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力。大家想一想,这个受持读诵,这个读一定是与法相应的读。所以在无量寿经里面讲:所闻经法,自然得闻。在西方极乐世界,见一切相马上就心开意解,那个才是读经啊!所以读经并不是在读文字的经,是读经意。经读一遍以后,就永远在读。你看,《华严经》我也在读,如果会读,你读三千大千世界大华严,你自己没有了,你在那里读你用心读。小华严就是一个目录,就是一本书。所以读书是对我们恶业凡夫来讲。你通达于般若,释迦牟尼佛把般若说出来,这是读。持,就是思维就是观照经意,依他的言辞思实相故。比如我讲桌子,你马上就看桌子。桌子的名并不失去,桌子相也不失去,依文识相叫做思维,这个思叫观照,观照般若。不断的观照,不断的观照,然后你自己变成实相了。你在实相大海之中,就像一个人跳到大海里面去,你想不读大海能做得到吗?你全身是大海了,你想不读也做不到了。你能受持读诵,三心具足了。所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能受持读诵者,则为如来以佛智慧,实知是人,实见是人。如果你受持读诵,以如来的智慧,如来者,无所来无所去,就是无取无舍。无取无舍就是离名说相,就是没有这个经书,但是有经体,叫离名。比如外面的法界的桌子凳子这个名字在,但是离名说相,不像前面是离言说相。如来所说叫离名说相,就是不离此体与实相相应故,与般若实相相应故,这叫离名说相。所以如来以佛智慧,就是说不离当下。在你读诵这部经典,不离开我们所谓的什么凡夫、菩萨、诸佛的这种分别知见,直接用我们现前所看到的这个量里面的无住体,你思维观照以后没有我了,就像你静下来,你可以看到你的心,与法界共同故,心与众生心同一的,心在法界里面,你感觉到你的心和法界所有的心是一体的。你必须要把心细下来,你看到这个法界就是你的心,看到此心就是法界,彻底的没有我了,你跟实相相应了。
于此经受持读诵,你的观照实相文字都现前的那一刹那,就是如来以佛的智慧,实知是人实见是人,不是以菩萨的智慧,菩萨也没有办法见到,也不是众生所见,因为菩萨还属于是众生范围之类。如来以佛的智慧,实知是人实见是人,就是说如来已经见到你了。如来见到你,是因为你无住,你无住的时候当体即是。众生是佛的众生,佛是众生的佛,众生在佛心中,佛在众生心中。所以佛无生无灭众生就无生无灭,佛在众生心中,众生有生有灭如来就有生有灭。我们有生有灭有牵有挂,有牵挂的无非是我们有住而已。如来有生有灭,他是无牵无挂,没有牵挂故他无住,所以他生灭并不碍如来体。你看到外面生灭,其实如来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体,因为你有生有灭,如来在你心中也现出有生有灭。因为有生有灭是如来无碍体,但是我们的生灭是牵挂体。只要你无住,妄心不生起的时候,你见到的这个生和灭就是如来体,并不障碍。为什么如来见你呢?原来你的生灭本来就是如来的生灭,他是无挂碍的,所以他见你也是无挂碍的,每天他都见到你。你与这种智慧相应的时候,如来悉见。如来实知实见是以如来的智慧实知实见,也就告诉我们,我们这一念是究竟觉。如来是实相,佛陀是究竟觉啊,佛陀就是离言说相。为什么如来以佛的智慧实知是人实见是人,不讲如来实知实见?就是说你这种受持读诵,闻了思维了与实相相应了,这个相应的心的一刹那,这个已经是究竟觉。只有佛才能知道你,你已经达到究竟位,就是佛了。这跟前面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就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佛可成,这就是如来体。这里面分出两个,一个是如来体就是实相。为什么不以实相说呢?以佛的智慧,我们现在这种知见就是究竟觉。究竟觉的知见如来就以究竟觉来应之。这个文字非常的巧妙,以我们现在这个心已经到那个位置了由我来告诉你,就是以佛的智慧才能测量了。你现在这个位置就是究竟觉,就是佛了,所以是以佛的智慧。这里面你必须要知道,一定要有闻思修。修就是忍辱。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前面是讲以佛智慧,实知是人,实见是人,皆成就无量无边功德,无量就是法身跟报身,无边就是化身。后面讲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无边功德。不可思、不可议就是法身,不可量就是报身,无有边就是化身。极乐世界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栏循坚固就是法身无住体就是坚固体,就是魔王也依止于它。七重栏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坚固体。罗网是庄严之意,讲量,量就是法身。法身德、化身德、报身德。化身德就是众生的心,报身德就是菩萨的庄严,法身德就是如来无尽的庄严,无尽的清净。法身即报身,报身即法身。法身讲性,报身讲相,相在性中,性在相中,相由性显,性由相显。理在事中,事在理中,理事圆融。就是,木头在凳子里面,凳子在木头里面,所以木头不可见言辞道断,要想看到它你必须要依相而见。就像水跟波一样,有波才能识水,水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水,因为水无言故。波能够识水,由波出来就代表水存在了。如果没有波,水即灭,水就不能显现出来。水是无言的,言辞道断的,但是有波就能显水,因为波才能告诉我们有自性存在。
为什么有烦恼才能成就菩提呢?因为烦恼是代表我们有波在,因为我们没有开悟之前,我们随着波而流转,但是我们现在依波识水,波就是我们的妄想,有这个妄想的意识才知道我有水存在,知水这个波就是清净庄严就是光明照,就是报身。如果不识水,这个波就是烦恼。烦恼、菩提是一不是二。为什么讲不断烦恼而证菩提呢?为什么讲烦恼即是菩提呢?有人讲烦恼转菩提,对不对呢?那菩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波还是那个波,烦恼还是这个波,菩提还是这个波,所以这个波是不变的。但是你觉悟了,这个波就是菩提;你迷了这个波就是烦恼。这个烦恼在迷的那一边叫烦恼,在觉悟以后叫做菩提。所以烦恼也好菩提也好,是一不是二。你不能说灭波在寻找菩提,那就是灰飞烟灭了,那就麻烦了。因为佛性是理,理没有事,那个理叫无明,就像金矿一样没有开显,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水必有波,有法身必有报身,法身里面有无量的功德,有报身庄严。有法身有报身必定有报身,就有迷的凡夫,为什么呢?报身里面有波啊。在没有成佛之前没有识法身之前,波在无明,起波就出现识,就出现影子。这个影子互互相照,产生了众生。但是我们回去的时候,众生没有了,只是影子没有了。所以我们成佛,到底什么成佛啊?实在是没有众生成佛,只是一个波的影子而已。这个影子消失就消失掉了。其实波还是波,水还是水。只是众生是一个妄的体,所以没有一个人成佛,因为根本就没有众生。波还是那个波,你说什么人成佛?
所以无佛可成,也没有众生可度。为什么会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呢?无量无边就是法身报身。无住之体就是不可思议光,不可思议光能生无量功德,量就代表种种德出来,种种报身庄严。无边就是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行树叫做化身,行树能成荫。树代表五德:仁义礼智信都在里面。边有信体就是根。社会上讲道德为什么没有根呢?因为他没有信仰就没有根了。因为他没有根,所以他的德不能进入无相。不知道一切众生之波来自于水,水的本体就是全波即水。所以一个没有信的人,就像树没有根一样。一个没有根的树会倒掉的,它会死掉的,所以你看到的这个花什么的,都是假的,可能会害你的虚幻的。如果有了根,有了般若之信,这个花开得非常的圆满,并且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栏楯就是根,七重罗网就是枝干、叶子,七重行树是代表大悲心,利益众生的大悲心。树就是救济众生的,树有种种德。你看,一棵树本身就是很茂盛,有信仰有根啊,它有一个大荫,可以让众生在底下。树是表法的。众生要相、有边啊。
《《金刚经》系列开示 78》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