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83▪P2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衆生執著,我在廣州講法時,居士說:師父講法雖然好,但是我不知道如何修行?我心裏想,我沒有給你講法啊,我只是給你講宇宙實相,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而已;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你已經在實相裏面了嗎!都是阿彌陀佛,你自然會想念阿彌陀佛了;你不念阿彌陀佛念什麼呢?你自然曉得念阿彌陀佛了;你看到的全是阿彌陀佛,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念什麼?她說:師父沒教我修什麼樣的方法,怎麼個修法?我心裏想,是沒有教她怎麼修法。爲什麼呢?(師笑)我沒有給她講一個什麼法,方法,沒有教她方法,所以呢大家在這個地方,我教大家什麼方法了嗎?教你打坐了嗎?教你念什麼經了嗎?教你每天念多少遍了嗎?我又沒有給你教什麼法,只是要你悟到實相(師講的是實相之理,理能生萬法,萬法由理生;師不講具體方法;師是直接在開顯實相過程中讓你自然與實相相應,自生相應之理),沒有法可說;實在是教你這樣走,這樣走,這樣子走,你走路的時候這樣走,你睡覺的時候這樣睡,只是教你怎麼吃,怎麼走,怎麼睡,怎麼住,怎麼拉,教你行住坐臥如何做事而已;實在是沒有單獨的給你說什麼法;包括現在。

  所以呢從相上講即非一切法,從相上講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非法,叫離念。佛法于家常飯,你肚子餓了嗎?吃飯就飽了;就是我們學佛啊,把佛法當做家常便飯一樣,我們吃了就飽了,吃了就飽了;餓了嗎?吃,就飽了;不要把佛法變成吃飽了以後,再去怎麼做;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要重視,我們怎麼去消化這個飯,所以吃了不能消化,也沒有用啊;要消化掉,如果我們講法再多,你不能消化,就變成了……其實這很好消化的,所以我從頭講金剛經一直到現在,你說大家能不能消化?難不難消化?因爲無有法可說,就是當下嗎!你現在一直安住在這個體上面,你就在當下消化之中啊;如果你不會消化,你耳朵聽著,筆記下來,然後你沒有消化;哪有什麼用呢?所以呢一定要“吃,消化”消化就是在活動之中,吃飯要“活動活動”,才能夠消化。要隨時隨地達到真實的受用;佛陀說法,說理說事,法法皆融;不管是理上講還是事上講,法法都是跟真如相應的,或名叫覺,或名叫如來,或名實相,或名真如,沒有離心說相即是真如,離名說相即是如來,離言說相就是究竟覺。

  當下不攀緣而安住即是離名,離心緣相我心佛心一體叫真如。

  所以呢從這個相上,離名說相,什麼叫離名說相?大家懂不懂?外面所有的相上面離名,離名就是這個桌子你不要認爲它是“桌子”,要離開這個名字,然後呢說它的“真實體”,這一切法界就是我的自性,這就是實相相應故,一念覺就是無爲,你當下不要攀緣,當下持體就是我的真性,這叫做離名。如果說我是我,你是你,那就不離名了,不離名則不離性啊,不離性就不叫真如實相了,你就有我相生了;在相上面有我相生,就不叫覺了;不叫覺,無爲不生啊;無爲不生,則不叫究竟覺。不是究竟覺就不是真如啊;真如就是離心緣相,離心就是無爲,緣相就是法界,如果你離心,就是我們對立的衆生,覺念,叫究竟覺。究竟覺才叫離心。不離心,就不叫究竟覺。緣相,你沒有心了,緣這個相的時候,自然沒有分別了,當下,當下的相就是真如;所以呢?我心佛心,共爲一體,叫真如;我心跟實相不能相應,不叫真如了;釋迦牟尼佛先解實相,先解如來,後解衆生;先把實相說出來,讓我們境上生無住故;然後又說我們衆生心裏面有執著,心裏面還有一個“住”生四相,這個後面呢解決我們心的問題,心念上的問題;把這個“住生煩惱”斷掉,具生四相不生,緣境四相不生,那就是真如了;

  何者是名大身?

  所以呢:“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前面講過:譬如有人如須彌山王,講如來法身,法身大則相大嗎;指佛的報身而言,佛身大身是對于離相而觀啊,…譬如人身長大,它是個比喻的說法;因爲衆生執著啊,以爲佛有大身啊,佛陀有大廣之身啊,比如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好,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故,無有障礙;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身體也很大的;他這個莊嚴之相,“所謂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我們執著于大身,又生住相,我們認爲釋迦牟尼佛身體很大,對大相的這種執著,也叫相執,此大身非執著而來啊;我們要造阿彌陀佛的像,其實該不該造阿彌陀佛,這個相是隨心所顯,大相小相絕對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大像就好,小像就不好;大像小像都是衆生之分別;其實應該離相。如來之大身,是來自于無住之心,他爲什麼光明無量呢?他的光明無量是依無住心生起的,一切衆生是我一念啊,他在相裏面見性啊,性是一念啊,而這性是一念,相遍法界啊;遍法界就是一念,一念遍法界;因爲這一念無生,就是法界身,而你呢有這個大相的執著,不是有生之身嗎?有生之心嗎?你有生之心哪會生大身呢?此世界再大,我們眼睛能看到多遠呢?以我們現在的肉眼觀之,佛能看多遠呢?是不是?菩薩又能看多遠呢?阿羅漢又看多遠呢?阿羅漢可以看一個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可以看到叁千大千世界;

  生滅相能障礙見如來嗎?

  他爲什麼能見叁千大千世界呢?是跟他的福德有關系,他以無住之心能現大相,那我們現在有住之心即是小相----我們現在看到的長短高低,我們看到的有住之小相與如來之無住大相都是一相生,一個相裏面出來的;因爲如來無住故,我們是有住,有住見小相,無住見大相,見究竟之相,所以呢這個相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以在衆生面前現生滅相,報身面前現莊嚴相,在法身面前現清淨相,所以清淨也好,莊嚴也好,生滅也好,你們是衆生啊,肯定有生滅相,但並不障礙我們見如來;如果你要悟到了此道理,不管是生滅相還是莊嚴相,還是清淨相,如果悟到了:什麼清淨、莊嚴、生滅全部沒有了;爲什麼呢,皆我心所顯故。都是如來心故,如來心與我心合一故。

  大家想一想,所以衆生聞到金剛經爲什麼能夠解脫?因爲如來心與我心是一念,你無住與如來無住是一念,相上不一樣,是因爲證量不一樣,過去的果報不一樣;有住就有有住相,菩薩跟衆生是有住相,但是菩薩能融衆生,諸佛能融菩薩,諸佛呢,法身報身化身一體而成;他是沒有得也沒有失,衆生有得有失,是謂有大有小,我們認爲說將來有果報,現在無住了,將來得大報了,你想大報不是有得之心嗎?你硬是說我還有將來果報,有將來果報的這種心,本身也是有住之心;應該無住體,現前無住即如來體,徹底的沒有我了,你現在無住之心就是如來化身;如來化身跟我們有什麼關系呢?這個法界是我本心中顯現出來的法界,但是你不會于本心不能成爲你自己的本來體,你是在妄的體裏面,妄的體裏面還有大和小得嗎?後面講福德多故,是名福德,什麼叫福德多和少呢?多代表得和失,有得有失,福德無故故名福德;福德是沒有的,你認爲你將來得大身,我將來得大身;哪個我見的時候“我念”,應該怎麼樣講呢?

  知了不可得即能舍得,舍得即得,非另外可得,非另有所得

  在前面講“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怎麼得的呢?是“無有法得”,就是說你不生一切法的時候,沒有我的時候,你已經就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了。爲什麼呢?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不多也不少,也不來也不去,也不一也不異,如果有多少來去一異,有這個心生出來,都是衆生四相所顯,所以呢在你悟到金剛經的刹那一念,即是如來真如之體;我們現在這個妄念,徹底把它放在哪裏呢?衆生所有吃飯穿衣睡覺的執著都是妄念,了不可得。你要認識到了不可得,舍得就可以了。不需要想什麼,不能在這上面下功夫。

  比如水裏的月亮是假的,那我擡頭看天上的月亮就好了;何必繼續在水裏的月亮上面搞呢?我們老是說“水裏的月亮雖然是妄的,我們要把妄想變成清淨”,搞啊搞啊,搞到最後面,越搞越煩惱;就象水中的球一樣,往下摁,你摁的越快,起得越快;你不摁它,反而清淨下來了;所以我們修行就不知道換個位置;爲什麼講西方極樂世界呢?講阿彌陀佛呢?既然此世界是苦,我們不管它了,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樣我們徹底把念頭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就是移到真如體上面去了;此妄就不去管它了;衆生常常會想“我們不管它不會更加的煩惱嗎?”因爲你煩惱,你還在管它,是不是。我不管它怎麼會有煩惱呢?你有煩惱證明你還在管它。直接的觀照我爲什麼還有煩惱呢?是因爲我還在管這個煩惱心,不是不管了嗎?你還在管,還在六道輪回中搞;表面上好象說我要成佛,其實呢還是落實在你我是非的問題上。(理上好象是“要成佛”,事上其實是“你我是非”,理事有礙)就象我“爲生死而出家”,爲出離生死而出家,如何出離?只有與金剛經般若智慧相應,知妄即舍,一明即了,一旦明了真如實相,就什麼都解決了。

  爲什麼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呢?就是我們要想聞到金剛經,必須“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在菩提心的體裏面,象我們一個標志一樣,“我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怎麼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要安住光明,安住無我的壽命,法界無量光,衆生無量壽,……以這樣的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一定要發願,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第一,我一定要去;第二,以這樣的心,才能夠去;除了這個心之外,那就進入胎生了;就象聞金剛經,金剛經是初生嬰兒啊,你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一定要發出來啊,但是呢在修行的過程之中,聞到金剛經修的過程中,是沒有法可得的,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什麼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呢?就象我們要念阿彌陀佛,前面講什麼叫阿彌陀佛呢?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中國話翻譯成無量光、無量壽;如果把無量光、無量壽放到你身上你有什麼感…

《《金剛經》系列開示 8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