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五▪P2

  ..续本文上一页,而是“一切如来光严住持”,充满了佛光,遍布着妙用呀!

  如来的神通大光明藏,是佛陀的自受用报身,其中,根本就没有对待差别,所以,并不适合说法。于是,佛陀运用他的妙光明,在不二妙境当中,化现出了佛国净土,也就是他受用报身,哎,于是啊,有了佛身,有了菩萨身,有了高大庄严的狮子座,有了种种美妙的幢、幡、宝盖,有了天雨妙华,有了仙宫梵阁,有了琉璃大地,有了七宝莲池,有了净土当中所应有的一切美妙庄严。

  有关于净土当中的景象,可以参看《佛说阿弥陀经》,您就会心中有数啦!

  ——各位兄弟姐妹,这净土当中的一切,包括净土本身,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嘿嘿,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呀!

  ——为啥呢?因为呀,佛光本来遍照,而它们呢,就是佛光本身呀!佛光就是心光,觉悟的心光,也就是清净心呀!清净心当中,非常奇妙,您随便起一个念头,立马就会变成现实,哎,心想事成不是梦啊!

  ——不过,这可不是咱凡夫的境界,依据《大乘起信论》,那要初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这本事啊!所以呢,印度的龙树菩萨就亲证了初地,在他讲经的时候,哎,他可以随心显现,时常呢,他的身体就不见了,法音依旧,在讲台上呢,出现了一轮圆光,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月亮似地,这叫做:现月轮相说法,初地圣人龙树菩萨的不思议境界呀!

  ——龙树菩萨尚且如此,更何况佛陀呢!所以,在身心寂灭的不二妙境当中,佛陀化现出了清净佛土,以便于成就圆觉法会,哎,把这个不得了的妙法教给咱们大家,也就在情理之中啦。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

  

  在佛陀所化现的净土当中,很多大菩萨都位居其内,作为听法和请法的弟子。数量有多少呢?在圆觉法会上,竟然有十万菩萨之多呀!

  其中有十二位菩萨,最为重要,他们不仅听法,还要替咱们大家向佛陀问法,通常呢,咱把他们合称为“十二圆觉菩萨”。

  依据佛经的开示,佛法极为尊贵,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人诚心请法的话,就不应当讲说。随意说法,往往由于听众没有信心的缘故,而不会有什么效果,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听众诽谤和贬低佛法——这是很重的罪业,因为,谤法的人,将因此而在无量劫当中,不会再遇到佛法。就算遥远的将来以后,终于遇到佛法了,他也打算开始修行了,哎呀,他忽然发现,处处都是障碍呀!

  ——太不公平啦!佛菩萨不慈悲呀!为啥我诚心学佛,还障碍这么多呢?

  ——嘿嘿,因为您看不到过去呀!纵经恒沙劫,所做业不亡啊!

  哎,各位兄弟姐妹,咱可尽量不要意气用事,即使对于自己不懂的法门,也不可以用嗔恨心,去恶意贬低呀!

  

  细心的弟兄们会发现,在圆觉法会上面,除了佛陀,就是诸大菩萨,竟然没有声闻弟子们,为啥呢?因为,这圆觉妙法,乃是佛陀的境界呀,声闻人,哎,就是小乘修行者,没有办法接受。就好比呀,小草的根太浅,经受不住太大的雨,否则,就会被冲倒,甚至连根拔起呀!

  ——哎,问题也随着来啦,那这《圆觉经》,难道不是阿难尊者复述出来的么?阿难又不在现场,他咋知道法会的内容呢?

  ——所有的佛经啊,都是阿难尊者复述出来的,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阿难尊者是唯一的持经人,也是佛陀的侍者。哎,这就方便了,每当没事儿的时候,佛陀就专门为阿难尊者一个人讲经,讲啥呢?专讲阿难尊者没听过的,没到场的那些佛经。阿难尊者博闻强记,句句入心哪!所以,咱们才能看到这部专门为菩萨们讲述的《圆觉经》。

  

  ——好,各位兄弟姐妹,咱一块儿来看看,《圆觉经》上面,替咱们问法的十二圆觉菩萨,到底是哪几位呢!

  

  第一位,是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也译作曼殊师利,翻译成汉语呢,就是“妙吉祥”,他曾是过去咱们这个世界里,最近的七位佛陀的老师,其中,也包括释迦牟尼佛。

  ——哎,佛法呢,就是这样的平等,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度完有缘弟子们以后,就入了涅槃——就是回归于圆满觉性呀。但是呢,菩萨度众生的广大愿力是永远也不会舍弃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嘛。

  以这个愿力为因,以释迦牟尼佛出世为缘,于是,古佛文殊(哦,好像叫做龙种上王如来)又化现为了文殊菩萨,嘿嘿,又来了!来干啥呢?来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帮助世尊度化众生呀!哎,弟子成佛了,师父呢?从常寂光净土放出了一道佛光,化身为一位菩萨,来给过去的弟子做弟子啦!行话呢,这叫做:“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呀!

  也正因为如此,文殊菩萨不同于一般的菩萨,他的智慧早已圆满,在世尊的教法里,独享智慧第一的美誉呀。文殊菩萨的智慧像啥呢?哎,像一把极其锋利的金刚宝剑,能够斩断一切烦恼执着,无坚不摧呀!

  按照佛经的授记,文殊菩萨率领着数不清的眷属,就常住在咱中华大国的五顶山,哎,就是五台山呀!它海拔三千多米,四季清凉,没有酷暑。唉,就是冬天呢,太清凉了一点儿,您穿着羽绒服啊,在山顶的寒风里呢,还会打哆嗦。

  五台山关于文殊菩萨的事迹特别多,哎,曾经有不少人哪,在那里得到过文殊菩萨的点化,您要是有信心的话,您诚心地到五台山去朝拜,诚心地祈祷文殊菩萨,也许就会有感应的呀!

  

  第二位,是普贤菩萨

  如果说文殊菩萨代表的是广大智慧,那么,普贤菩萨代表的就是无边行愿。

  普贤,梵文叫做“三曼多跋陀罗”,翻译成汉语,叫做“遍吉”,就是时时处处都吉祥啊!为啥都吉祥呢?您只要学习一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自然就会明白啦,菩萨的行愿太深广了,如是因,如是果,正因为无边的行愿所感召,所以吉祥无处不在呀!

  ——哎,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呢,缘分很深,哥俩交情好哇!

  ——啊?您问菩萨是男还是女?

  ——嗨,您喜欢它是男的,他就是男的;您喜欢它是女的,她就是女的呀!菩萨菩萨,演啥像啥嘛。

  哎,闲来无事,偶尔地,文殊、普贤这哥俩一商量,兄弟,咱们人间去走一遭吧!要不,大家都把咱俩当传说了,当成假的啦!

  ——于是啊,唐朝的时候,浙江天台山就有了寒山、拾得这兄弟俩,寒山子呢?非僧非俗,亦僧亦俗;拾得呢?典型的疯和尚。兄弟俩时不时地来到国清寺里,吃点儿剩饭剩菜,拍你一巴掌,吼他一下子,您刚一愣,或者是刚要发火,嘿嘿,这俩兄弟就勾肩搭背地,拍掌大笑而去啦!

  最过火的,有一次,到了十五,依照佛制,国清寺大众师父们,所有的比丘,正在一起准备诵戒。那场面呢,是相当地庄严肃穆啊!

  忽然间,拾得大师闯了进来,哎,只见他双手叉腰,大声喝道:咄!诵戒也不叫俺一声,各位大德,就在此时此刻,咱说说那男欢女爱之事如何呀!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拾得大师啊,直接被僧值师父,哎,就是专门管纪律的和尚,拿着棒子,立马给拾掇出去了。

  后来呢,大家才知道,这寒山、拾得不是别人,寒山就是文殊,拾得就是普贤呀!

  

  哎,到了南宋时期,在浙江临海府,兄弟俩又来啦。这回呢,文殊出家做了和尚,法名善戒,人称“戒阇梨”,他自己呢?五岁就开始自称是“六和大师”。这位六和大师可不同凡响啊,他刚一生下来,您猜怎么着?他不仅不哭,还直接就会开口说话,他说呀:哎呀,善哉!爹,娘,您二位生我辛苦啦!俺就是为了度众生来的呀!

  要说这戒阇梨的父母,那可真是有善根,没把他当成妖怪给掐死,心里是又惊又喜,也没敢声张。这戒阇梨呢,从小就爱自言自语,哎,说啥啥准。父母一看,得,这孩子呀,不用教,啥都会,随他去吧。

  十五岁的时候,戒阇梨辞别了父母,出家做了和尚,到处云游。中年以后呢,他又回到临海府周围,时常用神通教化百姓。而且呢,他还多了一个伙伴,谁呢?周婆。

  哎,这周婆呢,就是普贤菩萨示现的。她在家排行老七,人称“周七娘”,从小就有很多神异之事,长大以后也不肯嫁人。虽然家境富有,但是呢,她不在家里呆,白天到大街上去要饭吃,晚上呢?就自个儿睡在一座桥——普济桥的下面,哎,那是既遮雨,又风凉啊!大家呢,都把她叫做“疯婆子”。

  俗话说的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哪!哎,周婆这疯婆子,偏偏就和戒阇梨对路,俩人哪,经常是手挽着手,谈笑而来,拍掌而去,偶尔呢,还来顿酒菜,改善一下生活,好不潇洒呀!这情景,您想想,一个癫和尚,一个疯婆子,勾肩搭背,把酒共饮,哎,再来盘海鲜,给力吧!

  哎,有一次,戒阇梨拉着周婆,来到一家小店,点了许多活虾,让店家煮熟了,俩人三下五除二,吃了个精光。戒阇梨抹抹嘴,站起来想走,被店家一把拽住:和尚,给虾钱!

  ——戒阇梨象征性地翻翻口袋:嘿嘿,不好意思,钱都跑啦!

  ——店家大怒:没钱,还我虾来!

  ——只见戒阇梨和周婆哈哈大笑,俩人一张嘴,喷出了满桌的活虾,活蹦乱跳,吓得众人大惊失色!戒阇梨可不管这些,手挽着周婆,一边唱歌,一路扬长而去啦。

  

  后来呢,戒阇梨入住了一座寺院,名字叫做兜率院,时常为弟子们说法。有一天,在讲说完《楞严经》里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以后,他就准备圆寂,告诉弟子们说:你们仔细看!

  ——只见戒阇梨啊,头顶大放光明,光中现出了七佛,佛佛也都各自放光。戒阇梨呢,左手托着太阳,右手握着月亮,口中吐出十二朵莲花,莲花放射出十二色的妙光明,充满了整个虚空。

  ——最后说道:老僧有这样的妙用,就是告诉你们,释迦佛的正法真实不虚啊!大众,老僧世缘已尽,就此告别。

  ——听到戒阇梨入灭了,这周婆也不含糊,端坐在普济桥下,口吐莲花,香光交错,哎,坐化了。见到的人哪,无不交口称赞。

  ——七天以后,有一位异僧,出现在街头,拍手而歌,唱道:“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 然后,就不见了。于是,大家才知道,原来戒阇梨和周婆,正是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呀。

  

  哎,大家都知道,普贤菩萨在咱中国呢,常住在四川峨眉山,那是一处风景绝佳之地呀!

  曾经有一位大诗人,来到峨眉,登临金顶,远眺夕阳里的群山,环绕在主峰周围,哎,只见金灿灿,雾茫茫,群山点点,好一派佛国风光啊!恰巧呢,此时,东方升起了一弯新月,日月同辉呀!诗人不禁诗意大发,随口吟出了一首千古佳作:《初登佛山,遇日月同辉》

  

  金顶佛光照,峨眉月半弯;

  岂是人间景,万圣朝普贤。

  

  ——啊?您是峨眉山的,这首诗真好,但是您没听说过?

  ——所以说嘛,这人哪,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穷尽呀!

  ——哎,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您,因为呀,这首诗虽然已经成诗多年,但是呢,还没正式发表过,哎,它的作者呢,名字叫超然。

  

  第三位,是普眼菩萨

  这个普眼菩萨呢,相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名。为啥呢?哎,您看,所谓的普眼呀,就是全身上下都是眼,而且呢?能够遍照大千世界当中所有的众生,普观众生,循声救苦哇。

  ——全身上下都是眼,那不就是千手千眼嘛,普观众生、循声救苦,那不就是观世音嘛!所以呢,这位普眼菩萨,也就是大慈大悲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呀!

  说起观世音菩萨,在咱娑婆世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哎,只要您不是智障人士,估计都听说过观音菩萨的大名。因为呀,在所有的菩萨当中,观世音菩萨和咱们的缘分最深,在无量劫当中呢,菩萨常在咱这娑婆世界利益众生啊!而且,他的化身遍布在全球,还有各个法界当中,数也数不清呀!

  

  第四位,是金刚藏菩萨

  金刚藏菩萨,是大乘密教当中,著名的贤劫十六尊之一,是拥护贤劫千佛教法的大菩萨。

  啥叫金刚藏呢?哎,这是一种比喻,菩萨的智慧猛利,无坚不摧;菩萨的愿力坚固,永无动摇;菩萨的神力无比,能降伏一切众魔。所以呢?就把菩萨的这些功德呀,比喻为无比坚固与锋利的金刚宝。

  为啥叫“藏”呢?哎,这个“藏”就是宝藏,因为呢,菩萨具有着无穷的智慧、无尽的大愿和永不枯竭的神力,就好像拥有了一座深不可测的金刚宝藏,所以叫做金刚藏菩萨呀!

  ——哎,金刚藏菩萨不仅是密教的本尊,也是即将成佛的金刚地菩萨,就是等觉菩萨呀!这等觉菩萨的觉悟境界呢,和所有的佛陀是平等的,是一样的呀!乃至于,十二圆觉菩萨,其实都是等觉菩萨,和佛陀有着相同的觉悟境界,只是还剩下最后的一点点,极其细微的生相无明,尚未勘破而已。

  ——各位兄弟姐妹,大家都听说过佛教里面的“四大金刚”吧?其实,这是一种不规范的叫法,本来呢,人家叫做“四大天王”,是欲界的四位重要天神。

  ——不过,佛教里面的确有很多数不清的金刚护法神,哎,金刚藏菩萨就是其中之一,当他化现为护法神的时候,就叫做“金刚藏王菩萨”,显现为忿怒的形象,手里拿着金刚杵,随时准备降伏一切邪神、恶魔。

  ——在《楞严经》里面呀,哎,第七卷,佛陀专门为我们讲过金刚藏王菩萨的护法功德,他们不仅能够摧伏一切魔王魔众,还能够加持我们修行人,如果我们足够精进的话,让我们得以开发智慧和神通,乃至于悟道、证果。

  当然啦,金刚藏王菩萨,或者说金刚护法神,有很多很多,甚至于有很多个庞大的种族。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我们最熟悉的金刚护法神,就是韦陀菩萨,他也是贤劫千佛的最后一尊,将来,他成佛了,名叫楼至如来。在此之前呢,他就发愿做金刚护法神,哎,护持各位佛陀的正法,也护持修行正法的佛子弟们。

  ——嘿嘿,论打仗啊,金刚护法神那是所向披靡呀!什么鬼王、修罗,邪灵、精怪,根本就禁不住他这一杵,“啪”地一下子,连身体带灵识,都碎啦!就算是第六天天王——大自在天,哎,就是那位最著名的天魔,佛成道时,来捣乱的那位老兄,见了金刚护法神,也没辙,转身就逃跑啦!哎,好汉不吃眼前亏呀!

  ——不过呢,所有的金刚护法神,都是金刚地菩萨,哎,也就是等觉菩萨们化现的,菩萨,大慈大悲嘛!所以呢,一般情况下,金刚护法神们都不会下狠手,都会手下留情,放人家一条生路。

  ——除非呢?嘿嘿,遇到那些不识抬举的,非要横加捣乱,破坏佛法,恼害修行人的主儿,在《圆觉经》最后,金刚护法神和护法大力鬼王们说啦:“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这是护法神给我们的承诺,会绝对保障我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平安,只要呢?只要我们坚持读诵受持这部大乘了义的《圆觉经》,只要我们道心不退啊。

  

  

《趣品《圆觉经》之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