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令無量無邊的衆生生出惡的念頭,惡業是謂廣大。那麼在此世界如果不成佛,如果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如果你再不修般若再不修行的話,可能就沒有指望了。你想一想,我們造的這個惡業多重啊,一個念頭裏面有多少個惡業在裏面呢?在這個惡業裏面我們不生煩惱,才怪呢!!!所以我們在此世界生煩惱很正常的,因爲你有這麼多的惡業在這裏,怎麼會沒有煩惱出現呢?所以深信因果的人當然就會急迫的想到極樂世界了,不想在此世界逗留了;最重要的是怕下地獄,一旦我們到地獄底下去,那就更麻煩了。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你看須菩提通達佛義,所謂的微塵的概念那實在是塵塵刹刹的,這個微塵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灰塵,這個微塵裏面還有微塵,微塵裏面還有微塵;就是到一個微塵裏面去了,佛陀觀察那裏面還是微塵;而且還是遍法界的微塵,那裏面塵塵刹刹的微塵,細到極處,那個微塵多不?須菩提通達佛義所以說甚多甚多,“若是微塵衆實有者”,實在是微塵就是個念頭,而這個念頭一斷,什麼微塵都沒有了,一念之間全部微塵全部毀掉。大家想一想,我們一但悟到了般若,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悟到般若成佛了以後能知道一切衆生心念。這個娑婆世界,衆生怎麼度得盡?衆生實在是度不盡的,一個微塵無量個微塵,其實微塵是非有,如果你不成佛,這些微塵都是要流轉六道生死的,如果你要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成佛的話,能會于一切衆生念,每個衆生的起心動念都能夠知道。爲什麼?他無住,無住就無念,一切衆生的念都是離不開無念體,念就是妄心,妄心不能離開我們的真心,沒有真心也起不了妄心。那麼遍法界塵塵刹刹的微塵裏面的念,都是離不開佛心,所以佛陀能知道衆生微塵之念,我們一刹那900個念頭,佛陀可以把它分解開來,很清晰的。佛陀看衆生就沒有了,看不到衆生了,因爲什麼?衆生都空掉了,衆生在佛陀眼裏面都是空的,不認爲真的有衆生可得。佛陀看衆生刹那刹那的就像我們的粒子分子一樣,我們現在看到是有,但是如果用顯微鏡一看,這個世界實在是什麼都沒有,佛陀看這個世界實在是沒有衆生的,絕對和他心是合一的,沒有衆生可度。所以每個衆生的動念,就像在佛陀的水裏面起了個泡一樣,所以佛陀要示現來,示現到娑婆世界來,也就是說行六度波羅蜜,無非是度衆生故。
大家想一想,釋迦牟尼佛到我們此世界來,就是到微塵裏面來,對于釋迦牟尼佛來講我們只是個極微極微的微塵,非常非常的小,但是我們把這一點點小小的東西忙的就像哪個螞蟻搬家一樣,我們觀察一下,螞蟻忙得不得了,對我們而言那麼辛苦幹什麼?所以我們這些煩惱痛苦對佛來講,是太平常的事了;但是我們正是爲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生死奔波。同時你應該知道我們這個一念跟佛陀是無二無別的,不管我們怎麼樣的小,我們一念無住也是跟佛是無二無別的,因爲佛陀的這一念,我們這一念也是從佛陀的心裏面出來的,所以我們就是佛,佛就是衆生。你這一念妄心生起來的時候,這個妄是虛幻的,但是你一旦覺了,跟佛陀也是無二無別的。所以我們現在在相上面只要你無住,你就可以生出遍法界體,所有十方世界衆生的心念都能夠通達的。微塵衆實有者實際上是沒有的,是你執著以爲有微塵衆,以爲有衆生存在。實在是衆生從相上講微塵到極細的時候就是一個念,如果念到了極處的話,這個念已經化爲無有了,就不存在一個體了,大家想一想念有沒有體呢?我們這個念頭是男的是女的?是老是少?是大是小?實在是沒有是空的體。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則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說我們看到的這個微塵衆,說大也好說小也好,都屬于是微塵衆,說大我們這個微塵堅固執著了,不知道那個念頭是念,積聚爲大微塵成爲世界,如果沒有微塵衆怎麼積聚成這樣的世界呢?所以是名微塵衆,還是有微塵衆;如果沒有微塵衆,怎麼會有覺者呢?有覺者就有迷者,佛說微塵衆就是究竟覺之意,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這個念的微塵衆,這個念實在是沒有,但是我們有這個一念在,一念是在顯示他沒有,如果你這個念都沒有了,那就在無明之中了,那就麻煩了。應該有念而覺,才能發無上菩提心才能自利利他,如果你沒有這個念就不能形成覺,你不能形成覺就到金礦裏面去了;就變成礦了就不是金子了;金子就是佛性,佛性能自利利他,自利是阿羅漢,利他者報身莊嚴菩薩,自利利他是一體不二的。真正的自利就必定能利他,有太陽必有光照,光是照他的,他本身具足的光是自利的,如果只講自利不講利他一定是阿羅漢,叫自了漢;如果真的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一定是自利利他,原因在于:是名微塵衆。如果沒有是名微塵衆,我們不可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是當時的迷惑狀態中發起來的,並不是覺悟後發出來的,是迷的體裏面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怎麼樣的做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呢?完全靠我們心來觀照然後顯實相,然後破除妄念,叫煉礦成金,能夠含攝大悲之體能入一切衆生心,就是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發心來講,佛說微塵衆究竟覺。如果沒有名微塵衆,沒有這個名字就沒有覺相,即沒有覺的體。 “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這個地方是一樣的,前面講過;世界是對相來講的,世界是指有,微塵是指無,有中無,無中有;有中無是什麼呢?微塵衆,離言說相:“佛說微塵衆則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後面講“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果念空掉了,這個世界也就空掉了,因爲念空掉了就是究竟覺啊,那你看這個世界不就空掉了嗎?因爲一念微塵衆念念都是微塵衆,念到極處沒有了,念空掉了,念就是微塵,微塵就是念,我這個世界不是微塵積聚的嗎?既然這個世界是微塵積聚的,那就是我們念積聚的,既然是念積聚的,我們的念空掉了,這個世界也就空掉了。
所以前面講“微塵實有者,佛不說是微塵衆”,微塵衆實在是沒有,我們認爲有微塵衆是我們的認識而已,微塵衆是沒有的,所以如來說微塵衆。我們說人是有嗎?人實在是沒有,如來說人沒有,所謂人是個名言,什麼叫人呢?色聲香味觸法積聚的;什麼叫人呢?四大合和的;什麼叫人呢?五蘊爲我;什麼叫人呢?就叫言辭。五蘊爲我。色,即外面的相爲我,受是衆緣合和體,如果不合和了,怎麼樣受用呢?我感覺是甜的,你感受有咽喉,有身體,有感受這是甜的;我問你這個甜的體在哪裏呢?找也找不到你不知道甜在哪裏啊。就像“痛”一樣,我腳痛的很,那痛在哪裏呢?其實痛是空的,這個痛是肉裏面也找不到,筯裏面也找不到,在心裏面也找不到,這個痛在哪裏呢?痛是找不到的,痛的體是空的,但是我們以爲有痛。所以如來覺悟到苦是空的,苦空無常,色受想行識五蘊都是空的,五蘊空,我就空,四大空,地火風水就是空的。地堅固,你能把他堅體拿出來嗎?像這個桌子是硬的,那個硬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木頭是硬的桌子可以搬動的,但硬的東西我實在搬不出來;硬的東西是空的怎麼拿出來呢,硬是堅固之意;像骨頭是硬的就可以走路,但是你沒有他你就不能走路,你有他也拿不出來。到底那個硬的體在哪裏呢?他實在是空的,空才有力,你不了解空啊。火是暖性的,你說身上好暖啊,你把暖性單獨的拿出來看看?你把風拿出來?呼吸叫風,你能把呼吸拿出來嗎?水叫濕性,能把濕性拿出來嗎?他因爲是空的才有用,不是空的他才沒有用啊。你把水的濕性抽出來,剩下的叫渣子,像煤油你把的體拿出來,剩下的是水你在那裏燒吧,看他能燒嗎?缺少了緣就不行,渣子叫緣起,緣起則生,不緣起則不生,生出來好像是有,不生的時候不能代表沒有,它在但是是空體,那個是什麼呢?那就是你的自性。
自性本身就是空性;法界也是一樣的。我們念頭裏面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念裏面有住就生心,無住念實在是空體就是無有,微塵衆就是沒有,空的體,但是因爲是空體一切衆生在用。我們的五蘊色大家都在用,因爲聲音香味觸法,它本身含攝在這個色的體裏面,所以你講話時音就給你相應了,所以音本身具足的是空性的,包括我們地火風水是本來具足的;地堅體,堅體就是空性就是佛性,我們的身體也是佛性啊,這個佛性是什麼?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無住體,因爲無住每個衆生都可以用,他的能量無比啊,他這個能量每個衆生都在用,用之不竭,不像電一用就用完了,這個東西永遠用不完的,遍法界上至于諸佛下至于衆生,都用不完,爲什麼呢?這個是無住體,盡未來際遍法界故;所以衆生拿起來就用。可惜用了以後就執著了,執著後認爲真的有身體的存在。所以身體是微塵之念執著而成,實在是無,後面講“如來說叁千大千世絕非世界”此雖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說跟佛說不一樣,佛說是“微塵衆”,是對于究竟覺來講,世界就是微塵,微塵就是世界,微塵是對于覺來講,世界是對于實相來講,實相就是如來體,法界即如來體。
這個世界是我們念積成的,由地火風水組成,地火風水都是空的,也即微塵是“沒有”能現“大有相”,有不離沒有,有跟無是不二的,有就是無,無就是有。小乘裏面就執著于有,執著于有法可得,有法可修,有法可證,而大乘佛法中實在是有無不二,空有不二的體,是大乘教法跟小乘教法不一樣的地方。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者他是無取無舍,就是離名說相,離名就是叁千大千世界這個名在,這個名不是言辭出來的,叁千大千世界它是個概念,微塵是個念,叁千大千世界是相,離這個相叫做離名。離這個相則這個世界實在不是世界,是你的念,是你的無住之念,是微塵。微塵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微塵;念就是是相,相就是念;念裏面積聚成爲大相,所以你看的那個世界就是你的一念而生,沒有念就沒有世界,沒有世界就沒有念,不離這個相而識心故。你識相就是我念的時候,一切衆生都在裏面了,叫大悲啊!而則非世界是爲無住,是名世界則是無相,無相無不相,無住無不住,無住就是住的體,無不住就是什麼地方都是無住體,這個叫住,一切處無住,一切處大實相現前,就是徹底的離開你的念頭。
所以世界是我身心,我的心就是我念的體,這裏面它徹底的叫直指一心。就是告訴你這個世界就是非世界,就是無住體,無住是我心,相就是我心故,心就是相,念就是相,相就是念,你有分別執著就出現分別的執著,你無住就覺悟了。這裏面講教信行證,教是如來之教,信指聞受,持即思維、觀照,後面講的證量就是說“如來說叁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這個體。“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這個一合相是東西合在一塊的時候,但相實在是沒有一個體叫一合相。眼耳鼻舌身意拼在一塊,色聲香味觸法拼在一塊,四大拼在一塊,我們認爲自己的身體出現來了,我們這個四合相合在一塊,實在是沒有一合相的。我們大家從東南西北到這一塊來,這個叫一合相,一合相走的時候,我們也就分開來了,實在一合相的體都沒有;我們分開來了,我們身上也不少什麼東西。打個比方我們可以把意分析的很清晰:我們現在有這麼多人,你走了以後,就少了一個;全走光了,我心裏面就認爲空的,空的還有房子;把房子再拿掉,我心裏面還有個地球;把地球再拿掉,我身上還有手;把手再砍掉,我還有頭;把頭砍掉,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我們意裏面有個東西,就按個東西對應,如果什麼東西沒有了,我們的意也就不存在了;我們的意不就撤掉了嗎?所以有外面的東西就有裏面一個東西,外面的東西少一個,裏面的東西就少一個,把意撤了我們的意也就不存在了。沒有對立了,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沒有了,我們的身體也實在就沒有了。所以外面是一合相,所謂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爲一合相;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就是說我們貪著了,以爲這個是真實的,其實一合相皆不可說。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96》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