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81▪P4

  ..续本文上一页不。”这句话是问须菩提,也就是问所有的众生,有法可得吗?后面直接就回答:“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前面讲如来无取无舍的体,那么说有法他就有取有舍,有取有舍怎么会叫如来呢?有取有舍不明如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有取有舍。是故后面须菩提讲“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如来无所来无所去,无所舍无所取,无所攀缘,无所执,无有住之心,无所攀缘相,就没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我解佛所说义。

  其实这一句话就解释它的本义,现在须菩提已经悟到了如来体了,最前面讲的这些话,我已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须菩提一听到释迦牟尼佛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生如是心”,就是真如之心,他一破我见,破法见,破相,相一破念一破,他就悟到了。释迦牟尼佛又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要成佛道,下要度众生,上无佛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也就是菩萨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面又讲“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听了以后呢,自然会心开意解,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也讲过“如来于法有所得不?”这个地方讲“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前面讲跟后面讲他就不一样了;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答,“于法实无所得”,那是对于众生的无生法忍来讲的,因为众生一切法无所得故,因为于法无所得,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还有念呢?八地菩萨就是无生法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的知见,他不是在菩萨体上面,他是在佛的体上面,无上正等正觉,于法无所得,于法有所得不?于法无所得;无所得的那个得就是菩萨,菩萨无所得,因为无所得还有念,无所得的念,有这个念的话,还是叫没有离念,只是离相而已,前面讲离相,讲“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在妙法莲华经里面,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燃灯佛是如来方便之说,燃灯佛是燃我们的慧命,又可以叫做定光佛啊,五十三佛可普光佛叫法身佛,燃灯者,燃一切众生的慧命处。释迦牟尼佛来此世界,实在是没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只是方便示现而已;有法可得,如来本来就是无来无去,无取无舍,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佛在燃灯佛所,没有法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明说无有法就是无生,无有法就是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没有相,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就是法界的实体,无取无舍的真如体;此真如体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佛这叫究竟觉,前面讲如来体,讲实相,后面讲佛于燃灯佛所,不是说如来于燃灯佛所,如来在燃灯佛所只有佛才能说,须菩提呢“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就是究竟觉的意思,究竟觉与实相相应故,究竟觉在哪里呢?实相就是,法界就是;如来即真如,真如即如来。如来即无为,无为即如来。无为是究竟觉,众生本体就是无为,就是涅槃的妙性;你有无为的念,你跟如来相对立了,就不叫无为了,为什么呢?我们众生认为我是无为,相是有为,相上无为跟我的有为是二回事;或者认为有个独立的无为存在,认为相上的无为(就是说涅槃的妙心啊)不在相的体里面,认为外面还有一个独立的无为存在;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呢无为即相,相即无为;如果我的妙心就是无为体,全体不就是我吗?无为就是没有法,实在没有我,所谓没有对立,因为没有对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没有一个我,有一个独立的无为体,也没有一个我离相的念,没有一个无为之念,没有一个无相之念,因为我这个无为就是相,相就是无为。我这个相是如来体,就是真如;一真如法界,真如法界体,所这个世界就是大真如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以“这样的心”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实际上是无法可得,也证明说当体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须菩提说“得”对于“住”及“降伏其心”来讲的,“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老是有个“得”的念,实际上是没有的,“实无”,“如是如是”,一个如是:如是法;一个如是:如是心;如是心者如是法者,所以如是如是。如是是如来性德,如来之性德之称,如来之圆明之称;圆明性空啊,如来之性德就是讲无为,如来之圆明就明讲相,此相此心是一体的,故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字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没有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神秘现象,也没有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菩提有个宝贝出来,实在是没有啊。

  如来藏的真意,如何打开全部的如来藏?

  我们手中有如来宝藏,可不认得,这种讲法对不对呢?只是让众生开悟的一个方便,实际上金刚经里没有这样说;没有一个神秘的如来藏,其实呢如来藏就在我们当下,如果你“实无有法”就是如来藏,实无有法----你本体就是----没有我的如来藏就在你的当下;它不是神秘的不是藏起来的,所以呢,我们讲显真显真,什么叫显真,显真就是大米拨开,全部是白色的,什么叫密宗呢?就是把米盖起来,然后包起来,然后告诉你说啊,此中有米;这就是所谓密法;心遮盖了就有密,心不遮盖就没有密;你心迷了,法就离你很远,西方极乐世界,心迷了,叫秘密;一旦你心开了,哪有密呢?全部是显,如来法身独露啊;全部显现出来了;

  什么东西拼命找永远找不到,用心会当下即是?密宗之密何在?

  为什么我们汉传佛教跟密宗不一样的,密宗里面他属于边地啊,边地的人比较迷啊,喜欢迷信呢?西藏哪个地方的人啊心比较闭塞的,缺乏智慧,只有用密法来摄受他们,让他们慢慢的开显。在大陆这部汉传佛教,现在我们这些人都是很有智慧的,一开显出来非常快速的,如果你不开显出来,照样在“密(迷)宗”里面;你不管怎么做,你都离不开“密”啊,因为密就在你当下的体里面,里面有无尽的“密”;但是如果你开显出来了,就变成显了。显者,显如来宝藏。不开显,称为“密”;开显了你的“密(迷)”称为“觉”,若你用心思维去寻找的时候,那就永远找不到了,但是你回来的时候,当下就是。以心会,就在当下,如果不用心会去找的时候,密在天边;六祖大师讲“密不可宣,唯心能会”宣出来就不叫密了,只有你用心来会就可以了;所以我现在讲的是什么呢?如果你没有悟,还是叫“密”;只有你用心会,你用心会到,我知不知道呢?永远不知道;我这样的讲无非开你的觉而已;悟不悟是你的事,会不会是你的心,讲不讲是我的事,我会不会到跟你没有关系,会不会到是你,你会到的东西我永远不知道;这个就是“密”,知道吧;不知道的东西永远不知道,只有你心知道。如果你口说出来都属于“邪说”都属于是“相说”,在你显出来的哪个体啊,只能够增加“我的迷”,所以呢讲经是为了开显我们的如来藏,其实它根本就没有遮盖的,如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法就有执,实无有法可得;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若有法,就有执啊,有执就有念有相,有境有心,就是彻底的凡夫;你有心有相,心就有攀缘,有攀缘你就有为,有为跟无为是相对的,你这个攀缘跟无缘是相对的;它是反义的;如果无缘就无攀缘;如果你无为,有为就断;所以我们现在的修行就是在矛盾状态当中:这边讲无缘,不攀缘;哪边又拼命的攀缘,一念攀缘跟如来就不能相应啊;无缘是当下啊,如来者无缘体啊,无缘体就是不取不舍,不取妄念取真如实相,实相即是无住,是众生之本体的无住之心啊,有取众生之相,相是无相啊,此相本来是无,无为心中生,所以呢无相无不相,无为无不为;无不为在相中,无为在心中,心无住即无为;无相无不相,不相是无住,相是有住,无相无不相,无为无不为,是不是;那么说这个体里面,如果你有为,你有法你肯定有住啊,“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有法是如来,那不完全是矛盾吗?

  授记的真意?如何现量得佛授记?

  那当然燃灯佛就不与我授记了,我们无始以来不遇佛授记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法”。众生本来就是如来,实相里面如来,有法即有执,有执即不能授记;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给如来授记呢?众生本来就是如来,他没有得过也没有失过,因为你有住,你生相,有相就有我执有法执,就有念有相,所以燃灯佛(就不与你授记)……燃灯佛当然没有众生之见了;难道世尊还有众生之见吗?不与你授记?世尊与如来佛心相应故,因为如来与如来是相应体,所谓授记是个方便言词,授记是授记实相,实相与实相心心相印,才叫授记。

  何谓传法?

  过去不传法吗?什么叫传法呢?一念心相应故;传法者传心啊,你以为真的拿一张纸就传法啊,现在传法是在传一张纸,过去传法那是在传心,传如来“妙心”啊;如来妙心就是你悟到的哪一刹那,你明了的哪一刹那,所以呢?“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是与法不相应故啊;但是呢,燃灯佛与如来是相应的,可我不与如来相应,想授也授不了啊;如来尽未来际在授记,他天天在给众生授记,但是你不相应你授不到啊;你一旦相应,如来就给你授记;也就是金刚经本身在给你授记;就是我在讲法的过程当中,燃灯佛悄然把你心量打开,他是尽未来际与如来授记;心心相印就是授记;你心不相应,就不授记;所以呢?这个授记的体就是心相印;你要悟到了,明了了,你就有十方诸佛给你授记,给你灌顶,给你加持,知道吧;如果你没有悟到,你跟他就很远很远,你在妄的体里面,但是你的真如体照样在。一贯即通呢,你要贯通了你自然就通了,就象你血管里面有东西赌塞着,他本来就是通的,只要你把障碍搞掉,他自通;通的体是他的本来,没有通是你的执著,只要你障碍除掉了,自然通达。自然通叫如来授记,你不通者你就有障碍,实际上我们是不是没有通呢?就象我们有家一样,我们在这个地方,不知道我们如来家,如来家有无尽的大财富;但是我们迷了,好象自己变成贫穷了;实际上你有一百万在哪个地方,但是呢你守着贫穷之心,你贫穷的心妄念在做怪;所以呢不能够思到法味,如果你有法可得,则不能得到“授记”。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即是如来,“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实无有法即是如来。如来者,无取无舍的当下体啊,实无有法就是离念离相,有念还是有法吗,只要有念生就是有法;无念的体,所以以“无念为宗”啊,无念无宗无相无体,无相叫做离相,无念是离念,无相为体,无念就跟他相应了;无有念法界就是你,你就是法界,无有法就是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经得到了,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得心故,是故佛于燃灯佛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离释迦牟尼之名,得释迦牟尼之意

  释迦牟尼,释迦者“能仁”“寂默”之意,不住涅槃是叫能仁,不离生死是谓寂默;释迦牟尼授记释迦牟尼,什么叫释迦牟尼呢?大家想一想?我给你起个名字叫释迦牟尼佛,你将来做佛叫释迦牟尼佛,此名此相是一,离名说相叫如来,离言说相叫释迦牟尼,我给你说“释迦牟尼”叫言词,离言说相,是谓释迦牟尼;如果你要是以言说相,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你不知道他的含义,什么叫释迦牟尼呢?不离生死,不断生死不入涅槃,什么叫不入涅槃,能仁是不入涅槃;什么是寂默呢?不离生死;不离生死就是生灭相,不入涅槃,生灭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生灭。离开生灭没有涅槃可得;释迦就是能仁,能仁是不入涅槃,不入涅槃是因为寂默,能仁即是寂默,寂默即是能仁。寂默是能仁之体,能仁是寂默之相,此相此体不二故,寂默是相。此相是法界,生灭就是众生呢?众生生灭,他当然了,释迦牟尼没有众生之见了,生灭是如来能仁之相啊,释迦是众生之体啊,法相之体啊,相之体即是相,是一如的;是不二的;所以呢能仁寂默,持名叫离言,释迦牟尼是叫言词,我们要离言说相是谓真释迦牟尼佛,如果你要是有言说相,我们拜的释迦牟尼佛,那就错了;能仁寂默,如果你闻到金刚经,也是能仁寂默啊,为什么呢?你的无为体就是能仁,你在法界里面就是“能仁”啊,能者,德相啊;仁者是他的“德”,是他的悲,悲与众生心相应,能者是他德量,德相应,寂者:空的意思,黙是照的意思,寂照是涅槃之体,能仁是慈悲之体,能是代表他的智,仁是爱心,悲心,慈悲;慈而悲,寂而照,是叫释迦牟尼,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悟到金刚经,一无为就是“能仁”,就是“寂默”啊;法界就是“能仁”啊,所以谁不是“能仁”谁不是“寂默”呢?谁不是释迦牟尼呢?所以呢离言说相,大家就知道了,如果不离言说相以为释迦牟尼佛是个人呢?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知道这个意思吧,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81》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