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83▪P3

  ..續本文上一頁覺呢?如果把阿彌陀佛放到你身上又是什麼感覺呢?因爲無量光無量壽他是一種攝力啊,你要把這種攝製力變成實相啊,他是實相,不是一個名字而已啊;無量光、無量壽它是實相,這個實相落入你心裏面的是時候,你心中就常念阿彌陀佛了;

  何故號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什麼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呢?無有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你不是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嗎?你要知道什麼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才能發出來啊,無有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如果你只是發心?前天一個女居士來這裏,說我要發菩提心,要發真實的菩提心;我問她什麼叫菩提心?什麼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她就是嘴巴上呼叫,就象喊毛主席萬歲一樣。

  現在學佛都是在“呼叫”過程之中,這個功德大,這個法門殊勝,舉著個“拳頭”,就象文化大革命中一樣,那個有什麼用呢?常福師好啊常福師好啊,呼叫有什麼用呢?于法修行才對啊;什麼叫常福呢?常常有福是名常福,常常修福是名常福。那你常常修福好了,我也常常修福,與我心相應故,那才是真正的呼叫者。你不常常修福,這邊子拼命叫常福師好,那有什麼用?你只有常常修福合于我心故,如果我的心不是常常修福,你常常修福我反對的話,我就是邪見之人。如果你叫我不要常常修福,叫我就可以了,那我也是邪見之人,不管在哪裏也是邪見之人;所以呢,會于如來意呢,並不是在相上面下功夫,會:即離名說相,離開這個名字說他的實相;就是說我愛衆生即與佛心相應故,佛陀是愛衆生的,你愛衆生不就是與佛心相應嗎?你愛衆生不就是佛了嗎?愛衆生就是他的佛體啊,不可能說我愛衆生有衆生之見吧,所以呢佛陀成佛之後一定是愛衆生的,你愛衆生即是與佛相應;所以呢要離名而與實相相應。如果不相應,你天天在我這邊也沒有用;

  過去一個比丘因爲持戒故,甯肯渴死也要守戒;另一個比丘,因要見佛故,破戒而生;結果死者先見之,生者後之。原來守戒之人,也就是如法修行的人,才是“見佛”,如法修行即是“見佛”;我們這個口頭呼叫,往往是個狂見,呼的越高……過去在東林寺有個人把我捧到天上去,後把我扔到地下來,(摔得好慘啊);在城靈寺也有一個,後來對我有意見了,啪的一下,把我丟地下去,捧的越高,摔得越重,廣佛寺也有一個,天天叫“常福師好常福師高”,最後面嚴重的誹謗我;什麼樣的話都可以說出來;那時候不是把我捧得很高嗎?所以人在相上面下功夫,他一定有危險的地方,是以我在東林寺就接受教訓了,我出來後從不相信別人贊美我的話,你贊美我,我很淡泊的,我早就了知實相了。在相上面下功夫的,我一概不“理”,因爲我知道實相“虛無”;那我現在了解金剛經,更證實到這個意思了;

  重名利色者皆是相上的功夫,心會實相才是真得。

  所以,我們不可以執著于如來大身,不管是名上面、利上面還是色上面,我們都不應該……現在人呢:喜歡大的,喜歡名聲很好,或者利益,你錢多是吧;或者色相莊嚴,以這個名利色作爲標志,這有二種過失:一個見相動心,二個你內心有名利色,你看到名利色,你自己本身就有問題了,第二個外面的相,你已經在動心了,你的內心也在動,二動具足;根本沒有放棄的心,沒有放棄名利色的心,在加上外面的名利色你又執著了,不但內心具生四相,外面還有四相,所以呢不能在名利色上面下功夫。雖然名是很美,但是衆生在這個相上面下功夫,有人講,我以名來度衆生,以這個假相來度衆生,以這個利(我有很多錢)來度衆生,我有這個相貌莊嚴可以度衆生,其實從來不講實相,那我們不是令衆生四相具生嗎?不但境上四相具生,還心上四相具生,並且相還越來越嚴重,到後來你離都離不了,很麻煩的;他是北京的,上海的,廣州的,臺灣的,……以這個相,你本身就是二相具生,你這個念頭生起來的時候,就一切毛病具足了;你如何度衆生呢?所以在外面,從不要講你自己;你講高僧還馬馬虎虎,但是名僧就不要講了;我認識某某法師,這些話,我希望以後不要說了;智慧的人一聽就知道了:你內外四相具足,毛病充分,病理確鑿,感覺良好;何必還在這裏喋喋不休呢?我們修行人更要斷掉,過去釋迦牟尼佛從忉利天回來,須菩提用心去接,相上還是在補自己的衣服,蓮花色比丘尼神變大梵天王,余人讓她,第一個禮拜釋迦牟尼佛;佛陀說須菩提與我心相應,早就見到我了。你重相,在相上面下功夫而已。爲什麼呢,須菩提心與佛心通故,須菩提一動念,佛即知道。一切衆生的動念,你心裏有執著,沒有執著,如來皆知;後來,規定不可以用神通,神通抵不過業力,神通不可以度衆生,你不修行,業力還是會現前;人家六祖大師,全身變成舍利,那我們死的時候變成臭氣沖天,爲什麼呢?因爲業力顯現啊;我們必須在實相上修行,你講的再好,喊的再歡也沒有用;你必須要觀,要如實觀察,把實相與你心相應,這就對了;故講經人佛弟子已,聽經之人思維觀察修證之人才是佛陀真正的法侶啊。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我們一再強調,大家如實觀察,與經相應,如法受持;不要在相上面下功夫。

  “是名大身”,名大身,不離相故;非大身,不離性故。不離性即…….因爲佛陀大身是怎麼來的呢?所謂大身實在是無相的,大身是個比喻,“譬如人身長大,”釋迦牟尼佛因爲沒辦法說出來,因爲心上自得嗎,他是絕對的體,只好“譬如人身長大”,我們老是執著于大啊小啊,爲什麼如來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呢?阿彌陀佛有廣長舌相、報身相、盡虛空遍法界這個大相,衆生認爲是大;他不知道大小都是衆生的執著而已,大小都是衆生的妄想。人身長大:長就是高的意思,大就是空間的意思,它這個大是無盡的大,無量的大,無邊的大,無礙的大,究竟的大,清淨的大,所有的大都在這個體上面了;並不是我們講,這是如來說;須菩提一聽到這個話馬上就心開意解,因爲前面已經講了“不要執著于相”,是謂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好時間到了,明天講吧。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83》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