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神通,你的妙用,這一切境界都叫法,而這一切法有住,而行布施,雖然爲了利益衆生,但也有住心,“我這個持戒是爲了利益衆生呢?”執著了,這個法對哪個法有點不對,這樣執著有住而行布施,爲利益衆生舍故,雖然獲得一點福田,但如人入闇,則無所見;爲什麼呢?在你一念妄動,有住即心,妄念即生,就象雲彩出來了,把太陽遮住了;就是無明,什麼叫做“則無所見”呢?就是衆生與無明相應了,如果你執著了,一切布施功德全失,你住于法就不真是菩薩不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而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有法可住,心有住,則菩提不能成就;行于布施,則法不能成就,就不叫菩提薩埵;是有住法,有佛可成,有衆生可度。有心住者,就是有佛可成,行于布施就有衆生可度。
爲什麼佛陀說法要衆生請呢?佛陀也擺架子嗎?
現在人呢,還沒有修行呢?就忙著度衆生啊成佛啊,不知道不住一切境界不應該住的道理啊;爲什麼佛陀說法要衆生請呢?衆生迎請佛才說法,衆生不請不自說;爲什麼呢?他跟衆生心相應,衆生什麼樣的機他就什麼樣的說;不會說:來我來給你講法,講得不相應,比如我現在給你講法,如果與你機不相應,反而會生出惡見出來,那就麻煩了;尤其般若之法,叁十年中佛陀不輕易說,到了現在才說。就象菩薩戒,菩薩戒講相講體,聞到體才得菩薩戒,如果你不聞到體你得相那不叫菩薩戒,那就是菩薩戒相,受相者不叫真菩薩,受體者才是真菩薩,你沒有聞到你不是菩薩,你聞懂了,得體者才真是菩薩,所以此體是什麼呢?此體菩薩戒體在一切處,一切衆生是我戒體,衆生善也好惡也好都是我的戒體,衆生惡以大悲心而應之,衆生善以喜舍而應之,怕衆生苦,令衆生樂,慈悲喜舍是對于衆生的善惡來講,若是惡者,以慈悲來應之,對衆生之善以喜舍來應之;慈悲喜舍是應衆生善惡而顯之;
慈悲喜舍是法,一頭是衆生,一頭是菩薩,本自一體本自一法,何來度與非度?衆生是佛菩薩的蓮花,佛是蓮花之果,哪有蓮花與果是二不是一體的道理呢?
你惡我就罵你,說明你沒有得到菩薩戒體,怎麼能惡言相向呢?是不是不應該罵別人啊,罵別人跟慈悲不相應啊,看到別人修善修福,你應該以“喜舍”對之,你看到別人做善事做功德,你不會喜舍而應之,嫉妒嗔恨哪如何與菩薩相應啊;就沒有得到戒體啊;戒體爲什麼能成就你呢?因爲慈悲喜舍利他即自利啊,因爲慈悲喜舍是如來報身呢?如來報身本體就是利他的,沒有慈悲喜舍你不能供養諸佛啊,所以衆生就是你慈悲喜舍的體啊,看到衆生就是你慈悲喜舍的法,成就慈悲喜舍能得圓滿報身呢?因爲菩薩都是慈悲喜舍體啊,報身就是慈悲喜舍體啊;衆生有沒有住呢?菩薩有沒有住呢?菩薩有度衆生之見呢,就不叫菩薩了;所以菩薩的慈悲喜舍來自于如來報身,供養諸佛故;所以慈悲喜舍是衆生相,因爲衆生有善有惡,善惡就是菩薩的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是法是菩薩所修,修什麼呢?能供養圓滿報身故,供養無量諸佛故;所以慈悲喜舍就是圓滿報身;對下是無量衆生,對上是圓滿報身,中間究竟無所得故;無有我所得故,衆生的苦樂善惡是菩薩修的法,你不了解衆生是你修的法,而念“我在救度你啊,我在幫助你啊”,卻不知道慈悲喜舍是你成佛的根本;你成佛離開衆生到哪裏去成佛呢?
所以菩薩視一切衆生爲之父母呢,沒有衆生之惡就沒有你的慈悲啊,沒有衆生之善就沒有你的喜舍啊,沒有慈悲喜舍的體,你怎麼能成就圓滿報身呢?所以離開衆生沒有佛可成呢?就是這個意思;因爲衆生是蓮花啊,佛陀是蓮花之果啊,叫花開果成呢。如果你花不開,果怎麼能成呢?你衆生都沒有了,你把衆生當作你的慈悲喜舍相對而言,我慈啊我悲啊我喜啊舍啊,好象我在救度我在恩賜一樣,卻不知道衆生就是你的慈悲喜舍,他是不二的;所以衆生即是菩薩的身,也就是報身呢;我們住于法就我見生起,行于布施,落于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生起的時候,就四相生起,落入胎卵濕化四生當中,胎卵濕化是你有住之妄境啊,有妄境生則生叁界,生諸法,一切虛妄之法;因爲生識,一切法就顯現出來,一切法執,有生就有住,有住就有界,故不能脫離叁界,如人入闇,則無所見;
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爲什麼這裏還講菩提心呢?不講是菩薩,是菩薩心?菩薩心就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也就是我想成佛的這個心,前面講過叁種菩提心,一個是我想出離叁界,出苦海,這也叫做小菩薩,出菩提心,伏菩提心,明菩提心;才是菩薩的顯現,真正的大菩薩的顯現,而小菩薩呢?是伏住菩提心和發菩提心,每個人心中都具備了菩提心,你想脫離苦海啊,知道苦啊,就說我想成佛,看到佛陀的相好莊嚴,我要成佛,這個也叫做菩提心呢;所以看到人家苦,叁界,冤枉輪回,我知道了,佛一定是真實的,我要出離叁界,想出離了,但是呢?妄心不斷;不斷的在煩惱痛苦,然後還執著于這個煩惱痛苦的體中,嘴巴上面去發菩提心,行爲上還照做惡業;嘴巴上想出離,人的業習很重啊,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念佛,要降伏我們的妄心,如果你妄心降伏不住,那就隨著妄見而去,雖然你發了菩提心出離苦海,但是你沒有伏住你的菩提心,不願意聞法故,對法不感興趣,對般若更不感興趣,一個對般若不感興趣的人做一切事情必然就執著;就要住,做一點事情就“我在做,我在做”“我怎麼樣,我怎麼樣”,什麼東西把我當頭,做任何事情提前就我怎麼樣我怎麼樣,我護持寺廟啊,我做諸功德啊,我去布施啊,我去放生啊,我做善事啊,我出家啊,我受戒啊,都是個我在當頭,這個我叫住;所謂我者,是名爲我;但是衆生以爲爲實啊;以我見爲實啊,把哪個我當做真我了;住于法而不知無住之妙用;就入于闇裏面去了;
所以有我生則五蘊生,五蘊爲魔,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個東西很難出來的,在這個色裏面你一旦貪著了,你的六官在感受的時候,就是分別,想就會行動,想就是不斷的想,因爲眼睛看到色,這個色很好看啊,你不斷想這個色很好看,就象看電視一樣,這個電視不斷的看不斷看,色入心故,爲色魔;有人拜佛,突然,哎,空中飄現一個奇怪的相,哇,我看到佛了,有人修修修,在大雄寶殿裏面進入魔相,突然的被附神附在身上了,什麼地藏菩薩附身了,觀音菩薩附身了;……這個附神怎麼來的?就是重色故,老是想佛是真的,老以色相爲真,然後住在哪個色相上面,以爲色相是真的,所以每天看哪個像,天天拜天天拜,在椤嚴經上面講以色爲真,然後慢慢的色進入到心裏面去了,就入魔;這個魔入到心裏面去了以後就變成心魔;魔王隨心而入,因爲你有這個色心,魔王就在邊上乘虛而入,到一定的時候,附身而能夠講話,何故?過去修行重色故;其實不是菩薩附身,是因爲他眼中不斷的觀察佛菩薩像是真的,把這個心完全落到像上面去了,以色爲宗,有人一看到哪個像就喊,觀音菩薩就在像上面;到哪邊相都是觀音菩薩,後來看五百羅漢都在動,直至看此牆彼牆皆有五百羅漢在動,卻不知道這是魔入心故,你以爲真的是羅漢入心了啊?阿羅漢進入空性的時候是沒有相的,如果非要有相?“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見佛都是邪道,何況羅漢呢?何況衆生呢?你想一想,以色必然進入色魔,魔就在你邊上;就是你在大雄寶殿裏面拜也沒有用;魔入心故;故大雄寶殿中也不能受佛加持啊;令入色魔;如果我心中重色故,必有魔在哪個地方。
所以我師父過去看到一個和尚,幫女人捏腿子治病,師父過去把佛像啪啪啪的給打掉了,哇你怎麼把佛像打掉了,“這不是佛,是魔在哪個地方啊”因爲你心是魔嗎,像就是魔嗎,因爲心中重色故,必有魔生;所以魔就在當下;重色必有色魔;重音魔必有音魔;就是會講話,肚子裏講話啊;種種東西顯現出來;你在這個地方坐著,老是一個人跟你講話,這個叫做音魔;你不斷的以爲聲音是佛菩薩講話,你就在音魔裏面也很麻煩的,重視聲音,哪個人講話聲音好聽啊,哪個人不好聽啊,你老是重視聲音,唱歌啊跳舞啊,老是聽漂亮的聲音啊,進入音魔;你的肚子裏面會有種種東西,晚上做夢都會夢得到的,嚴重者就是神經病嗎?是不是;輕者就是肚子會講話;雖然沒有得神經病,也進入魔境了;
香也是這樣的,你不斷在香上面……這裏也聞到香,哪裏也聞到香,把臭也當成香了;是香魔的顯現;你老是貪著于身上的香味,到一定的時候,就會有香魔的顯現;老是接觸好的東西,你就有觸魔,你哭,悲傷,每天見佛啊,哭啊,流淚啊,一次二次可以,要是老這樣搞,悲魔就會上身;動不動就叫你傷心,你無緣無故的坐在哪個地方,就會傷心的哭起來了;不知道爲什麼會哭;剛剛出家,念佛深入,善根發現,流一下眼淚是可以的,人都有這個體驗,你不能老是哭就有問題了。你有悲魔在;哪個魔並不是外面的魔是你心中執著成形了,並不是外面有個什麼東西附到你心裏面去;任何東西只要你執著久了,你心中就會出現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在你心中安立了,安立了他就不會離開了,那你就麻煩了,因爲任何東西執著成形,在你心中有個形,這個形是因爲你執著了,如果你慢慢的放松,不要相信他,不要相信他不斷的放松,你這個魔就能消掉;一旦成形,你要驅走他是很困難困難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無住無執;有住就會走火入魔;如人入闇呢?輕者眼耳鼻舌身,感官上……象吃鴉片的人就不能離開白粉;雖然沒有得神經病,但是哪個瘾來了,也是不得了啦,是不是?眼睛看色,如果你一天不看都難過;就象你喜歡一個男孩子,你一天不見聽不到講話,你也難過;象少了什麼東西似的,女人男人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嗎(女人男人就是最大的色聲香味觸法,男女的分別相其實是最大的幻想?如果真正證得男女平等相,自然也會四相皆無,無相無住無爲無念不求自是)全是誘惑,擋不住的誘惑啊;不管從色聲香味觸哪個方面都會給你提供最充分的誘惑。
在境上面你喜歡清淨,你執著了也會著魔;你覺得廟裏的音樂很好聽,也會走火入魔;你覺得廟裏的香好,也會走火入魔的;廟裏東西好吃也會。境上面,人上面和你心上面都會走火入魔的;只要你有住,就會走火入魔;不管你是在廟裏面還是在哪個地方;不管是六根還是六塵上面,還是境上面,還是五蘊上面,只要你五蘊生起,就是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所以我們一旦有住的話……可惜我們無始以來就已經習慣了,你說我們住了多少劫了;我們現在不成佛就已經住了這麼遠了;
你現在爲什麼不能成佛呢?五陰魔占據了我們的內心嗎?想讓他們離開很困難的,你說我們現在馬上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五陰魔不住的話,現在我們很難做得到的,我們想要出離叁界,都應以般若之心,我們不斷的念阿彌陀佛,或者我們要急迫的找一個地方去修行,想出離叁界必須要修行,如果你不修行,懶于聞法,思維觀照實相,在你心裏面得到法喜;就象前面講的,如來所得法無實無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逛語者,不異語者;得如是解;這個裏面有個什麼?我們從這個大的有情裏面,了解他的真實相,就象我們知道父母的珍貴一樣,因爲在無情有情裏面生出大覺有情,這個時候你感覺到哪個地方有不可思議妙法,等待著我;世間……不是講嗎:說名利也好,說情也好,是好是壞,爲了出離生死,我們應該到真實法裏面來,來修,真如實相;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裏面,所以我們講話的過程之中,你要悟到一個什麼?你要感受到哪個地方有個隱隱約約的大的解脫體,你心裏面隱隱約約的有一種恍恍忽忽的清涼感,恍恍忽忽的哪個地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馬上就要到了;解脫的體就是在哪個地方;你想起哪個地方的時候,內心無比的解脫和歡喜;産生一種親緣了(惚兮 恍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甚 真 , 其 中 有 信。);如果你對般若從來沒有聞到,不知道般若,又叫你不斷的打坐啊修行啊,或者叫你念經啊,很多居士修行不修到好,不修還清淨一點,修行了還更加的忙忙碌碌,變成執著于相,就是有住之心,從哪個坑裏面跳到這個坑裏面來,好不容易從水坑跑出,又跳進火坑裏面去了;爲什麼就不跳出來呢?所以般若法實在是爲大乘者說,爲最上乘者說,也就是爲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人而說,說實話,在這個時代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太少了,有幾個人想真正的成佛呢?我觀察沒有幾個人,真正的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人,真正的想修行的人,非常的少,都是做一些虛妄之事;不真實的事;所以想來可怕的很;
佛法從文化大革命到現在才二叁十年時間,社會上的佛法都經濟化商業化,做寺廟啊賺錢呢,做佛事啊,賣佛事啊,一趟佛事,一個門票,一個牌位多少錢啊,居士也是每天忏悔啊,跑廟啊,放焰口啊,等等;最貴的一個牌位搞到十萬元。衆生拼命的寫牌位。大家仔細想想,這樣的修行跟法上到底有什麼關系呢?這完全拿佛法做交易嗎?我爲你做事,你讓我賺錢;都在相上面下功夫,都在滋長茁壯名利心,到後來要你放下都難了。一直這樣做一直這樣做,就象南昌的居士一樣,貢獻不少,但法上一點點都沒有進去,很可怕的;九江沙河了居士也是一樣;現在哪有修行人呢?太少太少了。我們在般若上一定要心沈下來,真正的下番功夫,要好好思維一下,不要浪廢這一生能聞到佛法的這個體。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77》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