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圆觉经》之十五
(第五章 弥勒菩萨所问章)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金刚藏菩萨问法以后,可以说,世尊的解答,已经为咱大家打开了如来的秘密宝藏。哎,那就是说啊,黄金本来就在金矿里面,而佛陀呢?本来就在众生身心当中。
那么,金矿需要提炼才能够成为黄金;毫无疑问,众生需要修行才能够成佛。关于修行成佛的方法和根性差别,哎,就由弥勒菩萨,替咱大家来向佛陀请问。
于是,弥勒菩萨就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礼拜佛陀。起身之后,再围绕着佛陀,顺时针绕佛三圈,又回到了刚才礼拜的地方。然后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
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诸位菩萨们,打开了如来广大的秘密宝藏,让法会的大众们,深深地开悟了轮回假相,具有了分别邪正的智慧。”
“您的这些开示,能够布施给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以无所畏惧的菩提道眼,让他们对于如来的无上大涅槃,生起了决定的信心。”
“而不会再随着思维心的轮转境界,总是生起轮回见解了。”
在问法之前,弥勒菩萨首先赞叹世尊的慈悲恩德,也顺便把前一章的内容做了一个小结。
其中,所谓的秘密藏,就是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就具足如来的妙圆觉心,而且,“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就是说,一切世间法和一切出世间法,都是如幻不实的呀。它们,也都是妙圆觉心的化现呀。
——这是佛法的极大秘密,是佛陀觉悟的甚深究竟之妙法,再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法了。因为,它就是佛陀的圆满觉悟之境。
咱以宗门下流传的《七佛传法偈》为例,大家一看就清楚了。过去星宿劫的最后三尊佛,是这样说的:
毗婆尸佛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偈曰: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毘舍浮佛偈曰: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咱这个贤劫的千佛当中,最初的三尊佛,是这样说的:
拘留孙佛偈曰: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偈曰: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迦叶佛偈曰: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第七尊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合称为“过去七佛”,简称“七佛”,也就是离咱最近的七尊佛。这《七佛传法偈》,其中的妙义,甚深难解。哎,还好有了《圆觉经》,似乎就是以上偈语的注解啦。
诸位佛陀觉悟的,如幻之妙境界,的确不可思议,难解难信呀。为啥呢?
——嘿嘿,一切众生都在执着和贪爱当中,正折腾得欢呢,哎,忽然来了一个人,竟然说大家贪爱和执着的这些东西,都是假的,都是虚幻的!嗨,您这不是找揍嘛!
这样的妙法呀,的确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学习的,它需要有极大的善根才行。哎,宝志公就说过:“无智人前莫说,打你色身星散”呀!
所谓的邪正,执着于任何一法为实有,都是邪法;了悟一切法虚妄不实,就是正知正见。
这样的如幻妙智慧,能够摧破一切牵挂烦恼,当下就是《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自然就可以“度一切苦厄”。这样的话,还有啥可畏惧的呢!
哎,像这样的观察,就叫做无畏道眼,无所畏惧的觉悟之眼啊。
下面,在赞叹如来以后,弥勒菩萨正式问法: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如果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畅游如来广大寂灭的圆觉大海,应当怎样断除生死轮回的根本呢?”
“在生死轮回当中,众生共有哪几个种性呢?在修行觉悟的过程当中,又有哪几种根性差别呢?”
“对于菩萨们来说,当他们返回到尘劳烦恼当中,广度众生的时候,应当运用哪几种方便法门,来教化和利益众生呢?”
“但愿您哪,不舍弃救度世间的大慈悲心,予以解答。好让正在修行的一切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智慧眼得以清净,智慧之光内外明照,圆满觉悟如来最无上的妙知见。”
弥勒菩萨一共问了四个问题,但是呢,“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这俩问题,其实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所以,咱可以把它算作同一个问题。于是,本章当中,就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
第一、由于前一章当中,世尊说过:“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所以,弥勒菩萨首先针对这句经文发问,应当怎样断除生死轮回的根本呢?换句话说,所谓生死轮回的根本,到底是啥呢?
第二、紧接着,在断除生死轮回的过程当中,对于轮回的众生来说,有哪几个不同的种性呢?相应地,在修行成佛的路上,他们的根性有什么差别呢?
第三、菩萨们出离了生死轮回以后,发大慈悲心,返回到尘劳烦恼当中,哎,就是所谓的倒驾慈航,应当用哪几种方法,来广度众生呢?
可以说呀,佛法当中的基本问题,都在这儿啦。您看,先是自度,应当怎样断除生死轮回的根本;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分为哪几种根性和层次;末了,自度大体成功以后,怎样回到尘世间来广度众生,行菩萨道。
度尽有缘众生以后呢?自然就会圆满佛果。所以,弥勒菩萨,实际上,替咱大家问清楚了这条完整的成佛之路。世尊咋回答的呢?咱哪,静候下文。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弥勒菩萨这样请法以后,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而且呀,像这样的请法仪轨呢,竟然重复了三次,从头到尾,有条不紊。
——哎,菩萨是在以身表法,用行动告诉咱大家,啥叫做恭敬佛法,啥叫做珍惜佛法。身教胜于言传哪。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时呢,由于弥勒菩萨虔诚请法,法缘已经具备,所以呀,世尊就开始解答这三个问题,告诉弥勒菩萨说道:
“太好啦,太好啦!善男子,你们能够替诸位菩萨们,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向如来请问最深奥、最秘密的微妙法义。你们的提问,将会让诸位菩萨们的智慧眼得以清净;还能够帮助一切末法时代的众生,让他们彻底断除生死轮回,从心中开悟实相,成就无生法忍。”
“现在,请你们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啥叫做“心悟实相”,啥叫做“具无生忍”呢?
——哎,踏实地开悟觉性,开悟妙圆觉心,就叫做“心悟实相”。所谓实相,一切法无非都是实相,所以称为“诸法实相”;所谓实相,一切法无非都是幻相,深深地了达于此,则非幻的妙觉性如如不动,涵盖一切,幻化一切,圆满一切,伴随一切,所以叫做诸法实相啊!
到这时,妙觉性无生无灭,一切法无生无灭,深达此妙性,而能够安忍于心,就叫做“具无生忍”啊。
关于无生忍,也就是无生法忍,依据《瑜伽师地论》所说,大约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悟无生忍,就是开悟妙觉性,也就是本章所说的“具无生忍”。依据《楞严经》所说,最初开悟无生法忍,还是凡夫菩萨;逐渐实修,很快就可以契入贤圣位。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则把悟无生法忍,对应于初住位菩萨。
第二、入无生忍,如实契入法身,对应于大乘初地菩萨。
第三、得无生忍,也叫做证无生忍,对应于大乘八地菩萨。
第四、清净无生忍,对应于大乘十地菩萨。
第五、圆满清净无生忍,对应于佛陀的圆满觉悟。
——哎,您看,从最初的开悟妙觉性,直到最终的圆满成佛,都叫做无生忍,都叫做无生法忍。这说明呀,开悟妙觉性的凡夫,与圆满的佛陀,在觉悟的内容上,并不存在本质差别,只是呢?觉悟程度的不同而已呀。
这呢,也就是见性成佛的依据,哎,初住位菩萨,相似见性,属于相似的见性成佛。初地菩萨如实见性,属于正宗的见性成佛。大觉世尊究竟见性,正是圆满的见性成佛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相信自己能够见性成佛吗?
——啊?不敢相信?嘿嘿,那您就念佛求生西方吧。因为呀,马鸣菩萨早就说过了,您哪,就属于“其心怯弱”的众生呀。如来呢,早就给您准备好了极乐大餐,一生西方,妙乐无穷,常见无量寿佛和诸大菩萨,毕竟不会退转哪。
——啊?您绝对相信?嘿嘿,您真是人才呀!恭喜您!不过,您可千万小心,满腔的意气,那是盲目执着,可不是道心呀。
——啊?您就这么干?一条路修下去,不见性成佛,誓不罢休?今生成不了,下辈子接着干?其它事儿都靠边站?嘿嘿,菩萨们都是这么干的呀。哎,横下一条心,打破生死幻觉,必定见性成佛呀。
不过,您要是大体见性了以后,该干啥呢?
——嘿嘿,该干啥干啥嘛。一个见性的凡夫,依据五祖弘忍…
《趣品《圆觉经》之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