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
1、念覺支:無論在從事精神或肉體活動的時候,隨時保持念念分明,如前所說念住的修習。此爲發展心量和心的能力。
2、擇法覺支:鑽研探究各種有關教義的問題。這包括一切宗教倫理以及哲學的學習閱讀研究討論交談,和參加有關教義的專題演講等。明了抉擇此中的真僞和真相以發展具有智慧的能力。
3、精進覺支:以堅定的決心,努力不懈,以底於成。此是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和不懈的進取精神。明了只有這樣才能到達目的。爲對精進的明了。
4、喜覺支:與消極憂郁悲愁相反的心理狀態。爲維護或保持喜心理狀態具有的明了行爲是的近因。二禅人享有喜果。
5、輕安覺支:身心的松弛,並非僵硬呆滯。
6、定覺支:對定境的明明了了。此有理論的,有實際體會的,而以後者爲主。所明了的定中境界,爲定覺支的內容。
7、行舍覺支:以甯靜安詳不懼不亂的心情,應付人生一切變故。爲平等心做人。要培育這些德性,最重要的事,是要有一個真正的誓願,立定一個百折不撓的志向。發展這些品質所必備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之一就是得有身心的雙重健康。要得對佛說的四谛有正確的明了,對法無我人無我諸法無常之實際有了解。爲此,你也可以用五蘊做修習的題目,如參究“何爲衆生?”“叫做我的是甚麽?”等問題。也可以用四谛或十二緣起爲題目來進行參究。參究這些問題,就構成第四種的修習法:法念住;此可導致最高真理的親證。
另外還有許多修習的題目。傳統上,斯裏蘭卡的修定方法有四十種之多。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四無量心的修習。它們是:(一)慈心無量:將無限量的慈心,普愛一切衆生,不分軒轾怨親,如同慈母锺愛獨子,一般無二。(二)悲心無量:對一切在災難痛苦中的衆生,普遍以悲心護持被覆。(叁)喜心無量:對他人的成功、福祉及快樂,寄以無限同情的喜悅。(四)舍心無量:對人生一切變遷泰然自若。
當前禅法或修定之法在斯裏蘭卡所流行的主要是出入息法和不淨觀中的白骨觀,幾乎每個坐禅中心都有一具完整的骨或頭顱,用作修定和觀想的對象,以叁法印爲指南。爲甚麽泰國的禅師所倡導的禅法是以出入息法配合念佛或想佛,而斯裏蘭卡的禅師們則教以出入息法,同時亦教人不淨觀和白骨觀?依定法相應於性格的教導來看,當今泰國的人民體現出信仰心突出的特性。他們堅信布施得福,深信佛陀的功德之偉大。深信短期出家是報父母恩的表現,因爲信的力量使泰國仍有僧王、國王和公主。出入息法是體驗生命存在的狀況的最佳方法,有利於身心的健康,念佛是多信者所修習禅法;泰國多年來相對太平,讓人體驗生命和導入於定,自然就形成了出入息法與念佛觀佛此二法並用合一的使用。此法是否實用有效,相信廣大的泰國修學者不是在趕時髦,更相信發明者確實是有實驗和慧力的,是善知識。斯裏蘭卡多年來內亂,生命僅價值五百港元,由於貪欲和占有心之重,內亂不斷,去除貪心宣布生命存在的可貴,出入息與不淨觀、白骨觀的並倡是較爲實用的方法。總之,禅法的運用是活的,它因時、因地、因人而取用。
正 定
在四聖谛的道谛中有“正定”一詞。正定就正統的禅定。它是心智鍛。此包括了八正道中的正勤正念(亦作正志)和正定。
正勤或正精進就是以堅強的蓬勃的意志:來阻止邪惡不善的念頭的生起,來祛除已生起的邪惡不善的念頭,使得尚未生起的善良健全的念頭得以生起,使已生起的善良健全的念頭充分發展而臻於至善之域。
正念或正志,就是對於身體的活,情緒的感受,心智的活動,觀念思想見解等法,精勤注意觀,照憶念不懈。
一、將注意集中於呼吸(出入息),是一種很有名的方法,可以從鍛身體而達到精神的開展。另有多種禅法的修習都以集中注意於身體爲發展正念的途徑。
二、關於情緒的感受,行者必須對各種感受,如愉快的,不愉快和中性的,以及它們在體內生起及消失的過程,無不了了分明。
叁、關於心智的活動,行者須自他的念頭是否淫佚,是否恚,是否迷惑,是否散亂;還是系於一處。這樣對於本身每一起心動念,如可生起?如何消失?俱應了了分明。
四、至於意念思想觀念等,行者必須了解它們的性質:如何生起,如何消失,如何開展,如何抑製,摧毀?
以上四種心智的培育或禅觀的修持,在《念處經》中有詳細的講說。心智鍛的最後項,就是導致四禅的正定。修到初禅時,行者若幹強烈的欲望以及不健全的思想如淫欲、恚、貪心、掉悔等,一時除去。心中經常保持喜樂二支及某些心理活動。到二禅的境界時,所有的思想活動全抑製;從而産生內淨支與一心支,同時仍保留喜支和樂支。叁禅時,喜支因爲是一種動態的感覺,也消失了;但是樂支仍在,另外還加了行舍的一支。到了第四禅的境地,所有一切感受,甚至樂、非樂、喜、憂侮都消失了,只有純淨的舍支和念支。
心智就是這樣經由正勤正念和正定的訓練而發展起來的。【未完待續】
【注釋】
1.見巴利文學會版相應部第一集第五頁。
刊載于《澳門佛教》23期
《南傳的坐禅中心及其禅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