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十一▪P3

  ..續本文上一頁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當咱在如幻叁昧當中,觀察到了自己的覺性,清淨平等,如如不動,充滿整個虛空,遍滿無邊法界的時候,咱呢?即將實證法身了,無窮妙用也即將開啓。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隨著你們深入如幻叁昧,已經實證了覺性遍滿法界,清淨平等,如如不動,圓滿而無邊無際的緣故,就會知道啊,自己的六根是遍滿法界的;六根遍滿法界的緣故,就會知道啊,六根所緣的六塵,是遍滿法界的;六塵遍滿法界的緣故,就會知道啊,組成六塵的地、水、火、風四大,是遍滿法界的;像這樣觀察實證,乃至于,就會知道,菩薩的一切大總持法門,也是遍滿法界的。”

  

  ——咱的六根是從哪裏來的呢?

  嘿嘿,咱的見聞覺知,乃至于六根,都來自于咱的覺知性,也就是覺性呀!哎,文殊菩薩在《楞嚴經》第六卷上就說得很清楚:“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呀!這個“一精明”,就是咱的覺性,“六和合”呢?就是咱的六根呀!

  所以,當咱在如幻叁昧當中,實證到了,覺性遍滿虛空,乃至于遍滿整個法界的緣故,那也就意味著,咱的六根,是遍滿虛空,遍滿整個法界的呀!

  ——哎呀,這太奇妙了!太不可思議了!

  ——這就意味著,咱將會具有無邊無際,不可思議的妙用呀!

  真到了這時候,舉個例子,您的眼根是遍滿法界的,于是呢?您就可以從任何地方來觀察任何事物。哎,比如說,您就用您那遍滿法界的眼根,從太空裏面,看看咱這個地球,嘿嘿,那就好像一個橢圓形的果子呀!

  哎,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當初就是這樣觀察咱這個娑婆世界的呀!所謂神通,都是從這兒來的呀!都是覺性的妙用,咱本來具足呀。

  

  各位兄弟姐妹,如此學習這部不可思議的《圓覺經》,咱哪,首先要發起廣大菩薩願,但願大家都能夠如實證得如幻叁昧,進一步,都能夠如實證得清淨法身。

  

  在咱的六根遍滿法界之時,六塵與四大,乃至于菩薩的無量大總持法門,也同樣遍滿法界。所以虛雲老和尚說:“山河大地是如來”,山山水水都是咱的遍滿法界之覺性如來呀!實證覺性圓滿之際,就是成佛之時。

  所以說:一切法,無非是佛法。因爲,陀羅尼法門,本來遍滿法界呀!一切法,當體就是菩薩的大總持妙法呀!

  

  ——接下來,這麼多的東東,都遍滿法界,豈不是要打架了嗎?咋放得下呢?

  ——嘿嘿,您哪,咋又執著了呢?您以爲它們都是實有的嗎?如果一切都是實有的,如經文所說,衆生就永遠也不可能解脫了呀!如果,咱的業是實有的,如佛所說,整個虛空也裝不下呀!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正因爲一切如幻,一切無有真實,覺性雖不生滅,而如虛空,了無形相可得。于是,當咱實證無邊覺性的時候,也就實證了一切法遍滿法界,雖然遍滿,而互不幹擾,像啥呢?請仔細聆聽世尊的終極開示:

  “各位善男子!當你們深入如幻叁昧,證得自己的覺性遍滿法界,清淨平等,如如不動,圓滿而無邊無際的緣故,就會知道,這個妙覺性就是清淨法身。正由于這個妙覺性遍滿法界的緣故,那麼,妙覺性的六種作用——六根,它的根性,以及六根所對應的六塵,它的塵性,都是遍滿法界,清淨平等,如如不動,圓滿而無邊無際的。所以,根性和塵性之間呢?既不會相互破壞,也不會相互影響與摻雜。”

  “根性和塵性不會相互破壞,不會相互影響與摻雜的緣故,這樣觀察實修,乃至于,就會知道,菩薩的無量大總持法門之間,也是不會相互破壞,不會相互影響與摻雜的。這像什麼呢?就好像啊,在一個大房間裏面,點亮了千百盞燈一樣,每一盞燈的燈光都是遍滿整個房間的,所有的燈光之間,既不會相互破壞,也不會相互影響與摻雜。”

  

  以上,針對普眼菩薩所問的,關于如幻叁昧的修行漸次與方便法門,世尊開示了一系列思維觀察的修行內容,引導咱們,首先在“非幻不滅”和“垢盡明現”之處開悟覺性;其次,在“垢盡對除”和“證得諸幻滅影像”之處,證入如幻叁昧;最後,隨著如幻叁昧的深入觀察與修行,終于,在“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和“由彼妙覺性遍滿故”之時,實證了清淨法身。

  哎,這就是本章當中,世尊所開示的,咱學佛修行之路上的叁部曲:一、開悟覺性(相當于後文第六章當中凡夫的覺悟境界);二、證入如幻叁昧(相當于後文地前菩薩的覺悟境界);叁、實證妙覺性,即清淨法身(相當于後文地上菩薩的覺悟境界)。

  在證入遍滿法界的妙覺性,也就是清淨法身之後,依據馬鳴菩薩所說,就會開始發起“不思議業用”,也就是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來廣度衆生。此時,菩薩已經證得初地,被稱爲“菩薩摩诃薩”,也就是法身大士和大菩薩呀!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這句經文,恰如其分地诠釋了“不思議業用”的發生因緣,正因爲如此,如《起信論》所說:“是菩薩于一念傾,能至十方無余世界,供養諸佛,請轉 *輪……”,等等。

  

  有關于初地菩薩的覺悟情形、修行狀況,以及廣大的超越智慧,下面,世尊繼續爲咱講解開示:

  

  

《趣品《圓覺經》之十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