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十四▪P3

  ..續本文上一頁放下了思維心以後,不是啥也不幹,而是要發起“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菩提心,這裏面,少不了要適當地運用思維心呀。嘿嘿,您先放下它,然後呢?再不加造作地運用它,那時呀,即使分別,也沒有了分別之相,就是無分別了。

  ——不懂?嗨,不懂好啊!因爲不懂,正好用功。那些明明不懂,還自以爲懂的人,嘿嘿,生死路險,您多保重啊。

  

  下面,世尊繼續破斥思維心的過患,咱仔細聽,仔細學習。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辯于佛境,猶如空華,複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那些有所分別取舍的思維念頭,都是從幻有之心所發起的,它們呀,也就是咱們前文所說的六塵緣影之心,只是虛妄攀緣六塵境界所落下的影子而已。”

  “這個分別取舍的思維心,並不是真實心體,不是妙圓覺心,而是虛妄心,已經猶如虛空花了。”

  “如果你們,運用這個思維分別心,去辨別觀察佛陀妙圓覺心的境界,就好比呀,請求虛空花,給自己結出些果子來,一樣地虛妄啊。”

  “像這樣,輾轉往複地陷入于分別妄想當中,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啊。”

  

  哎,這段話,可謂是語重心長,意思並不難理解。

  ——各位兄弟姐妹,咱哪,盡力地要減少分別心的使用,逐漸學習直覺觀察,心行爽直,內外一致,學佛修行,才比較容易入門啊!

  其實,減少思維分別心,並不會讓人變得愚笨,恰恰相反,爽直的心靈,其中充滿了靈感和智慧。到那時,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或者是藝術創作,乃至于待人處事,等等,都會變得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無不是智慧的流露啊!

  

  最後,世尊對于本章內容進行小結: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爲正問。

  

  針對金剛藏菩薩所問的叁個問題,裏面充斥著思維分別,因此,世尊在詳盡解答以後,再次予以破斥,旨在引導咱們大家,徹底放下這個分別取舍的思維心。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像這樣的虛妄分別心,它極其浮躁,裏面充滿了投機取巧的見解,根本就不可能成爲契入妙圓覺心的修行方便啊。”

  “像這樣對于如來圓覺境界的虛妄分別,不是問法的正確方式。”

  

  ——各位兄弟姐妹,大家看看,世尊說得太妙了,“虛妄浮心,多諸巧見”——這不就是咱這個時代,芸芸衆生的基本特色嘛!哎,踏實修學的人很少見,到處尋找竅門與捷徑的人,遍滿天下呀。

  咱哪,千萬要依教奉行,放下咱的虛妄分別之心,再來專注地,用爽直心,老老實實地依止經教,依止佛陀,依止常住叁寶,依止善知識,本本分分地學習與修行。

  ——其實,這樣的心境,距離咱本有的覺性,就不遠了。哎,如是心,方能夠契入如是法門啊。心與法相應,才能夠開悟覺性;把所悟的妙理,落實到日常修行當中,所行與悟境相應,也就是所謂的“行解相應”,才能夠得證叁昧,乃至于得證聖果呀。

  所以呀,達摩祖師就曾經說過,啥叫做祖師呢?嘿嘿:“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後面還有一句:“須明他心,知其今古”。不用解釋,觀者自明。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本章行將圓滿之際,全面解答了金剛藏菩薩的叁個問題以後,這時啊,按照慣例,世尊准備用偈語,把長行當中的法義重述一遍,于是,這樣說道: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始終。若以輪回心,

  思惟即旋複,但至輪回際,

  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複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複重爲礦。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同爲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诘虛妄!

  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這個偈語的大意是:

  “金剛藏菩薩啊,你要知道,如來寂滅無相的圓滿覺性,它是沒有生滅,無始無終的。”

  “可是,如果有人,用輪回分別之心,去思維觀察如來寂滅的圓滿覺性,結果呢?圓滿覺性似乎就隨著思維心,而變成生滅回旋的了。像這樣觀察,只能到達輪回境界,而不可能契入佛陀的圓滿覺性大海。”

  “就好比提煉金礦的道理一樣,黃金呢,並不是因爲提煉才有的,而是金礦裏面本來就有。雖說提煉出來的,是本來黃金,但是,終究還必須通過提煉,才能成功。”

  “一旦提煉成爲純真的黃金,就不會再重新變成金礦了。”

  “在圓滿覺性當中啊,所謂的生死輪回,以及涅槃彼岸;所謂的凡夫,以及諸佛,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空花相。”

  “衆生的思維分別心,本來就如同幻化,本來就虛妄,再用它來反複推測,乃至于提出了叁個問題,等等,就更加虛妄啦。”

  “如果你們能夠了結這個思維分別心,然後呢,就可以求證圓滿覺性了。”

  

  爲啥思維分別心一起,就無法契入圓滿覺性了呢?

  ——嘿嘿,這就好比呀,水波起來以後,有人呢,非要在裏面尋找清淨的水面一樣,依您看,能找到嗎?

  哎,倓虛大師說得好:“魚鼈興波尋靜水,蛟龍乘霧覓晴天”哪,嘿嘿,把這種情形給說絕了,太形象啦,太生動啦!

  各位兄弟姐妹,其中的關鍵在于,咱呢?只有一個心,就這一個呢?也是無形無相,無名無字呀。哎,究其本源,咱就方便地把它叫做圓覺妙心,就是本來佛呀。

  于是,當咱發起思維分別心以後,圓覺妙心哪兒去了呢?嘿嘿,它隨緣幻化成爲您的思維分別心了。它倆,不二呀。同時,圓覺妙心猶如虛空一樣,它可以幻化顯現,顯現成爲思維心,但是,它不會被思維所破壞。就如同,水本身,不會被自己的水波所破壞一樣。

  不過,平靜的水面,隨著水波的興起,就不見了,明照的功能呢,也就隨之暫時失去了。哎,同樣,咱的思維心發起以後,咱的圓覺妙心不曾被破壞,但是,圓滿覺照的功能呢,也就隨之暫時失去了。所以啊,咱呢,暫時還沒有佛菩薩的不思議智慧呀!

  

  ——那該咋辦呢?

  ——嘿嘿,進一步修學呀!逐漸消融如幻的分別心呀。

  好,關于咱如何進一步修學如幻叁昧,如何斷除生死輪回的根本,下面,由本經的第五位大菩薩,即將成佛的彌勒菩薩,替咱大家,向佛請問上乘妙法。咱哪,繼續洗耳恭聽。

  

  

《趣品《圓覺經》之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