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個我見啊。
爲什麼不能親證八地菩薩,不能親見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呢?因爲你沒有回向法界,沒有利益衆生啊!爲什麼呢?因爲十行十住是信位體,十住只是覺性,十行是破除妄體。就是說把你實相顯現出來,你的妄體就滅了,光明出來了,黑暗就消失了;光明不斷的顯,黑暗不斷的滅;你光明頓出,黑暗即滅,所以有大智慧之人,光明出來,就頓生光明之心,馬上就悟道了。但是我們往往有習氣在那個地方;我們現在坐在那個地方,不斷的想著我的家我的家,那個叫做無明。什麼叫無明呢?不斷的回憶過去的習氣,事實上你本身就在此岸之中了,但還是不斷的回憶彼岸,你站在此岸,望著彼岸;就像臺灣看著中國一樣,不斷的瞭望,兩眼淚汪汪的;其實你已經在彼岸站著了,你幹麼要這麼思念他呢?我們不斷的去觀照,把此岸彼岸的心給斷掉,斷掉了,彼岸就解決了。是不是這樣子就可以了?爲什麼還是不能見諸佛呢?你只有一個彼岸一個此岸,你彼岸講多了,此岸體的是諸佛之體。
但是你還是要到彼岸去,就是到衆生心想處,你怎麼到衆生心裏去呢?就要修十回向品,回向就要修普賢行願了,就要把你的心回向衆生心,回到衆生心成就法報化身,所以要回向法界所有的衆生,這個時候回向心則能進到八地菩薩,你可以見到如來法身、報身、化身。如果你要是不回向十方衆生,你報身也見不到,法身也見不到。你把觀行品修圓滿,也只是四地菩薩,十行十住阿羅漢。十回向品修完,你其實就是八地菩薩了。到了九地十地菩薩,那是從果位上修行了,那不是因位上修行,諸佛勸請,令其發願,他有願的體,必有願的相,就有力,有力就能摧毀衆生之迷;能夠回光破衆生境界,光明能照黑暗故,能夠利益無量衆生故,一照到衆生跟前,衆生就破了,這就叫做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那麼修力體就要發願,發願是相,成就力故,願的體就是八地菩薩,願的相就是九地菩薩,九地菩薩叫力成就。如有這個手還不行,還具備了這個手的體,願的體具足了,但是要把手立起來,而有這個力就能摧毀衆生的黑暗,衆生能安住啊,衆生安住光明之中。
但是還要修後面智波羅蜜,修一切智講般若,令一切衆生成就般若之智成佛故。到十地菩薩還要講般若,般若之前無非令衆生以般若安住,然後說般若,令衆生入般若之體,同得解脫。如果大心重故,聞般若就能證到八地菩薩,如果心很正的話,力量智慧廣大,立即就可以超越;證到八地菩薩,但是在這末法時代的衆生,像六祖再來的非常之少,不願意當下承當,女衆更難做得到了。做不到沒有關系,最起碼般若之初門一定要聞到。般若初門你不聞到那跟解脫毫無關系啊,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邊地疑城,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叁品以下,不能見佛,花就沒開,就是胎生,花開見佛是化生。上叁品都是見佛的,是化生;下六品花不開,那是胎生;無量壽經的上叁品上輩往生,都是見佛的,都是發菩提心與第一義谛相應者。
那麼說爲什麼後邊有個胎生呢?一個邊地疑城呢?在觀無量壽經中下六品不能見佛的,無量壽經沒有講六品,只講叁輩,叁輩全是見佛的。就是說這個胎生六品,不能見佛。可以看出聞般若何等重要;你不要說我學淨土法門不要聞般若了,聞金剛經自然會通達于般若的,如果你真正聞懂了一定與般若相應的,如果你聽不懂聞一遍金剛經再來研究它,就不可思議。
我希望大家把般若經聽了以後,再來聽聽我們平時講的四十八願;可能另有一番滋味。如果你不看金剛經能夠會到此意,此人也是具備了解脫之相,所以金剛經也可以講也可以不講,無非令一切衆生破疑故。因爲我講阿彌陀佛講到這個程度還有好多人不信呢?對他會有懷疑;金剛經就是破除此疑;斷疑生信。如果住裏面不修回向,那你相當于色界天,大乘菩薩不會住空的,只要你修般若之心,雖然有般若之住,也不會住空的;有般若之行,也不可思議;有般若之力—回向;那更不可思議。有般若之行,有佛之住,叫做華嚴境界,但是不能夠令回向,不知道一心遍法界,法界遍一心故。我們一天到晚喊度衆生啊度衆生啊,不知道此心遍法界故。應該以此心回向遍法界即是度衆生,這個叫做回向品。因爲你不知道以此一念與法界相應,爲什麼呢?此心無住與諸佛之心相應,無住之相相遍法界故,般若它本身跟遍法界相應。
但是你不通此意,還有我這個習氣,我要度衆生啊我要度衆生啊,我理上已經通達,但是相上還是這樣做。只知道以般若來安撫自心,不了解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什麼叫事事無礙、理事無礙呢?理無礙是自性涅槃,每個衆生本自具足的,你沒有悟到不能代表他沒有,因爲無住之自性我們本來具足的體,你有住的話也是因無住而生起的,沒有無住哪來的有住呢?有住是由無住心而生起的。你沒有無住哪來的叁界呢?沒有叁界哪來的四相,沒有地火風水哪來的身體呢?沒有無住之心就沒有四相,沒有四相就沒有叁界,它是一體的;都因有住而生,執著而已,就生出諸法。就是萬法唯識,叁界唯心。無住體是本來衆生的自性,本來具足的。如果你會于無住此識即破,跟無住相應,此住不二故,相遍法界故;相遍法界,你一做善遍法界都是善。雖然你不知道佛陀知道。我們一般認爲我做一件小小的善事怎麼跟十方諸佛心相應呢?怎麼跟如來報身相應呢?怎麼跟如來法身相應呢?我們卻不知道你無住就是法身,你無住之相就是報身,你現在所拿起來的一念就是化身,就是衆生的心,可是你現在執著于衆生的心當然就一念拿起而已。因爲你不會于無住,不會于無住之相,不會于無住之理,只會于無住之一件小事。這個事跟無住之理不相應。
你這一念,你尋找一下,說我這一念跟法界相應,我上哪裏去做這一件善事呢?當然找不到了。衆生心怎麼找得到呢?只有菩薩心才能找得到。從這裏面可以看出來,就是說不要離開這個境去找,確實這個境與諸佛心相應,確實你這一念和報身相應,跟菩薩相應的,但是我們不能對他生起信心啊!就是說“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無住之心,則生實相。只要你不著相即是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啊!諸佛如來都在這一念之中啊,你怎麼不生信呢?我們衆生此一念心就已成等正覺,你非要到處去找佛幹什麼呢?成佛說易就是當下一念;說難的話,你到處找就離開佛了,很遠很遠;當下一念承當,無處不是佛,哪個地方不在佛的境界裏面呢?所以成佛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們變成很難。像六祖大師一悟全悟,只要這個體你了解了,一切俱是佛;這個時候他做什麼事情,都跟這一念相應;刹那刹那的都是佛了,當下體就無住了。我們就不安住這個心,非要另外去找;佛陀真是幹著急啊!我講這個話的時候我也幹著急啊!因爲這一念我會到的時候,我知道念念相應的這個體真是不可思議啊,如果你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自利利他,法身報身化身現前的那一刹那,就是這樣的東西我得到,凡夫相而成成正覺啊。
這一念覺性跟你一念凡夫心相應,覺門即生,般若門即開。你是菩薩,這一念叫做成等正覺啊;阿羅漢,這一念叫般若之門,法上面就斷了;衆生就是覺之路。你這一念才是你真正成佛之道啊!唯此一條路,除此路之外無有余法可成佛。爲什麼呢?離開此當下一念,沒有般若之門,也沒有成佛之道,也沒有覺之念,所以說般若之門無非說當下一念。在菩薩道,離開此般若之門就離佛子,就不是佛的孩子了;而入此般若之門即是佛子;在你這一念會到的時候,就是佛陀的幼子。我們現在媽媽肚子裏,你聞此般若這一念,在極樂世界花就開了,在此世界就是說從媽媽肚子裏出來了,叫初生嬰兒。文殊菩薩爲初生嬰兒;普賢菩薩是謂長子,在你聞此般若會于心的時候,叫初生嬰兒;你已經初生了,才謂佛陀真子。可以看出聞般若是多麼的重要;你不是佛陀的順子,就是佛陀的逆子,做逆子是不孝之子,做順子是孝順之子。在你順從這一念般若的時候,是真實之孝;如果這個境你在心中不立,即所謂逆子是不孝之子啊。所以這一念很重要的。
大家看“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這句話,如果你把這種意思意會到了,越看金剛經越有意思,越看金剛經越有興趣;越看金剛經越能暗合于道,你不知道你自己已經會心于佛了,就像你喝水解渴了。你爲什麼長大了,你怎麼長大的,我不知道(暗合于道);誰知道你怎麼長大的?因爲我吃大米,吃大米怎麼跟你長大有關系呢?暗合啊,你要找一個“我怎麼長大的”那就麻煩了。飯吃下去就可以了,要想怎麼長大幹什麼呢?你不自找苦吃嗎?所以叫暗合于道,你不斷的這樣子去思維暗合于道。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我相即是非相,如果要是這樣的知道這個體,就是成就如來第一稀有功德。大家要知道我們沒有聞到淨土法門之前,我們不可以離開般若之法,就是住----般若之住,行----般若之行,回向----般若之回向。沒有這個叁心就不能獲得地位,你必須要經過的過程。有人來得快,有人來得慢而已;一念精進,快速啊!
大千世界的劫數,有八萬四千劫。有一劫二劫,壽命有短有長,精進有大有小,我們的精進心跟我們的劫數是一樣的,爲什麼我們現在是八十歲,還有人是八萬四千歲?爲什麼天人一天相當于我們五百年?爲什麼我們一天相當于地獄下面二萬年?相當于餓鬼道二千年,相當于畜生道一千年?爲什麼蚊子七天相當于我們一生?這個裏面到底是壽命長短,還是人心態的問題?大的生命和小的生命確實是時間是一樣的,是個抽象的,我們修行的這個體也是不可思議的,也就是說蚊子他的體積小,他過一天相當于我們過很多年,我們不能以我們的壽命來看蚊子,對于蚊子它的一生也很痛苦。我不是一直講嗎?孩子在媽媽肚子裏面相當于五百年,人死時四大分離相當于八千年,地火風水各分離二千年。那個死的人的意識感受是八千年;小孩在媽媽肚子裏五百年,不過十個月而已,但對他而言,上刀山下火海,寒冰地獄各種苦役無不感知,無不承受,五百年時間一點也少不了。
釋迦牟尼佛在媽媽肚子裏面,還度一方衆生啊。釋迦牟尼佛叁次成佛,一次在天道成一次佛,入胎成一次佛,度了一批人,出生又成一次佛度一批人。但是我們在媽媽肚子裏幹什麼呢?受苦啊,什麼拔寒地獄,寒冰地獄,刀山火海所有的苦無不在“受用”。那個地方沒有身體,都是意身,你想什麼就出來什麼,過去的業報顯現的時候,一念蘊起大火燒山,整個世界到處都是火海。所以孩子生煩惱時媽媽就會痛苦啊;媽媽不會養孩子那孩子會更加痛苦;那個孩子越苦,時間感受就越長。又像等公車,五分鍾相當于一小時,我們在著急的時候,看似五分鍾,實際比一個小時還長;鍾上的那個空間不能代表時間,那個是個死東西,如果跟它轉,一定害死人,快樂時,時間很短,煩惱痛苦時時間好長。地獄地下痛苦等待,當然感受時間長了;胎兒在胎中等待那個時間多長;想一想那五百年你怎麼過啊,你還准備投胎嗎?你現在人間都不想過了,還想下輩子投胎嗎?我們現在一百年都是如此難過,還想下輩子去投胎嗎?況且五百年出來後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我們有一個體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修行的一天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彌勒菩薩本來應該是先釋迦牟尼佛成佛的,但釋迦牟尼七天精進故,超越彌勒菩薩而先成佛。本來這個時代是沒有佛成的,彌勒菩薩出世時人壽八萬四千歲,時人的福德非常的好;很多佛都是在福報俱足時而成佛的。釋迦牟尼佛用神力、大智慧精進之力超過了彌勒菩薩而在此五濁惡世成佛;度化我們這些福德都還十分不俱足剛強難化的衆生。釋迦牟尼佛大精進故,來此娑婆世界,此恩何其深厚啊!悲華經中講:時五百弟子及,阿彌陀佛等皆在佛陀面前發願,成就清淨莊嚴佛土,獨獨釋迦牟尼佛發此娑婆世界成佛的大願,可以看出我們所以能在此世界遇到佛法的善緣,皆是釋迦牟尼佛精進所賜啊!
我們五濁惡世成佛難,若人精進故則快速,末法時代你能精進更不可思議。所以若人在此世界般若精進故,能極快的把你的業障除掉,能夠親證佛果啊,這個功德現身成就。不可思議之妙德!在此世界微淺之一點小功德也比他方世界大功德強。比如人家罵你,隨便的慈悲心安住,比他方佛土的莊嚴都要厲害。爲什麼?此世界爲大悲之根啊;就像樹沒有根肯定倒掉,所有的世界都沒有此世界的根牢,都沒有此世界悲心最重,苦就悲心重。在此世界隨便的發起慈悲心,都比他方世界的功德要大;此世界悲心最重,佛成就的力量最廣。所以我們在此世界修行的功德,在般若體裏面相應的這種功德,隨便的生起柔軟之心,都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眼睛見光,耳朵聽音,……都應該生起無上的信心,對其中微淺的柔軟之心都應該生起勇猛的信心,這樣的人啊也是不可思議的。對此世界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隨意的生起柔軟之心,般若之心,慈悲之心,比他方所有國土的功德都爲殊勝。我講法的目的是要大家在此世界要生起無上佛的信心出來。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7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