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臺灣佛教會理事長的法智長老就認爲:“這次佛指舍利可以順利來臺……多虧有星雲大師這位俱足相才、內才、人才的“火車頭”,才有辦法拉起海峽兩岸這麼多佛教團體,成就這件大事 。”最重要的是每一次的努力,對教界、對社會都是一種學習融和的機會。淨耀法師事後就說:“經由此次的機會讓諸山長老,有了一次彼此溝通的機會。……也(才能)化解開許多原有的歧異…… 。”
(四) 對等的溝通平臺建製
融和的第一步就是要形成共識,也就是佛教第一的思想。然而在建立共識之前,必須要先讓大家有機會交流、相互了解,才能消彌誤會與隔閡。對此大師強調建立溝通的機製是必然之路,且提倡以會議的型態爲主,因爲“世界上任憑科技如何發達,都不及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講話來得重要。”基于這樣的想法,大師積極的建立各式各樣溝通平臺的機製,一方面讓佛教界有機會坐下來互相交流,另一方面藉由會議的場合,來宣揚教界融和的理念。
大師宗派融和的實踐成果是很顯著的。這樣善意的交流使國際教界也開始彼此伸出友誼的雙手,甚至得以沖破政治的藩籬,使兩岸佛教界有機會開始互相往來。 大師認爲宗派融和的方式是先由認同雙方的理念,輔以良性的互動,來達到教界間的互尊與共榮, 而這種模式可以在佛光山與其它道場締結兄弟寺 而頻繁的互相參訪、參學中見到。同時,由于“世界顯密佛學會議”的成功,促成南傳、藏傳佛教戒子在一九八八年于美國西來寺求受北傳戒法,更重要的是南北傳佛教界的高僧能共同于該戒會中擔任戒師 。南北傳戒子們在戒會中得以多方交流 ,進而增加對其他教派的理解與包容性。更因此成就了一九八九年大師與達賴喇嘛的會面,爲日後顯密交流訂下具體計劃。
一九八八年的叁壇大戒並非昙花一現。十年後于《國際僧伽研習會》中,世界各地的僧衆 聯署提請佛光山前往印度傳授叁壇大戒。因此,來年佛光山于佛陀成道處菩提伽耶啓建的叁壇大戒。此次戒會恢複了在印度中斷千余年的比丘尼戒法,回歸佛世二部僧衆之景。這是佛教界一次跨越種族、地域、宗派、法脈傳承的戒會 ,並深受佛教一體支持。 叁壇大戒延續著僧伽的命脈,而跨越南北傳的叁壇大戒象征宗派融和的初步成果,更是一種佛教界以具體行動表示對回歸佛陀時代的一種渴望。
四、結語
任何一位實踐家必定由自我實踐開始。與其大唱高調宣揚宗派融和,不如踏實的以行爲來親證自己的理論。星雲大師確實以他的行爲來印證他自己爲融和所下的定義:融和是一種容人的雅量、平等的相待、尊重的言行、也是相處的藝術 。後學不敢說本篇文章能完全掌握星雲大師的宗派融和思想,卻希望能借此抛磚引玉讓與會大衆正視宗派融和的重要。還望與會大德能不吝賜教,讓我們有機會藉由交流與對話來讓這篇有關“宗派融和”的文章愈顯融和。
以現階段而言,後學認爲星雲模式的融和已爲教界打下融和團結的基礎。然而在這個基礎上要如何深化合作的模式,使這樣的融和模式在將來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實在人間佛教的推廣中,這將是當今佛教徒該省思的課題。而眼前當下的會議,就是一個最好的起點。
今日的《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能到臺灣閉幕,除了是教界人士近年來對融和理念的體認與實踐,更是星雲大師二十多年來對兩岸教界融和長期耕耘的具體成果。雖然本次會議能順利召開,但在會議中能獲得多少成果卻也考驗著與會者對融和的體認與實踐。我們的心量有多大得到的就有多少;我們對佛教第一的信念有多堅定,能得到的就有多少。在人間佛教思想急速發展的現在,我們所做的一切將影響未來數百年佛教的傳承。爲了佛法永續,這個時代的佛教徒應該要准備好未來人間需要的佛法。但願“佛光普照叁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附錄:參考數據
(一) 專書
1、 《星雲日記》,共四十四冊,星雲大師著,佛光出版社,1994年。
2、 《往事百語》,共六冊,星雲大師著,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999年。
3、 星雲大師著,《當代人心的思潮》,臺北:香海文化,2007年。
4、 《星雲大師演講集》第四集,星雲大師著,佛光出版社,1986年。
5、 《星雲法語》,共兩冊,星雲大師著,華視文化,1992年。
6、 人間佛教系列,《佛光與教團-佛光篇》,香海文化,2006年。
7、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滿義法師著,天下文化,2005年。
8、 《傳燈-星雲大師傳》,符芝瑛著,天下遠見,1995年。
9、 《佛光山徒衆手冊》,佛光山宗務委員會,2006年。
10、 《萬佛叁壇大戒會同戒錄》,臺灣靈岩山寺傳授叁壇大戒委員會印行,1997年。
(二) 期刊/特刊/報紙
1、《化世與益人》,星雲大師撰,《普門學報》第叁十六期,2006年。
2、《覺世月刊》, 覺世出版社。
3、《普門雜志》,普門雜志出版社。
4、《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7年。
5、《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特刊》,佛光宗務委員會,2000年。
(叁) 網絡數據
佛指舍利來臺
http://www.fgs.org.tw/buddha;
http://www.fgs.org.tw/buddha/兩岸教界感想.htm。
《星雲大師宗派融和想與實踐》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