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誓願,勤行種種方便善巧、憐憫一切衆生,不久之後當再相見。如果一不小心一入他途,則可怖可畏。如果不能持戒,有龍樹菩薩的六齋法現在仍然存在,應當遵而行之。而殺戒尤其重要,希望你寄語其他一同學法的學人,沒有說每天動刀殺生,口中貪食衆生血肉滋味的人,而能夠往生此極樂國土的。縱使說法如雲如雨,又何益于事呢?我和你在空王劫時,生生世世爲兄弟,乃至于在六道之中,也是如此。所幸我今日得生善地,我恐怕你會墮落,因此以方便神力,將你攝受至此地,但是淨土與穢土相隔,不得久留于此。”
當時宏道與中道的兄長宗道已經命終,中道因此問其兄長投生之處。宏道說:“他往生的地方也很好,你以後自然就會知道。”說完之後宏道突然淩空而去。中道行走在水池上,頓時好像墜入水中,突然之間就醒過來了,中道因此自己把此事記述下來。在此之前袁宗道有個兒子叫袁登,年十叁歲,得重病將命終,告訴宏道說:“我快死了!叔叔你要怎麼才可救我呢?”宏道說:“你只要念佛,即得往生佛國,此五濁惡世,不足以留戀。”袁登于是合掌,稱念阿彌陀佛,諸眷屬都同聲助念之。過一會兒,袁登微笑說:“我見到一朵蓮華,顔色微紅。”才一會兒又說:“蓮華漸漸變大,色彩鮮明實在是無與倫比。”接著又說:“佛來了,相好光明,充滿了整個室內。”不久,呼吸急促,宗道說:“你只要稱念“佛”字就可以了。”袁登稱念佛字數聲,然後合掌安然而往生。(明史。西方合論。白蘇齋集。珂雪齋外集。狯園)
清 丁明登
丁明登。字劍虹,江蘇江浦縣人。丁明登在明神宗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叁~一六一九年),受叁歸依于雲棲蓮池大師,曾自號爲“蓮侶”居士。萬曆四十四年(西元一六一六年)考取進士。因此擔任泉州的推官,後來遷職治理衢州。丁明登所到之處,必定以佛法勸導他人。若遇到刑罰應處以責杖的人,丁明登就裁斷以繳米的方式來代替其刑責,並將這些米供給在牢獄中的囚犯。到了夏天的月份,則整修牢獄中的房舍,又煮香 給囚犯們喝以供消暑,並且發給他們葵葉製成的扇子。等到冬天的月份,則給他們辣椒和姜,並找醫生來看生病的囚犯。每位囚犯都給他念珠一串,教化勸導他們念佛。
雲棲蓮池大師曾經稱贊他自己在俗家時鄰家的一位老人,平時在家常常念佛,後來臨命終時,老人與他的朋友一一辭別然後往生。丁明登因此繪畫出老人一一辭別朋友而往生的圖像,懸挂在書房中用來自我勉勵。明思宗崇祯年間(西元一六二八~一六四四年),受菩薩戒。清世祖順治二年(西元一六四五年)冬天,病重。十一月初一,自己准備疏文禀白佛陀,希望能夠求生極樂淨土,然後每日焚燒一則疏文。到第十日,飲食仍如平常之時,雖是生病,但是面色帶有紅色的光澤。同時還一一地勸勉前來探視的親戚好友,希望他們能修習淨土法門,說完之後側過身來,橫臥就枕而往生。(淨土晨鍾)
清 黃翼聖
黃翼聖。字子羽,太倉(江蘇)人。黃翼聖一向敬服雲棲蓮池大師的教誨,精進修習淨土法門。于明思宗崇祯年間(西元一六二八~一六四四年),因薦舉而擔任官職,其官職爲四川新都的知縣,以慈悲德惠來治理人民。黃翼聖曾經于縣堂供齋飯僧,親自擺設飯匙及筷子,以錢財供養僧衆,並且恭敬地禮拜。後來,張獻忠等流寇侵犯四川而來到新都城,新都城上千位的僧人,因有感于黃翼聖的德澤,于是互相偕同入城,在城中稱念佛號,夜半之時,念佛之聲震動天地。流寇們都相互警戒不敢侵擾,于是寂靜而撤退。後來,黃翼聖因固守新都城的功勳,而升遷調職到吉州(江西吉安縣)。明朝滅亡之後,黃翼聖便棄官返回家鄉,更加堅定地修習淨土法門。
黃翼聖所居住的樓房其名爲“蓮(蕊/木)樓”,並自號“蓮(蕊/木)居士”。他時常設齋供佛,且每日持念佛號數萬聲。後來,臥病在床滿一個月,其家中四周的牆壁都張貼阿彌陀佛的聖像,並請晦山顯公爲他授菩薩戒。顯公爲他深入地講說唯心淨土的觀法。因此黃翼聖說:“我的精神愈來愈振奮,誓願愈來愈堅定,我自信往生西方淨土是必然的事啊!”隔天早晨,顯公即將辭別離去時,黃翼聖預知八天後必定往生,後來果然如期往生。(現果隨錄)
清 金光前、龔氏
金光前。清族正黃旗人(清代的戶口編製,用八種不同顔色的旗子加以區別)。起身于戎伍之間,平日若看見善事一定發心去做。並告誡一切士兵,不得隨意殺人,不可奸淫任何一個婦女,不許掠奪任何一件財物,不准燒毀任何一間屋舍。金光前的妻子龔氏,也能識字誦經。清世祖順治十年(西元一六五叁年),隨著軍隊出征到福建,取道經過杭州時,聽聞具德和尚講經說法于靈隱寺。金光前于是偕同妻子前往參訪叩問,親身蒙受具德和尚的開示,從此以後一心念佛而有所得。
清世祖順治十二年(西元一六五五年)夏天,返回北方之時,半途駐軍于錢塘江的水邊。金光前忽然現出病相,妻子龔氏准備爲他延請醫生。但金光前則阻止她說:“我以前曾經與你親自去請教靈隱寺的具德和尚,而今正想作轉身西方淨土的打算,以求證明和尚所說的,還要醫藥作什麼呢?”龔氏于是大笑說:“沒有料想到夫君也修得此種境界。”于是就叫人製造兩個棺木,並說道:“我與夫君您一起走,但是要稍晚一些,等到爲您辦完後事吧!”金光前聽完這席話,即合掌而往生。龔氏派遣使者到靈隱寺,請求爲他們兩人點燈,並且囑咐要供齋飯僧修習忏法。到第七天完畢後,摒除斷絕一切的飲食,日夜不睡覺休息,專志一心地念佛。又經過七天,午後,龔氏看太陽很早就下山了,便靠著棺木而睡。一會兒,睡醒說:“時候到了!”然後端坐,念佛而往生。(果報聞見錄)
論曰:“王公大臣要悟入佛道,是比居士還要難。急求功名的人,必定以進取執著爲首要。而沈溺于安逸快樂的人,必然以寂靜修行爲苦事。若不是宿世種植的善因,並且堅持自己純正的誓願,哪裏有不于修行之事畏難而退的呢?像我們前面提到的諸公,不舍世間的塵勞,而一同歸心于西方淨土,這可說是現宰官身而說法的人了!至于如柳宗元、白居易、蘇東坡、趙子昂等諸位賢人,曾經贊歎歸依佛道,淨土的因地是具足。但是當臨命終神識要脫離色身的時候,其感應的瑞相卻很少聽到。這實在是因爲世智辯聰,而迷惑于種種的思想歧途之中;因爲有貪愛執著、割舍不下而産生弊病。讀書人的結習難改,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到了生死關頭的時候,絕對是很難徼幸得以超脫生死的。往後的賢人君子,應當要知道引以爲警戒。”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王臣第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