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十六

  趣品《圆觉经》之十六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世尊开始解答弥勒菩萨的第二个问题:“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世尊这样说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众生,由于各自生死轮回的根本,也就是贪欲心程度的不同,他们发挥无明的情形也各自不同。”

  “于是,就显现出了五种种性的差别不同,依赖于两种障,而显现出无明的厚薄程度各有差别。”

  “是哪两种障呢?第一是理障,障碍正知见的树立;第二是事障,能够延续一切生死轮回。”

  

  哎,依照憨山大师所说,所谓的理障,就相当于咱前面所说的发业无明;所谓的事障,就相当于咱前面所说的润生无明。

  如果对应于爱、见两种根本烦恼呢?哎,所谓的理障,就相当于见烦恼,也就是咱们大家,对于见解、概念、名词名相,乃至于一切理论的执着。

  所谓的事障呢?就相当于爱烦恼,也就是咱大家,对于人和事物的牵挂、执着与贪恋呀!

  ——各位兄弟姐妹,咱要知道,这爱、见两种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这理、事二障,是一切障碍的根源啊!

  哎,无论您执着地守护着啥伟大的理论,也无论这个理论,听起来有多么地美妙动人,嘿嘿,依据了义佛经,那都是见烦恼,也都是理障啊!

  ——记得多年前,到某个寺院去讲课,只见山门上空,飘扬着一条大红的横幅,上面写着:佛法是宇宙人生的唯一真理!

  ——嘿嘿,心中暗笑,俺咋就没听佛陀如此标榜过呢!这有些人哪,真是会搞发明创造,都把自己造到无明烦恼当中去啦,造到虚妄执着当中去啦,还美滋滋的呢!

  哎,要不咋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啊!

  没多久,就听说呀,相关部门,勒令该寺院,摘掉了这道横幅。为啥呢?嘿嘿,你是唯一真理,那别人不都成了歪理了嘛!这典型的自赞毁他呀!人家不摘你才怪呢!

  再者说了,大乘佛法,究竟了义之说,在毕竟空当中,连空也不曾树立,何况是啥“唯一真理”呢!要真是有这样一个“唯一真理”的话,嗨,那就太好咧,那佛陀大慈大悲呀!他老人家,只要把这个“唯一真理”告诉咱,咱呢?不一下子就成佛了嘛!还用在这儿轮回烦恼嘛。

  古代禅宗大德们常说,真正的善知识,并无实法与人,何况是大觉世尊呢。

  哎,理障也罢,事障也罢,为啥成了障碍呢?嘿嘿,就是咱把它们都当真了呀!咱凡夫,与出世圣者们,到底有何差距呢?那就是,圣者证知一切法如幻;而咱呢?嘿嘿,偏要把一切人人事事物物,都当真呀。唉,何不放下,何不好自解放呢。

  

  下面,到底啥叫做“五性差别”,世尊啊,给咱详尽解说。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世尊说道:

  “什么叫做轮回众生的五性差别呢?各位善男子!如果这理事二障,丝毫都还没有断除,或者消灭的话,就叫做尚未成佛的凡夫种性。”

  

  哎,关于众生的五性差别,古代高僧们进行了总结,咱把它们列出来,以便于后文的学习:

  第一、凡夫种性;

  第二、二乘种性;

  第三、菩萨种性;

  第四、不定种性;

  第五、外道种性。

  显然,这里世尊所说的“名未成佛”,就指的是众生五性差别当中的第一种,凡夫种性。

  ——为啥把凡夫叫做“未成佛”呢?

  嘿嘿,其中大有深意呀!哎,《梵网经菩萨戒》里面,咱这个世界的圆满报身佛——卢舍那佛,以及千百亿释迦佛,所共同宣说的菩萨戒法当中,如此说道:

  “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

  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是的,咱大家是凡夫,同时,也是“未成佛”,也就是《梵网经》所说的“当成佛”呀。哎,暂时还没有成佛,将来一定会成佛呀!

  ——试问,您能够时常地,如此相信吗?

  ——您相信?哎,真是不可思议呀!佛陀说了,您已经具足了菩萨戒品,您,开始成为菩萨啦。

  

  下面,世尊继续解说众生的五性差别。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世尊说道:

  “如果有的众生,能够永远彻底地,舍弃贪爱和欲望,就首先做到了断除事障,不过,还没有能够断除理障。于是,只能够开悟或者证入声闻、缘觉,这二乘的境界,还不能够显现出菩萨境界。”

  

  ——哎,这是五性差别的第二种,二乘种性。

  所谓的二乘,就是指声闻乘和缘觉乘。声闻乘呢,俗称为小乘,以自利,或者说自己解脱为修行目的,虽然也会随缘说法,度一些众生,但是,范围比较狭小,愿力和智慧也比较浅,所以叫做小乘。其主要修行方法,是四谛,以及四念处等等法门,成就了以后,最终的果位呢,是阿罗汉果,断尽三界内的分段生死,到达暂时的偏真涅槃。

  缘觉乘呢,俗称为中乘,介于小乘的声闻乘,与大乘的菩萨乘之间,在因地发心的时候,也是以自己解脱为主,利益众生为辅助。所修行的法门呢,主要是观修十二因缘,等等。成就了以后呢,最终可以证得辟支佛的果位。哎,其证量是非常殊胜的,超越阿罗汉,具有更大的智慧和神通。同时,也能够说法,度一些众生,然后,也到达暂时的偏真涅槃。

  阿罗汉和辟支佛,到达偏真涅槃以后,就进入了身心寂灭的,极深的禅定当中,这个禅定,绝不是四禅八定可以相提并论的。据说,在这个禅定当中,辟支佛要入定五千大劫,阿罗汉要入定一万大劫。

  在此期间呢?嘿嘿,他们是呆呆地住在无作涅槃当中,完全不理会任何境界,安然不动,即使是佛陀为他们说法,他们也不搭理。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无为之妙境,已经超越了生死轮回。

  ——哎,不过,这事儿还没完。

  当辟支佛入定满五千大劫,阿罗汉入定满一万大劫以后,十方如来就会从觉性当中,为他们放光说法。说啥法呢?说菩萨法。这回呀,他们不再拒绝听法了,而且,一听就明白,知道自己还没有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知道自己也可以修行成佛。于是呢,立马发菩提心,开始行菩萨道。

  在哪里行菩萨道呢?嘿嘿,入娘胎,到生死轮回当中来行菩萨道,广度众生。哎,二乘圣者一发菩提心,就是了不起的菩萨呀。

  所以呢?这就叫做殊途同归,小乘、中乘和大乘,最终,都同归于大乘,同成佛道。

  虽然是殊途同归,但是,二乘法门也可以说是走了弯路,哎,拐了一个大弯,再回头来行菩萨道,圆满佛果。白白浪费了五千大劫,乃至于一万大劫的宝贵时光啊。所以,佛陀往往独赞大乘,呵斥二乘,劝化他们,回小向大,不要一味地趋入涅槃,不要一味地舍弃欲望,而忽略了广大如幻的智慧修行,不要忽略了行菩萨道啊。

  哎,那么,菩萨们是如何修行的呢?啥叫做菩萨种性呢?咱仔细听,世尊的进一步解答。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关于菩萨种性,世尊这样说道:

  “各位善男子!如果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想要畅游如来广大的圆满觉性之海,首先应当发愿,勤奋地断除理、事二障。”

  “一旦伏住了理事二障,就能够开悟并证入菩萨境界。”

  “如果事障和理障,都已经永远彻底地断除和消灭了,那么,就汇入了如来微妙不思议的圆满觉性,圆满具足了无上菩提,以及大般涅槃。”

  

  哎,在这里,世尊首先强调了发愿,也就是说,咱哪,要想成佛,首先要发愿断除理事二障,随着修行的不断深入,就能够进入菩萨位次,乃至于最终成就无上正觉。

  ——啥叫做“二障已伏”呢?

  就是说呀,事障和理障,都被菩萨的大空性智慧所看破了,暂时不再成为障碍了。但是呢,破得还不够彻底,无明幻觉还在,理事二障的根还没有切除,还有可能会重新发芽。

  这像啥呢?哎,就好像呀,秋冬之际,草叶枯黄了,您呢,放了一把火(嘿嘿,话说回来,咱可千万别干这事儿,伤害太多生命啦!),烧完了以后,哎,一看,烦恼野草们都不见了,这就叫做伏住烦恼,也叫做伏住理事二障,而不能叫做断除,为啥呢?

  嘿嘿,大诗人白居易说的好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了来年,因缘会合之际,它们又长出来了。

  ——所以呀,修行千万不可以得少而足,先要伏住烦恼,伏住理事二障,这样,就可以开悟自性,可以证入菩萨三贤位。然后呢?加工进修,勇断无明。嘿嘿,先把草烧光,再把它的根挖掉,来年呀,自然就是一片太平大地了。哎,随您种啥,都会来个大丰收,纯是自他两利的功德妙法呀。

  挖掉了草根以后,也就是咱勇断无明之后,菩萨就会深深地契入,如来微妙不可思议的圆满觉性,成就本来佛果。这呢,就叫做“事理障已永断灭”。

  

  哎,各位兄弟姐妹,咱要注意,这菩萨修行啊,与二乘人是不同的。二乘人专门从消除事障方面入手,也就是从消灭贪爱欲望下手,欲爱灭尽了,就会证得阿罗汉果,或者辟支佛果。但是,他们只是消灭了事障,而不曾消灭理障,所以,对于法的细微执着还在,法执尚存呀!

  ——因此,他们甚至还不曾了悟圆满觉性。仅就智慧和心量来说,二乘圣者,还不及初住位的菩萨。

  大乘菩萨们呢?则不然,他们是理、事双修,一边伏住贪爱欲望,一边化解见解执着。哎,这就是止观双运,也叫做解行并进,径直成佛的一条光明大道啊!

  

  好,关于众生的五性差别,世尊继续讲解,咱继续聆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这是第四种,所谓的不定种性。世尊说道:

  “各位善男子!…

《趣品《圆觉经》之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