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力。大家想一想,這個受持讀誦,這個讀一定是與法相應的讀。所以在無量壽經裏面講:所聞經法,自然得聞。在西方極樂世界,見一切相馬上就心開意解,那個才是讀經啊!所以讀經並不是在讀文字的經,是讀經意。經讀一遍以後,就永遠在讀。你看,《華嚴經》我也在讀,如果會讀,你讀叁千大千世界大華嚴,你自己沒有了,你在那裏讀你用心讀。小華嚴就是一個目錄,就是一本書。所以讀書是對我們惡業凡夫來講。你通達于般若,釋迦牟尼佛把般若說出來,這是讀。持,就是思維就是觀照經意,依他的言辭思實相故。比如我講桌子,你馬上就看桌子。桌子的名並不失去,桌子相也不失去,依文識相叫做思維,這個思叫觀照,觀照般若。不斷的觀照,不斷的觀照,然後你自己變成實相了。你在實相大海之中,就像一個人跳到大海裏面去,你想不讀大海能做得到嗎?你全身是大海了,你想不讀也做不到了。你能受持讀誦,叁心具足了。所以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能受持讀誦者,則爲如來以佛智慧,實知是人,實見是人。如果你受持讀誦,以如來的智慧,如來者,無所來無所去,就是無取無舍。無取無舍就是離名說相,就是沒有這個經書,但是有經體,叫離名。比如外面的法界的桌子凳子這個名字在,但是離名說相,不像前面是離言說相。如來所說叫離名說相,就是不離此體與實相相應故,與般若實相相應故,這叫離名說相。所以如來以佛智慧,就是說不離當下。在你讀誦這部經典,不離開我們所謂的什麼凡夫、菩薩、諸佛的這種分別知見,直接用我們現前所看到的這個量裏面的無住體,你思維觀照以後沒有我了,就像你靜下來,你可以看到你的心,與法界共同故,心與衆生心同一的,心在法界裏面,你感覺到你的心和法界所有的心是一體的。你必須要把心細下來,你看到這個法界就是你的心,看到此心就是法界,徹底的沒有我了,你跟實相相應了。
于此經受持讀誦,你的觀照實相文字都現前的那一刹那,就是如來以佛的智慧,實知是人實見是人,不是以菩薩的智慧,菩薩也沒有辦法見到,也不是衆生所見,因爲菩薩還屬于是衆生範圍之類。如來以佛的智慧,實知是人實見是人,就是說如來已經見到你了。如來見到你,是因爲你無住,你無住的時候當體即是。衆生是佛的衆生,佛是衆生的佛,衆生在佛心中,佛在衆生心中。所以佛無生無滅衆生就無生無滅,佛在衆生心中,衆生有生有滅如來就有生有滅。我們有生有滅有牽有挂,有牽挂的無非是我們有住而已。如來有生有滅,他是無牽無挂,沒有牽挂故他無住,所以他生滅並不礙如來體。你看到外面生滅,其實如來本來就是無生無滅的體,因爲你有生有滅,如來在你心中也現出有生有滅。因爲有生有滅是如來無礙體,但是我們的生滅是牽挂體。只要你無住,妄心不生起的時候,你見到的這個生和滅就是如來體,並不障礙。爲什麼如來見你呢?原來你的生滅本來就是如來的生滅,他是無挂礙的,所以他見你也是無挂礙的,每天他都見到你。你與這種智慧相應的時候,如來悉見。如來實知實見是以如來的智慧實知實見,也就告訴我們,我們這一念是究竟覺。如來是實相,佛陀是究竟覺啊,佛陀就是離言說相。爲什麼如來以佛的智慧實知是人實見是人,不講如來實知實見?就是說你這種受持讀誦,聞了思維了與實相相應了,這個相應的心的一刹那,這個已經是究竟覺。只有佛才能知道你,你已經達到究竟位,就是佛了。這跟前面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就沒有衆生可度,沒有佛可成,這就是如來體。這裏面分出兩個,一個是如來體就是實相。爲什麼不以實相說呢?以佛的智慧,我們現在這種知見就是究竟覺。究竟覺的知見如來就以究竟覺來應之。這個文字非常的巧妙,以我們現在這個心已經到那個位置了由我來告訴你,就是以佛的智慧才能測量了。你現在這個位置就是究竟覺,就是佛了,所以是以佛的智慧。這裏面你必須要知道,一定要有聞思修。修就是忍辱。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前面是講以佛智慧,實知是人,實見是人,皆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無量就是法身跟報身,無邊就是化身。後面講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無邊功德。不可思、不可議就是法身,不可量就是報身,無有邊就是化身。極樂世界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欄循堅固就是法身無住體就是堅固體,就是魔王也依止于它。七重欄楯,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堅固體。羅網是莊嚴之意,講量,量就是法身。法身德、化身德、報身德。化身德就是衆生的心,報身德就是菩薩的莊嚴,法身德就是如來無盡的莊嚴,無盡的清淨。法身即報身,報身即法身。法身講性,報身講相,相在性中,性在相中,相由性顯,性由相顯。理在事中,事在理中,理事圓融。就是,木頭在凳子裏面,凳子在木頭裏面,所以木頭不可見言辭道斷,要想看到它你必須要依相而見。就像水跟波一樣,有波才能識水,水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水,因爲水無言故。波能夠識水,由波出來就代表水存在了。如果沒有波,水即滅,水就不能顯現出來。水是無言的,言辭道斷的,但是有波就能顯水,因爲波才能告訴我們有自性存在。
爲什麼有煩惱才能成就菩提呢?因爲煩惱是代表我們有波在,因爲我們沒有開悟之前,我們隨著波而流轉,但是我們現在依波識水,波就是我們的妄想,有這個妄想的意識才知道我有水存在,知水這個波就是清淨莊嚴就是光明照,就是報身。如果不識水,這個波就是煩惱。煩惱、菩提是一不是二。爲什麼講不斷煩惱而證菩提呢?爲什麼講煩惱即是菩提呢?有人講煩惱轉菩提,對不對呢?那菩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波還是那個波,煩惱還是這個波,菩提還是這個波,所以這個波是不變的。但是你覺悟了,這個波就是菩提;你迷了這個波就是煩惱。這個煩惱在迷的那一邊叫煩惱,在覺悟以後叫做菩提。所以煩惱也好菩提也好,是一不是二。你不能說滅波在尋找菩提,那就是灰飛煙滅了,那就麻煩了。因爲佛性是理,理沒有事,那個理叫無明,就像金礦一樣沒有開顯,是不可能的。因爲有水必有波,有法身必有報身,法身裏面有無量的功德,有報身莊嚴。有法身有報身必定有報身,就有迷的凡夫,爲什麼呢?報身裏面有波啊。在沒有成佛之前沒有識法身之前,波在無明,起波就出現識,就出現影子。這個影子互互相照,産生了衆生。但是我們回去的時候,衆生沒有了,只是影子沒有了。所以我們成佛,到底什麼成佛啊?實在是沒有衆生成佛,只是一個波的影子而已。這個影子消失就消失掉了。其實波還是波,水還是水。只是衆生是一個妄的體,所以沒有一個人成佛,因爲根本就沒有衆生。波還是那個波,你說什麼人成佛?
所以無佛可成,也沒有衆生可度。爲什麼會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呢?無量無邊就是法身報身。無住之體就是不可思議光,不可思議光能生無量功德,量就代表種種德出來,種種報身莊嚴。無邊就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行樹叫做化身,行樹能成蔭。樹代表五德:仁義禮智信都在裏面。邊有信體就是根。社會上講道德爲什麼沒有根呢?因爲他沒有信仰就沒有根了。因爲他沒有根,所以他的德不能進入無相。不知道一切衆生之波來自于水,水的本體就是全波即水。所以一個沒有信的人,就像樹沒有根一樣。一個沒有根的樹會倒掉的,它會死掉的,所以你看到的這個花什麼的,都是假的,可能會害你的虛幻的。如果有了根,有了般若之信,這個花開得非常的圓滿,並且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欄楯就是根,七重羅網就是枝幹、葉子,七重行樹是代表大悲心,利益衆生的大悲心。樹就是救濟衆生的,樹有種種德。你看,一棵樹本身就是很茂盛,有信仰有根啊,它有一個大蔭,可以讓衆生在底下。樹是表法的。衆生要相、有邊啊。
《《金剛經》系列開示 78》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