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是“一切如來光嚴住持”,充滿了佛光,遍布著妙用呀!
如來的神通大光明藏,是佛陀的自受用報身,其中,根本就沒有對待差別,所以,並不適合說法。于是,佛陀運用他的妙光明,在不二妙境當中,化現出了佛國淨土,也就是他受用報身,哎,于是啊,有了佛身,有了菩薩身,有了高大莊嚴的獅子座,有了種種美妙的幢、幡、寶蓋,有了天雨妙華,有了仙宮梵閣,有了琉璃大地,有了七寶蓮池,有了淨土當中所應有的一切美妙莊嚴。
有關于淨土當中的景象,可以參看《佛說阿彌陀經》,您就會心中有數啦!
——各位兄弟姐妹,這淨土當中的一切,包括淨土本身,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
——嘿嘿,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呀!
——爲啥呢?因爲呀,佛光本來遍照,而它們呢,就是佛光本身呀!佛光就是心光,覺悟的心光,也就是清淨心呀!清淨心當中,非常奇妙,您隨便起一個念頭,立馬就會變成現實,哎,心想事成不是夢啊!
——不過,這可不是咱凡夫的境界,依據《大乘起信論》,那要初地以上的菩薩才有這本事啊!所以呢,印度的龍樹菩薩就親證了初地,在他講經的時候,哎,他可以隨心顯現,時常呢,他的身體就不見了,法音依舊,在講臺上呢,出現了一輪圓光,就好像一個巨大的月亮似地,這叫做:現月輪相說法,初地聖人龍樹菩薩的不思議境界呀!
——龍樹菩薩尚且如此,更何況佛陀呢!所以,在身心寂滅的不二妙境當中,佛陀化現出了清淨佛土,以便于成就圓覺法會,哎,把這個不得了的妙法教給咱們大家,也就在情理之中啦。
與大菩薩摩诃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爲上首。
在佛陀所化現的淨土當中,很多大菩薩都位居其內,作爲聽法和請法的弟子。數量有多少呢?在圓覺法會上,竟然有十萬菩薩之多呀!
其中有十二位菩薩,最爲重要,他們不僅聽法,還要替咱們大家向佛陀問法,通常呢,咱把他們合稱爲“十二圓覺菩薩”。
依據佛經的開示,佛法極爲尊貴,通常情況下,如果沒有人誠心請法的話,就不應當講說。隨意說法,往往由于聽衆沒有信心的緣故,而不會有什麼效果,甚至,還有可能造成聽衆誹謗和貶低佛法——這是很重的罪業,因爲,謗法的人,將因此而在無量劫當中,不會再遇到佛法。就算遙遠的將來以後,終于遇到佛法了,他也打算開始修行了,哎呀,他忽然發現,處處都是障礙呀!
——太不公平啦!佛菩薩不慈悲呀!爲啥我誠心學佛,還障礙這麼多呢?
——嘿嘿,因爲您看不到過去呀!縱經恒沙劫,所做業不亡啊!
哎,各位兄弟姐妹,咱可盡量不要意氣用事,即使對于自己不懂的法門,也不可以用嗔恨心,去惡意貶低呀!
細心的弟兄們會發現,在圓覺法會上面,除了佛陀,就是諸大菩薩,竟然沒有聲聞弟子們,爲啥呢?因爲,這圓覺妙法,乃是佛陀的境界呀,聲聞人,哎,就是小乘修行者,沒有辦法接受。就好比呀,小草的根太淺,經受不住太大的雨,否則,就會被沖倒,甚至連根拔起呀!
——哎,問題也隨著來啦,那這《圓覺經》,難道不是阿難尊者複述出來的麼?阿難又不在現場,他咋知道法會的內容呢?
——所有的佛經啊,都是阿難尊者複述出來的,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當中,阿難尊者是唯一的持經人,也是佛陀的侍者。哎,這就方便了,每當沒事兒的時候,佛陀就專門爲阿難尊者一個人講經,講啥呢?專講阿難尊者沒聽過的,沒到場的那些佛經。阿難尊者博聞強記,句句入心哪!所以,咱們才能看到這部專門爲菩薩們講述的《圓覺經》。
——好,各位兄弟姐妹,咱一塊兒來看看,《圓覺經》上面,替咱們問法的十二圓覺菩薩,到底是哪幾位呢!
第一位,是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也譯作曼殊師利,翻譯成漢語呢,就是“妙吉祥”,他曾是過去咱們這個世界裏,最近的七位佛陀的老師,其中,也包括釋迦牟尼佛。
——哎,佛法呢,就是這樣的平等,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度完有緣弟子們以後,就入了涅槃——就是回歸于圓滿覺性呀。但是呢,菩薩度衆生的廣大願力是永遠也不會舍棄的,“衆生無邊誓願度”嘛。
以這個願力爲因,以釋迦牟尼佛出世爲緣,于是,古佛文殊(哦,好像叫做龍種上王如來)又化現爲了文殊菩薩,嘿嘿,又來了!來幹啥呢?來做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幫助世尊度化衆生呀!哎,弟子成佛了,師父呢?從常寂光淨土放出了一道佛光,化身爲一位菩薩,來給過去的弟子做弟子啦!行話呢,這叫做:“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呀!
也正因爲如此,文殊菩薩不同于一般的菩薩,他的智慧早已圓滿,在世尊的教法裏,獨享智慧第一的美譽呀。文殊菩薩的智慧像啥呢?哎,像一把極其鋒利的金剛寶劍,能夠斬斷一切煩惱執著,無堅不摧呀!
按照佛經的授記,文殊菩薩率領著數不清的眷屬,就常住在咱中華大國的五頂山,哎,就是五臺山呀!它海拔叁千多米,四季清涼,沒有酷暑。唉,就是冬天呢,太清涼了一點兒,您穿著羽絨服啊,在山頂的寒風裏呢,還會打哆嗦。
五臺山關于文殊菩薩的事迹特別多,哎,曾經有不少人哪,在那裏得到過文殊菩薩的點化,您要是有信心的話,您誠心地到五臺山去朝拜,誠心地祈禱文殊菩薩,也許就會有感應的呀!
第二位,是普賢菩薩
如果說文殊菩薩代表的是廣大智慧,那麼,普賢菩薩代表的就是無邊行願。
普賢,梵文叫做“叁曼多跋陀羅”,翻譯成漢語,叫做“遍吉”,就是時時處處都吉祥啊!爲啥都吉祥呢?您只要學習一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自然就會明白啦,菩薩的行願太深廣了,如是因,如是果,正因爲無邊的行願所感召,所以吉祥無處不在呀!
——哎,文殊、普賢這兩位大菩薩呢,緣分很深,哥倆交情好哇!
——啊?您問菩薩是男還是女?
——嗨,您喜歡它是男的,他就是男的;您喜歡它是女的,她就是女的呀!菩薩菩薩,演啥像啥嘛。
哎,閑來無事,偶爾地,文殊、普賢這哥倆一商量,兄弟,咱們人間去走一遭吧!要不,大家都把咱倆當傳說了,當成假的啦!
——于是啊,唐朝的時候,浙江天臺山就有了寒山、拾得這兄弟倆,寒山子呢?非僧非俗,亦僧亦俗;拾得呢?典型的瘋和尚。兄弟倆時不時地來到國清寺裏,吃點兒剩飯剩菜,拍你一巴掌,吼他一下子,您剛一愣,或者是剛要發火,嘿嘿,這倆兄弟就勾肩搭背地,拍掌大笑而去啦!
最過火的,有一次,到了十五,依照佛製,國清寺大衆師父們,所有的比丘,正在一起准備誦戒。那場面呢,是相當地莊嚴肅穆啊!
忽然間,拾得大師闖了進來,哎,只見他雙手叉腰,大聲喝道:咄!誦戒也不叫俺一聲,各位大德,就在此時此刻,咱說說那男歡女愛之事如何呀!
——結果可想而知,這位拾得大師啊,直接被僧值師父,哎,就是專門管紀律的和尚,拿著棒子,立馬給拾掇出去了。
後來呢,大家才知道,這寒山、拾得不是別人,寒山就是文殊,拾得就是普賢呀!
哎,到了南宋時期,在浙江臨海府,兄弟倆又來啦。這回呢,文殊出家做了和尚,法名善戒,人稱“戒阇梨”,他自己呢?五歲就開始自稱是“六和大師”。這位六和大師可不同凡響啊,他剛一生下來,您猜怎麼著?他不僅不哭,還直接就會開口說話,他說呀:哎呀,善哉!爹,娘,您二位生我辛苦啦!俺就是爲了度衆生來的呀!
要說這戒阇梨的父母,那可真是有善根,沒把他當成妖怪給掐死,心裏是又驚又喜,也沒敢聲張。這戒阇梨呢,從小就愛自言自語,哎,說啥啥准。父母一看,得,這孩子呀,不用教,啥都會,隨他去吧。
十五歲的時候,戒阇梨辭別了父母,出家做了和尚,到處雲遊。中年以後呢,他又回到臨海府周圍,時常用神通教化百姓。而且呢,他還多了一個夥伴,誰呢?周婆。
哎,這周婆呢,就是普賢菩薩示現的。她在家排行老七,人稱“周七娘”,從小就有很多神異之事,長大以後也不肯嫁人。雖然家境富有,但是呢,她不在家裏呆,白天到大街上去要飯吃,晚上呢?就自個兒睡在一座橋——普濟橋的下面,哎,那是既遮雨,又風涼啊!大家呢,都把她叫做“瘋婆子”。
俗話說的好: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哪!哎,周婆這瘋婆子,偏偏就和戒阇梨對路,倆人哪,經常是手挽著手,談笑而來,拍掌而去,偶爾呢,還來頓酒菜,改善一下生活,好不潇灑呀!這情景,您想想,一個癫和尚,一個瘋婆子,勾肩搭背,把酒共飲,哎,再來盤海鮮,給力吧!
哎,有一次,戒阇梨拉著周婆,來到一家小店,點了許多活蝦,讓店家煮熟了,倆人叁下五除二,吃了個精光。戒阇梨抹抹嘴,站起來想走,被店家一把拽住:和尚,給蝦錢!
——戒阇梨象征性地翻翻口袋:嘿嘿,不好意思,錢都跑啦!
——店家大怒:沒錢,還我蝦來!
——只見戒阇梨和周婆哈哈大笑,倆人一張嘴,噴出了滿桌的活蝦,活蹦亂跳,嚇得衆人大驚失色!戒阇梨可不管這些,手挽著周婆,一邊唱歌,一路揚長而去啦。
後來呢,戒阇梨入住了一座寺院,名字叫做兜率院,時常爲弟子們說法。有一天,在講說完《楞嚴經》裏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以後,他就准備圓寂,告訴弟子們說:你們仔細看!
——只見戒阇梨啊,頭頂大放光明,光中現出了七佛,佛佛也都各自放光。戒阇梨呢,左手托著太陽,右手握著月亮,口中吐出十二朵蓮花,蓮花放射出十二色的妙光明,充滿了整個虛空。
——最後說道:老僧有這樣的妙用,就是告訴你們,釋迦佛的正法真實不虛啊!大衆,老僧世緣已盡,就此告別。
——聽到戒阇梨入滅了,這周婆也不含糊,端坐在普濟橋下,口吐蓮花,香光交錯,哎,坐化了。見到的人哪,無不交口稱贊。
——七天以後,有一位異僧,出現在街頭,拍手而歌,唱道:“戒師文殊,周婆普賢,隨肩搭背,萬世流傳。” 然後,就不見了。于是,大家才知道,原來戒阇梨和周婆,正是文殊、普賢兩位大菩薩呀。
哎,大家都知道,普賢菩薩在咱中國呢,常住在四川峨眉山,那是一處風景絕佳之地呀!
曾經有一位大詩人,來到峨眉,登臨金頂,遠眺夕陽裏的群山,環繞在主峰周圍,哎,只見金燦燦,霧茫茫,群山點點,好一派佛國風光啊!恰巧呢,此時,東方升起了一彎新月,日月同輝呀!詩人不禁詩意大發,隨口吟出了一首千古佳作:《初登佛山,遇日月同輝》
金頂佛光照,峨眉月半彎;
豈是人間景,萬聖朝普賢。
——啊?您是峨眉山的,這首詩真好,但是您沒聽說過?
——所以說嘛,這人哪,活到老,學到老,知識無窮盡呀!
——哎,當然了,這也不能全怪您,因爲呀,這首詩雖然已經成詩多年,但是呢,還沒正式發表過,哎,它的作者呢,名字叫超然。
第叁位,是普眼菩薩
這個普眼菩薩呢,相傳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別名。爲啥呢?哎,您看,所謂的普眼呀,就是全身上下都是眼,而且呢?能夠遍照大千世界當中所有的衆生,普觀衆生,循聲救苦哇。
——全身上下都是眼,那不就是千手千眼嘛,普觀衆生、循聲救苦,那不就是觀世音嘛!所以呢,這位普眼菩薩,也就是大慈大悲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呀!
說起觀世音菩薩,在咱娑婆世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哎,只要您不是智障人士,估計都聽說過觀音菩薩的大名。因爲呀,在所有的菩薩當中,觀世音菩薩和咱們的緣分最深,在無量劫當中呢,菩薩常在咱這娑婆世界利益衆生啊!而且,他的化身遍布在全球,還有各個法界當中,數也數不清呀!
第四位,是金剛藏菩薩
金剛藏菩薩,是大乘密教當中,著名的賢劫十六尊之一,是擁護賢劫千佛教法的大菩薩。
啥叫金剛藏呢?哎,這是一種比喻,菩薩的智慧猛利,無堅不摧;菩薩的願力堅固,永無動搖;菩薩的神力無比,能降伏一切衆魔。所以呢?就把菩薩的這些功德呀,比喻爲無比堅固與鋒利的金剛寶。
爲啥叫“藏”呢?哎,這個“藏”就是寶藏,因爲呢,菩薩具有著無窮的智慧、無盡的大願和永不枯竭的神力,就好像擁有了一座深不可測的金剛寶藏,所以叫做金剛藏菩薩呀!
——哎,金剛藏菩薩不僅是密教的本尊,也是即將成佛的金剛地菩薩,就是等覺菩薩呀!這等覺菩薩的覺悟境界呢,和所有的佛陀是平等的,是一樣的呀!乃至于,十二圓覺菩薩,其實都是等覺菩薩,和佛陀有著相同的覺悟境界,只是還剩下最後的一點點,極其細微的生相無明,尚未勘破而已。
——各位兄弟姐妹,大家都聽說過佛教裏面的“四大金剛”吧?其實,這是一種不規範的叫法,本來呢,人家叫做“四大天王”,是欲界的四位重要天神。
——不過,佛教裏面的確有很多數不清的金剛護法神,哎,金剛藏菩薩就是其中之一,當他化現爲護法神的時候,就叫做“金剛藏王菩薩”,顯現爲忿怒的形象,手裏拿著金剛杵,隨時准備降伏一切邪神、惡魔。
——在《楞嚴經》裏面呀,哎,第七卷,佛陀專門爲我們講過金剛藏王菩薩的護法功德,他們不僅能夠摧伏一切魔王魔衆,還能夠加持我們修行人,如果我們足夠精進的話,讓我們得以開發智慧和神通,乃至于悟道、證果。
當然啦,金剛藏王菩薩,或者說金剛護法神,有很多很多,甚至于有很多個龐大的種族。對于我們大家來說,我們最熟悉的金剛護法神,就是韋陀菩薩,他也是賢劫千佛的最後一尊,將來,他成佛了,名叫樓至如來。在此之前呢,他就發願做金剛護法神,哎,護持各位佛陀的正法,也護持修行正法的佛子弟們。
——嘿嘿,論打仗啊,金剛護法神那是所向披靡呀!什麼鬼王、修羅,邪靈、精怪,根本就禁不住他這一杵,“啪”地一下子,連身體帶靈識,都碎啦!就算是第六天天王——大自在天,哎,就是那位最著名的天魔,佛成道時,來搗亂的那位老兄,見了金剛護法神,也沒轍,轉身就逃跑啦!哎,好漢不吃眼前虧呀!
——不過呢,所有的金剛護法神,都是金剛地菩薩,哎,也就是等覺菩薩們化現的,菩薩,大慈大悲嘛!所以呢,一般情況下,金剛護法神們都不會下狠手,都會手下留情,放人家一條生路。
——除非呢?嘿嘿,遇到那些不識擡舉的,非要橫加搗亂,破壞佛法,惱害修行人的主兒,在《圓覺經》最後,金剛護法神和護法大力鬼王們說啦:“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這是護法神給我們的承諾,會絕對保障我們的正常生活,以及平安,只要呢?只要我們堅持讀誦受持這部大乘了義的《圓覺經》,只要我們道心不退啊。
《趣品《圓覺經》之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