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圓覺經》 之十
(第叁章 普眼菩薩所問章)
于是,普眼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當世尊圓滿解答了普賢菩薩的問題以後,這時呢,圓覺法會上的第叁位大菩薩,普眼菩薩,以他的大慈悲心,觀察到了在座菩薩們的根器,尤其是咱末法時代衆生們的根器,還需要更加具體的修行指導,所以呀,他就准備替咱向世尊問法。
哎,關于這位普眼菩薩,到底是誰,並無定論。有人說呢,他就是《華嚴經》上面那位名叫普眼的十地菩薩,哎,就是找了半天,怎麼也找不到普賢菩薩的那位大菩薩。因爲呢,以十地菩薩的證量,是無法衡量普賢菩薩之無邊功德的呀!
也有人說呢,普眼,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之別名,翻譯不同而已呀。
還有人說呢,哎,韋陀菩薩也叫做普眼菩薩,那是在遙遠劫以前,韋陀菩薩最初成道的時候,是在寶華琉璃佛法會上面,當時確實名叫普眼菩薩。不過,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法會上,韋陀菩薩通常叫做真童身菩薩,因爲呀,韋陀菩薩雖然示現天大將軍身,護持如來正法,可是呢?他卻不染天欲,再美麗的天女呢,他也不沾染,以童子身,專心護持佛法和修行人。
另外呀,同名普眼的大菩薩們,那是數也數不清的,爲啥呢?嗨,相對于咱的文字組合來說,菩薩們就太多太多啦!那遠遠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呀!
——所以呢,既然《圓覺經》裏面,沒有加以說明,咱哪,也就不要去追究菩薩們的來曆了,這一位大菩薩呢?咱就叫他普眼菩薩,無論他到底是誰。
哎,既然叫做普眼菩薩,那就應當具備普眼叁昧,啥意思呢?就是說呀,盡虛空,遍法界,都好像是菩薩的眼睛一樣,他可以輕松地遍觀整個法界,以及當中的一切事物,乃至于一切衆生的心念呀!
咱中國古時候呢,也有這樣一位類似的牛人,他呀,是一位禅師,哎,唐代的雪峰義存禅師,他曾經對自己的弟子們說:
“盡大地是沙門一只眼,汝等諸人,向什麼處屙!”
——意思就是說呀:這整個大地,都是本沙門,也就是你們師父的一只眼睛,嘿嘿,那麼,你們大家,到底在什麼地方拉屎呢?難道拉在我的眼睛上嘛!
——這一來,把弟子們都弄得面面相觑,啞口無言啦。
沒多久,北方的趙州禅師,從一位行腳僧那裏聽說了這件事兒,這位行腳僧呢,當時就在場。于是,趙州禅師馬上告訴行腳僧:
“你回去時,替我捎把鐵鍬給他!”
——這啥意思呢?就是說呀,俺趙州可不買你雪峰的賬,你呀,忽悠別人可以,俺呢,隨便找塊地兒,挖個坑,就屙屎!
閑話少說,咱繼續來看這位普眼大菩薩,以他的普眼叁昧呢,把咱大家的根器和心念,都觀察得明明白白,知道咱大家還需要更爲具體的修行方法。所以,就准備替咱向如來請法。
于是,普眼菩薩在大衆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先來到中央,五體投地,禮拜佛陀。然後起身,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行叁圈,又回到了剛才禮拜佛陀的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陀說道:
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雲何思惟?雲何住持?衆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
在第一章,文殊菩薩請問如來的因地法行,世尊用“知是空花,即無輪轉”等等,來回答,直顯最圓頓的大圓覺智慧。其修行,則是不假次第,頓斷無明。
第二章呢,普賢菩薩請問,以幻修幻的修行次第,是爲了大家開方便,世尊則用重重遠離的離幻法門來回答,最終呢?漸修而頓悟,雖運用次第,卻終究又超越了次第。
——這前兩章的妙法,的確不是普通人可以輕易起修的,嚴格說來,所開顯的,都是菩薩境界呀!
所以,到了第叁章,普眼菩薩大慈大悲,要替咱們大家,替咱這些凡夫來請法,以便呢,給咱一個修行思路,幫助咱們開悟自性,開悟妙圓覺心呀!
因此,普眼菩薩恭敬地向佛陀請問: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但願您哪,爲參加這次法會的諸位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詳細講說修行菩薩道的次第,啥次第呢?第一步,對于圓覺法門,對于如幻叁昧,等等,衆生應當怎樣進行具體的思維觀察?第二步,在這樣觀察的基礎上,衆生應當怎樣調整並安住自己的心呢?總而言之,對于尚未開悟的芸芸衆生,您將會教給他們哪些方便法門,讓他們最終都能夠開悟妙圓覺心呢?”
哎,這第叁章呢,是大家最感興趣的,因爲呀,普眼菩薩專門爲咱請問了,從具體思維觀察,一直到開悟自性的修行方法。嘿嘿,開悟?誰不想啊!
所以呢,對于本章的內容,您可要留心呀!仔細學習,仔細觀察,仔細體會,仔細實踐,您哪,承蒙佛陀和菩薩的大慈悲,開悟有望啦!
緊接著,普眼菩薩繼續說道:
世尊!若彼衆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叁昧,心生迷悶,即于圓覺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爲我等輩及末世衆生,假說方便。
在向佛陀發問以後,普眼菩薩呢,又進行了一些補充,特意說明了方便法門的重要性。哎,如果沒有方便法門的話,作爲凡夫,作爲初發心的凡夫菩薩,咱哪,對于這樣深奧的圓覺妙法,以及如幻叁昧等等,往往就會摸不著邊際,不知道,究竟該從哪裏下手實修呀!
有鑒于此,普眼菩薩特意說道:
“世尊啊!如果那些尚未開悟的衆生,沒有正確的方便法門指導,就不會有端正的思維修行,那麼,當他們聽到您講說,如此深奧的如幻叁昧的時候呢,他們心裏就會迷惑不解,因此啊,對于妙圓覺心,就沒有辦法悟入。”
“所以呢,懇請您運用大慈悲心,爲了我們大家,也爲了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善巧開示方便法門呀!”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普眼菩薩這樣請法以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以表示極大的誠懇與恭敬。並且呢,像這樣的請法儀式,竟然重複了叁遍,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由于普眼菩薩虔誠請法,法緣已經具備,這時啊,世尊就准備予以解答,爲咱大家講解開悟覺性的妙法呀。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當時,看到菩薩如此虔誠地請法,世尊啊,就對普眼菩薩說道: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們能夠替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向如來請問如幻叁昧的具體修行次第,還有如何進行思維觀察並安住心性,乃至于請如來善巧開示,種種開悟覺性的方便法門,等等。”
“現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爲大家解說。”
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這時啊,承蒙世尊慈悲說法的允諾,普眼菩薩心生歡喜,和在座的大衆菩薩們一起,默不作聲,靜靜地聆聽世尊的教誨。
世尊輕舒圓音,說道: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世尊呢,首先從總體上來回答普眼菩薩的問題,告訴咱用功修行的先決條件,那就是要隨時擁有離幻的正念才行。
世尊這樣說道:
“各位善男子!對于那些初學佛法,剛剛發起菩提心的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們來說,如果他們想要求證如來的清淨圓覺之心的話,應當怎樣入手呢?他們應當呀,隨時端正自己的心念,讓自己的心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這一小段經文非常重要,它是咱所有人修行的起點。現在呀,有很多人都想開悟,無論是學佛的,還是半學佛的。
——啥叫做“半學佛的”?
——嘿嘿,就是那些叁心二意,有一搭,沒一搭的學佛人呀!
哎,想要開悟,本來呀,是好事兒。爲啥呢?您沒聽人說過嘛!不想做元帥的士兵,他不是好士兵呀。那不想成佛的和尚呢?肯定不是好和尚啦!哎,居士呢,也是如此呀!
要想成佛,第一步,他先得開悟才行呀!然後再悟後起修行,修行而證聖果,于是才能發起廣大妙用,普度一切衆生,最後一步呢,自然就圓滿佛果啦!哎,這是成佛的四部曲,俺給它總結四個字:悟、修、證、圓。第一開悟,第二修行,第叁證果,第四圓滿成佛。
就算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地藏比丘,也就是地藏菩薩,哎,他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也說得很明白呀,他不是不成佛,而是呢?先幫助咱大家成佛,然後,他再成佛。真是無盡的大悲心呀!
但是,衆生度得盡嗎?會有衆生都度完啦,只剩下了佛陀的那一天嗎?
——絕不會有的。佛經裏面說得清楚:衆生界無盡,不增不減呀!
——那咋辦呢?這地藏菩薩還能成佛嗎?
——嘿嘿,沒問題。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二品的末尾,世尊這樣贊歎地藏菩薩:
“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世尊說的很清楚,一方面隨喜地藏菩薩的功德,另一方面呢,也做了授記,告訴地藏菩薩,你廣度衆生的偉大事業,即將圓滿結束了,你很快就會親證無上菩提,也就是成佛呀。
哎,問題來了,您說,等到了地藏菩薩成佛的時候,還會有衆生嗎?
——嗨,這不廢話嘛!就算是在淨土當中成佛,叁惡道固然是不會有,也還有數不清的弟子們呀!那都是衆生啊!
——哎,這不自相矛盾了嗎?您自己說的:“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呀!咋還沒度完,您就偷偷成佛了呢?
——嘿嘿,您有所不知啊!衆生眼觀佛,無非是衆生;佛眼觀衆生,無非是佛呀!您看人家都是衆生,可在佛眼裏,那都是佛呀!
哎,普觀一切衆生,無非是佛,究竟平等,平等平等,如幻不實,那才是佛陀的圓滿覺悟之境呀!
所以呀,咱大家都應當發願成佛,也必須如此,才能叫做“新學…
《趣品《圓覺經》之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