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圓覺經》 之十叁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所問章)
于是,金剛藏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文殊、普賢和普眼菩薩,叁位大士請法之後呢,第四位,由著名的賢劫十六尊之一的金剛藏菩薩,替咱大家,向世尊問法。哎,作爲密教當中的重要本尊之一,金剛藏菩薩相應地,也要替咱向佛陀請問甚深秘密之法啊。
于是,金剛藏菩薩就在大衆當中,從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先來到中央,五體投地,禮拜佛陀。然後呢,起身,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行叁圈,再回到剛才拜佛的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善爲一切諸菩薩衆,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衆生開發蒙昧。在會法衆,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哪,在前面,善巧地爲一切大衆菩薩們,宣揚了如來圓滿清淨的大總持圓覺法門,其中包含了一切如來的因地法行,和如幻叁昧的修行漸次,以及方便法門等等,幫助一切衆生,讓他們從蒙昧當中得以開發出真實智慧。”
“在會聽法的大衆菩薩們呢,承蒙您的慈悲教誨,他們哪,從幻覺當中豁然開朗,開發出了清淨光明的智慧眼。”
接著,金剛藏菩薩開始提問:
世尊!若諸衆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衆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金剛藏菩薩呢,一共啊,替咱向佛陀請問了叁個問題,那就是:
第一、“世尊啊!如果說,一切衆生本來就已經成佛了,那爲什麼,還會有衆生的一切無明煩惱呢?”
第二、“如果說,一切無明煩惱,衆生本來就有的話,那是什麼因緣,如來又說一切衆生本來成佛呢?”
第叁、“如果說,十方世界的各類衆生,本來就已經成佛了,後來呢,又生起了無明煩惱。那麼,一切如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重新産生一切無明煩惱的呢?”
各位兄弟姐妹,這幾個問題,您都想到過吧?哎,至少,像這樣的思維糾纏呀,差不多,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經發生過。
——是啊,既然一切衆生本來就是佛,咋又會變成衆生了呢?咋又會冒出來無明煩惱了呢!是本來就有無明煩惱呢?還是成佛以後,後來又起的呢?
哎,這其中啊,大有密意。看起來呢?是叁個問題,其實,就一個問題,那就是關于普眼菩薩所問章當中,有一句經文,世尊說道:“始知衆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哎,就是對于這句經文,有很多人都會産生疑問,所以呢,金剛藏菩薩,就替咱大家發問了。
于是呢,就圍繞著“衆生本來成佛”,而輾轉産生了上述叁個疑問。那麼,世尊是咋回答的呢?一會兒啊,咱仔細看,仔細聽。
惟願不舍無遮大慈,爲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爲末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提出了叁個問題以後,金剛藏菩薩呢,又特意強調了問題的重要性,哎,特意說明,這個問題當中,蘊含著最究竟了義的秘密法門。菩薩說道:
“但願您哪,不舍棄廣大而沒有絲毫遺漏的慈悲心,爲了諸位菩薩們,開演如來的秘密寶藏。同時呢,也爲了讓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在聽聞到如此究竟了義的經教以後,能夠徹底斷除懷疑迷惑之心。”
哎,正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倘若聽聞了如同《圓覺經》這般不可思議的妙法,還能夠堅信不疑的話,嘿嘿,這樣的人,距離成佛不遠啦。
——啥叫做“無遮大慈”呢?
無遮,就是沒有局限的意思,或者說,沒有疆界,無窮無盡呀!因此,所謂的“無遮大慈”,就是指沒有任何局限性的,無窮無盡的大慈大悲啊!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如同前面叁位菩薩一樣,金剛藏菩薩在虔誠問法之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哎,這是何等恭敬呀!
而且呢,像這樣的請法儀軌,竟然重複了叁次,從頭到尾,有條不紊呀。哎,這就是所謂的恭敬而自在。
在金剛藏菩薩虔誠問法以後,這時呢,世尊准備回答菩薩的問題。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當時,世尊就告訴金剛藏菩薩說:
“太好啦,太好啦!善男子,你們能夠替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向如來請問最究竟的,甚深秘密的方便妙法。這將會是如來對于諸位菩薩們,最上乘的教誨,也是究竟了義的大乘教法。”
“你們所問的法義,將能夠使十方世界裏,正在修行的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對于成佛的妙圓覺法門,得到決定的相信,徹底斷除懷疑迷惑之心啊。”
“現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爲大家解說。”
哎,世尊也說啦,金剛藏菩薩所問的法呢?正是“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呀!也“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啊!所以呀,咱哪,就要留心了,仔細聆聽,仔細思維,仔細體會呀。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這時,承蒙世尊即將說法的允諾,金剛藏菩薩呢,內心充滿歡喜,還有法會上的大衆菩薩們,大家一起,默默地,准備傾聽世尊說法。
——哎,這個歡喜呀,它來自于哪裏呢?
嘿嘿,不在別處,就在咱的寂靜心當中啊!哎,您不攀緣,不牽挂,就沒有了障礙,就會找回內心本有的歡喜呀。
咱這《圓覺經》,趣品了幾章以後,有的同修呢,新鮮勁兒過去了,哎呦,開始感到乏味啦!爲啥呢?嘿嘿,心開始亂了,它要向外面去攀緣啦!它想去潇灑啦。
其實呢,一旦它跑到了境界裏面,就會是非叢生,就會四處碰壁,苦不堪言哪!那時,它才終于又明白了,哎,還是安安靜靜地學習一點兒佛法吧,本分一點兒,這煩惱,就少一點兒啊。歡喜呢?也就多一點兒呀。
啥叫做“流浪生死”?就是說,這樣的人,他的心呀,不安分,總是在境界攀緣裏面打轉兒,哎,看起來的確是好心,您看:它憂國憂民,乃至于憤世嫉俗;它感慨人心不古,道德淪喪;它奢望正法住世,永不消滅;它幻想呀,最好呢,咱這個娑婆世界,哎,直接就變成極樂淨土,這多好哇!
——哎,這些攀緣、分別和妄想,乃至于期盼,等等,就是所謂的生死輪回之心呀!
爲啥呢?嘿嘿,這個心,竟然把這虛空花一般的種種幻覺,當做了實有!它不知道,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它的妄想分別所顯現的呀!
——啊?您知道?您知道一切法都是如幻的?
——嘿嘿,那您慘了!您聽好了,這就好比呢,您做了一個惡夢,醒來以後,毫無疑問,您已經知道它是如幻的了,可是呢?您還一個勁兒地,使勁要分別:哎呀,要是它變成美夢多好啊!變成春夢也行呀!要麼,變成一個發財的夢,嘿嘿,俺也中它一回五千萬大獎,哎,那多爽啊!
——明白啦?嘿嘿,這就是您,典型的白日夢啊。
好,咱一起來聆聽,世尊的諄諄教誨: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針對金剛藏菩薩的提問,世尊這樣解答道:
“各位善男子!如果有人,總是在思慮:這所有的世界啊,到底是啥時候開始的呢?啥時候結束呢?從哪裏産生的呢?在哪裏消滅呢?”
“在這世界産生以前是啥樣子呢?在世界消滅以後,又是啥樣子呢?它到底是屬于有,還是屬于無呢?”
“如果說,這個世界是緣起的,那麼,它是由于啥因緣聚合而成的呢?又是由于啥因緣而消散的呢?世界的起點在哪裏?終點又在哪裏呢?”
“像這樣,在思維心當中,念念相續不停,不斷地進行循環往複的思慮,以及種種的分別與取舍,等等,這些,都是生死輪回啊。”
“在尚未超越出這樣的輪回思維心以前,就來探討圓覺妙法,那麼,這個思維心,就會把如如不動的圓滿覺性,曲解成爲生滅流轉的樣子。”
“如果這樣不斷地進行思維分別,也能夠免除輪回幻相的話,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道理呀!”
哎,這段經文啊,那是相當地透徹,直接點穿了提問者的命門——那就是虛妄的思維分別心。
這個思維分別心,就是生死輪回。用它來觀察圓滿覺性,嘿嘿,哪裏還會圓滿呀!哪裏還會覺悟呢!
所謂的“一切世界”呢,也叫做一切世間,大約有叁種:1、衆生世間,也叫做正報世間,哎,就是指芸芸衆生的五蘊身心;2、國土世間,也叫做依報世間,哎,就是指芸芸衆生所生存的外部大環境;3、正覺世間,也叫做智正覺世間,特指的呢,是諸佛的境界。
這叁種世間,或者說叁種世界,並不是分開的,而是呢?相互交融的,哎,“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嘛。所以呀,合稱爲“一切世界”,或者叫做“諸佛世界”,等等。
啥叫做“始終生滅”?這個世界所謂的開始呢,正是咱的無明錯認;這個世界所謂的結束呢,正是幻覺的消融,哎,“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啊!可不是啥都沒有。
幻覺來自于哪裏呢?來自于念頭。哎,一切生死幻覺的根本,就是咱大家心念的生滅,按照《起信論》所說,每一個念頭的生滅過程,大約有生、住、異、滅,這四個階段,也叫做四相。生相,就是念頭的産生;住相,就是念頭的持續;異相,就是念頭的變化;滅相,就是念頭的結束。
與此相對應的呢?所謂的覺悟,也就是覺察念頭,哎,當咱覺察到心念的同時,它就會戛然而止,因爲,它,被“覺”所取代了,哎…
《趣品《圓覺經》之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