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圓覺經》 之八
(第二章 普賢菩薩所問章)
于是,普賢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第一章,由文殊菩薩發問,世尊解答了廣大的圓覺智慧法門以後,普賢菩薩應機而動,哎,要替法會上的諸位菩薩們,以及咱們大家,來問問修行方法。大家都知道,文殊主智慧,普賢表修行嘛,哎,各司其職呀!
這段經文,仍是請法的儀軌,普賢菩薩在與會大衆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先來到中央,面對著如來,極爲恭敬地五體投地,禮拜佛陀。
——哎,所謂的“頂禮佛足”,就是在五體投地跪拜的同時,向前伸出雙手,手掌向上翻開,表示在用自己的雙手,托著佛陀的雙腳。爲啥呢?因爲呀,人最尊貴的是頭,最卑賤的是腳,至少,古印度人是這樣認爲的。
那麼,弟子把自己最尊貴的頭顱,放到了地上,用自己的雙手,去托起老師最卑賤的雙腳,這表示啥意思呢?哎,就是說呀,弟子徹底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完全尊敬和相信自己的老師,乃至于老師的缺點和不足,咱也同樣尊敬呀!
然後,普賢菩薩跪拜起身,再圍繞著佛陀,沿順時針方向,繞行叁圈,哎,又回到了最初禮拜佛陀的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陀請問:
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雲何修行。
普賢菩薩同樣先是贊歎世尊,哎,要想佛法興,除非僧贊僧嘛!菩薩贊佛陀,也就是學生贊歎老師,其實,是在給咱們大家做榜樣呀!引導咱們敬重佛陀,敬重佛法呀!
——哎,在末法時代,各位兄弟姐妹,咱要修行,需要有榜樣,榜樣的力量無窮啊!所以呀,建議大家多看幾部高僧的傳記,或者是年譜等等,比如說《虛雲和尚年譜》、倓虛大師《影塵回憶錄》等等,都足以啓迪咱學佛修行的信心呀。
普賢菩薩贊歎世尊,並且這樣發問道: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但願您能夠爲參與法會的菩薩大衆們,同時呢,也爲了末法時代一切修行大乘佛法的衆生,當他們聽聞了這樣了不起的圓覺法門,以及如來圓滿覺悟的清淨境界以後,到底該如何修行呢?”
——這是總問,因爲呀,在第一章當中,世尊主要講的內容是“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哎,這是極爲圓頓的妙法呀!可以說,是一念頓悟,不假修行呀!咱這部《圓覺經》,按照後文所說,首先是給大乘頓悟根器的衆生講說的。其次呢?也能夠攝受漸修漸悟的,各種品類的一切衆生啊!哎,無根不被,頓漸全收,這就是大乘了義的《圓覺經》呀!
如果您是大乘頓悟根器的人,只要學修這第一章,就足夠您縱橫法界,成佛作祖去了。但是呢?大部分人不是啊!所以,下面,普賢菩薩爲了大多數,漸修漸悟的人們,哎,也包括您和我在內,繼續向佛陀詳細請問修行方法:
世尊,若彼衆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雲何以幻還修于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爲修行?雲何複說修行如幻?若諸衆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雲何解脫?願爲末世一切衆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衆生永離諸幻?
普賢菩薩主要問了叁個問題:
“第一、請問世尊,如果說那些修行圓覺法門的衆生,已經知道一切都是空花,都如幻的話,那麼,他們的身心也是如幻的,于是,應當怎樣用如幻的身心,來進行如幻的修行呢?”
“第二、如果說所知的境界,是如幻的空花相,而能知的身心呢,也是如幻的空花相,于是,一切都是幻化,一切都歸于消滅,也就沒有心了,到底是誰在修行呢?爲什麼您常說,一切修行也是如幻的呢?”
“第叁、如果說,一切衆生本來就不用修行的話,因爲,都如幻嘛!那麼,他們就會在生死輪回當中,總是停留在幻化裏面,根本就不知道一切境界都是如幻的,這樣的話,讓他們的妄想心,怎樣才能獲得解脫呢?”
問完了這叁個問題以後,普賢菩薩又進行了小結,期望世尊能夠解答修行的方法和次序:
“但願您哪,爲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開示,應當采用哪些方法,有次序地修行,才能夠讓一切衆生,永遠離開各種幻化境界呢?”
——關于這幾個問題,不需要再多說些什麼了,咱哪,就一同來洗耳恭聽世尊後文的解答吧。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如同文殊菩薩一樣,普賢菩薩在向世尊問法以後,每回都要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世尊,以表示自己的虔誠恭敬之心。而且呀,像這樣的請法程序,竟然要從頭到尾,有條不紊地重複叁遍,真是無比地敬重啊!
——哎,隨應著普賢菩薩的虔誠請法,法緣已經具備,世尊呢,即將爲咱大家進行解答。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菩薩如幻叁昧,方便漸次,令諸衆生得離諸幻。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當時啊,世尊告訴普賢菩薩說:
“太好啦,太好啦!善男子,你們呀,能夠替諸位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向如來請問,修習菩薩如幻叁昧的具體方法和次序,以便呢,讓無數的衆生都能夠得以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呀!”
“那好,現在請你們仔細傾聽,如來即將爲大家解說。”
——普賢菩薩問了叁個問題,世尊呢,把它們歸結爲一個法門,啥法門呢?如幻叁昧。哎,因爲咱的身心如幻,所觀照修行的境界也如幻,這叫做以幻修幻,成功了以後呢?就叫做如幻叁昧。哎,乃至于菩薩的無量百千叁昧,都在其中呀!
佛法就是這樣不可思議,一個法門,並不僅僅是一個法門,往往呢?“一法遍含一切法”呀!也正因爲如此,曆代高僧大德,都教導咱們,學修佛法,應當一門深入。
——哎,您要是景仰藏傳密法,就應當依止一位具格的金剛上師,把自己的身口意叁業,統統供養上師,絕無二心,完全依照上師的教誨而修行,我執和法執就會逐漸消融,此心不退,肯定成就呀!
——您要是學修漢傳佛教,咱的精華就在經、律、論叁藏啦!哎,戒律是基礎,論典是發揮,佛經呢?是根本。漢傳佛教的特色,就是依法不依人,這是在遵照佛陀的教導而行,不是哪位祖師定的呀!所以說,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然後呢?您才可以選擇一個法門,一門深入地實修,哎,這是非常穩妥的修行之路,先開智慧,再修行,有備無患,萬無一失呀!
——嘿嘿,那些學佛了,又不知道該咋學佛的人,以上呢,供您參考。
——啊?您想學習南傳佛教?該咋辦?
——嘿嘿,很好哇!作爲大乘佛法的基礎,您嘗試一下,未嘗不可呀!但是呢?您要知道,聲聞教法當中,以成就阿羅漢果爲修行目的,既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佛,也不相信有淨土,更不相信大乘經典是佛陀說的,所以呢,如何取舍,您自己掂量吧!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哎,得到了世尊的允諾,即將爲大家說法,這時呢,普賢菩薩的心裏呀,充滿了歡喜,哎,既爲自己歡喜,更爲大家歡喜呀!尤其是呢?爲了咱這些末法時代的有緣衆生歡喜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看到佛經的時候,比如說《圓覺經》,心裏頭歡喜嗎?
——哦,您沒感覺呀?唉,敢情這大日如來和十二圓覺菩薩們,白忙活啦!
——啊?您看到佛經就流淚,激動得念都念不下去?哎呀,咋說您呢,您這感覺也太豐滿了吧!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哪!
——嗯?您看到佛經就感到很親切,就像家人相見一樣?念起來呢,越念心裏越輕松?越明朗?嘿嘿,普賢菩薩就是爲您歡喜的呀!哎,您就這樣堅持念經,天天皈依叁寶,雷打不動搖,保准您呀,今生幸福,來世安樂,龍華叁會上面證個大聖果呀!
哎,咱陪著普賢菩薩歡喜完畢。然後呢?普賢菩薩呀,和法會當中的大衆菩薩們一起,悄無聲息地,靜靜地等待著,聆聽世尊的解答和教誨。
——這時呢,世尊輕舒圓音,開口說道:
善男子,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世尊啊,首先准備回答普賢菩薩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世尊,若彼衆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雲何以幻還修于幻?”
“第一、請問世尊,如果說那些修行圓覺法門的衆生,已經知道一切都是空花,都如幻的話,那麼,他們的身心也是如幻的,于是,應當怎樣用如幻的身心,來進行如幻的修行呢?”
這一段經文,世尊的回答呢,並不僅僅局限于問題本身,因爲呀,普賢菩薩是在替咱們大家提問,菩薩以他的智慧觀察,知道咱們會有這些疑問,所以呢?特意站在咱的角度上,用咱的水平,哎,把問題提出來了,畢竟不夠深入,也不夠全面啊!
——哎,佛陀深知其微妙處,所以呀,您問一條溪水,世尊呢?卻回答了騰雲化雨,雨落山泉,泉流成溪,終歸大海,哎,來龍去脈,無所不包啊!
好,咱看看世尊是怎樣解答“雲何以幻還修于幻”,以及相關問題的,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一切衆生的種種幻化,無論是它們的身心相貌,語言行爲,還是相關的外在世界,等等,都是從哪裏來的呢?都來自于如來的圓覺妙心呀!”
“這像什麼呢?就好像眼睛生病的人,所看到的虛空花,是出現在虛空裏面的一樣。將來呀,眼病好啦,虛空花的幻覺就消滅了,而虛空以及它的本性呢?從來就不曾被破壞過呀!”
“一切衆生幻化的身心相貌,乃至于山河大地,等等,將來,都會隨著幻覺的消滅而消滅。所以呢,消滅幻覺很重要,這就需要以幻修幻了,如幻的修行是必不可少的。”
“衆生通過如幻的修行,滅盡了一切幻化境界以後,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了,而是呢?衆生本來的圓覺妙心,…
《趣品《圓覺經》之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