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就是離念;我住于法,不應該有所住之心呢。“無我相無人相”,“亦無非法相”,“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破法執。可見法執人執有粗有細:粗者“分別我、法二執”,細者“具生我、法二執”。爲什麼呢?一個是對于世間唯有我執、法執,這叫粗相,這個粗相依境遇緣,依境界攀緣有爲,生起了我法二執;但是我們在細裏面講,境未生之前緣沒有生起來之前,我們心中本具微細的具生我法二執。
如果內心裏我法二執的念都沒有了,外面所有境現前,執不會出現。前半部呢是慢慢的破除這個境,然後把我執跟法執給破掉。但是我們微細的具生我執跟法執,細惑的煩惱還沒有破;細惑的煩惱就是菩薩的所知障。他什麼都知道,他不知道“什麼都知道的那個我”還在那個地方。比如我們現在在寺廟裏邊大家守規矩做事,你自己守規矩肯定是錯的,那是粗相的煩惱,我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大家都老老實實的那樣才是。但是你不知道,你的習慣裏面還有一個我念,後來你到外面去以後呢,你改變不了。原來的廟那樣做,你這個廟裏爲什麼這樣做?證明你心裏面還有個微細的我執在那個地方,具生的我執。每天要上殿過堂,到別的廟裏面不上殿過堂,要打坐,或者吃飯也要打坐,跟這兒不一樣,他心上馬上就會生出煩惱,爲什麼跟那個廟不一樣?還有一個具生我見在那個地方;你在這個寺廟裏面你非常的如法,到別的寺廟裏就不如法了;這個還是比較粗的。真正的細的話,即不生;完全是以法爲自性了。就是說你融到法裏面去了,證量了。如果你證量上證到金剛經,你可以像六祖大師一樣,他有神通的,真正的把菩薩把所有的我念給去掉了,很多法就顯現出來了,你真正的就在法裏面了;現生中得大受用;不可思議的境界,清淨的境界,都會顯現出來。但是我們對金剛經不感興趣,沒辦法趨入。所以具生與分別是二回事,具生是內,徹底地順從于法這個體,不是一般人或菩薩能做到的;
第叁個前令離相,後令離念;前面是所執,後面是能執,前面是講所執的境與心,就是一切相上無住之心,爲什麼叫你無住呢?因爲無住是本體,法界本來就無住之心,相是無相住是無住,無住無相是謂離相,叫我們明了這個意思。你自己聞到後,如是思維的念,你能夠發起念頭的這個“能”還沒有斷掉,你這個“能念”有微細的四相在裏面,要把它斷掉才行呢?所以你“能執”是妄見,“所執”是幻相,就是說你還有這個幻境,證明你還有“能見”在那個地方;你有“能見”就有“幻覺”,能見斷,幻覺即滅。比如我走到外面看到宇宙如幻如化,證明你還有幻化還有“能”在那個地方,有“能見”“我能”,有我們內心的那個細惑煩惱。就是說,你感覺到不執著了,但是你不執著了但也不會拿起。真正的菩薩不是這樣的,每個衆生走路真正的感覺到並不是“幻”,也不是“真”也不是“假”,完全是我自己;你看到衆生的心就是你的心,看到外面的法就是我的身體,你徹底沒有我了,真正的能夠感受到“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真正的刀斬在別人身上,就像疼在你身上一樣,他有這種境界感,一個人修慈悲心修多了以後,人家一刀砍在豬身上,就像砍到自己身上一樣;真有這種感覺。所以菩薩如果離內在的所執,你一定與外在的一個大悲心是相應的與大智是相應的,真的能與法同體。這個法上面同體的時候,你坐在那個地方徹底的離相,離內在的這個我執離念,這個要通過去證,如果你沒有證到就很困難。所以我們修行叫先悟後修,前面講先是悟,信了,你觀察了那叫悟;後面的才叫證,先悟後修,叫漸修,漸修就是證量,你可以證得到。證到全體,還是當下,就是你自己也融到法界裏面去了,沒有什麼如幻。有人達到心清淨的時候,確實也是會遇到一些幻相,比如我們在分別法裏面在我執的妄見裏面很清淨的時候,你走在外面你確實看到外面很清淨,其實外面很清淨還是“幻相”範圍之內,還屬于是“我執”,“我念”在那個地方。
其實前半部講完就應該開悟了。開悟了就沒有事了;但是因爲對于鈍根之人,只好講後部分重複講了,令鈍性衆生直至開悟。其實不是這樣的,前面是斷相叫離相,後面講離念,你說離念深還是離相深呢?先是離相,後是離念,離念是離我,離相是離境,先開悟是境,明了實相;如來顯現了,便究竟覺,然後令入真如。然而你自己妄心不斷不能親證,親證以後猶如如來啊,那你走在路上就像佛一樣了。這裏面沒有什麼往生的概念了,是當下的體。就是說如果你聞到真如,就像六祖大師一樣了,現量上面就受用了,你不能夠說我等將來,這裏面沒有將來一說,當體就是;現在過去未來都是你一心,那有什麼現在過去未來的體的存在?也沒有一個什麼下一步,就是要你現在當下做佛;要令你做化身佛,報身佛;你悟到此金剛經,你就是佛;就是這麼個體。所以聞到金剛經,爲什麼一再講功德大功德大呢?就是說要我們當下承當,並且要實證。“若不離念,則無離相”,你如果不離念的話,你相也離不了。我們講的是這個經,講的是實相、真如,如來體,究竟覺,覺了以後你就是離念,如果你不離念的話,你這個所謂聞到的這個真如,只是耳聞而已。因爲你沒有修沒有觀照,你觀照時就是離念時。所以這裏面前面一品有沒有離念呢?前面也有;“能作是念不?我不作是念。”“應生清淨心,應生無住心”,“若心有住,則爲非住” “離一切諸相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都是謂“離念”。所以前半部分也講了很多離念的概念;如果你要是悟到離念,就是進入後品,信心不逆,不會離開金剛經,則爲荷擔如來家業,則爲真實發菩提心。
前一部分說“離一切諸相才是發菩提心”方爲利益一切衆生菩薩。你不離相,就不叫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你離相才能荷擔如來家業。後面“無有法名爲發菩提心,無有法名爲菩薩,以及一切法皆是佛法”,這裏面跟前面講的還不一樣。前面是離念, “一切法皆是佛法”即無有法。沒有什麼法是發菩提心,無有法名爲菩薩。前面講“離一切相發菩提心”,完全是講實相。什麼叫發菩提心?離一切相發菩提心。後面講“沒有法名爲發菩提心”,“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二邊不立,後面才是真實的。前面我們聽了以後還要離一切相,有離一切相就是離妄,還有一個離妄的念。其實後面就是要全盤的接受,沒有什麼妄的體,本來就是真如。像六祖大師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和神秀大師講“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又不一樣。六祖大師告訴我們要安住在法上面,不要認爲還有塵埃可得,還有妄可生。這後面完全是當下承當,徹底的是你,根本沒有衆生,沒有妄的體,全是真如。這就是我平時講的,像鴨子要到水裏面去,不要在水上面飄著;在水上飄著,那就有妄立,就有離相這個言辭,有這個“離一切相”“發菩提心,方爲利益衆生”,方爲可以荷擔如來家業,它住了“離我相”的這個體。但是如果你全部住到這個法裏面去了,就完全沒有我了。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牛屎裏面他就有牛屎的臭味,如果你住在香裏面,它完全是香味;你跟他講臭味,他聽都聽不懂;我沒有聞過臭味,我怎麼知道臭味呢?
我們完全融到法裏面去的時候,全部在金剛經的體裏面。大家想一想六祖大師當時是怎麼做的,全部住法,一念承當,全部是金剛經的顯現;不可思議的這個體。所以我們要有大勇猛心。圓覺經裏面也這樣講“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金剛經的前一部分亦是這樣講,“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複遠離,遠離爲幻,亦複遠離,離遠爲幻,亦複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金剛經的後半部分也是這樣說;我們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應該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是圓覺經後面一部分不是這樣說,不但要遠離幻體,連我們能遠離幻的這個心都不應該生起,全部住到體上面來了。所以要明了,非法非非法,有住則爲非住的體,顯般若正智是獨尊,一真法界,因爲自體本是一塵不染。其實我們平時講這個自性叁寶,什麼叫涅槃自性呢?我現在生滅無生,生跟滅的本體就是無生就是真如,不要離開生滅另有真如可得,生滅的本體就是真如。住在真如,哪有妄可離呢?因爲真如是實相,實相的體是沒有妄體。離妄是對于粗相來講的,對于真菩薩究竟菩薩道來講就是真如,生滅就是真如,就是我的全部,我就是生滅生滅就是我,徹底的沒有一個我離生滅,也就是自性。也就是說生滅的本體是清淨的,我罵你是生滅的,或者我對你講點好話,講點壞話,好像有好有壞的生滅,那完全是凡夫。他是叫我們出離,這個是幻的不是真實的;再來告訴你,我罵你的聲音是清淨的,我罵你就沒有了;既然沒有我罵你,清淨的本體就是你的真如啊!所以這個法界本身就是真如體。這個真如是什麼呢?真如即是涅槃,真如就是生滅體叫無緣。涅槃就是無爲;所以無爲就在我講話的聲音裏面,生滅就在我講話的聲音裏面。生滅叫做無緣,生滅本體清淨也叫做無爲。
什麼叫無緣呢?無緣即是真如;就是如來;無爲就是清淨,涅槃;所以涅槃即是無爲,無爲即是涅槃。就是離言說相,離名說相。離言離名就是真如,叫做離心緣相。你徹底的沒有心了,此相是涅槃之相是無爲之相,是真如如來實相;所以你當體即是。所以此相就沒有事了,如果你悟到此理,也沒有什麼相可離;全體真如;一真法界,全部就是一真法界的體,這個就是我們平時講的叫做自性涅槃。在相上面悟到自性涅槃的體,不可思議,一體顯現。大家想一想,究竟覺十方諸佛在哪裏?十方諸佛依無爲立,得無爲者即得十方諸佛。菩薩在哪裏?菩薩在生滅體裏面,菩薩不離生滅而入涅槃,因爲生滅就是涅槃,他當然不離生滅而入涅槃了,菩薩不離衆生而入涅槃,不離生滅不入涅槃,生滅的本體就是涅槃,還入什麼涅槃呢?我們現在生滅的本體就是涅槃的自性,就是清淨二相,一個是究竟覺,一個是無住相,一個是如來就是無取無舍的體,也就是無緣,生滅無緣,所以大家都要知道無緣無爲,無緣是如來,無爲是究竟覺。所以在無緣上面是無爲,在無爲上面是無緣,這個裏面當體即是。悟到這個道理,叫做離心緣相,就是真如。
如是觀者一部金剛經所有的體,其實二個字解答就是真如,整個金剛經就是真如二字。所以雲居山真如禅寺,真如分開來即無爲無緣,無爲是衆生的究竟覺,無緣是如來之心相,法界就是如來,如來不是另外一個如來,如果你究竟覺,都叫如來。如果你有妄心生起,你有緣就不叫如來。如來的實相在你心中,你就變成妄執了,那你就叫做衆生;如果你跟如來相應,都叫如來;如來是實相,如來是無所來無所去,如來是無取無舍;如來是無緣之相,無緣就無佛可成。我要成佛,我要做佛事啊,這些都與實相相違背了,都是離如來相的。所以你要離四相,必須將我要成佛、我要做菩薩的心舍掉。當下即佛,當下具足。你攝取無爲十方諸佛就得到,你攝取無緣十方菩薩就現前,十方諸佛十方菩薩現前,你就是究竟覺;你現在就是佛;就是如來化身。所以在這個體裏面,就叫真如二字。
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是全部經典的真義,是究竟第一義谛,所以金剛經真是不可思議。我們把這個心會到此本意,繞來繞去可能大家都有點頭暈了。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80》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