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但是,因爲無形,所以呀,它也是不會被破壞的,是最堅固的呀!不信,您拿把鋼刀,砍砍試試,哎,“抽刀斷水水更流”嘛!它絲毫也不會被破壞。反過來呢,就是最堅硬的石頭,也會“水滴石穿”呀!所以說,它,又是無堅不摧的。
佛心,依照經文所說,乃是“柔軟而正直”的,的確如此。
所謂的“而爲虛空平等本性”呢,就是說呀,如來和咱共有的圓滿覺性,它也是虛空的本性,虛空,是由圓滿覺性所化現的。前文已經說明過,此略。
因此,虛空,尚且不會被“幻翳”和虛空花所破壞;更爲本質的圓滿覺性,又咋會被虛假的無明和生死輪回,乃至于涅槃彼岸等等,所破壞呢!根本就不會呀。
下面,世尊運用比喻,來進一步說明如此妙法: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爲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就如同提煉金礦一樣,黃金並不是因爲提煉才有的,而是在礦石裏面本來就有。那麼,既然已經從礦石裏面,提煉出了黃金,它呀,就不會再變成礦石了。即使經過了無窮的時間,黃金的本性,也是不會被破壞的。所以,不應當說,礦石本來不是黃金。”
“如來的圓滿覺性呢,也是同樣的道理。”
——啥道理呢?咱一起來看看。
在這裏,世尊用金礦,來比喻一切衆生;用黃金,來比喻圓滿覺性,也就是本來佛陀;用提煉,來比喻學佛修行。哎,這其中的道理呀,就清楚了。
黃金不是因爲提煉才有的,而是在礦石裏面本來就有;就如同,佛性不是因爲修行才有的,而是一切衆生本來就具有。黃金提煉出來以後,就不會再變成礦石了,即使經過了無窮的時間,黃金的本性,也不會被破壞;就如同,成佛了以後,也不會再變成衆生了,即使經過了無窮的時間,佛性,也不會被破壞。
所以呀,不應當說,礦石本來不是黃金;就如同,不應當說,一切衆生本來不是佛陀,一樣的道理啊!
通過比喻,世尊清晰地告訴了咱們,根本就不需要産生像金剛藏菩薩那樣的疑問,不用懷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但是,就如同黃金需要提煉一樣,成佛也是需要修行過程的,因爲,金礦裏面有雜質,而衆生心中呢?有錯認和幻覺呀!所以,本來是佛和修行成佛,這兩者並不矛盾。
——不過,比喻總是有缺陷的。
對于金礦來說,裏面的確有雜質,必須要通過提煉,去除雜質以後,才是黃金。哎,雜質和黃金,是兩個東西。
可是,對于衆生來說,並不存在什麼實有的無明和煩惱習氣,乃至于生死業力,等等,它們都是虛幻的。它們都是錯認和幻覺,它們,本來就是圓滿覺性的顯現,本來就是佛陀法身。
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不需要剔除什麼,也不需要改造什麼,而只是需要不斷地覺醒和明了。這,就是學佛,就是修行。這,也就是本經,偉大的《圓覺經》所诠釋的,不可思議的如幻叁昧。
——在一場夢裏面,生死著,煩惱著,追求著,痛苦著,無聊著,糾結著,該咋辦呢?
——嘿嘿,無論您咋辦,終歸是一場夢啊!何如醒來呢!
——根據已經醒來的人,哎,就是佛陀,所免費提供的經驗來看,告訴咱哪,醒來以後,就不會再有生死輪回和煩惱了。覺醒的方法呢,就記載在佛經當中。信不信呢,嘿嘿,隨您自願。
下面,世尊將爲咱大家,進一步開示圓滿覺性,或者說妙圓覺心的情形: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如來的妙圓覺心當中,本來就沒有某個東西叫做菩提,或者叫做涅槃;也不存在成佛,或者不成佛的問題;本來就沒有虛妄的生死輪回,也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非輪回。”
所謂的“一切如來”,咱前面說過,包括叁世與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毫無疑問,咱們大家,都在其中,咱都是未來佛啊!
這段經文告訴咱,咱的圓滿覺性當中,沒有任何實有之法,既沒有實有的菩提和涅槃,也沒有實有的佛和非佛,更沒有實有的生死輪回,以及非生死輪回。
——那麼,圓滿覺性,裏面到底有啥呢?
——嘿嘿,本來呀,連圓滿覺性都沒有。
雖然如此,其中深意,需要明白。啥深意呢?您看,咱的圓滿覺性當中,只是“本無”,而不是一潭死水的空無啊!啥叫“本無”呢?嘿嘿,就是說,看起來有,聽起來有,聞起來有,嘗起來有,摸起來有,想起來也有,不過呢?只是本來沒有而已。換句話說,一切的一切,都是幻有啊!
一切幻有,不是沒有,只是“本無”,本來沒有而已。並不是不能有,而是呢?可以幻化出無窮無盡的妙有呀!哎,那就叫做諸佛的無量功德與妙用也,乃至于一切生死輪回,菩提涅槃,等等,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可以隨緣幻有啊!
——此乃佛境,不可思議。
——咱凡夫差在哪兒了呢?
嘿嘿,咱哪,把啥東西,都當做是“實有”的了。差就差在這“一念之差”啦。
哎,佛陀是一念無念,明明了了,清清白白,咱呢?是念念攀緣,念念分別,念念執著啊!所以,一切“本無”的幻有們,就隨著咱的攀緣、分別與執著,而被“實有”了。
哎,人家本來是幻有,是通達而自在的;被咱給“實有”了以後呢?那就處處不通了,心境角立,矛盾重重啊。結果呢?咱不反省自己,反倒使勁地責備人家:哎,這老天爺不公平啊!我咋就發不了財呢?人家咋就億萬富翁了呢?我咋就這麼累呢?人家咋就清閑呢?我咋就沒生在某某國度呢?人家咋就那麼民主與幸福呢?
——您這樣在夢裏斤斤計較,有何意義呢!窮夢、富夢,平常夢、風光夢,不都是夢嘛。
哎,這個“計較”,就是問題的根本,就是它,把人家一切幻有之妙法,給變成“實有”了。要想明白,並且看破、放下這個“計較”,咱哪,就繼續學修《圓覺經》吧。繼續聆聽,世尊的諄諄教誨。
下面兩段經文,乃世尊對于本章內容的小結。因爲,金剛藏菩薩的叁個問題,世尊已經解答清楚了。不過,對于那些疑問的來源,也就是咱的思維分別心,世尊繼續予以破斥。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于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就算是那些聲聞聖者,也就是阿羅漢所圓滿證入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即使有人,能夠做到徹底斷除並消滅,自己身心和語言的種種造作,也終究沒有辦法到達,那些聲聞聖者,通過親證所顯現的涅槃。”
“更何況,怎麼能夠用有思維的分別心,來揣測如來妙圓覺心的境界呢!”
“這就好像,拿了一個螢火蟲來,准備用它去燒毀須彌山一樣,終究是做不到的啊!”
“像你們所問的這叁個問題,表明了,你們是在用輪回分別之心,來發起輪回分別之見解。像這樣,想要悟入如來廣大寂滅的智慧海洋,終究是無法到達的。”
“因此啊,我告訴一切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首先要斷除無始以來的生死輪回之根本,也就是思維分別心,然後,才有可能悟入妙圓覺心。”
關于“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這句經文,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法義都可以貫通。
前文是第一種,這裏面還有一個常見的疑問:
——有人說啦,爲啥“身心語言皆悉斷滅”了,這相當了不起啦,咋還沒有辦法到達,那些聲聞聖者,通過親證所顯現的涅槃呢?
——嘿嘿,您要知道啊,所謂的“身心語言皆悉斷滅”,指的是斷除了第六意識的妄想分別心,哎,也就是啥都不想的無念境界呀!那些無想外道們,就是這樣修行的呀。他們成功之後呢,就做到了“身心語言皆悉斷滅”,這就是無想定啊!將來離世以後,就會投生到無想天。但是,終究不是解脫。
這些外道的問題在于,只是斷滅了第六意識妄想心,而沒有覺悟到更加細微的第七識,其中具有不停的相續思量,這個相續思量,把第八識認做了自我,這就是俱生我執啊。哎,我執還在,細微地流淌著,就還沒有到達二乘人的涅槃境界,天臺宗所說的“偏真涅槃”啊。
第二種理解呢?依據憨山大師《圓覺經直解》所說,是這樣的意思:
“就算是那些聲聞聖者,所圓滿證得的境界,其中啊,他們身心和語言的造作都已經斷滅了,但是,終究也沒有辦法到達自證的涅槃境界。”
憨山大師的原話是:“且二乘身心已滅,尚不能至自證涅槃。”爲啥呢?大師又補充道:
“二乘身心語言皆滅者,以斷六識分別之心,七識已伏不行,故無覺觀語言。但所證涅槃,乃第八識全體無明,認爲涅槃。以二乘人無明,名字不知故,不能至親證所現涅槃。”
——這些供大家參考。如何抉擇,嘿嘿,您自定吧。
總之,即使是二乘聖者,阿羅漢的涅槃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用思維分別心,根本就無法企及。甚至,即使斷除了思維心之後,也還是無法企及。爲啥呢?
嘿嘿,因爲:“斷除妄想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呀!哎,這是宋代張拙大居士《悟道偈》裏說的,相當中肯。後面還有兩句:“隨順世緣無挂礙,涅槃生死等空花。”哎,這就是妙用了。看來呀,這位張拙大居士,是仔細研讀過《圓覺經》的,怪不得能夠悟道呀!
所以,用思維分別心,就更加沒有辦法,契入妙圓覺心了。因此,世尊說,它就是生死輪回的根本,首先要斷除它,然後,再來求證妙圓覺心。
——哎,此處相當微妙,一方面要斷除思維分別心,另一方面,世尊在後文就會說到,還需要“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啊!
哎,…
《趣品《圓覺經》之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