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十六▪P2

  ..续本文上一页一切众生都能够亲证圆满觉性,但是,由于他们呀,所遇到的善知识不同,依照各自善知识的教导,所修的因地法行不一样,这样修行呢,于是就有了或者顿悟,或者渐修,等等,不定种性的差别。”

  “如果有人能够遇到,如来无上菩提的正修行法门,那么,就不论根性的大小了,都能够成佛。”

  

  哎,所谓的不定种性,是咋来的呢?

  ——并不是天生的,就本性来说,一切众生都具足圆满觉性,所以,佛陀说,“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咱大家,都可以亲证圆满觉性啊!

  虽然本性无差别,但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遇到的老师不同,所学修的法门就不同。于是,就有了大家根性的差别,这就叫做不定种性。哎,不是自己不定,而是缘分不定呀。

  所以,有的人喜好顿悟,有的人坚持渐修,有的人好乐学密,有的人心向净土,等等。这都是由于,过去世当中,大家所遇到的老师不同,所学修的法门就不同,因此,今生的根性就不同了。所以说,叫做不定种性。

  种性虽然不定,根器虽有差别,但是,如果有缘分,能够遇到“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的话,嘿嘿,那就不论你我根性的大小了,既然遇到了最究竟的妙法,那么,只要坚持学修,都会成佛的。

  ——各位兄弟姐妹,啥叫做“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呢?

  嘿嘿,就是所谓的无上乘妙法,所谓的佛乘,究竟的了义法门,等等。哎,说起来远在天边,其实呢?就在咱身边,就在咱所学习的这部《圆觉经》当中啊!此圆觉妙法,就是“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啊。

  哎,后文当中,最后一章,关于《圆觉经》的功用,世尊这样说道:“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乃至于,本经殊胜到了啥地步呢?嘿嘿,竟然: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明白了吧,别说声闻乘的修法,就是其最高成就,您自己证得阿罗汉果,再教导数不清的众生,也证得阿罗汉果,嘿嘿,还不如另外有一个人,如实讲解《圆觉经》半个偈语的功德殊胜呢!

  为啥?因为呀,本经妙法就是“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呀,就是最究竟了义的成佛之法呀。所以,咱哪,一定要珍惜呀。

  

  下面,世尊继续讲解众生五性差别的第五种,外道种性。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世尊说道:

  “如果一切众生,虽然想寻找并且追随善知识,但是,却遇到了见解偏邪的老师,所以,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开悟,这就叫做外道种性。”

  “这些呢,都是那些邪见老师们的谬误啊,而不是求学众生们的过错。”

  

  哎,简短的几句话,世尊就把如今,咱末法时代的现象说透了。嘿嘿,在末法时代,想找寻一位正知正见的善知识,简直比中彩票大奖还难啊。

  所以呀,我在开始学佛的时候,因为先学习了几部佛经,依据世尊的教导,一看,嘿嘿,不是歪鼻子,就是瞎眼,要么就是名利之徒。罢了,罢了,俺就老老实实地依法修行吧,按照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谆谆教导,以戒为师,以法为师,以常住三宝为师。俺就老实地发菩提心,发出离心,老实地学习大乘了义佛经,老实地祈求三宝加持,何愁不解脱呢!

  哎,想当初那些到处找老师的人,看到我的时候呀,那眼神里面,往往充满了怜悯之情,意思是说:看这个不自量力的,狂妄的可怜人,连善知识都不去寻找,真是苦海无边呀!

  如今呢?嘿嘿,他们呀,十几年过去了,除了极个别的人,确实找到了善知识,修行还不错之外,大多数呢?嘿嘿,要么是还在寻找着什么,要么是彷徨着、犹豫着,要么是对善知识已经失去了信心,要么是不再学佛了,等等,最要命的是,其中的不少人,因缘不可思议,找到了邪见的老师,成为了本段经文所说的第五种根性,外道种性。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于是,世尊对于弥勒菩萨所问的第二个问题:“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进行了小结:

  “以上就是一切轮回众生的五性差别,同时,他们在修行成佛的路上,也就随着这五性差别,而表现为相应的五种根性,各自不同。”

  

  哎,所以说,第二个问题当中的两个小问题,本来是一回事儿,世尊呢,也就一并解答了。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第五外道种性,本来想学佛,想学习正法,可一不小心入了邪门,不小心跟随了邪师的人,该咋办呢?

  ——嘿嘿,这不怪您呀!世尊说的很清楚:“邪师过谬,非众生咎”呀!佛陀的意思,是告诉您,不需要责备自己,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呢?一旦,您发现自己的老师,他不是真正的善知识,那么,立即离开,求学正法。实在没老师,不是还有佛经嘛!谁敢说佛经不是正法呢!其实,佛经,就是佛陀法身在末法时代的化现呀,是完全可以依止的呀。

  

  到此为止,世尊解答了弥勒菩萨的前两个问题,下面,解答第三个问题:“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咱哪,继续洗耳恭听。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针对菩萨进入世间,度众生的方法,世尊这样说道:

  “各位善男子!菩萨们,是用大悲心为最根本的方便法门,进入到尘世间,开导、劝发那些尚未开悟的众生。”

  “乃至于,可以示现为各种不同的身份和形相,可以通过或逆或顺的不同境界,与有缘的众生同事相处,和光同尘,引导并劝化他们,走上成佛之路。”

  “所有的这一切呢,都依赖于菩萨,无始以来的清净大愿之力呀。”

  

  哎,世尊的解答,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回入尘劳的菩萨们,应当运用这三个方便法门,来广度众生。哪三个方面呢?咱把它一一列出来:

  第一、用大悲心为最根本的方便法门

  ——啥叫大悲心呢?嘿嘿,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拔除生死轮回之苦,拔除无边烦恼之苦,这样的心愿呀。

  为啥呢?菩萨为啥要管这些闲事儿呢?嘿嘿,因为呀,第一、一切众生,对咱呢,都有过恩德,都有过帮助,在无量劫当中,都曾经互为眷属,一切众生,和咱,都不是外人呀;第二、一切众生,都源于咱的圆觉妙心,本来同体,和咱呢,本来不二,若不度尽一切众生,就不可能圆满佛果。

  以是因缘,菩萨必须发起大悲心,广度众生,众生度尽,自然成佛。哎,要想自利,必须利他;利他完成,自利圆满。

  

  第二、与有缘的众生同事相处,和光同尘,引导并劝化他们,走上成佛之路。

  ——哎,这是菩萨们,最基本的度众生之方法。依据大乘经典所说,菩萨常常以四种方法来利益众生,叫做菩萨的四摄法,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所谓的布施,就是用钱财或者法来救济他人,哎,助人为乐嘛;所谓的爱语,就是语言的赞叹和鼓励,哎,初学者心力不强,都需要鼓励啊;所谓的利行,就是种种能够利益众生的方便行为,哎,无所不包啊;所谓的同事,就是相处,和光同尘,以身作则,哎,身教胜于言教哇。

  实际上,四摄法当中,一法也同时就包含了四法,尤其是同事,把前面三法,都可以包含进来。所以,世尊只提到了四摄法当中的同事,也就代表了一切方便法门呀。

  

  第三、以菩萨无始以来的清净大愿之力为依托

  ——哎,这是根本当中的根本呀!菩萨的大慈悲心,就是从这儿来的,这个清净大愿就是成佛之因,也是度众生的力量源泉。

  啥叫做清净大愿呢?嘿嘿,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呀。

  哎,就是说呀,咱呢,既要发起广大的菩萨心,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同时呢,却丝毫也不牵挂任何一个众生,因为,咱早已明白,众生并非实有的呀。

  这就是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基础上,所发起的菩萨清净大愿。它就是菩萨慈悲心的基础,也是菩萨度众生的基础,更是菩萨成佛的基础啊。

  

  ——所以呢,各位兄弟姐妹,咱呀,也必须要向菩萨们学习,学习发起菩萨清净大愿。只有这样,咱才有可能成为菩萨,才有可能开悟自性,才有可能成就法身,才有可能最终圆满佛果,受用无边的法性妙乐呀。

  

  究竟咋发起菩萨清净大愿呢?哎,咱听世尊的解说。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关于如何发起真实的菩萨清净大愿,世尊说道:

  “如果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对于这个广大的圆觉妙法,生起了增上信心的话,就应当发起菩萨清净大愿,时常这样说道:”

  “但愿我从今往后,都能够安住在佛陀的圆满觉性当中。在生生世世里面,寻求善知识,都能够如愿以偿,而不会遇到外道,以及二乘的老师。”

  “我将会依照这个大愿而修行,逐渐断除理障和事障,等等,一切障碍。”

  “当所有的障碍都断尽了以后,我的愿望就圆满了,于是,就会荣登如来清净解脱的法性宝殿,实证广大圆满觉性的微妙庄严之境界。”

  

  ——啥叫做“增上心”呢?

  嘿嘿,大约就是咱如今的“上进心”吧。哎,如果您对于广大的圆觉法门有了足够的上进心,那就意味着,您呀,发自内心地期望,能够实证如来的圆满觉性。这时呢,依照如来所说,您就应当发起菩萨清净大愿。

  发愿文的内容呢?就是上面的黑体字,您哪,每天都应当这样发愿,发自内心地如此表述,那么,它就会深深地印在您的第八识当中,永远也不会被抹去,永远帮助您能够遇到大乘了义的善知识,帮助您迅速成就圆满正觉。

  ——哎,细心的同修会发现,这个发愿文当中,竟然不曾提到度众生,难道,修行圆觉妙法,就不需要度众生了吗?

  ——嘿嘿,咋可能呢!各位兄弟姐妹,您哪,仔细留心其中的内容,哎,所谓的“逐渐断除理障和事障,等等,一切障碍”这个过程啊,就是度众生的过程。因为呢,只有在生死轮回当中度众生,实践自利利他之菩萨行,才能够彻底断除理事二障。

  那为啥,世尊不明说呢?嘿嘿,因为呀,《圆觉经》所显发的,正是广大的如幻三昧之妙法,一切修行,都建立在“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的基础上。世尊不明说,恰恰是在巧妙地告诉咱们,千万不要以为生死轮回是实有的,千万不要以为一切众生是实有的呀!

  

  哎,到这里,世尊已经圆满地解答了弥勒菩萨的三个问题,而且,还教给了咱大家,发起菩萨清净大愿的方法,甚至,连发愿文都替咱拟好啦。咱呀,就老老实实地依教奉行吧。

  ——各位兄弟姐妹,一条圆满成佛的光明大道,在世尊的慈悲解说下,已经展现在您的面前了。何去何从,您,看着办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啊,在本章的最后,依据惯例,世尊要把长行的内容重述一边,所以,用偈语的形式说道: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

  及与贪嗔痴,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灭。

  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

  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世尊说道:

  “弥勒菩萨啊!你要知道,一切芸芸众生,之所以不能够得到广大无边的解脱,都是由于贪爱欲望的缘故,所以才堕落在生死轮回当中。”

  “如果有人能够断除憎爱之心,以及贪嗔痴的劣习,那么,虽说一切众生有五性差别,这样的人呢,却可以不受五性差别的局限,都能够成佛。”

  

  ——哎,在这里,世尊对于长行当中,关于五性差别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告诉咱呢,所谓的五性差别,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即便是外道种性,如果能够断除憎爱之心,以及贪嗔痴之劣习的话,那么,就可以回归正道,乃至于成佛。

  反过来呢?就算咱们佛教里面的某些人,自以为所行的是正道,但是,如果他们不肯断除憎爱之心,以及贪嗔痴之劣习的话,想要成佛,也是毫无可能的。

  

  咱继续听世尊的偈语内容:

  “要想永远彻底地消灭理事二障,就需要寻求善知识的指引,以便得到端正如法的开悟;然后,再顺应着自己所发起的广大菩萨愿,行菩萨道,最终,就会回归于如来的大般涅槃。”

  “十方世界的一切菩萨们,都是以大悲愿力为根本,而示现到三界的生死轮回当中,广度众生。”

  “现在正在修行的菩萨们,以及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只要勤奋地,断除种种爱烦恼和见烦恼,就会回归广大的圆满觉性。”

  

  哎,咱前面说过,所谓的事障,也就是爱烦恼;所谓的理障,也就是见烦恼。这是两种最根本的烦恼,只要咱如佛所说,勤奋地断除它们,自然就会回入本有的圆满觉性。

  好,到此为止,弥勒菩萨所问章已经圆满。下面,将由十二圆觉菩萨当中的第六位,清净慧菩萨,替咱大家向如来请问成佛的次第,及其过程当中的不同证量境界,所谓的“如来渐次差别”。咱哪,继续聆听,如此不可思议的妙法吧。

  

  

《趣品《圆觉经》之十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