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十四

  趣品《圓覺經》 之十四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首先,世尊仍然運用比喻,來從總體上解答金剛藏菩薩的叁個問題。實際上,咱前面就說過,看似叁個問題,其實呢,都是一回事兒,無非就是“若諸衆生本來成佛”與“一切無明”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演變出了叁個問題。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就好比呀,有人産生了幻覺,不是真地生了眼病,這個幻覺,咱們把它叫做“幻翳”,因爲它,而使人虛妄地見到了,虛空當中的空花相。”

  “那麼,當這個人從幻覺當中醒悟過來以後,所謂的“幻翳”,就完全消滅了。但是,不應當說,這個“幻翳”已經消滅了,不過,它到底是啥時候産生的呢?”

  “爲什麼呢?因爲呀,“幻翳”和虛空花這兩者,並不是相互對待而存在的真實事物,它們,完全是幻覺呀!根本就不曾産生過呀!”

  

  哎,大家要注意,這裏的“幻翳”,並不是指眼病,而是指無緣無故的幻覺。有人問了,無緣無故,咋會有幻覺呢?

  ——嘿嘿,如果有緣有故的話,就是因緣實有之法,就可以模擬複製,重複實現了,還能叫做幻覺嘛!

  所以呀,就是因爲無緣無故,莫名其妙地看到了幻境,才叫做幻覺的呀!

  ——無明就是這樣的,所以,世尊在這裏,用“幻翳”來比喻無明,用空花來比喻生死輪回和涅槃,用虛空來比喻圓滿覺性,也就是本來佛陀。

  于是,金剛藏菩薩所問的叁個問題都清楚了。咱先看第一個問題:

  “世尊!若諸衆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

  ——毫無疑問,咱借用比喻,虛空本來就有,不生不滅,就算有了幻覺,看到了空花相以後,虛空呢,還是虛空,不曾變動,也不曾被破壞。所以,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不生不滅,就算有了無明幻覺,幻化出了生死輪回,乃至于涅槃假相以後,嘿嘿,衆生還是本來佛,咱本有的圓滿覺性,它不曾變動,也不曾被破壞啊!

  ——哎,如果有人,能夠當下現量地,觀察到這個無相的圓滿覺性,就叫做開悟覺性,也叫做明心見性。從此以後哇,這個人,就從本質上超越了生死輪回。當然,幻化習氣還需要不斷地消磨,修行還需要逐漸圓滿。但是,他已經認清了一切的真相,不會再癡迷于其中了。所謂的輪回,已經束縛不住他啦。

  

  既然衆生本來是佛,那爲啥又有了無明呢?

  ——嘿嘿,還是要借用比喻,“幻翳”本來就不曾有過,它是幻覺呀!哎,無明也是一樣的,本來就不曾産生過,只是幻覺而已。乃至于,一切生死輪回,一切所謂的涅槃,等等,都是幻覺假相,本來就不曾産生過呀。只是,咱把它們錯認爲是實有的罷了。

  既然是幻覺,就根本不曾産生過,再去探討它是啥時候産生的,哎,這就叫做顛倒,沒有意義呀!

  本經的第一章,文殊菩薩所問章當中,對此,世尊也說得非常清楚:“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得。”哎,咱大家呢,要反複地仔細體會呀。

  

  關于後面兩個問題,咱看世尊的進一步解答:

  

  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世尊繼續借用比喻,同時來回答前兩個問題,這樣說道:

  “也就好比呀,人們由于幻覺而看到了虛空花,當這些空花隨著幻覺的醒悟,而從虛空當中消失了以後,不應當這樣說:在這虛空裏面,到底是啥時候生起來的空花呢?”

  “爲什麼呢?因爲呀,在虛空當中,根本就不曾有過虛空花,也就根本不存在生起和消滅的問題呀!”

  

  好,這段經文等于是把第一個問題又解答了一遍,同時,也和上文一起,解答了金剛藏菩薩所問的第二個問題,即:

  “若諸無明,衆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

  ——很清楚,借用前面經文的比喻,所謂的“幻翳”,以及虛空花,它們根本就是幻覺,並不是實有的。

  同樣的道理,所謂的無明,以及生死輪回,乃至于涅槃,等等,根本就是幻覺,並不是實有的呀。因此,這個問題所說的“若諸無明,衆生本有”,根本就不成立。

  而“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呢?嘿嘿,也不需要任何因緣,此乃實際狀況啊!就如同比喻當中的,那個虛空一樣,無論“幻翳”和虛空花如何幻起幻滅,虛空本來就如此。同理,無論幻化的無明和生死輪回,等等,如何地幻起幻滅,一切衆生所本有的圓滿覺性,本來就如此,方便地,把它叫做佛陀。

  

  關于後面第叁個問題,咱看世尊的進一步解答:

  

  生死涅槃,同于起滅,妙覺圓照,離于華翳。

  

  世尊繼續借用比喻,進行了小結,同時,把金剛藏菩薩的第叁個問題,也解答了。世尊說道:

  “因此啊,所謂的生死輪回,乃至于涅槃彼岸,等等,它們都和虛空花一樣,是圓滿覺性當中幻起幻滅的幻覺。可是,無論它們如何幻起幻滅,妙覺性從來都是圓滿覺照的,它就是圓滿覺性,它絲毫不受幻覺的影響,沒有任何生死變動。它,就是本來佛。”

  

  這也就回答了,金剛藏菩薩的第叁個問題: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很清楚,“十方異生本成佛道”沒問題,十方世界的各類衆生,本來就是佛,因爲“妙覺圓照,離于華翳”呀。說它們是佛,也是語言文字的方便表達而已,咱大家呢,千萬不要執著在“佛”或者“圓滿覺性”等等,這些名詞上面呀。哎,“十方異生本成佛道”,這本身就是無上秘密之法,是衆生難信難解之法呀!整部《圓覺經》,都是在反複開示這個法門。

  而所謂的“後起無明”呢?嘿嘿,這就是最典型的“錯認”啊!提問者呀,把無明,乃至于生死輪回,等等,都當做實有的啦!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都是虛空花,都是幻覺呀。

  

  有人問了,難道這些不是實有的嗎?我咋看得清清楚楚呢?

  ——嘿嘿,咋說您呢?從電影到電視劇,乃至于照片等等,都看得清清楚楚哇,難道,它們是實有的嗎?

  哎,那就太好咧!嘿嘿,俺要是看誰不順眼呐,俺就偷偷地把他拍到照片上面,然後,嘿嘿,拿回來慢慢收拾他!

  ——您真收拾得了人家嗎?哎,看得雖然很清楚,畢竟是假的呀。

  電視劇也一樣,比方說,您看到裏面那個主角很氣憤,氣不打一處來,隨手拿起大錘,掄起來——直接把他砸扁了!請問,人家,有事兒嗎?嘿嘿,人家是決定不會有事的,您哪,不光賠了一臺電視機,說不定啊,還得觸電呢。

  

  所以,即使看得很清楚,即使聽得很明白,即使聞得到、嘗得到、接觸得到,乃至于想得到,等等,都不能夠證明它是實有的。恰恰相反,見聞覺知,都是幻覺。都是感覺而已嘛,咋能當真呢!

  

  好,咱再繼續看金剛藏菩薩的第叁個問題。

  所謂的“後起無明”,完全是錯覺,無明並非實有,也根本就沒有生滅,沒有生起和消滅啊。

  至于“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嘿嘿,就更加虛妄了,一切煩惱本來就是虛空花,本來就沒有生滅,完全是幻覺而已呀。

  即便是所謂的“一切如來”,也是語言文字的方便說法,圓滿覺性超越生死變動,它本來沒有名字,人人從來就具備,永遠也不會失去,所以,把一切衆生,方便地叫做“一切如來”。

  

  到這裏,世尊已經大體把金剛藏菩薩的叁個問題,回答清楚了。但是,由于其中的妙法太深奧啦,爲了方便咱大家進一步學習,世尊呢,繼續對其進行講說,繼續慈悲地詳加開解。咱哪,洗耳恭聽。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複如來圓覺隨順,而爲虛空平等本性!

  

  世尊繼續發揮上文的比喻,用虛空來比喻如來的圓滿覺性,哎,當然,咱人人都有份兒,圓滿覺性可不光屬于如來呀!旨在說明,虛空尚且不會隨著“幻翳”和空花,而幻起幻滅;咱的圓滿覺性,又咋會隨著無明和生死輪回,乃至于涅槃彼岸,等等,這些生滅法相,而幻起幻滅呢!

  所以,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這個虛空啊,不是某種暫時的存在,也不是某種暫時的虛無。它呢,從來就如此,無邊無際,無形無質,廣闊無垠呀。”

  “更何況,如來順應一切的圓滿覺性呢!它呀,其實就是廣大虛空的那個內在的平等性呀!所謂的虛空,就是圓滿覺性顯現的呀。”

  

  ——啥叫做“如來圓覺隨順”呢?

  ——就是如來的圓滿覺性,其特色呢?它能夠自然平等地順應于一切因緣,乃至于順應于一切法呀!

  哎,在《圓覺經》後面第六章,清淨慧菩薩所問章當中,世尊會給咱們詳細講解,其中說到如來的覺悟境界,是這樣的:

  “大覺悉圓滿,名爲遍隨順”。

  ——啥叫做大覺世尊的覺悟呢?哎,那就是在佛陀看來呀,一切都圓滿了,本來就圓滿了,不需要再做啥改動。啥叫做佛眼呢?嘿嘿,那就是一雙不再挑刺兒的眼睛啊!無比地明白,無比地包容,那,就是大覺世尊。

  正因爲如此,佛陀,他不是改造世界的天神,也不是創造宇宙的造物主,他是本來的覺悟者,平等于所有衆生的本來覺悟者。所以,佛陀能夠自然地順應于一切因緣,自然地順應于一切法。

  ——這,是否太簡單了呢?是的,同時,也太不可思議了。這是那些整天胡思亂想而自以爲聰明的人們,做夢都想不到的,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的呀。

  佛心,像啥呢?它猶如一條小溪,沿著山勢順流而下,不用選擇路徑,也不需要考查前程,只是自然自在地流淌。其實,連流淌都不需要,那只是順勢而行罷了。

  它,無比地柔軟,無比地晶瑩透亮。它,因爲柔軟而無比地堅固,猶如金剛寶一樣,既不會被破壞,也能夠無堅不摧呀!

  ——啊?您說自相矛盾啦?

  ——嘿嘿,佛心哪裏會矛盾呀!是您的思維心自相矛盾啦。您看,這溪水雖然是最柔軟的…

《趣品《圓覺經》之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