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由誰來創造呢?它不由別人創造,那憑啥,它就可以創造別人呢?荒謬呀!
——有人說了,啊,佛陀開示過,萬法唯心造,大概,這個“心”就是主宰者吧?
——您說的是哪個“心”呢?
——如果說的是思維心,哎呦,那太棒啦!心想事成啊!俺擁護您做老大!俺需要啥,只要這麼一想,它就來了,真好呀!咱這兒可以比得上極樂世界啦!只不過,嘿嘿,這本事,恐怕連您也沒把握吧!
——如果您說的是清淨心,真如本性,圓滿覺性,等等。嘿嘿,據俺所知,那裏面恐怕沒啥造作吧!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太會去創造出啥東西呀!一創造就有生滅了呀!況且,它一造作,就是染汙,就不清淨了呀!還叫啥清淨心呢!
——在這倆心之外,您找不到別的心了。所以呀,萬法唯心,是說萬法唯心所感、唯心所現呀!而一切的感應和顯現呢,也都離不開因緣,並不是說有個心,可以主宰世界呀!
——那麼,萬事萬物,有沒有自己的固有屬性呢?
——不可能有呀!因爲一切都在變化當中,都是無常啊!
——有人忽然明白了,一拍腦門,哎,對了,無常和空性,就是萬事萬物的固有屬性呀!佛法,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呀!
——放屁!純粹放狗屁!爲啥呢?這“無常”要是固有屬性的話,那爲啥佛陀在《大般涅槃經》裏面,說佛性具有“常、樂、我、淨”四德呢?難道佛陀會打妄語嗎!
——如果“空性”是事物固有屬性的話,那麼,您用拳頭,狠狠地捶水泥牆一下子,看看它空不空呢!是不是可以像六祖大師那樣,刀可以穿過脖子,刀和脖子都沒事兒。您的拳頭可以穿過牆壁,手和牆壁都沒事兒呢?
——如果說,佛法當中真有什麼永恒真理的話,那就簡單了,佛陀只要把這個永恒真理教給大家,咱一下子就成佛了,還用得著在這兒輪回嗎?
——要知道,這個“空”和“空性”,一旦到了咱凡夫的分別心裏面,它就不空了呀!它就變成“有”了呀!要知道,這個佛法,和其中的種種妙理,也不是實有的呀!
——所以說,一切法,也就是萬事萬物,都沒有背後的主宰者,也都沒有什麼固有屬性呀!
——哎,這就叫做“觀法無我”,本來就如此啊。這樣的觀察,可以破除咱們對于事物實有的執著,專業名詞,叫做“法執”。
然後呢?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得大自在呀!
關于依“四念處”而住,咱就先品味到這兒。下面,是阿難尊者問佛四事的最後一事。
四、佛在世時,惡性破戒比丘,由佛陀來調服,那麼,佛陀涅槃以後,由誰來調服惡性比丘呢?
——對此啊,佛陀的回答是:默摒之。
——啥叫“比丘”,啥叫“惡性比丘”呢?
——“比丘”就是指已經受了全部出家戒律的僧人,女衆則稱之爲“比丘尼”。這個比丘呢,意思是“乞士”,這個詞很有意思,哎,大不同于“乞丐”呀!因爲呢,“士”的意思很豐富,既可以指知識分子,又可以是未婚男子的通稱,還可以是對某些人的美稱,總之,是指一個有身份地位的人。比如,當我們在說“各界人士”的時候,往往指的是人群當中的精英分子呀!
因此呢,比丘雖然依靠乞食爲生,哎,就是要飯呀!但是呢,卻完全不同于乞丐,而是一位有尊嚴的乞討者——因爲,我們並不是由于好吃懶做,或者是國破家亡才乞討的,而是呢?遵照佛陀的教導,遵行無爲之法,爲了自己和大家的解脫而乞討的呀!
——有人就說了:你、你這個和尚真能忽悠,還、還尊嚴呢,討、討、討飯能有啥尊嚴呀!
——哎,您別激動,這就是您哪,少見多怪咯!
各位兄弟姐妹,您到過印度嗎?見過印度民衆所尊崇的“聖人”們嗎?
——嘿嘿,那些,都是些討飯的修行人呀。
——只不過呢,唉,國情不同啦,這比丘到了咱天朝大國,挨家挨戶去討飯,老百姓們哪,都直翻白眼兒呀!沒轍,大德高僧們,看看這條路行不通,就只好走佛陀允許的另一條路了,哎,那就是在寺廟裏修行,等待信衆們的供養。其實呢?和乞食一個道理呀!都是無爲解脫之道啊!
——那麼,啥叫“惡性比丘”呢?
——就是指那些,雖然受了全部出家戒律,但是,卻毫無廉恥,故意不遵守的人。尤其是指對于根本戒律,比如,男女之間的淫欲行爲,也包括同性戀行爲。只要故意違反,行爲發生,立即就失去了戒體,失去了僧格。還包括那些大量貪汙寺院財産的人,無論你是方丈,還是當家,等等,故意偷盜大量的常住錢財物品,就違犯了根本戒律,失去戒體,轉變成爲惡性比丘。
——各位學佛者,請遠離這些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有人說,嗨,這事兒啊,哪能讓別人知道呢!神不知,鬼不覺呀!
——哎,惡性比丘就是這樣想的。明知故犯,藏汙納垢,裝作很清淨的樣子,爲啥呢?繼續混飯吃呀!
——這些人,佛陀把他們叫做“獅子身上蟲”,從根本上破壞佛法的,就是這些無恥的人呀!
——又有人說了,食色性也,這事兒,人他需要啊!你們這佛教也太不人道了吧!
——恰恰相反,佛教非常人道,因爲,佛陀不曾強求任何人受戒,或者出家,等等。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的。而且,您出家以後,遇到了心愛的人,想還俗成家,沒問題呀!哎,只要履行一個很簡單的小儀式,舍去戒律,您就可以絲毫也不破壞戒律,清清白白地,回家過日子去了。
——這樣的人是很令人尊敬的,因爲,他做啥像啥,光明磊落呀!
——最可惡的是那些“獅子身上蟲”,明明不遵守戒律,還要在佛教裏面混,無知而可憐呀!他們不知道,擡頭叁尺有神明,別人不清楚他們的底細,金剛護法神們一清二楚哇!回頭,您就等著上刀山火海,下油鍋吧!嘿嘿,到時候,哥們兒,叫聲小點兒啊,別影響了俺睡覺呀!
實際上,當時,佛陀也叮囑了阿難尊者,如何代替佛來教化某幾位知名的惡性比丘,由于他們還算有些善根,佛陀授記呀,將來,他們還是會獲得解脫的。
但是,對于再往以後的,更多的惡性比丘來說,教化將會變得異常困難,徒勞無功呀!因此,佛陀才告訴阿難尊者,對于無法教化的惡性比丘,應當采取兩種措施:
一是沈默應對,不和他們爭吵;二是果斷地將他們“擯”出僧團。
這個“擯”是戒律當中的專用詞,也叫做“擯除”,指的是在僧團當中,如果有人故意違犯根本戒律,這個犯戒的過失太大了,按照律文,不允許再進行忏悔,直接失去戒體——也就是比丘的資格,同時,僧團應當開會,大家共同把他驅逐出去——就是開除僧籍了。
在這裏,我們可以體會到的,是佛陀的慈悲與嚴格。爲啥呢?因爲,沈默應對惡性比丘,不和他們爭吵,就是一種慈悲啊!同時呢?也不和他們共住,舍棄他們,讓他們自謀出路,就是戒律的嚴格呀!
然而,到了如今的末法時代,持戒的比丘們,固然應當沈默應對惡性比丘,因爲這是佛陀的教導啊!但同時呢?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極大變化,無論數量,還是地位,都與往昔截然不同啦!
比如說,假如超然小子到了一座寺院,住了沒多久呢,發現啊,裏面多數是惡性比丘,而且呢,寺院裏的住持也是惡性比丘,執事們呢?基本都是惡性比丘。
——那咱該咋辦呢?對,第一是沈默。第二呢?咱把他們都遷單?嗨,估計呀,那俺就該屍骨無存啦!人間蒸發的可能性比較大呀!
——所以呢,識時務者爲俊傑,咱哪,就不“擯”人家啦,還是“擯”咱自己個吧!
——拜拜,您哪!
以上是關于“如是我聞”的一些內容,緊接著,阿難尊者繼續講述,親耳從佛陀那裏所聽聞的妙法,咱們呢,兄弟姐妹們,一塊兒接著品味,其中的趣味和宗旨吧。
《趣品《圓覺經》之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