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時間與意識有關嗎?如何破時間相?破內外四相?(時間相與內外四相有關嗎?)離內外四相有無次第? 信,信什麼呢?我們的信就是時間,無量壽;實際上無量壽是超越我們的思維,壽命我們怎麼思維啊,空間我們可以思維;我可以知道他是男女、長短、高矮,但是時間是個什麼呢?因爲只有時間才察看你的意識,沒有時間就沒有意識,因爲有了意識才産生空間,時間沒有了報身就沒有了;沒有空間哪來的意識呢?所以我跟你之間産生了以後,爲什麼會産生,沒有時間沒有壽命會有我存在嗎?所以我們的時間並不是我們的意識裏面産生的,是在自性裏面産生的,但是我們不了解啊,産生了這個體後迷了,就是說分別了,産生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粗相具生;有了粗相,又有了細惑煩惱。有俱生煩惱就是內在的四相,境界裏面的四相,外面的四相:我,就是我現在的身體,人,我兩對立;衆生:就是法界所有的人,壽者:就是我們現在過去未來的相續,這個叫做境上的四相;境上四相與俱生四相是一體的,你內心俱生四相斷,緣境上四相自斷,境上四相斷,俱生四相不一定斷;先斷境上四相,外相的習氣很重,如果不講境上四相的斷,我們內心的俱生四相要斷是不可能的,也不能信啊;所以呢我們是由淺入深,就是先在淺水裏摸魚,然後慢慢地進入深水裏面去,可以摸到大魚;前面只能摸點小魚;所以釋迦牟尼佛先叫我們在淺水裏摸,然後在深水裏面摸。其實講到現在是進一步往深水裏面去,如果我們首先講很深的法性真如實相無相,大家不知道講的是什麼,所以要由淺而入,這個無我法沒有我執妄的心來通達,通是通于性,達是達于彼岸;就是說跟實相相應了;或跟本來的體----自性相應了;跟般若相應了;你聞到這部經典沒有思維,經典不通,彼岸無期。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是離言說相,後面“真是菩薩”是離名說相,“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是跟無爲相應的,所有法界都是跟無爲相應的,因爲無我人衆生壽者就是無爲,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就是不取不舍,如果只講前面不講後面可不可以,絕對是不可以的,我們有無爲,無爲有很多無爲:如來實相裏面的無爲是跟如來究竟相應的,當體就是;小乘阿羅漢的無爲,是住在人我法空裏面的,住在叁十叁天裏面;那他也是通達無爲的,但他有涅槃可住,所以他必須要進入到甚深禅定裏面去,達到四禅八定;這裏面呢“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如來,就是不取不舍,也就是在法上面十法界所有的法界,這個體不取不舍;就是離名說相的體,如果你要是通達無我法者,在不離法界相才真是菩薩,離開此相就不是真是菩薩;所以我們現在聞到金剛經,這個體啊,在法界相中生起無住無念真如的信心。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肉眼,爲什麼會有肉眼呢?是由于外面的境,我們的根,我們有境有根才産生識,根叫唯信,識就是法界,我們的心本來是無生,我無生現法界,法界是無相,心是無生,無生與法界本來是一體的,但是我們把它割開來了,産生識,心生分別,本來無生,你有生故,你有住……你有生就生識,識不了智,不能通達佛智,或者是慧或者是法沒有法眼,沒有慧眼就沒有根本智和後得智,沒有根本智與後得智就不能進入方便,反而墮落到六道輪回當中,就象我們沒有慧眼,到外面度衆生,反而把自己給度了。
我們到外面去,你看這個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連阿那含在外面都會被別人迷惑,爲什麼?就是沒有慧眼嗎?沒有法眼,你不能夠照破衆生,沒有法眼你就沒有解脫體,我們肉眼這個障礙是我們過去根跟塵強烈相續的這個識裏面的執著而來,這個執著越重,障礙越重,象螞蟻蚊子它也有肉眼;但是只能看丁點遠。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幾百米,我們是爲貪嗔癡慢疑所障礙,我們有一分貪心、嗔心、癡心;輕慢別人,懷疑別人,就障礙我們一份知見;所以眼代表智慧,你有貪嗔癡慢疑就障礙了你的智慧不能打開,只能夠形成肉眼。肉眼是煩惱而障,天眼是因定力而生。
人修行到一定程度時候,熄滅了自己的貪嗔癡,內心生起清淨,而清淨生起的時候,就變成天眼,天眼用定心看;但是還有識未斷;因識未斷,識在尋找通,閉著眼睛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只要你修禅定是可以得到的;要定力非常強,有二種情況:一種是天報,一種是現在報;你現在就可以看到,你達到一定的禅定功夫,你就可以看到天人的境界,可以看到他方國土的情形,寂靜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你有願力的話,你不斷的念不斷念,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哪裏;心誠到極致的時候,一定會有通的顯現。如光目女,念了叁天,念到極致,跟她的願力走了,到了地獄,鬼王說有叁種人才可來:一種是業報,一種佛陀加持,一種定力所生;光目女有急迫的心有至誠的心,並且一心在念,心誠故達到一心,第叁求于佛幫助她;並且至誠供養,下救(其母)上供加佛陀的加持,所以她一念就去了;你相信不相信?
相上用功與心上用功,何重何輕?
如果你心誠到極致的時候,你一定能去的,現在我們衆生心不誠啊,學佛知見太重;煩惱很重,所以對佛法不能生信,如果你真正誠到極致的時候就可以通達一切神通自在。我們過去講阿彌陀佛,你念到一定時候,心達到極致的時候,一定能見到。見有二種,一種是心,一般非常的純潔,我過去在東林寺修行時,見到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都是在禅定的時候出現的;但是我坐禅時並沒有想求到某個境界,求也是少數的求;平時打坐啊念佛啊,就是個單純的念佛,因爲沒有妄心雜念嗎,哪個時候很小哪有什麼妄心雜念呢?即是妄心雜念也是周圍的,想不到外面去啊;現在想到天津、北京、上海,很遠很遠,以前在東林寺想不到那麼遠的,因爲沒出去過啊,七八年時間我幾乎沒有離開過東林寺的大門,大不了跑一次(九江),還是爲法去的;不會無緣無故的跑了外面去,很單純的,心非常的單純,單純的心可以感招,也沒有什麼就是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刹的一下,整個世界、整個山河大地都在念阿彌陀佛,那個阿彌陀佛不是從口裏面念出來的,是從空間裏面直接出來的,音聲就是你,你就是音聲,那個境界不是你求來的,絕對不是你求來的,是在禅定中得到的,那個是靠定力,也不是在求佛菩薩,我那個時候還不知道什麼佛菩薩加持,人家拜我就跟著拜,那個求的心非常的少,但是曉得哪樣做,禅定啊,念佛啊,在相上面下功夫功德非常的殊勝,千萬不要坐在哪兒“哼啊哼啊”的在心裏面搞,心裏搞很麻煩的,一定要在相上面達到純一的心;相上面通達是大乘教法,從相趨入是大乘的教法;
因爲相在一切處,相在法身之中,他雖然是變化的,但永遠是一體的;就是說昨天今天明天好象是叁個,其實是一個,不管怎麼樣變都如是;吃飯穿衣睡覺其實是一個,吃飯上面下功夫就是睡覺上面下功夫,睡覺上面下功夫就是在搬柴運水上面下功夫,這個都是一個體,你不要怕說我這是雜念嗎,你不要這樣想,你認爲是一,就不是雜念,因爲法上是一不是二,我們有心念的時候就變成對立,叫雜念了;這個世界如果真正會到菩薩道沒有雜念的,哪有雜念呢?世界是個大同,在任何地方修行都是可以的。任何法上面只要你有發心,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修行,在任何一件事上面都可以修行;就怕你不願意修行,第二個千萬不要認爲這個事情是對的,哪個事情是不對的,千萬不要這樣想都是分別心而已;這個事情只要你用功,馬上可以去,在上面用功馬上可以去;任何事情上面都可以使你下功夫,只要你功夫上來了,什麼地方都可以用功,如果你功夫沒有上來就選擇,有選擇你就有分別心,所以人心越單純越好,越是單純的心越跟般若相應,而且相應的快,我前天就講了,小時出家一定比老時出家強的多;因爲哪個時候比較單純,容易趨入法性,其實一念就是百念千念萬念,只要一門通門門通;
你說我要把世間的事情搞清楚,把所有的事情都嘗試一下,過去有人講如果你不結婚,你會永遠想著結婚;我也沒有感覺這個事情啊,如果你不去嘗試它怎麼會去想它呢?你就想一下罷了,肯定我也有想的,但是也不會象你們在家人哪麼強烈啊;因爲你們想著兒子孫子啊家裏的,你在哪種生活中住過,你不可能有我這樣的單純啊,但是我不可能說沒有想,但是這種想,不過是想一下就算了,一下子就丟掉了,不會說老是挂在心裏邊;老是挂在心裏的人呢,是因爲“吃過白粉”故老想吃白粉;沒有吃過白粉的人會想吃白粉嗎?這是一個道理嗎;出家一定是一塊白布爲好;沒有說非要成家才好,釋迦牟尼佛爲什麼要成家?經典上講得非常清楚,釋迦牟尼佛示現有家有妻子,是告訴大家佛陀是正常人,否則我們會懷疑佛陀是不是不能娶妻子,沒有男人的這種體啊,沒有兒子是不是沒有生育的能力啊,爲防衆生生此惡念,所以菩薩就有這樣的發心,羅睺羅發誓“我生生世世做佛之子”,耶輸陀羅發誓“我生生世世做佛之妻”;示現來的目的是怕衆人誹謗,那你要搞這個東西幹什麼呢?你還怕誹謗嗎?
天眼也是因業力而來,所以不管是肉眼還是天眼,都是由業力而來,你修福報可以升到天上去,有人講天人看到我們此世界象垃圾堆一樣,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天人如果能夠看到我們這個世界那不是凡夫嗎?就象我們現在看到鬼,你就跟鬼相應了,爲何?一你陰氣盛故,你很快會墮到彼處去;二你有神通故,你有神通不應生出這樣的想法啊,也就是說如果你…
《《金剛經》系列開示 8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