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师的《最上乘论》,要么,“了然守本真心”,直成圣道;要么,“了然不失正念,而度众生”,“是有力菩萨”呀。
所以呀,各位兄弟姐妹,无论是自度,成就圣果;还是度人,逐渐圆满无上菩提,都是以开悟妙觉性为前提的。否则的话,想要自度,茫茫然无路可行;想要度人,喧嚣间名利心起,烦恼丛生,终无有益也。
除此之外呢?嘿嘿,见不见性,随它去。咱就老实学经,老实念佛,老老实实地回向净土,明明白白一条极乐大道,如此行去,不断地培植福慧资粮,还有啥好忧虑的呢!
哎,放下思虑忧愁之心,才好学佛修行啊。轻快明朗的心境,就是本来佛心呀。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时啊,得到了世尊的赞叹和鼓励,以及即将说法的允诺,弥勒菩萨,心中充满了欢喜,和在座的大众菩萨们一起,默然无语,静静地聆听世尊说法。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世尊轻舒圆音,如此说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有了种种的恩爱和贪欲,所以才有了生死轮回。”
“所有世界当中一切种类的众生,无论是卵生、胎生,还是湿生和化生,都是因为淫欲心和淫欲行为,而成就了性命。”
“应当知道,所谓的生死轮回之根本,就是贪爱呀。”
世尊呢,首先解答弥勒菩萨的第一个问题,即“云何当断轮回根本”?本段经文,世尊直接告诉咱,所谓的轮回根本,是啥呢?嘿嘿,就是男女之间的贪爱呀。
——有人说啦,不对吧,好像无明才是最根本的呀!
——您说的没错。不过,所谓的无明,有两个方面:一是“发业无明”;二是“润生无明”。
啥叫做“发业无明”呢?哎,据憨山大师所说,就是无始际,最初的一念妄动,迷失了圆满觉性的缘故,所以叫做无明。这是最根本的无明,也就是文殊菩萨所问章当中,所说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的这个无明。
在“发业无明”的基础上,就有了虚妄的生死轮回,然后呢,“发业无明”就转变成为了“润生无明”,哎,也就是世尊所说的“当知轮回,爱为根本”了。
严格说来呢,这个无明之“爱”,也有很多种,并不仅仅限于男女贪爱。比如,对于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来说,他们已经没有了男女贪爱,但是,他们并没有超出生死轮回,因为呀,他们还有其它的爱。哎,后面,世尊会给咱大家详细解说的。
所谓的卵生、胎生、湿生和化生,就是六道轮回当中,一切众生诞生的几种不同方式,母亲下出一个卵,再孵出下一代,这叫做卵生。母亲在体内直接孕育婴儿,生出来以后,就是下一代,这叫做胎生。
不需要父母,而只依靠业力习气和潮湿温暖的环境,以及适当的营养成分,直接生出来,叫做湿生。比如,卫生间里面常见的“湿湿虫”,就是一类湿生的众生,哎,哪里潮湿而温暖,哪里就有它们的踪影。
依靠业力习气,变化而出生,叫做化生。有时,有父母,比如欲界天神的后代,既有父母,也是化生。有时,没有父母,比如地狱、部分饿鬼之类,依靠业力也能化生,乃至于刀山火海,荒漠血河,等等,所生存的环境,也都是业力习气所化现的。
——那这业力到底是啥呢?
嘿嘿,就是思维心,以及其中所守持的思维习惯性呀!所以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啊!哎,知过改过,就叫做忏悔。知道了思维心的过患,就放下它,也放下它的细微思量,那就是第七识当中的内容了,一旦斩断了第七识的细微思量,哪怕只有一秒钟,也会明见心性。
那就如同拨云见日一般,只要踏实地看见了一次太阳,就永远也不会再怀疑它的存在与明朗。这呢,就是凡夫菩萨见性的情形。哎,由于分别习气还不少,凡夫菩萨们,即使已经见性,也是相似见性,没有办法立即证得法身。于是呢,逐渐的修行,逐渐地消融幻觉,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悟后修行”了。宗门下,把它叫做“骑牛回家”。
哎,要想断除生死轮回的根本,首先得知道,啥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才行,如佛所说“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有爱有恨,就是生死轮回啊。
那么,爱和恨的帮凶是谁呢?嘿嘿,那就是欲望。正是它推波助澜,让咱不断地生生死死,浪迹天涯,找不到回家的路啊!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所以,世尊继续说道:
“又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欲望,它们会不断地助长并发挥爱的习性,让爱和恨得以持续,因此,就能够让生死轮回相续不断啊。”
哎,爱和欲望,是分不开的。为啥呢?
——您看,您如果喜爱啥东西,喜爱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想要得到它,这就是欲望呀。而且呢?喜爱地有多深,欲望呢,就有多强烈,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爱和恨,也是分不开的。为啥呢?
——您看,您爱啥东西,于是呢,凡是影响您心爱之物的人或物品,您都会讨厌它,甚至憎恨它。
或者,一旦您心爱的人,背叛了您,嘿嘿,您哪,就恨死他了!恨不得啊,一刀宰了他算了。
N年以前,当我还在某个企业工作的时候,我亲耳听到一对同事夫妻的对话,大家都很熟识,所以,他们也不背人。那次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女方说的,她说啊:“某某某,你要是敢背叛我,我就杀了你!”
哎,平时相当温柔和气的女同事,人缘非常好,总是面带笑容,不过,到了紧要关头,嘿嘿,真是心狠手辣呀。
没错,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同时,有爱就有恨,有爱就有欲望,有了欲望以后呢?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造出数不清的业。它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菩萨的慈悲呢?则与此大不相同。慈悲,是无相的包容和互助,其中,没有任何牵挂和与情感。所以,即使什么“大爱无疆”,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慈悲,因为,里面还有实有之执着,以及情感之牵挂。
某些提倡大爱的宗教,当面对着异教徒的时候,是咋爱的呢?嘿嘿,把他们捆绑到十字架上,烧毁他们“肮脏的身体和心灵”。
仅仅因为见解和信仰不同,就要烧死别人,这种心境,叫做啥呢?嘿嘿,那可不是一般的恨呀,那是大爱之恨。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紧接着,世尊阐明了,爱和欲望是如何令生死相续的:
“欲望,因为爱而产生;生命,因为欲望而形成。生命形成了以后,众生就会贪爱自己的生命;其中原因呢,还是想要满足自己与生俱来的欲望。”
“所以呀,众生以爱和欲望为生命之因,有了生命以后,就会贪爱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生命之果。这个果里面又有了爱和欲望,所以,本轮生命结束以后,又会有新一轮的生命因果发生,乃至于,无穷无尽。”
哎,咱以人的轮回为例子,简要说明一下:
前一生结束以后,咱呢?就离弃了身体,在业和习气的作用下,显现成为了一个中阴身,它是微妙色,具有不思议的神通,所以呀,它就开始寻找,找啥呢?嘿嘿,看看这大千世界当中,哪里有自己喜欢的事儿发生。
——哎,有啦!业力和因缘所感召,有缘的父母在发生关系的时候,它就看见了,无论多远,它有神通啊!嗖地一下子,飞到了跟前,嘿嘿,有缘嘛,咱就参加了啊!
于是,入胎,把父母的精卵混合物,当做了自己新的身体和生命。喜爱男方的,就生为女孩;喜爱女方的,就生为男孩。所以呀,在佛陀涅槃了两千多年以后,弗洛伊德终于再次发现,哎,普遍说来呢,男孩儿有恋母情结,女孩呢,有恋父情结。
不仅如此,父子之间呢,容易对立;母女之间呢,容易相互嫉妒。哎,这人生啊,乍一看挺风光的,仔细一琢磨呢?嗨嗨,何其颠倒啊。
各位兄弟姐妹,咱的身体,就是这样来的。哎,咱的新生命开始了,它在慢慢地成长。
于是,咱哪,上学,读书,毕业,工作,成家,发挥爱和欲望,孕育下一代,不断地储藏新的爱、恨、欲望,等等习气,然后,衰老,死亡。嘿嘿,很快,咱又将变成中阴身啦。
哎,到那时,咱再找啊,再找有缘的父母啊!只不过呢,在那个时候,咱看起来,父母都是人形。等到入了胎,钻出来之后呢?一看,啊?咋换了一身皮呀!
——嘿嘿,这就叫做业力不可思议呀。
哎,就这样,在爱和欲望的驱使下,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关于生死轮回的景象呢,世尊也给咱大家进行了解说:
“众生由于贪爱欲望境界,于是呢,就深陷其中,被顺境和逆境所左右。”
“一旦遇到了逆境,自己的贪爱和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憎恨和嫉妒。紧接着,就会发起种种不良的言语和行为,造下恶业。于是,将来就会投生到地狱,或者饿鬼道当中。”
哎,在这里,世尊解说了三恶道的因缘,那就是说,众生以欲望心为因,遇到了逆境为缘,于是,就会恼羞成怒,要么憎恨,要么嫉妒。为了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就会发起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造作,通常,都是要去伤害别人,哎,这就是恶业,也叫做罪业。
以这样的罪业为因,来世就会感生到三恶道当中,要么畜生,要么饿鬼,要么地狱,这就是恶果。
如今的社会呀,犯罪率居高不下,您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犯罪,基本上都发源于欲望,追求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会铤而走险;甚至不惜直接去伤害别人,以达到泄愤的目的。所以,就有了犯罪。
同时,如今的人们哪,往往都觉得缺少幸福感,除去社会普遍因素之外,内在的贪欲,则是其根本原因。因为贪欲,而争名夺利;因为贪欲,而勾心斗角;因为贪欲,而你死我活;因为贪欲,而富富穷穷…
《趣品《圆觉经》之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