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實相,都是不存在的。“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這裏面講何謂“信心清淨”?不住六塵,生清淨心。過去無始以來,以六塵爲心,以六塵的無住,以爲這個清淨才是清淨。現在以六塵之境而生清淨心,阿羅漢、須菩提于色聲香味觸法中不生分別而生清淨;因爲他守住自己清淨,他不是說實相本體就是清淨,這個是二回事。
這個信心清淨有二種,一種是阿羅漢的清淨,是心地上的清淨。一種是聞般若的清淨,是相上清淨。比如我們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心也會清淨,這個是阿羅漢式的清淨。掉過來講,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沒有我,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阿彌陀佛是相,相清淨,你對這個相完全生起佛的這個信心,這個叫相上的無住之清淨,那個清淨才是跟般若相應的。這個要搞清楚。你在外面看到一切相就是我的心的時候,相是無住的相,無住的相就是我們無住的心,所以無住即相裏面無住,就生佛相,所以一切善惡好壞,都是我的本相,就是無住之相,不是相外還有另外的一個心可得;另外有心可得不是妄見嗎?有這個妄見不有外面的妄見嗎?爲什麼阿羅漢成不了佛呢?不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呢?因爲他認爲外面無住則生心清淨,你就麻煩了。因爲你心裏面的清淨是妄識的清淨,不能夠生實相,所以外面的相本體就是我們的心,實體、實相、無住之聞信就是如來叁十二相,不離報身,報身不離化身;法報化一體的。不能說叁十二相外面還有一個報身相,報身外面還有一個法身相。化身爲用,報身爲相,法身爲體。就像這個瓶子一樣,它是玻璃,玻璃就是相,玻璃的體是無住之體,是沒有的,玻璃在哪裏呢?玻璃叫性德;玻璃玻璃能成杯子,杯子是個化身,是衆生的心;玻璃是菩薩的心。玻璃跟杯子從哪裏來?從法身出來,法身是無住之體。無住是性,從無到有;這個杯子從性上講,緣一切處;從相上講,也在一切處;從化身講,是一切衆生心;從相上講,是報身;從體上講是法身。此杯子從哪裏出來呢?從法身裏出來;杯子現在是玻璃,杯子從玻璃出來,玻璃也從法身出來,所以這個叁個是一體的,不能離開杯子,還有另外清淨心可得嗎?另外有清淨心可得就是妄見,一妄全妄,全部的真就是法報化身。阿羅漢有清淨心可得,依法而修他的清淨心,他法是得到了,但另外還有一個妄見。我們要知道,我們起心動念講話的這個妄心是實在不可得,所以我們清淨心是假的。說不可得,我在哪裏呢?在法界之中,原來真正的法界才是我。
我爲什麼要說,外面善惡,是謂有住之體呢?有住之體才有善相惡相,你無住就是法界相了,是惡是善都是過去的因導致現在的果。所以果現前的時候,你都是對立的,因爲果現前有住啊。有住就有妄,這個識跟你有住的這個果報相應以後,妄上套妄,妄上套妄;越套越多。卻不知道,舍妄即真啊;舍去妄的時候,你所有的覺就現前了。所以這外面沒有衆生,就是一個人。虛雲老和尚講“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我們聞到金剛經這個般若之體,能破除妄見,就看我們敢不敢承當。禅宗裏講“懸崖撒手”,不驚不怖,就是把你的這個妄心一撒掉,就像懸崖上邊吊一根繩子一樣,你一放下來你就解脫了。可惜衆生就是抓住那根繩不放,不知道一撒手全部解脫。我們現在死守住這個塵,只要你手一打開,大千世界就是你故鄉!我們抓著自己的妄心,老是不願意走出這一步,大千世界你就得不到。百尺杆頭,再進一步是你本來面目,可惜我們就不願意進此一步,走到這個地方就停止了。所以很多禅合子在這個地方,轉啊轉啊轉啊,他不知道歇即菩提,他就是歇不下心來。所以聞到這個法,就是稀有!所以我們不應該離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另外有清淨心可得;六塵就是清淨的本體,那麼我們不應該在六塵裏邊生善念和惡念的體,你只要不住,外面的實相就現前,不住就是實相。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什麼叫實相呢?實相非相,是名實相。“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謂衆生究竟之覺,你不要執著于文字上面一個實相,千萬不要稱那個爲實相,就變成文字上的執著了。它說通過觀照則生實相,實相的體則是清淨心。比如清淨體就是無煩惱,如果你獲得實相,自然就會沒有煩惱,沒有貪嗔癡慢疑,這些東西都會顯現出來。如果你自己很清淨了,但是你不斷的有貪嗔癡慢疑的顯現,有財色名食睡的追求,你有這些世俗的妄念,有住的心生起,那還生什麼實相呢?
實相生起來,真正信心清淨者,則生實相。昨天講了什麼叫實相呢?說實相是叫離言說相,什麼是離言說相呢?如來說實相就是建立我們的觀照,是非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就是見到實相。如來講如是觀照則是非相,爲什麼呢?此相是我心故,那有相可得呢?無住則生實相;外面一切相都是我們的心,所以呢,講實相之時,如是觀照就是非相。什麼叫相呢?善惡之相,好壞之相,長短高低之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還有這個青黃赤白相,耳朵聲音相,……苦相辣相,一切相無所得,相實在是沒有體的,都是我們有住之心生起的,因爲有住則生相,無住則無相,你識知此相即是我相的時候,“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教來講要相信因果,惡相善相的本體,善惡聞報的時候是什麼報,你知道嗎?你拿刀子砍我的時候,我痛;是身體在痛還是心在痛呢?如果身體在痛,那麼死人爲什麼不痛呢?可見不是身體在痛,是我們心痛。你比如來講,有一天一個人坐汽車手被壓斷了。汽車玻璃慢慢的往下掉往下掉,把他手夾在上面,他不知道啊,一下子就麻木了,他在給別人聊天還在笑呢?後來他手壓斷了掉下去了,掉到外面去了,後面的人看到了大叫,他還不知道自己手掉了。所以人忘記了自己的時候,手掉了都不知道,一看到自己手掉的時候,馬上就痛苦了;證明不是身痛是心痛。在地獄底下,很苦,地獄底下真的苦嗎?其實地獄底下一點都不苦;如果我們用這個心,比如到了地獄底下去,一點苦都沒有;爲什麼呢?痛苦是與你的心有關系的,你是善相,地獄中現的就是善相,你是惡相,地獄中現的就是惡相,爲什麼痛苦呢?因爲你心痛苦,如果你不執著了,火也就沒有了。
所以呢,隨著心顯知道嗎?既然苦是苦在我們心上邊,其實外邊境界是不苦也不樂,是我們心在苦和樂;是我們有妄見在那個地方。我們後面談到“忍”,我們要用無相心就會得“忍”。如果你不斷的觀察這種相,你看大相世間相沒有了,小相微塵相也沒有了,都是我心有住之體顯現而已;這個時候,你在外面走路的時候,不會有憂慮煩惱焦慮不安的,看到的都是我們的心啊。所以不生善惡之分別,實相慢慢就現前了;
實相就是非相,長短高低,青黃赤白都不要相信它,不要跟隨它,都是我們有住的心而生出來的。所以你現在看到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妄心,我們六道輪回就由妄心生起。離名說相,不離色聲香味觸法,你現在看到的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善惡都是我們的妄念,既然是妄念哪有青黃赤白之分呢?外面沒有這個分別,都是大圓鏡相,都是平等相。爲什麼一再強調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呢?壽命無量是大圓鏡智,光明無量是平等性智,衆生煩惱才建立妙觀察智。妙觀察智是依衆生心建立的,平等性智是依覺性來建立的,大圓鏡智是依佛性來建立的。
什麼叫妙觀察智,衆生在一切處,同等一念覺,衆生不在一個地方是一樣的相,覺是一樣的。你看到我我看到你,一念覺是一樣的。你坐在那邊覺悟可以,我坐在這邊覺悟也可以;覺的體是一樣的。就像我講金剛經,每個人悟到的般若是一樣的,但相是不一樣的;爲什麼如來真實體能會衆生心呢?因爲佛有妙觀察智;妙觀察智是果德上面過來的。實相能會衆生心叫妙觀察智。衆生叫差別相,如果如來沒有妙觀察智會于衆生心,就說我能解脫你不能解脫,所以很多衆生講法,跟妙觀察智不能相應,就危險;說我這樣做,你們也應該這樣做,那就麻煩了。妙觀察智是令一切衆生解脫,般若智慧能通達一切衆生心,因爲衆生都在有住相裏面,有住相就是無住相裏面,哪個衆生不在般若智慧裏面呢?哪個衆生不在自己實相裏面呢?哪個衆生不在自己心裏面呢?哪個衆生現的相又不是現的真如實相呢?
只是一個妄念未除,但實相都是一相,我看到你,你看到我,哪個是對哪個是錯呢?是一個體還是兩個體呢?如果依我常福作標准,我怎麼能夠看到你呢?你說常福是標准,是實相,那我就不應該看到你了,妙觀察智中就是能夠看到衆生,實相就是能夠看到衆生。如果我已經證到實相了,如果實相裏面是一,沒有妙觀察智,我就見不到你。我能見到你,證明說實相能與你相應;你跟我相應,我也跟你相應;所以佛能跟衆生心相應,因爲實相能跟一切衆生相應。衆生一切妄的體,都是真如實相。離名說相就是實相,就是真如,就是如來,也就是說離攀緣體。
是實相者即是非相,叫做無爲體。後面講,是故如來說名實相,離攀緣,不離此境能見實相叫離名說相。這個一切相就是我們的心,就是不離開這個當下,這叫做無攀緣。你不要離開這個相,另外有攀,另外有攀就有攀緣之相。叫我們衆生徹底的離開攀緣之相。是實相者即是非相,即無爲相,什麼叫無爲相呢?如來以言辭,離言說相建立衆生的無爲,不是有爲,是無爲體,一聽到如是般若就進入無爲,爲什麼呢?因爲如是觀照當體就是你的心!你的心無爲無不爲,一切爲是我心,原來都是我們的心,那有什麼爲呢?對心來講是無爲相,對相來講是攀緣相。有爲就是心中有妄,有妄就叫有爲,如果你是真就是無爲。從相上講,我們從這個相攀到那個相,不管是度衆生還是成佛也好,我們每天在這個相上面攀緣,攀緣相是我們衆生的煩惱。有爲相是衆生的煩惱,都是起妄見。
無爲相、無攀緣相都是真如相,真如是什麼呢?第一離心緣相,心要離心無爲不要有所可得,法界即你的心無爲相;第二離心緣相,不要攀緣外面的有所得失,不要境外有所得境。離心緣相就是真如,這是大乘起信論裏面講的。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68》全文閱讀結束。