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83▪P2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众生执著,我在广州讲法时,居士说:师父讲法虽然好,但是我不知道如何修行?我心里想,我没有给你讲法啊,我只是给你讲宇宙实相,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而已;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你已经在实相里面了吗!都是阿弥陀佛,你自然会想念阿弥陀佛了;你不念阿弥陀佛念什么呢?你自然晓得念阿弥陀佛了;你看到的全是阿弥陀佛,你不念阿弥陀佛你念什么?她说:师父没教我修什么样的方法,怎么个修法?我心里想,是没有教她怎么修法。为什么呢?(师笑)我没有给她讲一个什么法,方法,没有教她方法,所以呢大家在这个地方,我教大家什么方法了吗?教你打坐了吗?教你念什么经了吗?教你每天念多少遍了吗?我又没有给你教什么法,只是要你悟到实相(师讲的是实相之理,理能生万法,万法由理生;师不讲具体方法;师是直接在开显实相过程中让你自然与实相相应,自生相应之理),没有法可说;实在是教你这样走,这样走,这样子走,你走路的时候这样走,你睡觉的时候这样睡,只是教你怎么吃,怎么走,怎么睡,怎么住,怎么拉,教你行住坐卧如何做事而已;实在是没有单独的给你说什么法;包括现在。

  所以呢从相上讲即非一切法,从相上讲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非法,叫离念。佛法于家常饭,你肚子饿了吗?吃饭就饱了;就是我们学佛啊,把佛法当做家常便饭一样,我们吃了就饱了,吃了就饱了;饿了吗?吃,就饱了;不要把佛法变成吃饱了以后,再去怎么做;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重视,我们怎么去消化这个饭,所以吃了不能消化,也没有用啊;要消化掉,如果我们讲法再多,你不能消化,就变成了……其实这很好消化的,所以我从头讲金刚经一直到现在,你说大家能不能消化?难不难消化?因为无有法可说,就是当下吗!你现在一直安住在这个体上面,你就在当下消化之中啊;如果你不会消化,你耳朵听着,笔记下来,然后你没有消化;哪有什么用呢?所以呢一定要“吃,消化”消化就是在活动之中,吃饭要“活动活动”,才能够消化。要随时随地达到真实的受用;佛陀说法,说理说事,法法皆融;不管是理上讲还是事上讲,法法都是跟真如相应的,或名叫觉,或名叫如来,或名实相,或名真如,没有离心说相即是真如,离名说相即是如来,离言说相就是究竟觉。

  当下不攀缘而安住即是离名,离心缘相我心佛心一体叫真如。

  所以呢从这个相上,离名说相,什么叫离名说相?大家懂不懂?外面所有的相上面离名,离名就是这个桌子你不要认为它是“桌子”,要离开这个名字,然后呢说它的“真实体”,这一切法界就是我的自性,这就是实相相应故,一念觉就是无为,你当下不要攀缘,当下持体就是我的真性,这叫做离名。如果说我是我,你是你,那就不离名了,不离名则不离性啊,不离性就不叫真如实相了,你就有我相生了;在相上面有我相生,就不叫觉了;不叫觉,无为不生啊;无为不生,则不叫究竟觉。不是究竟觉就不是真如啊;真如就是离心缘相,离心就是无为,缘相就是法界,如果你离心,就是我们对立的众生,觉念,叫究竟觉。究竟觉才叫离心。不离心,就不叫究竟觉。缘相,你没有心了,缘这个相的时候,自然没有分别了,当下,当下的相就是真如;所以呢?我心佛心,共为一体,叫真如;我心跟实相不能相应,不叫真如了;释迦牟尼佛先解实相,先解如来,后解众生;先把实相说出来,让我们境上生无住故;然后又说我们众生心里面有执著,心里面还有一个“住”生四相,这个后面呢解决我们心的问题,心念上的问题;把这个“住生烦恼”断掉,具生四相不生,缘境四相不生,那就是真如了;

  何者是名大身?

  所以呢:“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前面讲过:譬如有人如须弥山王,讲如来法身,法身大则相大吗;指佛的报身而言,佛身大身是对于离相而观啊,…譬如人身长大,它是个比喻的说法;因为众生执著啊,以为佛有大身啊,佛陀有大广之身啊,比如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好,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故,无有障碍;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体也很大的;他这个庄严之相,“所谓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我们执著于大身,又生住相,我们认为释迦牟尼佛身体很大,对大相的这种执著,也叫相执,此大身非执著而来啊;我们要造阿弥陀佛的像,其实该不该造阿弥陀佛,这个相是随心所显,大相小相绝对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大像就好,小像就不好;大像小像都是众生之分别;其实应该离相。如来之大身,是来自于无住之心,他为什么光明无量呢?他的光明无量是依无住心生起的,一切众生是我一念啊,他在相里面见性啊,性是一念啊,而这性是一念,相遍法界啊;遍法界就是一念,一念遍法界;因为这一念无生,就是法界身,而你呢有这个大相的执著,不是有生之身吗?有生之心吗?你有生之心哪会生大身呢?此世界再大,我们眼睛能看到多远呢?以我们现在的肉眼观之,佛能看多远呢?是不是?菩萨又能看多远呢?阿罗汉又看多远呢?阿罗汉可以看一个大千世界,释迦牟尼佛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

  生灭相能障碍见如来吗?

  他为什么能见三千大千世界呢?是跟他的福德有关系,他以无住之心能现大相,那我们现在有住之心即是小相----我们现在看到的长短高低,我们看到的有住之小相与如来之无住大相都是一相生,一个相里面出来的;因为如来无住故,我们是有住,有住见小相,无住见大相,见究竟之相,所以呢这个相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以在众生面前现生灭相,报身面前现庄严相,在法身面前现清净相,所以清净也好,庄严也好,生灭也好,你们是众生啊,肯定有生灭相,但并不障碍我们见如来;如果你要悟到了此道理,不管是生灭相还是庄严相,还是清净相,如果悟到了:什么清净、庄严、生灭全部没有了;为什么呢,皆我心所显故。都是如来心故,如来心与我心合一故。

  大家想一想,所以众生闻到金刚经为什么能够解脱?因为如来心与我心是一念,你无住与如来无住是一念,相上不一样,是因为证量不一样,过去的果报不一样;有住就有有住相,菩萨跟众生是有住相,但是菩萨能融众生,诸佛能融菩萨,诸佛呢,法身报身化身一体而成;他是没有得也没有失,众生有得有失,是谓有大有小,我们认为说将来有果报,现在无住了,将来得大报了,你想大报不是有得之心吗?你硬是说我还有将来果报,有将来果报的这种心,本身也是有住之心;应该无住体,现前无住即如来体,彻底的没有我了,你现在无住之心就是如来化身;如来化身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法界是我本心中显现出来的法界,但是你不会于本心不能成为你自己的本来体,你是在妄的体里面,妄的体里面还有大和小得吗?后面讲福德多故,是名福德,什么叫福德多和少呢?多代表得和失,有得有失,福德无故故名福德;福德是没有的,你认为你将来得大身,我将来得大身;哪个我见的时候“我念”,应该怎么样讲呢?

  知了不可得即能舍得,舍得即得,非另外可得,非另有所得

  在前面讲“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得的呢?是“无有法得”,就是说你不生一切法的时候,没有我的时候,你已经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为什么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不多也不少,也不来也不去,也不一也不异,如果有多少来去一异,有这个心生出来,都是众生四相所显,所以呢在你悟到金刚经的刹那一念,即是如来真如之体;我们现在这个妄念,彻底把它放在哪里呢?众生所有吃饭穿衣睡觉的执著都是妄念,了不可得。你要认识到了不可得,舍得就可以了。不需要想什么,不能在这上面下功夫。

  比如水里的月亮是假的,那我抬头看天上的月亮就好了;何必继续在水里的月亮上面搞呢?我们老是说“水里的月亮虽然是妄的,我们要把妄想变成清净”,搞啊搞啊,搞到最后面,越搞越烦恼;就象水中的球一样,往下摁,你摁的越快,起得越快;你不摁它,反而清净下来了;所以我们修行就不知道换个位置;为什么讲西方极乐世界呢?讲阿弥陀佛呢?既然此世界是苦,我们不管它了,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样我们彻底把念头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就是移到真如体上面去了;此妄就不去管它了;众生常常会想“我们不管它不会更加的烦恼吗?”因为你烦恼,你还在管它,是不是。我不管它怎么会有烦恼呢?你有烦恼证明你还在管它。直接的观照我为什么还有烦恼呢?是因为我还在管这个烦恼心,不是不管了吗?你还在管,还在六道轮回中搞;表面上好象说我要成佛,其实呢还是落实在你我是非的问题上。(理上好象是“要成佛”,事上其实是“你我是非”,理事有碍)就象我“为生死而出家”,为出离生死而出家,如何出离?只有与金刚经般若智慧相应,知妄即舍,一明即了,一旦明了真如实相,就什么都解决了。

  为什么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就是我们要想闻到金刚经,必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菩提心的体里面,象我们一个标志一样,“我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怎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要安住光明,安住无我的寿命,法界无量光,众生无量寿,……以这样的心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一定要发愿,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第一,我一定要去;第二,以这样的心,才能够去;除了这个心之外,那就进入胎生了;就象闻金刚经,金刚经是初生婴儿啊,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定要发出来啊,但是呢在修行的过程之中,闻到金刚经修的过程中,是没有法可得的,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就象我们要念阿弥陀佛,前面讲什么叫阿弥陀佛呢?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中国话翻译成无量光、无量寿;如果把无量光、无量寿放到你身上你有什么感…

《《金刚经》系列开示 8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