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十六▪P2

  ..續本文上一頁一切衆生都能夠親證圓滿覺性,但是,由于他們呀,所遇到的善知識不同,依照各自善知識的教導,所修的因地法行不一樣,這樣修行呢,于是就有了或者頓悟,或者漸修,等等,不定種性的差別。”

  “如果有人能夠遇到,如來無上菩提的正修行法門,那麼,就不論根性的大小了,都能夠成佛。”

  

  哎,所謂的不定種性,是咋來的呢?

  ——並不是天生的,就本性來說,一切衆生都具足圓滿覺性,所以,佛陀說,“一切衆生皆證圓覺”,咱大家,都可以親證圓滿覺性啊!

  雖然本性無差別,但是,每個人的因緣不同,遇到的老師不同,所學修的法門就不同。于是,就有了大家根性的差別,這就叫做不定種性。哎,不是自己不定,而是緣分不定呀。

  所以,有的人喜好頓悟,有的人堅持漸修,有的人好樂學密,有的人心向淨土,等等。這都是由于,過去世當中,大家所遇到的老師不同,所學修的法門就不同,因此,今生的根性就不同了。所以說,叫做不定種性。

  種性雖然不定,根器雖有差別,但是,如果有緣分,能夠遇到“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的話,嘿嘿,那就不論你我根性的大小了,既然遇到了最究竟的妙法,那麼,只要堅持學修,都會成佛的。

  ——各位兄弟姐妹,啥叫做“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呢?

  嘿嘿,就是所謂的無上乘妙法,所謂的佛乘,究竟的了義法門,等等。哎,說起來遠在天邊,其實呢?就在咱身邊,就在咱所學習的這部《圓覺經》當中啊!此圓覺妙法,就是“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啊。

  哎,後文當中,最後一章,關于《圓覺經》的功用,世尊這樣說道:“善男子,是經名爲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乃至于,本經殊勝到了啥地步呢?嘿嘿,竟然: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明白了吧,別說聲聞乘的修法,就是其最高成就,您自己證得阿羅漢果,再教導數不清的衆生,也證得阿羅漢果,嘿嘿,還不如另外有一個人,如實講解《圓覺經》半個偈語的功德殊勝呢!

  爲啥?因爲呀,本經妙法就是“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呀,就是最究竟了義的成佛之法呀。所以,咱哪,一定要珍惜呀。

  

  下面,世尊繼續講解衆生五性差別的第五種,外道種性。

  

  若諸衆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爲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衆生咎。

  

  世尊說道:

  “如果一切衆生,雖然想尋找並且追隨善知識,但是,卻遇到了見解偏邪的老師,所以,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開悟,這就叫做外道種性。”

  “這些呢,都是那些邪見老師們的謬誤啊,而不是求學衆生們的過錯。”

  

  哎,簡短的幾句話,世尊就把如今,咱末法時代的現象說透了。嘿嘿,在末法時代,想找尋一位正知正見的善知識,簡直比中彩票大獎還難啊。

  所以呀,我在開始學佛的時候,因爲先學習了幾部佛經,依據世尊的教導,一看,嘿嘿,不是歪鼻子,就是瞎眼,要麼就是名利之徒。罷了,罷了,俺就老老實實地依法修行吧,按照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諄諄教導,以戒爲師,以法爲師,以常住叁寶爲師。俺就老實地發菩提心,發出離心,老實地學習大乘了義佛經,老實地祈求叁寶加持,何愁不解脫呢!

  哎,想當初那些到處找老師的人,看到我的時候呀,那眼神裏面,往往充滿了憐憫之情,意思是說:看這個不自量力的,狂妄的可憐人,連善知識都不去尋找,真是苦海無邊呀!

  如今呢?嘿嘿,他們呀,十幾年過去了,除了極個別的人,確實找到了善知識,修行還不錯之外,大多數呢?嘿嘿,要麼是還在尋找著什麼,要麼是彷徨著、猶豫著,要麼是對善知識已經失去了信心,要麼是不再學佛了,等等,最要命的是,其中的不少人,因緣不可思議,找到了邪見的老師,成爲了本段經文所說的第五種根性,外道種性。

  

  是名衆生五性差別。

  

  于是,世尊對于彌勒菩薩所問的第二個問題:“于諸輪回,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進行了小結:

  “以上就是一切輪回衆生的五性差別,同時,他們在修行成佛的路上,也就隨著這五性差別,而表現爲相應的五種根性,各自不同。”

  

  哎,所以說,第二個問題當中的兩個小問題,本來是一回事兒,世尊呢,也就一並解答了。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第五外道種性,本來想學佛,想學習正法,可一不小心入了邪門,不小心跟隨了邪師的人,該咋辦呢?

  ——嘿嘿,這不怪您呀!世尊說的很清楚:“邪師過謬,非衆生咎”呀!佛陀的意思,是告訴您,不需要責備自己,誰都有看走眼的時候,所以呢?一旦,您發現自己的老師,他不是真正的善知識,那麼,立即離開,求學正法。實在沒老師,不是還有佛經嘛!誰敢說佛經不是正法呢!其實,佛經,就是佛陀法身在末法時代的化現呀,是完全可以依止的呀。

  

  到此爲止,世尊解答了彌勒菩薩的前兩個問題,下面,解答第叁個問題:“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衆生?”咱哪,繼續洗耳恭聽。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

  

  針對菩薩進入世間,度衆生的方法,世尊這樣說道:

  “各位善男子!菩薩們,是用大悲心爲最根本的方便法門,進入到塵世間,開導、勸發那些尚未開悟的衆生。”

  “乃至于,可以示現爲各種不同的身份和形相,可以通過或逆或順的不同境界,與有緣的衆生同事相處,和光同塵,引導並勸化他們,走上成佛之路。”

  “所有的這一切呢,都依賴于菩薩,無始以來的清淨大願之力呀。”

  

  哎,世尊的解答,包含了叁個方面的內容,也就是說,回入塵勞的菩薩們,應當運用這叁個方便法門,來廣度衆生。哪叁個方面呢?咱把它一一列出來:

  第一、用大悲心爲最根本的方便法門

  ——啥叫大悲心呢?嘿嘿,就是要幫助一切衆生,拔除生死輪回之苦,拔除無邊煩惱之苦,這樣的心願呀。

  爲啥呢?菩薩爲啥要管這些閑事兒呢?嘿嘿,因爲呀,第一、一切衆生,對咱呢,都有過恩德,都有過幫助,在無量劫當中,都曾經互爲眷屬,一切衆生,和咱,都不是外人呀;第二、一切衆生,都源于咱的圓覺妙心,本來同體,和咱呢,本來不二,若不度盡一切衆生,就不可能圓滿佛果。

  以是因緣,菩薩必須發起大悲心,廣度衆生,衆生度盡,自然成佛。哎,要想自利,必須利他;利他完成,自利圓滿。

  

  第二、與有緣的衆生同事相處,和光同塵,引導並勸化他們,走上成佛之路。

  ——哎,這是菩薩們,最基本的度衆生之方法。依據大乘經典所說,菩薩常常以四種方法來利益衆生,叫做菩薩的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所謂的布施,就是用錢財或者法來救濟他人,哎,助人爲樂嘛;所謂的愛語,就是語言的贊歎和鼓勵,哎,初學者心力不強,都需要鼓勵啊;所謂的利行,就是種種能夠利益衆生的方便行爲,哎,無所不包啊;所謂的同事,就是相處,和光同塵,以身作則,哎,身教勝于言教哇。

  實際上,四攝法當中,一法也同時就包含了四法,尤其是同事,把前面叁法,都可以包含進來。所以,世尊只提到了四攝法當中的同事,也就代表了一切方便法門呀。

  

  第叁、以菩薩無始以來的清淨大願之力爲依托

  ——哎,這是根本當中的根本呀!菩薩的大慈悲心,就是從這兒來的,這個清淨大願就是成佛之因,也是度衆生的力量源泉。

  啥叫做清淨大願呢?嘿嘿,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呀。

  哎,就是說呀,咱呢,既要發起廣大的菩薩心,發願要度盡一切衆生;同時呢,卻絲毫也不牽挂任何一個衆生,因爲,咱早已明白,衆生並非實有的呀。

  這就是在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基礎上,所發起的菩薩清淨大願。它就是菩薩慈悲心的基礎,也是菩薩度衆生的基礎,更是菩薩成佛的基礎啊。

  

  ——所以呢,各位兄弟姐妹,咱呀,也必須要向菩薩們學習,學習發起菩薩清淨大願。只有這樣,咱才有可能成爲菩薩,才有可能開悟自性,才有可能成就法身,才有可能最終圓滿佛果,受用無邊的法性妙樂呀。

  

  究竟咋發起菩薩清淨大願呢?哎,咱聽世尊的解說。

  

  若諸末世一切衆生,于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關于如何發起真實的菩薩清淨大願,世尊說道:

  “如果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對于這個廣大的圓覺妙法,生起了增上信心的話,就應當發起菩薩清淨大願,時常這樣說道:”

  “但願我從今往後,都能夠安住在佛陀的圓滿覺性當中。在生生世世裏面,尋求善知識,都能夠如願以償,而不會遇到外道,以及二乘的老師。”

  “我將會依照這個大願而修行,逐漸斷除理障和事障,等等,一切障礙。”

  “當所有的障礙都斷盡了以後,我的願望就圓滿了,于是,就會榮登如來清淨解脫的法性寶殿,實證廣大圓滿覺性的微妙莊嚴之境界。”

  

  ——啥叫做“增上心”呢?

  嘿嘿,大約就是咱如今的“上進心”吧。哎,如果您對于廣大的圓覺法門有了足夠的上進心,那就意味著,您呀,發自內心地期望,能夠實證如來的圓滿覺性。這時呢,依照如來所說,您就應當發起菩薩清淨大願。

  發願文的內容呢?就是上面的黑體字,您哪,每天都應當這樣發願,發自內心地如此表述,那麼,它就會深深地印在您的第八識當中,永遠也不會被抹去,永遠幫助您能夠遇到大乘了義的善知識,幫助您迅速成就圓滿正覺。

  ——哎,細心的同修會發現,這個發願文當中,竟然不曾提到度衆生,難道,修行圓覺妙法,就不需要度衆生了嗎?

  ——嘿嘿,咋可能呢!各位兄弟姐妹,您哪,仔細留心其中的內容,哎,所謂的“逐漸斷除理障和事障,等等,一切障礙”這個過程啊,就是度衆生的過程。因爲呢,只有在生死輪回當中度衆生,實踐自利利他之菩薩行,才能夠徹底斷除理事二障。

  那爲啥,世尊不明說呢?嘿嘿,因爲呀,《圓覺經》所顯發的,正是廣大的如幻叁昧之妙法,一切修行,都建立在“知是空花,即無輪轉”的基礎上。世尊不明說,恰恰是在巧妙地告訴咱們,千萬不要以爲生死輪回是實有的,千萬不要以爲一切衆生是實有的呀!

  

  哎,到這裏,世尊已經圓滿地解答了彌勒菩薩的叁個問題,而且,還教給了咱大家,發起菩薩清淨大願的方法,甚至,連發願文都替咱擬好啦。咱呀,就老老實實地依教奉行吧。

  ——各位兄弟姐妹,一條圓滿成佛的光明大道,在世尊的慈悲解說下,已經展現在您的面前了。何去何從,您,看著辦吧。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啊,在本章的最後,依據慣例,世尊要把長行的內容重述一邊,所以,用偈語的形式說道: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衆生,

  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

  墮落于生死。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嗔癡,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滅。

  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衆生,

  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世尊說道:

  “彌勒菩薩啊!你要知道,一切芸芸衆生,之所以不能夠得到廣大無邊的解脫,都是由于貪愛欲望的緣故,所以才墮落在生死輪回當中。”

  “如果有人能夠斷除憎愛之心,以及貪嗔癡的劣習,那麼,雖說一切衆生有五性差別,這樣的人呢,卻可以不受五性差別的局限,都能夠成佛。”

  

  ——哎,在這裏,世尊對于長行當中,關于五性差別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告訴咱呢,所謂的五性差別,不是絕對的,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即便是外道種性,如果能夠斷除憎愛之心,以及貪嗔癡之劣習的話,那麼,就可以回歸正道,乃至于成佛。

  反過來呢?就算咱們佛教裏面的某些人,自以爲所行的是正道,但是,如果他們不肯斷除憎愛之心,以及貪嗔癡之劣習的話,想要成佛,也是毫無可能的。

  

  咱繼續聽世尊的偈語內容:

  “要想永遠徹底地消滅理事二障,就需要尋求善知識的指引,以便得到端正如法的開悟;然後,再順應著自己所發起的廣大菩薩願,行菩薩道,最終,就會回歸于如來的大般涅槃。”

  “十方世界的一切菩薩們,都是以大悲願力爲根本,而示現到叁界的生死輪回當中,廣度衆生。”

  “現在正在修行的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一切衆生,只要勤奮地,斷除種種愛煩惱和見煩惱,就會回歸廣大的圓滿覺性。”

  

  哎,咱前面說過,所謂的事障,也就是愛煩惱;所謂的理障,也就是見煩惱。這是兩種最根本的煩惱,只要咱如佛所說,勤奮地斷除它們,自然就會回入本有的圓滿覺性。

  好,到此爲止,彌勒菩薩所問章已經圓滿。下面,將由十二圓覺菩薩當中的第六位,清淨慧菩薩,替咱大家向如來請問成佛的次第,及其過程當中的不同證量境界,所謂的“如來漸次差別”。咱哪,繼續聆聽,如此不可思議的妙法吧。

  

  

《趣品《圓覺經》之十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