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出來。少康並開示大衆說:“你們凡是有見到佛的,必定可以往生淨土。”大衆聽了都非常歡喜欣慰。
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西元八○五年)十月,少康囑咐僧俗二衆弟子說:“大家應當對淨土法門,生起增上精進好樂喜悅的心,而于汙穢的娑婆世界,生起厭惡出離想要解脫的心,你們現在見到我放光明的,乃是真正我的弟子。”說完後就放出幾道奇異的光芒,接著即安然地往生。由于弟子們爲他建塔于臺岩,因此又號爲“臺岩法師”。(宋高僧傳。樂邦文類)
唐 辯才
辯才。俗姓李,湖北襄陽人。誕生的時候,室中發出奇異的香氣。七歲時,依止岘山寂禅師出家。周遍地遊學于各個郡縣。曾經追隨奉事長安安國寺的懷威律師、報恩寺的義頒律師。辯才對于經典義理的解釋分析,無不通達透徹,後來爲章信寺的住持,暗自地修行淨土法門二十年,從來不曾告訴別人。
辯才一生不好交遊,唯獨與護戎任公親近熟悉,他告訴任公說:“我辯才必定可以得生淨土,在十年內的期限一定可以往生。”當十年約定的期限已滿之後,辯才派遣弟子去報告任公說:“過去約定的期限已經到了。”等到任公趕到辯才住持的章信寺後,辯才說:“我去了!”然後安坐在繩床上,寂靜地往生。大衆都聽到天樂從西方傳過來,奇妙的香氣充滿室內,時年五十六歲。(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唐 善道
善道。臨X(今山東X博市)人,曾經進入藏經閣,隨意用手探取經典,拿到《觀無量壽佛經》,因此就專心念佛,修習觀經的十六種殊勝觀想。後來他往廬山,參觀慧遠大師在廬山蓮社的遺迹,心中感慨不能恭逢盛會,同時也更增加了對極樂淨土思念向往的心。善道後來隱藏形體于蚴山,修行般舟叁昧數年,曾經親自目睹極樂世界的七寶樓閣清淨蓮池,清晰真實如同親臨其境,就好像是在眼前一樣。後來又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追隨綽禅師,綽禅師教授他《無量壽經》。
有一次善道准備入定七天,綽禅師請善道爲他觀察他來世所要投生之處,出定後善道報告綽禅師說:“師父應當忏悔叁項罪,才可以往生淨土。師父曾經安置佛像于屋檐的窗戶下,而自己住在安穩的深房內,這是第一項罪過,應當在諸佛之前忏悔。又曾經勞役指使出家人,這是第二項罪過,應當于四方僧衆前求忏悔。又因爲建造房屋,損傷很多蟲蟻的性命,這是第叁項罪過,應當于一切衆生前忏悔。”綽禅師聽聞之後,即寂靜地思惟自己過去的過失,洗除煩惱塵垢的妄心,至誠忏悔謝罪。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一次善道出定,告訴綽禅師說:“師父的罪已經滅了,將來有白光來照耀的時候,就是師父您要往生淨土的瑞相。”善道在京城施行教化,來歸依學習的,多得像市集的人潮。有一天,突然稍有微疾,善道就把房門關起來,自己在屋內寂靜安然地念佛往生。這時有一陣異香和天樂,向著西方飄然而去漸漸消失。(佛祖統紀)
唐 智欽
智欽。不清楚他的身世,專門修習禅定的法門,又禮拜稱念一萬五千佛的洪名,禮拜稱念到了第一萬尊佛。然後在鄮縣(浙江鄞縣)阿育王寺佛陀的舍利塔前,燃一只手臂供佛,以求往生極樂淨土。他的弟子僧護,半夜裏看到庭院前面光明照耀異于尋常,因此問:“是什麼人拿著火炬呢?”總共問了叁次,空中回答說:“是來迎接智欽法師的!”僧護急忙把門打開,看到阿彌陀佛金色的身像放大光明,幢幡香華七寶傘蓋,從空中飛騰而下,智欽就在此時即刻往生而去。(佛祖統紀)
唐 知玄
知玄。字後覺,俗姓陳,眉州(今四川眉山縣)洪雅人。七歲時,在甯夷寺,聽人講《涅槃經》,覺得好像以前就學過了。那天晚上,夢到佛用手撫摩他的頭頂。十一歲時出家。凡是教授給他的經典注疏,都能貫徹通達其中深奧的義理。年紀才十叁歲的時候,即在講堂升座講經演說,而僧俗二衆則在下面聽講。唐宣宗的時代(西元八四七~八五九年),皇上诏請入京城,賜給他紫色袈裟,知玄因此奏請宣宗,恢複全國之內在唐武宗時代被廢除的寺院。不久之後知玄就向皇上請求回到過去居住的山林寺院。
唐僖宗的時候(西元八七四~八八八年),皇上賜號爲“悟達國師”。僖宗賜給他一個沈香座,那時他的膝蓋上忽然長出人面瘡,知玄特地前往四川彭州的九龍山,拜訪以前在京城所遇到患迦摩羅病(癞病)的僧人,來向他請求救護治療。那位僧人命令一個童子帶引他到一處泉水的地方,以泉水洗淨之。這時人面瘡忽然說:“你知道袁盎殺晁錯的故事嗎?你就是袁盎,我即是晁錯啊!我累世以來想要報仇,而你十世以來都是高僧,奉持戒律精細嚴密,使我沒有下手的方便。現在你所受到的奉賜太過奢華,因此我有機可乘才來害你。今日承蒙迦諾迦尊者,以叁昧水來洗淨我,我現在可以超脫離去,不再與你爲怨了。”洗了叁昧水之後,膝蓋上的人面瘡即消失痊愈。
知玄平日少欲知足,過了中午就不吃飯。六時精進行道,屢次獲得明顯的感應。有一天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必生淨土。”知玄于是詢問說:“是誰在說話?”空中回答說:“佛也!”知玄又看到一位菩薩,從空中下降到庭院之間,再叁的囑咐和贊歎他,然後突然不見。等到知玄臨命終時,遺囑命令弟子們將他的屍體舍棄去喂魚鳥,然後說:“我很久以來就與西方淨土有約,今天就是約定的時候了。”說完之後,右脅而臥,面向西方而往生,時年七十叁歲(宋高僧傳。神僧傳)
唐 端甫
端甫。俗姓趙,甘肅天水人,母親夢到有一位清淨的僧人送給他舍利子,令她吞食,然後就誕生了端甫。十歲時,歸依道悟禅師,離家而往崇福寺居住。到十七歲時剃發染衣,隸屬于安國寺。後來周遍地參訪各個講座,因而兼通經典和戒律。端甫曾經夢到一位清淨僧人以琉璃器皿盛滿了舍利子,命令他吞食之。並說:“叁藏大教,全部都貯藏在你的腹中了。”從此以後智慧辯才無有障礙。曾在山西太原宏揚經法,幾乎全都城的人都來參與盛會。唐德宗時奉诏入宮,賜予紫色的大袍袈裟。一直到順宗、憲宗兩朝,都受到極大的尊重禮遇。
端甫一生講《涅槃經》、唯識學,總共有一百六十次的講座。每日持誦諸部的經典,但是都以極樂淨土爲棲身安息的歸宿。所得到的供養布施有數十百萬,全部用來莊嚴寺院殿堂,而他的方丈室卻只有一張床,生活得恬淡安適自由自在。唐文宗開成元年(西元八叁六年)六月一日,向著西方右脅而臥,然後往生,此時奇妙的異香濃郁遍滿屋內。火化之後,得舍利子叁百多顆。(宋高僧傳)
唐 雄俊
雄俊,俗姓周,四川成都人,爲人能言善道,但是沒有戒律和德行,曾經還俗從軍。不久又出家爲僧,但也頗知慚愧忏悔,平日經常持念佛名。唐代宗大曆年間(西元七六六~七七九年),突然暴斃,入于幽冥,被閻王呵斥責備,命令把他交付地獄,雄俊大叫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說:造五逆重罪,只要臨終十念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我雄俊雖然也曾造惡,但是並沒有犯五逆重罪,若是依照我平日都在念佛的功德,應當要往生淨土才是,否則十方諸佛就成了妄語!”說完就恭敬合掌專心念佛,此時七寶蓮臺突然出現,雄俊于是乘著蓮臺淩空向西飛去。在此同時,有從幽冥界還魂的人,因而傳出雄俊往生這件事。(宋高僧傳。佛祖統紀記載:雄俊進入幽冥界時,自己說明念佛的功德,閻王于是把他放回陽間。後來就進入西山,專心一意稱念佛名。居住了四年之後告別大衆而往生,與前述《高僧傳》的記載有些差異。)
唐 惟恭
惟恭。荊州(今湖北一帶)人,常常從事飲酒賭博等惡業,但有空則時常誦經,祈願往生極樂世界。同一寺院裏還有一個叫靈巋的僧人,行爲和惟恭非常相近,鄉裏的人爲他們評論說:“靈巋作盡一切惡業,惟恭也同樣追隨他的腳迹,地獄有千重萬重之多,到時候他們倆可就要毫無厭煩地依次排隊進入受苦。”惟恭聽到之後說:“我雖然罪無可逃,但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力,十念都可以往生,我怎麼還會墮惡道呢?”
有一天,惟恭生病,而靈巋正好離開寺院出門在外。在出門的半路上,遇到一群少年童子,手裏拿著樂器。靈巋問他們從那裏來?有人回答說:“從西方來,准備要去迎接惟恭上人。”其中一個人從懷裏拿出一朵蓮華,蓮華閉合著如拳頭那麼大,葉子放出奇異的光明,接著這些人向著寺院快速而去。第二天,靈巋回到寺裏,惟恭已經往生了,靈巋因此有所感觸而覺悟,從此以後改變他的行爲操守,後來以善名德行而著稱。(佛祖統紀)
唐 大行
大行。齊州(今山東曆城縣)人。最初學習天臺宗的教法,後來進入泰山居住。編結茅草爲衣,撿拾果子爲食。精進修行法華叁昧,感得普賢菩薩現身。有一天,感歎說:“人命無常,終究要歸于消失磨滅,不知道未來之世,要往何處去投胎受生?”因此就進入藏經閣懇切地叩頭祈禱,然後隨手探取一本經典,拿到了《阿彌陀經》。大行于是專一心意思惟憶念阿彌陀佛。如此經過了二十一天,在半夜裏,忽然看到極樂世界琉璃爲地,心眼于是洞徹明了。又見到阿彌陀佛以及觀音、勢至兩位大士,從地湧出伫立在虛空之中。唐僖宗聽聞到大行的德行高名,因此下诏迎請入皇宮,賜號爲“常精進菩薩”。過了一年之後,有一天,琉璃地又再度出現,大行于是告訴左右的徒弟說:“琉璃寶地又再次出現,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到了。”就在當日,右脅臥而命終往生。(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石晉 志通
志通。俗姓張,陝西鳳翔人,出家之後,遊行到洛陽,遇到日啰叁藏法師,此法師專修瑜伽行(唯識)教法,志通禮拜奉事他爲師。錢文穆王時(西元九○八~九叁二年),向東遊曆到吳越(江蘇浙江一帶),入天臺山,在智者大師的道場,看到了往生淨土靈異瑞相的傳記,因此發心願生極樂世界。從此以後不向西吐痰,不背對西方而坐。
有一天,志通登上…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比丘第叁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