僧焚券回向,崔疾渐愈。张斌曰:“吾年已迈,无用此物矣。”乃以其银造一大桥,费几千金;复建一庵,接众至今,号张斌焉。〈戒显法师《现果随录》卷一〉

  14 宰割念佛 解苦脱苦

  苏州,刘锡玄,字玉受,号心城,庚戍进士。初为卢陵教授,应滇聘,道过黔中,回泊舟邮亭,梦一长面伟人,告曰:“某朱将曹翰也,予在唐朝为商,过一寺,见一法师登高座,讲佛门《四十二章经》,余发心,设斋一堂,随听经一座;以此善因为小吏,从不脱官,至宋初,升为偏将军,名曹翰。征江州,久不下,怒屠其城。自此以来,世世为猪,受人屠戮。今公泊舟处,乃吾死所,少顷第一受宰者,即我也。有缘相遇,愿垂哀救。”刘公蹶起,呼仆视船头,果屠门也。少顷门启,抬一猪出,号声动地。刘倡买载回,放之闾门西园内,呼曹翰即应,公刊因缘遍布,兼载《黔枝偶存集》中。

  罢翁曰:“猪业性蠢,何能现梦?其能现梦者,仍是听经余惠也。余辛未时,同公听讲台教于即中堂。公口述其事,余至西园犹及见。此猪身好洁,呼曹翰即应,与人无异也。然曹翰与曹彬,从兄弟也。武惠行军,不妄杀一人,勋荣冠世;曹翰乃恣意屠城,致堕畜类,累生酬债,慈忍分途,苦乐异报如此。呜呼!能拨无因果也哉!

  又,王丹麓居士《遂生集》载,刘公梦中问曹翰:“平日见汝等杀时,何法可救?”曰:“每当屠割时,苦不堪忍,惟闻念佛音声,遂解其苦。望公凡见屠杀割裂,经汤镬熟食时,乞念阿弥陀佛,或准提咒,不独解苦,且有脱苦之益。”言讫,悲涕谢去。〈戒显法师《现果随录》卷三〉

  15 教梦中鬼 念佛升天

  民国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底,当我就读高三时,某个晚上,我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中我看见一位年纪约二、三十岁的小姐,在离我家不远的忠孝东路四段华南银行对面的斑马线上淋雨,面容忧戚,似有心事困扰。由于不忍看她淋雨,我便邀她一起顺道撑伞。

  当我们一起撑伞时,她便告诉我她的悲惨遭遇。其实,她早已在某日的下午四点多时,骑机车被车子撞成重伤,而肇事者在目睹骑机车的她被撞伤后,赶紧开车逃逸,完全不理会受害者,让他延误就医,而丧失生命。

  此刻她的神情充满忿恨、不平,很想找肇事者报仇,却又无能为力,而显出孤立无援,无可奈何之情。

  听完她悲苦的叙述,内心为之怜悯不已。于是,我劝她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只有慈悲的阿弥陀佛能解救她的痛苦,将她带往极乐净土,在净土中的人们,每个人都会心中充满希望与喜乐,不再彷徨无助。

  在听完我的劝告后,孤立无援的她,念起了“南无阿弥陀佛”,称念数声之后,顿见满面愁容的她,转为安详和乐,并且蓝黑色的衣服也立刻变成白色,全身似乎焕发着白光,缓缓升上天空,渐渐地离我越来越远,而我也衷心地祝福她。

  隔天,为了证实此梦是“实梦”还是“虚梦”,便特地到忠孝东路四段明曜百货隔壁的华南银行打听,证实在不久前的下午四、五点左右,的确有位骑机车的女生,在此处发生车祸,而肇事者逃逸。(台北 林纪妤 笔)

  八. 佛像感应

  1 为亲造像 入狱度亡

  并州张元寿为亡亲造阿弥陀像感应出并州记

  张元寿,并州人,虽有善心,其家以杀生为业。双亲亡没后,断杀生业,修念阿弥陀佛。发心为救双亲,造阿弥陀佛三尺像,安置旧室,香花灯明,供养礼拜。

  其梦室中有光,光中乘莲台者二十余人;于中二人,近于庭上呼元寿,寿即问:“谁?”

  答:“吾是汝父母,虽解念佛三昧,好酒肉食,杀生鱼鸟等多故,堕叫唤地狱;虽堕地狱,以念佛力,热铁融铜如凉水。昨日沙门身长三尺,来说法;同业者二十余人,闻沙门说,皆离地狱,方生净土。时熟以是因缘来告,在空中人者,即地狱中同业者也。

  说此事已,指西方而去。以所梦语僧,皆谓所造像,往地狱中救苦矣。(三宝感应要略录、净土圣贤录)

  按:南无阿弥陀佛者,如《庄严经》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此即为救度六道众生,故垂名现形,以度有缘。下面几则,亦复如是。

  2 为救三涂 造像感应

  释道如为救三途众生造阿弥陀像感应出并州记

  释道如是并州晋阳人也,乃是道绰禅师悬孙弟子。心含慈仁,悲四生苦,虽修净业,先欲度他。

  发愿为救三途众生受苦,造阿弥陀丈六金像。贫道之力,三年方成。精勤供养,在于像前梦:一人冥官,将金纸牒书曰:“此是阎魔法王,随喜师愿牒书也。”如即开见云:“阿师为救三途受苦众生,造阿弥陀像,入地狱教化众生,宛如生佛,放光说法,利益不思议。地狱众生,业微轻者,皆离苦得乐。”

  梦觉弥专其志,斋日像胸放光,但十人五六得见。

  或人梦:道如现金色身,入地狱中说法,或为饿鬼说法。

  以如此感应盖多,定知所愿不虚矣。(三宝感应要略录、净土圣贤录大五一、八三一中)

  3 忆佛念佛 佛代其…

《念佛感应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的见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