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81▪P4

  ..續本文上一頁不。”這句話是問須菩提,也就是問所有的衆生,有法可得嗎?後面直接就回答:“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因爲前面講如來無取無舍的體,那麼說有法他就有取有舍,有取有舍怎麼會叫如來呢?有取有舍不明如來,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是有取有舍。是故後面須菩提講“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什麼呢?如來無所來無所去,無所舍無所取,無所攀緣,無所執,無有住之心,無所攀緣相,就沒有法可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是故,我解佛所說義。

  其實這一句話就解釋它的本義,現在須菩提已經悟到了如來體了,最前面講的這些話,我已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實無衆生得滅度者;須菩提一聽到釋迦牟尼佛說“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當生如是心”,就是真如之心,他一破我見,破法見,破相,相一破念一破,他就悟到了。釋迦牟尼佛又講“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上要成佛道,下要度衆生,上無佛可成,下無衆生可度,也就是菩薩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後面又講“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須菩提聽了以後呢,自然會心開意解,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前面也講過“如來于法有所得不?”這個地方講“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前面講跟後面講他就不一樣了;于法實無所得,須菩提答,“于法實無所得”,那是對于衆生的無生法忍來講的,因爲衆生一切法無所得故,因爲于法無所得,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還有念呢?八地菩薩就是無生法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佛的知見,他不是在菩薩體上面,他是在佛的體上面,無上正等正覺,于法無所得,于法有所得不?于法無所得;無所得的那個得就是菩薩,菩薩無所得,因爲無所得還有念,無所得的念,有這個念的話,還是叫沒有離念,只是離相而已,前面講離相,講“如來在燃燈佛所,于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在妙法蓮華經裏面,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的師父,燃燈佛是如來方便之說,燃燈佛是燃我們的慧命,又可以叫做定光佛啊,五十叁佛可普光佛叫法身佛,燃燈者,燃一切衆生的慧命處。釋迦牟尼佛來此世界,實在是沒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只是方便示現而已;有法可得,如來本來就是無來無去,無取無舍,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果佛在燃燈佛所,沒有法就是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證明說無有法就是無生,無有法就是沒有我人衆生壽者,沒有相,沒有我人衆生壽者相就是法界的實體,無取無舍的真如體;此真如體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在佛這叫究竟覺,前面講如來體,講實相,後面講佛于燃燈佛所,不是說如來于燃燈佛所,如來在燃燈佛所只有佛才能說,須菩提呢“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燃燈佛所”,無有法就是究竟覺的意思,究竟覺與實相相應故,究竟覺在哪裏呢?實相就是,法界就是;如來即真如,真如即如來。如來即無爲,無爲即如來。無爲是究竟覺,衆生本體就是無爲,就是涅槃的妙性;你有無爲的念,你跟如來相對立了,就不叫無爲了,爲什麼呢?我們衆生認爲我是無爲,相是有爲,相上無爲跟我的有爲是二回事;或者認爲有個獨立的無爲存在,認爲相上的無爲(就是說涅槃的妙心啊)不在相的體裏面,認爲外面還有一個獨立的無爲存在;這是錯誤的;爲什麼呢無爲即相,相即無爲;如果我的妙心就是無爲體,全體不就是我嗎?無爲就是沒有法,實在沒有我,所謂沒有對立,因爲沒有對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就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實在沒有一個我,有一個獨立的無爲體,也沒有一個我離相的念,沒有一個無爲之念,沒有一個無相之念,因爲我這個無爲就是相,相就是無爲。我這個相是如來體,就是真如;一真如法界,真如法界體,所這個世界就是大真如體;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以“這樣的心”就是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實際上是無法可得,也證明說當體即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因爲須菩提說“得”對于“住”及“降伏其心”來講的,“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們老是有個“得”的念,實際上是沒有的,“實無”,“如是如是”,一個如是:如是法;一個如是:如是心;如是心者如是法者,所以如是如是。如是是如來性德,如來之性德之稱,如來之圓明之稱;圓明性空啊,如來之性德就是講無爲,如來之圓明就明講相,此相此心是一體的,故名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名字叫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實在沒有一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神秘現象,也沒有一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叁菩提有個寶貝出來,實在是沒有啊。

  如來藏的真意,如何打開全部的如來藏?

  我們手中有如來寶藏,可不認得,這種講法對不對呢?只是讓衆生開悟的一個方便,實際上金剛經裏沒有這樣說;沒有一個神秘的如來藏,其實呢如來藏就在我們當下,如果你“實無有法”就是如來藏,實無有法----你本體就是----沒有我的如來藏就在你的當下;它不是神秘的不是藏起來的,所以呢,我們講顯真顯真,什麼叫顯真,顯真就是大米撥開,全部是白色的,什麼叫密宗呢?就是把米蓋起來,然後包起來,然後告訴你說啊,此中有米;這就是所謂密法;心遮蓋了就有密,心不遮蓋就沒有密;你心迷了,法就離你很遠,西方極樂世界,心迷了,叫秘密;一旦你心開了,哪有密呢?全部是顯,如來法身獨露啊;全部顯現出來了;

  什麼東西拼命找永遠找不到,用心會當下即是?密宗之密何在?

  爲什麼我們漢傳佛教跟密宗不一樣的,密宗裏面他屬于邊地啊,邊地的人比較迷啊,喜歡迷信呢?西藏哪個地方的人啊心比較閉塞的,缺乏智慧,只有用密法來攝受他們,讓他們慢慢的開顯。在大陸這部漢傳佛教,現在我們這些人都是很有智慧的,一開顯出來非常快速的,如果你不開顯出來,照樣在“密(迷)宗”裏面;你不管怎麼做,你都離不開“密”啊,因爲密就在你當下的體裏面,裏面有無盡的“密”;但是如果你開顯出來了,就變成顯了。顯者,顯如來寶藏。不開顯,稱爲“密”;開顯了你的“密(迷)”稱爲“覺”,若你用心思維去尋找的時候,那就永遠找不到了,但是你回來的時候,當下就是。以心會,就在當下,如果不用心會去找的時候,密在天邊;六祖大師講“密不可宣,唯心能會”宣出來就不叫密了,只有你用心來會就可以了;所以我現在講的是什麼呢?如果你沒有悟,還是叫“密”;只有你用心會,你用心會到,我知不知道呢?永遠不知道;我這樣的講無非開你的覺而已;悟不悟是你的事,會不會是你的心,講不講是我的事,我會不會到跟你沒有關系,會不會到是你,你會到的東西我永遠不知道;這個就是“密”,知道吧;不知道的東西永遠不知道,只有你心知道。如果你口說出來都屬于“邪說”都屬于是“相說”,在你顯出來的哪個體啊,只能夠增加“我的迷”,所以呢講經是爲了開顯我們的如來藏,其實它根本就沒有遮蓋的,如六祖大師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有法就有執,實無有法可得;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若有法,就有執啊,有執就有念有相,有境有心,就是徹底的凡夫;你有心有相,心就有攀緣,有攀緣你就有爲,有爲跟無爲是相對的,你這個攀緣跟無緣是相對的;它是反義的;如果無緣就無攀緣;如果你無爲,有爲就斷;所以我們現在的修行就是在矛盾狀態當中:這邊講無緣,不攀緣;哪邊又拼命的攀緣,一念攀緣跟如來就不能相應啊;無緣是當下啊,如來者無緣體啊,無緣體就是不取不舍,不取妄念取真如實相,實相即是無住,是衆生之本體的無住之心啊,有取衆生之相,相是無相啊,此相本來是無,無爲心中生,所以呢無相無不相,無爲無不爲;無不爲在相中,無爲在心中,心無住即無爲;無相無不相,不相是無住,相是有住,無相無不相,無爲無不爲,是不是;那麼說這個體裏面,如果你有爲,你有法你肯定有住啊,“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果有法是如來,那不完全是矛盾嗎?

  授記的真意?如何現量得佛授記?

  那當然燃燈佛就不與我授記了,我們無始以來不遇佛授記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爲“有法”。衆生本來就是如來,實相裏面如來,有法即有執,有執即不能授記;大家想一想,爲什麼給如來授記呢?衆生本來就是如來,他沒有得過也沒有失過,因爲你有住,你生相,有相就有我執有法執,就有念有相,所以燃燈佛(就不與你授記)……燃燈佛當然沒有衆生之見了;難道世尊還有衆生之見嗎?不與你授記?世尊與如來佛心相應故,因爲如來與如來是相應體,所謂授記是個方便言詞,授記是授記實相,實相與實相心心相印,才叫授記。

  何謂傳法?

  過去不傳法嗎?什麼叫傳法呢?一念心相應故;傳法者傳心啊,你以爲真的拿一張紙就傳法啊,現在傳法是在傳一張紙,過去傳法那是在傳心,傳如來“妙心”啊;如來妙心就是你悟到的哪一刹那,你明了的哪一刹那,所以呢?“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是與法不相應故啊;但是呢,燃燈佛與如來是相應的,可我不與如來相應,想授也授不了啊;如來盡未來際在授記,他天天在給衆生授記,但是你不相應你授不到啊;你一旦相應,如來就給你授記;也就是金剛經本身在給你授記;就是我在講法的過程當中,燃燈佛悄然把你心量打開,他是盡未來際與如來授記;心心相印就是授記;你心不相應,就不授記;所以呢?這個授記的體就是心相印;你要悟到了,明了了,你就有十方諸佛給你授記,給你灌頂,給你加持,知道吧;如果你沒有悟到,你跟他就很遠很遠,你在妄的體裏面,但是你的真如體照樣在。一貫即通呢,你要貫通了你自然就通了,就象你血管裏面有東西賭塞著,他本來就是通的,只要你把障礙搞掉,他自通;通的體是他的本來,沒有通是你的執著,只要你障礙除掉了,自然通達。自然通叫如來授記,你不通者你就有障礙,實際上我們是不是沒有通呢?就象我們有家一樣,我們在這個地方,不知道我們如來家,如來家有無盡的大財富;但是我們迷了,好象自己變成貧窮了;實際上你有一百萬在哪個地方,但是呢你守著貧窮之心,你貧窮的心妄念在做怪;所以呢不能夠思到法味,如果你有法可得,則不能得到“授記”。

  “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實無有法即是如來,“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什麼呢?實無有法即是如來。如來者,無取無舍的當下體啊,實無有法就是離念離相,有念還是有法嗎,只要有念生就是有法;無念的體,所以以“無念爲宗”啊,無念無宗無相無體,無相叫做離相,無念是離念,無相爲體,無念就跟他相應了;無有念法界就是你,你就是法界,無有法就是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經得到了,得到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得心故,是故佛于燃燈佛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離釋迦牟尼之名,得釋迦牟尼之意

  釋迦牟尼,釋迦者“能仁”“寂默”之意,不住涅槃是叫能仁,不離生死是謂寂默;釋迦牟尼授記釋迦牟尼,什麼叫釋迦牟尼呢?大家想一想?我給你起個名字叫釋迦牟尼佛,你將來做佛叫釋迦牟尼佛,此名此相是一,離名說相叫如來,離言說相叫釋迦牟尼,我給你說“釋迦牟尼”叫言詞,離言說相,是謂釋迦牟尼;如果你要是以言說相,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你不知道他的含義,什麼叫釋迦牟尼呢?不離生死,不斷生死不入涅槃,什麼叫不入涅槃,能仁是不入涅槃;什麼是寂默呢?不離生死;不離生死就是生滅相,不入涅槃,生滅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生滅。離開生滅沒有涅槃可得;釋迦就是能仁,能仁是不入涅槃,不入涅槃是因爲寂默,能仁即是寂默,寂默即是能仁。寂默是能仁之體,能仁是寂默之相,此相此體不二故,寂默是相。此相是法界,生滅就是衆生呢?衆生生滅,他當然了,釋迦牟尼沒有衆生之見了,生滅是如來能仁之相啊,釋迦是衆生之體啊,法相之體啊,相之體即是相,是一如的;是不二的;所以呢能仁寂默,持名叫離言,釋迦牟尼是叫言詞,我們要離言說相是謂真釋迦牟尼佛,如果你要是有言說相,我們拜的釋迦牟尼佛,那就錯了;能仁寂默,如果你聞到金剛經,也是能仁寂默啊,爲什麼呢?你的無爲體就是能仁,你在法界裏面就是“能仁”啊,能者,德相啊;仁者是他的“德”,是他的悲,悲與衆生心相應,能者是他德量,德相應,寂者:空的意思,黙是照的意思,寂照是涅槃之體,能仁是慈悲之體,能是代表他的智,仁是愛心,悲心,慈悲;慈而悲,寂而照,是叫釋迦牟尼,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悟到金剛經,一無爲就是“能仁”,就是“寂默”啊;法界就是“能仁”啊,所以誰不是“能仁”誰不是“寂默”呢?誰不是釋迦牟尼呢?所以呢離言說相,大家就知道了,如果不離言說相以爲釋迦牟尼佛是個人呢?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知道這個意思吧,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81》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