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心相關系:離心有相?離相有心?心相如何不二?
我罵這個牆壁時相不好看,要說我現在相好莊嚴,這個相和外面牆壁相,有什麼關系呢?我罵它的時候,我相就不好看,我贊美它的時候,我相就好看;我問你我這個相是有情還是無情呢?如果是無情爲什麼我罵它這個相就難看,贊美它就好看,會有如此變化呢?所以呢此相就是此心,此心就是此相,衆生以爲離相有心,離心有相,以爲離開心另個有個相可得,以爲離開這個相另外有個心可得,這叫做衆生之識,就是把相跟心分開來了;不知道此相就是此心,此心就是此相,心相不二故。所以有情即無情,無情即有情,所以看到無情了給你沒有關系,無情的相就是我們有情的心,所以見一切相生有情之心,不要以爲這些相跟你是無情的,有情無情皆有佛性,什麼叫佛性呢?不管是在哪個角落裏邊,都有我的真心存在。哪個真心遍一切處,所以此相是不二故,因爲真心遍法界故,此相遍法界故,體相不二體相一如;
大覺有情的背後:有情即無情,無情即有情,是以情遍一切處,情盡智顯時。
你要認識到這個道理,所以呢不管是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生出無情中大覺有情,前天我就講過,在一切無情處生出大情,這個情叫做大覺有情就叫菩薩,而在一切處不生有情,對人講有情,對動物就沒有情了,這個時候你會有大喜,你就失去了大的利益,所以在一切處應該生出有情之心,無情中生出有情的這個念,才會珍貴啊,如果在一切情裏面生有情,此心才會安呢如果不是在無情裏面生有情,而是在有情裏面生有情,你就會受欺騙,你就會在黑暗中做些不正當的事情,你看到爸爸媽媽生歡喜,看到山河大地就沒有感覺了,你不是在無情生有情呢,此心與法界不能相應故,你就把識跟法分開來了,你就不能遍法界,你就妄識生起,有妄識,就有情中生妄見,你就有煩惱痛苦的顯現(情遍無情處,智灑一切時,亦爲情盡智顯)。真如者無非顯我們實相,如來說真如就是把我們的真心開顯出來;那麼說我們有情與有情相交的時候,那就是妄見的生起,所以在一切處生出有情,這叫無情生有情,叫有佛性;如來說諸相即是非相,諸相爲住,就是說無住即有情,因爲無住是我心故,這一切相裏面生非相,無住;無住是我心故,一切相是相,無住是心,一切相無住就是心,這個情是無住之情,這個情在一切相裏面;在一切相生無住之心,在一切處生起信心,一切相即是非相,這是真如者,你在一切相處,實際上就是空有不二,空是我心,有是法界,空有不二,不離法界生我心故,不離心生法界故,法界即心,心即法界;想一想,這也是大覺有情嗎?是不是,所以呢這叫做真語者;
衆生的實相即是其分別之相,分別故衆生,平等故非衆生,于一切相處分別取舍,是謂衆生,是謂衆生之心;于一切相處皆是平等之心,是謂佛,是謂佛心。
實語者:什麼叫實語呢?一切衆生非衆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衆生就是分別相,分別我啊好啊,這些都是非,爲什麼呢?一切分別相沒有分別體,叫做非衆生;就是說好象大家有種種差別,山河大地啊,河啊,江啊,水啊,山啊,空啊,有啊這些都是衆生的分別相,此相非相故,如果你非相就非衆生,因爲你前面的非相就沒有差別相,但是有這個差別相的體,我們走到外邊去會辨別這是廣州,這是沙河,這是九江,這是南昌,這是什麼心呢?叫分別相,分別相就是衆生;我們有衆生之念,我們一定有,到任何地方大家都有,此衆生非衆生,如果你悟到前面,真語者,就是實語者,實語就是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在這個念頭實在不是真實啊,不是衆生呢?這個念頭是在諸相非相,你悟到諸相非相的真語,衆生執著了,衆生即是衆生,因爲前面不了解真語者,就不能實語告訴你,你執著于衆生,就是沙河,九江種種分別,男的女的出家在家,種種分別相,這叫做有衆生之見,不叫實語了,我告訴你,你是男的女的,出家在家,這種分別心很重的人,都是衆生之見,有衆生之見跟般若不相應呢?與諸相非相不相應呢?不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啊;我見沙河九江,難道沙河九江不是佛性嗎?不是大覺有情嗎?難道離開九江還有另外的我心可得嗎?沙河是一個體,九江是一個體,到了沙河就沒有九江,到了九江就沒有沙河?這些中間就有識就顯現出來了,有了識出來,就有衆生,有了衆生就有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要你有衆生之體,有這邊來去,分別,有男女出家在家,這種意識的分別,不了知實相與法界相,有情即無情,無情即有情,我的身體跟法界即無情,我的心與法界合一是有情,有情即無情,無情即有情,我在法界,法界就是我;那麼說不生出家在家啊,男女老少這種知見,你生出這種種知見,不能在一切真如裏面,有情無情的體上面,不能生出大而在小裏面搞,在小裏面搞的時候呢,衆生是衆生的時候,惡念善念,惡報善報。
什麼叫實語者呢?作惡者一定有惡報,作善者必家有善報,你在住的心裏面有衆生之見,種種分別;這裏面講作惡者惡報,爲什麼?前面真語者是對于解脫來講,實語者告訴我們,一切衆生非衆生,我們執著于衆生的所有的體都是惡見;有惡見必有惡報,不管你是到天堂還是進地獄,都屬于惡報,惡報就是妄報,虛妄之報(惡者非善之對,乃妄之實也),,也就是搭著虛妄的東西不放,叫惡,所以地藏經裏面講舉心動念無不是罪,什麼叫起心動念就是動妄念呢?只要你妄念生起的時候,就是惡念生起,所以呢本來此相非惡相,因爲動妄念故,叁界即生,不知道我們一念悟我們當體即佛,不知道我們現在過去未來大覺有情,卻你非要住在種種分別上面,所以叫真語者;一定要悟到這個體啊,
如語者:如理如說,如理者,與真實相應故,如果你與真如實相相應,跟如來相應的這個體,做善肯定會得樂報,做惡者得苦報,善惡如語者是樂報苦報,如果我聞到般若體與解脫,樂報;做善就是解脫之意;如果你與真如相應者,即樂報。不解脫即苦報,即是叁界,做惡的苦報就是動念故。
……
“須菩提,如來所說法無實無虛”因爲……故無實,因爲諸法現前故,所以無虛,不離法叫無虛,不住叫無實,一切法在我面前不住,無實,無住哪有實體呢?但是法在我面前非常清淨,不離法而無住,無實無虛;所以如來所得法“無實無虛”,你不能夠有住,有住則有實有虛,就是叁界之體啊,如果你有實就住法了,有住法就有實,你就有煩惱痛苦了;爲什麼呢?有實就是叁界,因爲有住啊;有叁界現前就有虛,有虛就有痛苦煩惱啊,有虛就是:你現在得又得不到;那不是虛嗎?人爲什麼在世間得不到解脫呢?因爲你有實嗎?你有住嗎?(世間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抱著有實,有住求解脫,抱者是因其果一定是非解脫,求解脫是因不解脫是果,二因同果,如何解脫?如何不悲?)你有住不能納于心啊,無住才納于心嗎?你說你住在哪個地方他破壞掉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無住,哪佛像放在哪個地方你就無牽無挂啊,因爲無住啊,心情非常的實在啊,就是無實啊;此相不住心故,叫無實;此相清淨故,叫無虛;所以此像擺在哪個地方,無實無虛,若有住者你就是“有實”在,破掉以後呢有虛的顯現,有虛就有痛苦,煩惱;執著;大家都有實都有住,我的呢?還是你的呢?哪我倆就搶了是不是?你搶到是你的,我搶到是我的,不行我倆就打架了,所以這個地方就有實有虛,在打架的時候不就是煩惱嗎?如果大家都無住,像擺在這裏一萬年也不會動。如果大家有住的話,不要一秒鍾大家就會搶走;
社會上叫法律來控製,如果沒有法律的話大家都變成強盜了;那麼說我們現在以道德來給持;現在我們有無住之體,像擺在哪裏我們不要住了,如果大家都有住,你晚上半夜都會搶走的,你現在搶不到或者師父在哪裏兒不敢拿,你晚上半夜……不信你擺塊金子在這個地方,馬上就會給人拿走了;不會擺得很久的;因爲你有住,他這個東西一定會保不住的,有住就有虛,西方極樂世界以無住能生相故,因無住才能入于心,有解脫感;因爲你有住你就不會有解脫體,無住就是無實無虛,有住就是有實有虛;有虛就是叁界,有虛就是內心中有煩惱,有住性德就在哪個地方;如來性德在無住中生,性德在哪裏呢?無住時性德就在當下,性德就是清淨故,只要你清淨則法就清淨,德就出來了。你德出來一切法就是清淨之法,你無住是清淨之心,無住清淨之心則無住之性德生;如果你有住的話,性德不生;就會生煩惱相;就會起妄心,生妄見;就會感受快樂和煩惱。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如來所得法無實無虛,就是無取無舍,就是說法上無住,因爲衆生住于法,住于什麼法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這都叫法,與般若相應者都叫法,我們這個做寺廟啊,打棒啊都叫法,而你住了,一個法器稍稍打壞了一點點現在就生煩惱了,什麼罵人之類的,這些都是錯誤的;應該無住,慈悲心能度化一切,不管任何東西打得不好的時候,比如打飯打多打少了,不應該生煩惱,在外面走路,打法器都叫做法,若心有住則生煩惱(有住是因,煩惱是果,即因即果,一切念上無住,無生無念,自然一切煩惱打破,一切清淨現前;無住之心如何不具不可思議大功德聚?),你心有住就有煩惱生起來,你持戒的時候,看到別人家不持戒,你就會生煩惱,你看到自己持戒持得不好的時候,你也會生煩惱。持得好你又執著,持得不好你會煩惱。所以持戒也好,布施忍辱也好,精進禅定也好,主要講慈悲喜舍,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切貪嗔癡慢疑不管是境也好,情也好,果也好,境:境界之中,五蘊六根六塵,六度,這一切都叫做法,這些法上面,包括你的福德,你的相好你…
《《金剛經》系列開示 7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