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樂曲,或虔誠的佛贊,往往把人心靈升華到聖潔的境界。佛光山將佛教莊嚴清淨的梵呗,加上國樂演奏及敦煌舞蹈,傳統的梵呗與現代弘法方式融合,將“以音聲作佛事”帶進世界各國舞臺,爲世界帶來祥和與和平。另外全球性的“星雲大師佛教歌曲征曲比賽”,更讓美好的佛教聖歌走進校園及社會各階層,透過不同國家、年齡、種族、語言的音樂活動,對于促進種族融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5]
爲了推廣人間音緣本土化,以佛教音樂藝術弘揚佛法,由馬尼拉佛光山暨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主辨;宿務慈恩寺暨國際佛光會宿務分會承辦;宿務佛光青年分團協辦的「佛陀傳-悉達多」佛教英文版音樂劇,于2007年7月6日假宿務市Waterfront Hotel盛大演出。此劇未演已先轟動,每日索票者絡繹不絕,大家反應十分熱烈,甚至連馬尼拉、描戈律、怡朗地區的信衆也都紛紛組團前來觀賞,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特派臺北普門寺住持永光法師莅臨指導,二場的演出座無虛席,獲得觀衆極高的評價和贊歎。一萬多位佛教徒、神父、修女、學校老師帶領學生一起來觀賞,現場座無虛席。
此劇透過佛教音樂舞蹈來表達佛陀一生的故事,集合了宿務地區的各界菁英,包括大學、中學及小學的師生參加演出的集體創作。承辦單位早在一年半前即開始策畫、籌備,光是幕前、幕後的工作即動員了百余人參與。此劇是根據星雲大師著作的《釋迦牟尼佛傳》來編寫劇本,並采用星雲大師人間音緣佛教歌曲穿插其中來描述劇情。“佛陀傳”全劇長約一小時又四十五分鍾,由“古印度的社會”、“太子誕生”、“長大成人”、“出家修行”、“初轉*輪”、“佛陀歸國”…等場景演出。
演出一開始,由叁寶頌響起,劇場暗淡的燈光漸漸明亮,宏亮的樂曲,夾帶著雷霆萬鈞及震撼人心的氣勢,掀開了音樂劇的序幕。觀衆們彷佛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隨著臺上人物的喜怒哀樂,而揚眉、噓唏,透過音樂、舞蹈、燈光……等藝術的表現,佛陀的一生,清清楚楚地展示在大衆的面前。此次演出,由編劇、音樂、舞蹈、服裝設計、舞臺布置、燈光、音響、計算機特效等都邀請菲律賓當地專業人士所完成。在服裝的造型上,均考據古印度的文化色彩與背景,將每一位人物的性格,透過服飾表露無遺。舞臺設計別出心裁有二十二個場景的場次搭配,在設計師的努力下整個舞臺展現出磅礡的氣勢,除在視覺意象的營造上極富巧思變化外,運用高難度技術,配以多媒體映像,不僅讓觀衆耳目一新,更把節目襯托的盡善盡美。更于2007年11月3日下午和晚上,11月4日下午。在菲律賓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 of the Philippines)隆重表演,二天四場近萬名觀衆隨著臺上人物的喜怒哀樂與生動演出,時而揚眉,時而噓唏,掉下感動的淚水,幕幕贏得如雷的掌聲。表演非常成功轟動吸引上萬人觀賞。
當晚並且有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帶領十多位佛光幹部莅臨觀賞,贊歎此劇的演出很有國際水平,雖然演員不是專業人士,但很有專業水平的表演,鼓勵演員要有國際觀,並再接再勵努力。並力薦回臺演出。
故于2008年五月至臺灣北中南有十場演出。[6]“佛陀傳—悉達多太子”音樂劇先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演出五場,吸引許多北臺灣觀衆到場觀賞。從五月十一日到十叁日,南下到高雄市立社教館和佛光山演出。演出至今共計南北十場,逾兩萬人欣賞這場音樂藝術與宗教文化交融的歌舞風華,如醉如癡,感動全寫在臉上。全劇以曆年來菲律賓人間音緣得獎歌曲,配合英文對白,演出悉達多太子出生、證道的曆程,歌聲優美動人心扉,加上聲光科技的炫麗舞臺,印度風格的鮮豔服裝,帶領觀衆穿越時光隧道走回古印度王朝,聆賞釋迦牟尼佛成道的傳奇故事,成了心靈最佳享受。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莅臨現場觀賞後致詞表示,四十二年的佛光山,是許多書的印行所得,及許多信徒幫忙建設起來的。大師說,二十四歲寫《玉琳國師》,所得全數購買佛光山土地;一九七一年第一座殿堂大悲殿完成;而《釋迦牟尼佛傳》發行以後,受到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海外讀者踴躍購買,又讓大雄寶殿在一九八二年建設完成;如今由菲律賓的朋友演《釋迦牟尼佛傳》是最好的诠釋。星雲大師勉勵大家“學習佛陀的苦行、耐力並不容易,但可從佛陀的慈悲與智慧開始學習”。並祝福每個人“佛陀加被,福慧增加,吉祥如意”。
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感謝所有演員及工作人員的共同成就,他表示每次觀賞時,都十分感動,佛陀雖已入滅,但傳奇的一生、慈悲與智慧長存世間。適逢母親節,心培和尚祈祝“以此劇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並願佛陀的大愛與慈悲生起每個人心中的聖潔、善念,將所有功德回向給緬甸天災的罹難者,及一切苦難衆生,願所有生命幸福吉祥,美滿安樂”。
臺灣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玺也前往觀賞,還到後臺嘉勉全體演員,“在臺灣的天主教社會中,把佛光山稱爲臺灣的梵蒂岡,佛陀傳的演出,對宗教是偉大崇高的貢獻”。
其它與會貴賓還有吉美欽哲仁波切、菲律賓航空公司副總裁陳永年伉俪、高雄縣長楊秋興、臺南市市長許添財伉俪、屏東市市長葉壽山、臺南市教育處處長王水文伉俪、臺南市政府觀光文化處處長許耿修伉俪、臺南市雙子星有線電視公司董事長吳順德、義大集團董事長洪萬隆伉俪、佛光山榮譽功德主蔡國華伉俪、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總會長蘇文彬、臺南市美術研究會前理事長林智信、立委黃昭順、媚婷峰集團董事長莊雅清等。
“佛陀傳—悉達多太子”自五月二日至十一日,已演十場,引起熱烈回響,國際佛光會爲南部地區無法購得門票的民衆,佛光山都監院慈悲,特別情商劇團于十叁日晚間七時叁十分在佛光山不二門加演一場,開放自由觀賞,回饋長期以來支持佛光山、及喜愛音樂歌劇的民衆,這場演出後返回菲律賓。
菲律賓這美麗的千島國,除了豊富的天然資源外,菲律賓人的熱情、善良、質樸更流露在音樂,藝術創作中。佛光山在菲律賓二十年來,一直秉持星雲大師“同體共生”的弘法理念,以“佛教與藝文合一”將佛法播種于天主教的菲律賓國土。
適逢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由馬尼拉佛光山暨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主辨、宿務慈恩寺暨宿務分會承辦英文版舞臺音樂劇“佛陀傳-悉達多太子”。透過音樂藝術,演繹古印度迦毘羅衛國悉達多太子的傳記,一個流傳2500多年震撼人類的故事。
舞臺劇高水平的音樂藝術創作可以媲美專業。音樂劇以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爲底本,並采用人間音緣中星雲大師的歌詞做爲音樂劇的主軸。此次英文版“佛陀傳-悉達多太子”大型舞臺音樂劇,演藝人員近百人。編劇與音樂製作Mr. Jude Gitamondoc,導演 Ms. Daisy Ba-ad,主要演員有“人間音緣-星雲大師佛教歌曲全球發表會”菲律賓代表得獎者,大多數演員則來自天主教學校大、中、小學,與及幼兒園的學生。從編劇、演員、服裝舞臺燈光設計,音樂製作等展現是本土化佛法的深耕;應用21世紀的語言與及計算機特效功能,更是佛法“傳統與現在的融合”。
導演Daisy Ba-ag說:他拿到這劇本時就非常有興趣,再加上她的考察悉達多的的故事,更須要將他的故事表達出來。因爲編劇把重點溶入劇本中,之後聽到音樂,更覺得這劇本的完美,更要把這種完美的東西表現出來,悉達多就像你和我一樣,要替衆人解決痛苦的答案,他不是自私的找到答案後掩藏起來而是告訴衆人,或許他可以在宮廷中享受榮華富貴,但他還是采取放下一切尋找真理,來解決衆生的痛苦,這些的想法有對我很大的影響,我也有同樣的思想。
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戴育仁會長也表示: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不可思議,在菲律賓本地遍地開花,由菲律賓人導演菲律賓學生來演出佛陀傳,真是了不起,把人間佛教本土化。每場演出後,觀衆出來都法喜充滿好評如潮,有的趕緊在現場索票給其它親友來看,有的索票准備看第二場,場場都爆滿。佛光人不斷接獲親朋好友傳來恭喜和贊歎的手機簡訊,讓大家深深以做個佛光人爲榮,並發願爲弘法利生再努力。
菲律賓名作曲家Jose Mari Chan恭喜此劇演出成功,並贊歎此劇無論是編劇、導演、音樂、舞蹈都很棒,他要把結緣的《佛陀傳》CD音樂帶在家中再好好欣賞。
音樂與藝術是觸動人心至善,至臻的橋梁。希望借此“佛陀傳-悉達多太子”舞臺音樂劇來化世益人,爲世界的淨化,爲人類的幸福安樂而奉獻心力。
四、結語──天主教國的淨蓮未來發展
星雲大師認爲[7]:佛教音樂壯而不猛,柔而不弱,清而不燥,凝而不滯,能令聞者生起清淨之心,故以音聲作佛事,無遠弗屆,不受時空、環境背景及國籍的限製,更能達成弘揚佛法的任務,將諸佛菩薩的智慧、悲願普及世界每一個角落。
如何促使佛教音樂現代化的普及,星雲大師提出五大方針:
1.佛教音樂並非寺院和僧團所專有,應該走向廣大的群衆。
2.佛教音樂除了贊頌歌偈之外,需要創作再創作。
3.佛教的弘化者今後要多多提倡音樂,以音樂接引衆生學佛。
4.佛教的弘化者可以組織歌詠隊、合唱團、聖樂團、管弦樂團、國樂團等,以音聲做佛事。
5.希望今後佛教的曆史上,多出現幾位音樂家,如馬鳴菩薩和弘一大師。
佛教音樂除了作爲禮贊諸佛的伎樂供養外,吾人可以運用現代音樂的特質,融和佛法莊嚴的精神,使佛教音樂的現代化更上層樓。
我國素稱“禮樂之邦”,早在堯舜之世,我國先民就用禮樂來教育民衆;禮樂就是舞蹈與音樂。古代的舞蹈教育,“蓋動蕩之,鼓舞之,使自得之,其陶冶之功,感之最深”。中國的舞蹈雖然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遷,由神聖的觀念,教育的價值,進入藝術的舞蹈境界,乃至溶含于戲劇,流入于民間,但在中國佛教的弘傳史上,卻未見被用于弘法布教。有鑒于此,星雲爲弘法利生的方便,把舞蹈帶入佛學講座、禅淨密叁修法會、等大型布教活動,使與會的大衆沐浴在聖潔、歡娛的氣氛中,打破了教界的保守沈寂,助長說法的效果。
一九九六年夏天,由佛光山僧衆所編的「僧舞」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回響熱烈,更締造了中國佛教弘法的新紀元。
而菲律賓“佛陀傳”音樂劇成功的演出,正是代表著佛教音樂與舞蹈圓滿結合的弘法成果。于多年結合菲律賓人民族特性的佛教弘傳創作。
菲律賓佛光山總住持永昭法師致詞說:這批演員,雖然身爲天主教徒,卻還能參與佛教演出《佛陀傳》勉勵他們要再接再勵,學習佛陀所講的八正道來做人處事。飾演佛陀角色的演員說,在演《佛陀傳》之前,他個人有很多的煩惱和困擾,自從飾演佛陀明白了八正道之後,很奇怪的很多問題都自然迎刃而解,讓他對佛法産生了無比的信心和恭敬。
從人間音緣到佛陀傳成功的將佛教弘傳與民族性融合在一起。更確立我們更有成立藝術學苑之創立。讓菲國社會充滿清淨喜悅的梵音歌聲;讓菲國人民的心靈歡呼唱出共同的歌曲樂章;以樂曲宣唱善巧的法語-給人信心;以樂曲宣唱美妙的詩偈-給人歡喜;以樂曲宣唱佛法的成就-給人希望;以樂曲宣唱慈悲的心腸-給人方便。讓我們以星雲大師的詩偈佛法爲歌詞所譜的曲,藉由歌聲將佛法本土化 這是我們舉辦音樂藝術學苑的願心。
參考文獻 :
星雲大師,《佛教聖歌集》(高雄:佛光出版社,1970)
星雲大師,《佛教叢書》(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
印順著,《印順導師全集》(臺北:正聞出版社,1999年)
蔡惠超《花島風物志》(菲律賓:博覽堂,2002)
《2003年星雲大師佛教歌取發表會紀念專輯Sound of the haman world》(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3)
《2004年星雲大師佛教歌取發表會節目手冊Sound of the haman world》(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4)
《2005年星雲大師佛教歌取發表會節目手冊Sound of the haman world》(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5)
《2006年星雲大師佛教歌取發表會節目手冊Sound of the haman world》(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6)
《2007年星雲大師佛教歌取發表會節目手冊Sound of the haman world》(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7)田青主編《中國佛教音樂選萃》,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年第1版
[1] 錄自“史念原史佛法”——希爾伯列克著。
[2] 蔡惠超《花島風物志》<島國情調的音樂>(菲律賓:博覽堂,2002)p73
[3]蔡惠超《花島風物志》<神樂妙音的竹管電風琴>(菲律賓:博覽堂,2002)p69
[4] 《2003年星雲大師佛教歌取發表會紀念專輯Sound of the haman world》(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3)
[5]2007/7/10 <人間福報>人間社記者葉錦櫻宿務報導
[6] 2008/5/12<人間福報>人間社記者王麗君高雄報導
[7] 《佛教叢書》星雲大師編著(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永昭,菲律賓馬尼拉佛光山菲律賓總住持。
《佛教的傳播與民族性:佛光山在菲律賓佛教樂藝弘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