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圓覺經》之十六
善男子!一切衆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雲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世尊開始解答彌勒菩薩的第二個問題:“于諸輪回,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世尊這樣說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衆生,由于各自生死輪回的根本,也就是貪欲心程度的不同,他們發揮無明的情形也各自不同。”
“于是,就顯現出了五種種性的差別不同,依賴于兩種障,而顯現出無明的厚薄程度各有差別。”
“是哪兩種障呢?第一是理障,障礙正知見的樹立;第二是事障,能夠延續一切生死輪回。”
哎,依照憨山大師所說,所謂的理障,就相當于咱前面所說的發業無明;所謂的事障,就相當于咱前面所說的潤生無明。
如果對應于愛、見兩種根本煩惱呢?哎,所謂的理障,就相當于見煩惱,也就是咱們大家,對于見解、概念、名詞名相,乃至于一切理論的執著。
所謂的事障呢?就相當于愛煩惱,也就是咱大家,對于人和事物的牽挂、執著與貪戀呀!
——各位兄弟姐妹,咱要知道,這愛、見兩種煩惱,是一切煩惱的根本;這理、事二障,是一切障礙的根源啊!
哎,無論您執著地守護著啥偉大的理論,也無論這個理論,聽起來有多麼地美妙動人,嘿嘿,依據了義佛經,那都是見煩惱,也都是理障啊!
——記得多年前,到某個寺院去講課,只見山門上空,飄揚著一條大紅的橫幅,上面寫著:佛法是宇宙人生的唯一真理!
——嘿嘿,心中暗笑,俺咋就沒聽佛陀如此標榜過呢!這有些人哪,真是會搞發明創造,都把自己造到無明煩惱當中去啦,造到虛妄執著當中去啦,還美滋滋的呢!
哎,要不咋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啊!
沒多久,就聽說呀,相關部門,勒令該寺院,摘掉了這道橫幅。爲啥呢?嘿嘿,你是唯一真理,那別人不都成了歪理了嘛!這典型的自贊毀他呀!人家不摘你才怪呢!
再者說了,大乘佛法,究竟了義之說,在畢竟空當中,連空也不曾樹立,何況是啥“唯一真理”呢!要真是有這樣一個“唯一真理”的話,嗨,那就太好咧,那佛陀大慈大悲呀!他老人家,只要把這個“唯一真理”告訴咱,咱呢?不一下子就成佛了嘛!還用在這兒輪回煩惱嘛。
古代禅宗大德們常說,真正的善知識,並無實法與人,何況是大覺世尊呢。
哎,理障也罷,事障也罷,爲啥成了障礙呢?嘿嘿,就是咱把它們都當真了呀!咱凡夫,與出世聖者們,到底有何差距呢?那就是,聖者證知一切法如幻;而咱呢?嘿嘿,偏要把一切人人事事物物,都當真呀。唉,何不放下,何不好自解放呢。
下面,到底啥叫做“五性差別”,世尊啊,給咱詳盡解說。
雲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
世尊說道:
“什麼叫做輪回衆生的五性差別呢?各位善男子!如果這理事二障,絲毫都還沒有斷除,或者消滅的話,就叫做尚未成佛的凡夫種性。”
哎,關于衆生的五性差別,古代高僧們進行了總結,咱把它們列出來,以便于後文的學習:
第一、凡夫種性;
第二、二乘種性;
第叁、菩薩種性;
第四、不定種性;
第五、外道種性。
顯然,這裏世尊所說的“名未成佛”,就指的是衆生五性差別當中的第一種,凡夫種性。
——爲啥把凡夫叫做“未成佛”呢?
嘿嘿,其中大有深意呀!哎,《梵網經菩薩戒》裏面,咱這個世界的圓滿報身佛——盧舍那佛,以及千百億釋迦佛,所共同宣說的菩薩戒法當中,如此說道:
“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
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是的,咱大家是凡夫,同時,也是“未成佛”,也就是《梵網經》所說的“當成佛”呀。哎,暫時還沒有成佛,將來一定會成佛呀!
——試問,您能夠時常地,如此相信嗎?
——您相信?哎,真是不可思議呀!佛陀說了,您已經具足了菩薩戒品,您,開始成爲菩薩啦。
下面,世尊繼續解說衆生的五性差別。
若諸衆生永舍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世尊說道:
“如果有的衆生,能夠永遠徹底地,舍棄貪愛和欲望,就首先做到了斷除事障,不過,還沒有能夠斷除理障。于是,只能夠開悟或者證入聲聞、緣覺,這二乘的境界,還不能夠顯現出菩薩境界。”
——哎,這是五性差別的第二種,二乘種性。
所謂的二乘,就是指聲聞乘和緣覺乘。聲聞乘呢,俗稱爲小乘,以自利,或者說自己解脫爲修行目的,雖然也會隨緣說法,度一些衆生,但是,範圍比較狹小,願力和智慧也比較淺,所以叫做小乘。其主要修行方法,是四谛,以及四念處等等法門,成就了以後,最終的果位呢,是阿羅漢果,斷盡叁界內的分段生死,到達暫時的偏真涅槃。
緣覺乘呢,俗稱爲中乘,介于小乘的聲聞乘,與大乘的菩薩乘之間,在因地發心的時候,也是以自己解脫爲主,利益衆生爲輔助。所修行的法門呢,主要是觀修十二因緣,等等。成就了以後呢,最終可以證得辟支佛的果位。哎,其證量是非常殊勝的,超越阿羅漢,具有更大的智慧和神通。同時,也能夠說法,度一些衆生,然後,也到達暫時的偏真涅槃。
阿羅漢和辟支佛,到達偏真涅槃以後,就進入了身心寂滅的,極深的禅定當中,這個禅定,絕不是四禅八定可以相提並論的。據說,在這個禅定當中,辟支佛要入定五千大劫,阿羅漢要入定一萬大劫。
在此期間呢?嘿嘿,他們是呆呆地住在無作涅槃當中,完全不理會任何境界,安然不動,即使是佛陀爲他們說法,他們也不搭理。因爲,他們已經到達了無爲之妙境,已經超越了生死輪回。
——哎,不過,這事兒還沒完。
當辟支佛入定滿五千大劫,阿羅漢入定滿一萬大劫以後,十方如來就會從覺性當中,爲他們放光說法。說啥法呢?說菩薩法。這回呀,他們不再拒絕聽法了,而且,一聽就明白,知道自己還沒有獲得究竟圓滿的解脫,知道自己也可以修行成佛。于是呢,立馬發菩提心,開始行菩薩道。
在哪裏行菩薩道呢?嘿嘿,入娘胎,到生死輪回當中來行菩薩道,廣度衆生。哎,二乘聖者一發菩提心,就是了不起的菩薩呀。
所以呢?這就叫做殊途同歸,小乘、中乘和大乘,最終,都同歸于大乘,同成佛道。
雖然是殊途同歸,但是,二乘法門也可以說是走了彎路,哎,拐了一個大彎,再回頭來行菩薩道,圓滿佛果。白白浪費了五千大劫,乃至于一萬大劫的寶貴時光啊。所以,佛陀往往獨贊大乘,呵斥二乘,勸化他們,回小向大,不要一味地趨入涅槃,不要一味地舍棄欲望,而忽略了廣大如幻的智慧修行,不要忽略了行菩薩道啊。
哎,那麼,菩薩們是如何修行的呢?啥叫做菩薩種性呢?咱仔細聽,世尊的進一步解答。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衆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關于菩薩種性,世尊這樣說道:
“各位善男子!如果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想要暢遊如來廣大的圓滿覺性之海,首先應當發願,勤奮地斷除理、事二障。”
“一旦伏住了理事二障,就能夠開悟並證入菩薩境界。”
“如果事障和理障,都已經永遠徹底地斷除和消滅了,那麼,就彙入了如來微妙不思議的圓滿覺性,圓滿具足了無上菩提,以及大般涅槃。”
哎,在這裏,世尊首先強調了發願,也就是說,咱哪,要想成佛,首先要發願斷除理事二障,隨著修行的不斷深入,就能夠進入菩薩位次,乃至于最終成就無上正覺。
——啥叫做“二障已伏”呢?
就是說呀,事障和理障,都被菩薩的大空性智慧所看破了,暫時不再成爲障礙了。但是呢,破得還不夠徹底,無明幻覺還在,理事二障的根還沒有切除,還有可能會重新發芽。
這像啥呢?哎,就好像呀,秋冬之際,草葉枯黃了,您呢,放了一把火(嘿嘿,話說回來,咱可千萬別幹這事兒,傷害太多生命啦!),燒完了以後,哎,一看,煩惱野草們都不見了,這就叫做伏住煩惱,也叫做伏住理事二障,而不能叫做斷除,爲啥呢?
嘿嘿,大詩人白居易說的好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到了來年,因緣會合之際,它們又長出來了。
——所以呀,修行千萬不可以得少而足,先要伏住煩惱,伏住理事二障,這樣,就可以開悟自性,可以證入菩薩叁賢位。然後呢?加工進修,勇斷無明。嘿嘿,先把草燒光,再把它的根挖掉,來年呀,自然就是一片太平大地了。哎,隨您種啥,都會來個大豐收,純是自他兩利的功德妙法呀。
挖掉了草根以後,也就是咱勇斷無明之後,菩薩就會深深地契入,如來微妙不可思議的圓滿覺性,成就本來佛果。這呢,就叫做“事理障已永斷滅”。
哎,各位兄弟姐妹,咱要注意,這菩薩修行啊,與二乘人是不同的。二乘人專門從消除事障方面入手,也就是從消滅貪愛欲望下手,欲愛滅盡了,就會證得阿羅漢果,或者辟支佛果。但是,他們只是消滅了事障,而不曾消滅理障,所以,對于法的細微執著還在,法執尚存呀!
——因此,他們甚至還不曾了悟圓滿覺性。僅就智慧和心量來說,二乘聖者,還不及初住位的菩薩。
大乘菩薩們呢?則不然,他們是理、事雙修,一邊伏住貪愛欲望,一邊化解見解執著。哎,這就是止觀雙運,也叫做解行並進,徑直成佛的一條光明大道啊!
好,關于衆生的五性差別,世尊繼續講解,咱繼續聆聽。
善男子!一切衆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這是第四種,所謂的不定種性。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
《趣品《圓覺經》之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