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十五▪P2

  ..續本文上一頁大師的《最上乘論》,要麼,“了然守本真心”,直成聖道;要麼,“了然不失正念,而度衆生”,“是有力菩薩”呀。

  所以呀,各位兄弟姐妹,無論是自度,成就聖果;還是度人,逐漸圓滿無上菩提,都是以開悟妙覺性爲前提的。否則的話,想要自度,茫茫然無路可行;想要度人,喧囂間名利心起,煩惱叢生,終無有益也。

  除此之外呢?嘿嘿,見不見性,隨它去。咱就老實學經,老實念佛,老老實實地回向淨土,明明白白一條極樂大道,如此行去,不斷地培植福慧資糧,還有啥好憂慮的呢!

  哎,放下思慮憂愁之心,才好學佛修行啊。輕快明朗的心境,就是本來佛心呀。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這時啊,得到了世尊的贊歎和鼓勵,以及即將說法的允諾,彌勒菩薩,心中充滿了歡喜,和在座的大衆菩薩們一起,默然無語,靜靜地聆聽世尊說法。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爲根本。

  

  世尊輕舒圓音,如此說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因爲有了種種的恩愛和貪欲,所以才有了生死輪回。”

  “所有世界當中一切種類的衆生,無論是卵生、胎生,還是濕生和化生,都是因爲淫欲心和淫欲行爲,而成就了性命。”

  “應當知道,所謂的生死輪回之根本,就是貪愛呀。”

  

  世尊呢,首先解答彌勒菩薩的第一個問題,即“雲何當斷輪回根本”?本段經文,世尊直接告訴咱,所謂的輪回根本,是啥呢?嘿嘿,就是男女之間的貪愛呀。

  ——有人說啦,不對吧,好像無明才是最根本的呀!

  ——您說的沒錯。不過,所謂的無明,有兩個方面:一是“發業無明”;二是“潤生無明”。

  啥叫做“發業無明”呢?哎,據憨山大師所說,就是無始際,最初的一念妄動,迷失了圓滿覺性的緣故,所以叫做無明。這是最根本的無明,也就是文殊菩薩所問章當中,所說的“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的這個無明。

  在“發業無明”的基礎上,就有了虛妄的生死輪回,然後呢,“發業無明”就轉變成爲了“潤生無明”,哎,也就是世尊所說的“當知輪回,愛爲根本”了。

  嚴格說來呢,這個無明之“愛”,也有很多種,並不僅僅限于男女貪愛。比如,對于色界天和無色界天來說,他們已經沒有了男女貪愛,但是,他們並沒有超出生死輪回,因爲呀,他們還有其它的愛。哎,後面,世尊會給咱大家詳細解說的。

  

  所謂的卵生、胎生、濕生和化生,就是六道輪回當中,一切衆生誕生的幾種不同方式,母親下出一個卵,再孵出下一代,這叫做卵生。母親在體內直接孕育嬰兒,生出來以後,就是下一代,這叫做胎生。

  不需要父母,而只依靠業力習氣和潮濕溫暖的環境,以及適當的營養成分,直接生出來,叫做濕生。比如,衛生間裏面常見的“濕濕蟲”,就是一類濕生的衆生,哎,哪裏潮濕而溫暖,哪裏就有它們的蹤影。

  依靠業力習氣,變化而出生,叫做化生。有時,有父母,比如欲界天神的後代,既有父母,也是化生。有時,沒有父母,比如地獄、部分餓鬼之類,依靠業力也能化生,乃至于刀山火海,荒漠血河,等等,所生存的環境,也都是業力習氣所化現的。

  ——那這業力到底是啥呢?

  嘿嘿,就是思維心,以及其中所守持的思維習慣性呀!所以說“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啊!哎,知過改過,就叫做忏悔。知道了思維心的過患,就放下它,也放下它的細微思量,那就是第七識當中的內容了,一旦斬斷了第七識的細微思量,哪怕只有一秒鍾,也會明見心性。

  那就如同撥雲見日一般,只要踏實地看見了一次太陽,就永遠也不會再懷疑它的存在與明朗。這呢,就是凡夫菩薩見性的情形。哎,由于分別習氣還不少,凡夫菩薩們,即使已經見性,也是相似見性,沒有辦法立即證得法身。于是呢,逐漸的修行,逐漸地消融幻覺,是必不可少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悟後修行”了。宗門下,把它叫做“騎牛回家”。

  

  哎,要想斷除生死輪回的根本,首先得知道,啥是生死輪回的根本才行,如佛所說“當知輪回,愛爲根本”。有愛有恨,就是生死輪回啊。

  那麼,愛和恨的幫凶是誰呢?嘿嘿,那就是欲望。正是它推波助瀾,讓咱不斷地生生死死,浪迹天涯,找不到回家的路啊!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所以,世尊繼續說道:

  “又因爲有了各種各樣的欲望,它們會不斷地助長並發揮愛的習性,讓愛和恨得以持續,因此,就能夠讓生死輪回相續不斷啊。”

  

  哎,愛和欲望,是分不開的。爲啥呢?

  ——您看,您如果喜愛啥東西,喜愛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想要得到它,這就是欲望呀。而且呢?喜愛地有多深,欲望呢,就有多強烈,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愛和恨,也是分不開的。爲啥呢?

  ——您看,您愛啥東西,于是呢,凡是影響您心愛之物的人或物品,您都會討厭它,甚至憎恨它。

  或者,一旦您心愛的人,背叛了您,嘿嘿,您哪,就恨死他了!恨不得啊,一刀宰了他算了。

  N年以前,當我還在某個企業工作的時候,我親耳聽到一對同事夫妻的對話,大家都很熟識,所以,他們也不背人。那次對話的最後一句,是女方說的,她說啊:“某某某,你要是敢背叛我,我就殺了你!”

  哎,平時相當溫柔和氣的女同事,人緣非常好,總是面帶笑容,不過,到了緊要關頭,嘿嘿,真是心狠手辣呀。

  

  沒錯,愛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同時,有愛就有恨,有愛就有欲望,有了欲望以後呢?就會爲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造出數不清的業。它們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菩薩的慈悲呢?則與此大不相同。慈悲,是無相的包容和互助,其中,沒有任何牽挂和與情感。所以,即使什麼“大愛無疆”,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慈悲,因爲,裏面還有實有之執著,以及情感之牽挂。

  某些提倡大愛的宗教,當面對著異教徒的時候,是咋愛的呢?嘿嘿,把他們捆綁到十字架上,燒毀他們“肮髒的身體和心靈”。

  僅僅因爲見解和信仰不同,就要燒死別人,這種心境,叫做啥呢?嘿嘿,那可不是一般的恨呀,那是大愛之恨。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衆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爲因,愛命爲果。

  

  緊接著,世尊闡明了,愛和欲望是如何令生死相續的:

  “欲望,因爲愛而産生;生命,因爲欲望而形成。生命形成了以後,衆生就會貪愛自己的生命;其中原因呢,還是想要滿足自己與生俱來的欲望。”

  “所以呀,衆生以愛和欲望爲生命之因,有了生命以後,就會貪愛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生命之果。這個果裏面又有了愛和欲望,所以,本輪生命結束以後,又會有新一輪的生命因果發生,乃至于,無窮無盡。”

  

  哎,咱以人的輪回爲例子,簡要說明一下:

  前一生結束以後,咱呢?就離棄了身體,在業和習氣的作用下,顯現成爲了一個中陰身,它是微妙色,具有不思議的神通,所以呀,它就開始尋找,找啥呢?嘿嘿,看看這大千世界當中,哪裏有自己喜歡的事兒發生。

  ——哎,有啦!業力和因緣所感召,有緣的父母在發生關系的時候,它就看見了,無論多遠,它有神通啊!嗖地一下子,飛到了跟前,嘿嘿,有緣嘛,咱就參加了啊!

  于是,入胎,把父母的精卵混合物,當做了自己新的身體和生命。喜愛男方的,就生爲女孩;喜愛女方的,就生爲男孩。所以呀,在佛陀涅槃了兩千多年以後,弗洛伊德終于再次發現,哎,普遍說來呢,男孩兒有戀母情結,女孩呢,有戀父情結。

  不僅如此,父子之間呢,容易對立;母女之間呢,容易相互嫉妒。哎,這人生啊,乍一看挺風光的,仔細一琢磨呢?嗨嗨,何其顛倒啊。

  各位兄弟姐妹,咱的身體,就是這樣來的。哎,咱的新生命開始了,它在慢慢地成長。

  于是,咱哪,上學,讀書,畢業,工作,成家,發揮愛和欲望,孕育下一代,不斷地儲藏新的愛、恨、欲望,等等習氣,然後,衰老,死亡。嘿嘿,很快,咱又將變成中陰身啦。

  哎,到那時,咱再找啊,再找有緣的父母啊!只不過呢,在那個時候,咱看起來,父母都是人形。等到入了胎,鑽出來之後呢?一看,啊?咋換了一身皮呀!

  ——嘿嘿,這就叫做業力不可思議呀。

  哎,就這樣,在愛和欲望的驅使下,一切衆生的生死輪回,循環往複,無窮無盡。

  

  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複生地獄、餓鬼。

  

  關于生死輪回的景象呢,世尊也給咱大家進行了解說:

  “衆生由于貪愛欲望境界,于是呢,就深陷其中,被順境和逆境所左右。”

  “一旦遇到了逆境,自己的貪愛和欲望,無法得到滿足,就會産生憎恨和嫉妒。緊接著,就會發起種種不良的言語和行爲,造下惡業。于是,將來就會投生到地獄,或者餓鬼道當中。”

  

  哎,在這裏,世尊解說了叁惡道的因緣,那就是說,衆生以欲望心爲因,遇到了逆境爲緣,于是,就會惱羞成怒,要麼憎恨,要麼嫉妒。爲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就會發起言語或者行爲上的造作,通常,都是要去傷害別人,哎,這就是惡業,也叫做罪業。

  以這樣的罪業爲因,來世就會感生到叁惡道當中,要麼畜生,要麼餓鬼,要麼地獄,這就是惡果。

  

  如今的社會呀,犯罪率居高不下,您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所有的犯罪,基本上都發源于欲望,追求欲望而得不到滿足,就會铤而走險;甚至不惜直接去傷害別人,以達到泄憤的目的。所以,就有了犯罪。

  同時,如今的人們哪,往往都覺得缺少幸福感,除去社會普遍因素之外,內在的貪欲,則是其根本原因。因爲貪欲,而爭名奪利;因爲貪欲,而勾心鬥角;因爲貪欲,而你死我活;因爲貪欲,而富富窮窮…

《趣品《圓覺經》之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